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震前綿竹掠影

綿竹市為四川省轄縣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被譽為“七十二洞天福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點,西北崇山峻嶺,東南平疇沃野。2008年,綿竹市有20個鎮、1個鄉,總人口52萬。綿竹歷史悠久,公元前201年立縣,迄今有2000多年曆史,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2008年汶川地震前,綿竹連續14年躋身全省縣級經濟綜合“十強縣”行列,全市經濟發展迅速,人民安居樂業。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震後綿竹災情

然而,突如其來的災禍,讓美麗富饒的天府名城—綿竹遭受重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市遇難11117人,失蹤251人,受傷37209人。城鄉居民房屋倒塌或嚴重受損達90%,農房倒塌戶數達13.9萬戶,是四川省受災最嚴重的縣(市)。沿山和山區房屋幾乎被夷為平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破壞嚴重。226所學校全部受損,大量教學設備儀器、圖書毀損,學校全面停課。據統計,全市直接經濟損失約佔四川全省損失的十分之一,為四川受災各縣(市)第一。山川涕零,草木失色!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江蘇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迅速成立省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受命奔赴德陽市,成立前線指揮部,組織各方面力量,實施生命財產搶救、基礎設施搶修、救災物資供應、活動板房建設、社會治安維護、災後重建。在抗震救災、對口支援的各條戰線,江蘇人遞交了一份令中央滿意、令災區人民認可的愛心答卷。

火速動員 千里馳援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災害無情人有情,地震發生後,江蘇做出了第一反應。江蘇第一時間派出醫療救治、地震救援、公安特警、衛生防疫、電力和通信等多支隊伍馳援災區,執行搶險救援、救治傷員、衛生防疫、維護治安和搶修設施等急難險重任務,截至2008年6月19日,共派出36支救援隊伍1.29萬人。

消防救援

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江蘇消防總隊共派出三批救援隊員。5月13日,江蘇省消防總隊首批86名救援隊員攜帶搜救犬和專業救援器材組成江蘇省抗震救災隊飛赴災區。14日中午12時抵達北川縣城,這是全國最早進入北川進行施救的專業隊伍。14日的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15日凌晨6點,共救出11人。5月14日、15日,江蘇省消防總隊又從全省各地抽調426名消防官兵,組成第二批、第三批救援隊,分別赴什邡市和北川縣展開救援。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5月13日晚,江蘇省地震救援隊抵達災區開展救援

江蘇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在災區奮戰14個晝夜,共出動地震工程專家17人,兵力495人,醫務工作者26人,投入器材裝備11961件(套),搜救犬9條。江蘇消防救援隊共轉移受災群眾3200人,救助傷員784人;從坍塌的建築廢墟中搶救被埋壓、受困群眾43人;營救被困人員534人;安全轉移遇險災民352人、為傷員提供醫療救助服務800餘人;挖掘遇難者遺體352具,發現遇難人員1600人;為受災群眾送醫送藥606戶、1580餘人。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被困在廢墟中的劉暢

5月17日19時25分,江蘇消防救援隊在北川羌族自治縣廢墟中救出被困126小時的熊吉才,為江蘇救援的被困時間最長的倖存者。在江蘇人民的奮勇搶救下,巴蜀大地上演了一出出生命的奇蹟。

醫療救護

江蘇的白衣天使們也火速增援。地震發生後,江蘇省衛生廳緊急抽調精幹醫護人員組建醫療救援隊,調配藥品、器械、血液和醫療隊戶外生活用品,組成了106人的江蘇省醫療衛生救援隊,5月13日12時攜帶22萬毫升血漿和急救包、擔架、帳篷、醫療器械等7噸物資,飛赴綿陽災區。江蘇省醫療衛生救援隊是第一支到達災區的外省醫療隊。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搶救受傷群眾

截至2008年10月14日江蘇共派出3批計有564名各類醫療衛生人員,其中醫療隊員150多人、衛生防疫人員201人、衛生監督人員100多人、救護轉運隊員102人。派出救護救援車77輛,轉運共計2000餘萬元的抗震救災物資。

物資支援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江蘇運抵綿竹災區的過渡安置房建築材料

江蘇首批對口支援德陽重災區的救災物資從南京集中啟運,首批救災物資共有8200頂帳篷和1000套2萬平方米活動板房。從5月21日晚至6月24日,完成運輸車輛(車皮)數達4497輛;投入綿竹地區短駁車輛日均36輛;完成2.6萬套板房、50萬多平方米波形瓦、3600多噸板房配件及45臺工程機械等運輸任務。截至5月27日,江蘇累計向四川災區運送帳篷30359頂、活動板房36.8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黨中央下達的一週內支援災區3萬頂帳篷、30萬平方米活動板房的任務。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民間救援

除了官方的救援,江蘇的民間也積極投入到搶險救災中來。大量民間志願者自發結集起來,前往災區開展志願服務。其中,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在地震發生不到3個小時,調集60部大型機械和120位操作手日夜兼程趕往災區前線。

板房搭建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江蘇援