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震前绵竹掠影

绵竹市为四川省辖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被誉为“七十二洞天福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西北崇山峻岭,东南平畴沃野。2008年,绵竹市有20个镇、1个乡,总人口52万。绵竹历史悠久,公元前201年立县,迄今有2000多年历史,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汶川地震前,绵竹连续14年跻身全省县级经济综合“十强县”行列,全市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安居乐业。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震后绵竹灾情

然而,突如其来的灾祸,让美丽富饶的天府名城—绵竹遭受重创。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市遇难11117人,失踪251人,受伤37209人。城乡居民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达90%,农房倒塌户数达13.9万户,是四川省受灾最严重的县(市)。沿山和山区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破坏严重。226所学校全部受损,大量教学设备仪器、图书毁损,学校全面停课。据统计,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四川全省损失的十分之一,为四川受灾各县(市)第一。山川涕零,草木失色!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江苏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迅速成立省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受命奔赴德阳市,成立前线指挥部,组织各方面力量,实施生命财产抢救、基础设施抢修、救灾物资供应、活动板房建设、社会治安维护、灾后重建。在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的各条战线,江苏人递交了一份令中央满意、令灾区人民认可的爱心答卷。

火速动员 千里驰援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灾害无情人有情,地震发生后,江苏做出了第一反应。江苏第一时间派出医疗救治、地震救援、公安特警、卫生防疫、电力和通信等多支队伍驰援灾区,执行抢险救援、救治伤员、卫生防疫、维护治安和抢修设施等急难险重任务,截至2008年6月19日,共派出36支救援队伍1.29万人。

消防救援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江苏消防总队共派出三批救援队员。5月13日,江苏省消防总队首批86名救援队员携带搜救犬和专业救援器材组成江苏省抗震救灾队飞赴灾区。14日中午12时抵达北川县城,这是全国最早进入北川进行施救的专业队伍。14日的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15日凌晨6点,共救出11人。5月14日、15日,江苏省消防总队又从全省各地抽调426名消防官兵,组成第二批、第三批救援队,分别赴什邡市和北川县展开救援。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5月13日晚,江苏省地震救援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

江苏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灾区奋战14个昼夜,共出动地震工程专家17人,兵力495人,医务工作者26人,投入器材装备11961件(套),搜救犬9条。江苏消防救援队共转移受灾群众3200人,救助伤员784人;从坍塌的建筑废墟中抢救被埋压、受困群众43人;营救被困人员534人;安全转移遇险灾民352人、为伤员提供医疗救助服务800余人;挖掘遇难者遗体352具,发现遇难人员1600人;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606户、1580余人。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被困在废墟中的刘畅

5月17日19时25分,江苏消防救援队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废墟中救出被困126小时的熊吉才,为江苏救援的被困时间最长的幸存者。在江苏人民的奋勇抢救下,巴蜀大地上演了一出出生命的奇迹。

医疗救护

江苏的白衣天使们也火速增援。地震发生后,江苏省卫生厅紧急抽调精干医护人员组建医疗救援队,调配药品、器械、血液和医疗队户外生活用品,组成了106人的江苏省医疗卫生救援队,5月13日12时携带22万毫升血浆和急救包、担架、帐篷、医疗器械等7吨物资,飞赴绵阳灾区。江苏省医疗卫生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医疗队。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抢救受伤群众

截至2008年10月14日江苏共派出3批计有564名各类医疗卫生人员,其中医疗队员150多人、卫生防疫人员201人、卫生监督人员100多人、救护转运队员102人。派出救护救援车77辆,转运共计2000余万元的抗震救灾物资。

物资支援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江苏运抵绵竹灾区的过渡安置房建筑材料

江苏首批对口支援德阳重灾区的救灾物资从南京集中启运,首批救灾物资共有8200顶帐篷和1000套2万平方米活动板房。从5月21日晚至6月24日,完成运输车辆(车皮)数达4497辆;投入绵竹地区短驳车辆日均36辆;完成2.6万套板房、50万多平方米波形瓦、3600多吨板房配件及45台工程机械等运输任务。截至5月27日,江苏累计向四川灾区运送帐篷30359顶、活动板房36.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党中央下达的一周内支援灾区3万顶帐篷、30万平方米活动板房的任务。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民间救援

除了官方的救援,江苏的民间也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来。大量民间志愿者自发结集起来,前往灾区开展志愿服务。其中,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在地震发生不到3个小时,调集60部大型机械和120位操作手日夜兼程赶往灾区前线。

板房搭建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江苏援建绵竹的过渡安置房集中区

5月22日,江苏派出的前方工作组赴绵竹着手一期过渡安置房的规划选址,在第一时间确定位于绵竹市景观大道两侧的2400多亩建设用地。30日,规划方案通过当地政府审批,成为四川灾后重建中最早完成并第一个正式通过政府审批的完整规划方案。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江苏援建者将过渡安置房钥匙交付绵竹市政府

6月10日,在前方工作组基础上,正式成立江苏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负责江苏对口支援和抗震安置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及全省对口支援和抗震救灾工作。6月12日,前线指挥部正式将已建好的2000套过渡安置房交付绵竹市。24日,江苏首批对口援建的2.61万套活动板房竣工。7月1日,首批3000户7000余名受灾群众正式入住。

对口援建 全面覆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战略部署,明确江苏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由此绵竹成了“苏大强”的十四弟。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接到任务后,江苏省委省政府确立了“一市帮一受灾乡镇”的工作办法,即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及排名全国前十强的7个县级市(区),对口支援绵竹市20个乡镇,绵竹市本级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由省级机关负责援建。

省辖市、县级市(区)具体对口任务如下:

南京市——剑南镇;苏州市——孝德镇;无锡市——汉旺镇;常州市——遵道镇;镇江市——板桥镇;南通市——新市镇;扬州市——九龙镇;泰州市——拱星镇;徐州市——富新镇;淮安市——玉泉镇;盐城市——西南镇;连云港市——什地镇;宿迁市——绵远镇;昆山市——广济镇;张家港市——东北镇;江阴市——清平乡;常熟市——土门镇;武进区——金花镇;太仓市——齐天镇;吴江市(现苏州市吴江区)——兴隆镇;省本级——绵竹市本级相关项目。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8月6日下午,江苏省援建指挥部从全省各级机关选调的222名精兵强将,组建省援建指挥部和20个援建指挥组陆续进驻绵竹。省援建指挥部按照“规划为龙头、民生是根本、创新求突破、输血更造血、帮忙不添乱”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群众安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就业援助”等六大工程。

城市规划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重建后的官宋硼堰取水枢纽;重建后的邮政储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江苏选派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全省30家单位120名规划设计人员赶赴绵竹,深入调查研究,编制完成了《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绵竹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汉旺等17个乡镇总体规划,成为四川省重灾区首批通过专家评审的县、镇级规划方案。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苏绵公园

此后,又帮助绵竹市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绵竹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沿山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及1100个农村居民点规划等一大批专项规划,在重灾区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城镇住房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绵竹市九龙镇灾后重建农房新貌

农村居民住房方面,规划建设了年画村、玄郎村、清泉村、罗荣村等1100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示范点,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通过农民集中居住,全市节省土地5000亩。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组织部编制了32套具有浓郁川西特色,且满足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房设计方案,免费提供给农民选用。2010年春节前,绵竹市13.9万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36万受灾农民全部搬进新居。城镇居民住房方面,共安排援建资金21亿余元,建设了1.26万套共99.4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安置房,4.5万城镇居民入住新房。

公共设施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富新镇幼儿园、小学(左下);援建的土门镇卫生院(右上)

建成学校64所,2010年春季开学前绵竹5万多名学生全部进入新校舍上课;安排援建资金44200万元,建成医疗卫生机构28所,援助了价值6100万元的医疗设备1239台(件),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就医条件;建成文化、民政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项目54个;建成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25个,修建城乡道路近1000公里。

经济产业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农业:帮助绵竹规划建设了高效农业示范园,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万亩,重点发展果蔬、养殖和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了最新的优质品种,优质草莓、葡萄、无花果、桃子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棚发酵床养猪、养鸡成功实施,带动当地种植、养殖户1000多户,均取得了较高收益,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2011年8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绵竹市东汽新基地

工业:支持建设了绵竹江苏工业园、汉旺无锡工业园,推动江苏优势产业向绵竹转移,鼓励江苏企业到绵竹投资兴业,促进绵竹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安排援建资金8亿多元,帮助绵竹完成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产业孵化基地等建设;组织开展“百企百亿”产业对接活动,111家江苏企业与绵竹市签订了118.66亿元的投资合作协议,涉及新能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大型物流等多个产业。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绵竹年画展示厅及年画湖

服务业:帮助绵竹充分发掘“中国年画之乡”资源,建设了孝德镇年画村、遵道镇年画传习所,打造集年画制作、展示、旅游、交易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其发展壮大年画产业。利用绵竹沿山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帮助编制了沿山发展规划,打造沿山旅游观光带,带动乡村旅游实现更大发展。


人才培养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绵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充分利用江苏科教、人才等优势,积极开展智力支持和就业援助。分7批组织绵竹市350名村级以上干部到江苏轮训,先后安排1000多名绵竹市校长、教师和医护人员到江苏培训;从江苏选派两批1000多名公安干警、两批110名教师和8批688名医务人员到绵竹支警支教支卫;选派300多名心理专业教师和学生赴绵竹开展心理咨询、教学等志愿服务。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绵竹市体育中心

选派专家学者到绵竹把脉问诊,帮助制定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政策。组织农业专家、技术管理人员赴绵竹免费辅导,开办讲座。安排绵竹市各类人才到江苏实习培训。给当地农民免费提供种苗,免费组织培训,免费上门服务,“手把手”向当地农民传授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先后培训当地农技人员242人次、农民1350人次。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开展定向培训,提供有效岗位信息11.1万个,帮助2.17万人实现就业。组织江苏重点学校、医院与绵竹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长期帮扶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医务人员交流学习。

翻天覆地 古城新颜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汉旺新城

在江苏的大力援建下,经过两年时间,绵竹的城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美观实用的学校、医院相继交付使用,一批批融川西民居风格与江南水乡元素为一体的农房集居点竞相落成,城东新区、汉旺新镇、孝德新镇等特色新镇拔地而起。曾经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绵竹已焕然一新,昔日受灾群众泪眼矇眬、茫然无助的神情已被幸福喜悦取代。

当地人都说,新绵竹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援建的清平乡敬老院;援建的清平乡广电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绵竹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增长22.4%,实现财政总收入增长59%,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2%。城乡住房条件极大改善,全市逾13万农户喜入新居,建成76所学校、37个医疗卫生机构、21所敬老院福利院和26个文化重建项目,设施普遍达到全国县级一流水平,社会保障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加固修复后的绵竹景观大道立交桥(左下);修建加固后的马尾河城区段桥梁(右上)

绵竹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完成960公里路网改造,桥梁、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完工,建成4处城镇污水处理厂,绵茂公路、成绵高速复线建设顺利推进,“一心三轴五重镇”统筹发展战略已具雏形。绵竹在就业促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完成了“八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江苏精神 无往不胜

在两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援建过程中,江苏援建者形成了江苏精神,即援建第二故乡的黄继光‘献身精神’,落实责任盯着不放的‘蚂蝗精神’,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不过夜精神’”。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雨小干,小雨大干,不下雨拼命干。”这些都是江苏援建队伍工作的生动写照。众多企业家、专家学者、志愿者无偿提供财力、智力、人力支持,加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建筑施工队伍,江苏在绵竹参与援建的人员最高峰时达到10万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自进入绵竹援建之后的两年,经受了60多次4级以上余震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考验,下乡调查冒着被飞石流沙掩埋撞击的危险,无怨无悔地战斗在灾区重建一线,他们克服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逼自己适应盆地异常潮湿的气候和麻辣荤腻的饮食,夜以继日工作,患病不离岗,家里困难不回家,抢时间、抢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援建项目,很多同志立下誓言,“绵竹不美好,我们不回家!”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重建后的绵竹市夜景

终于,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奋战,江苏圆满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累计完成援建项目295个,援建资金总额112.81亿元,绵竹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功能超过震前水平,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江苏援建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援建资金总量、农房重建户数、就业援助人数在全国对口支援四川省的18个省、市中都名列第一。


━ ━ ━ ━ ━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对口支援,是新中国的创举。“苏大强”援建绵竹,谱写了一首壮美的诗篇,绵竹成了江苏的十四弟。回望十二年前江苏人民援建绵竹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敢于日月共争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江苏人。当前,在面临疫情肆虐,“苏大强”再次出征支援湖北,千难万险也挡不住江苏人胜利的步伐!


(本文根据汶川特大地震江苏援建志综合整理)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

两载援建一世情——“苏大强”援建绵竹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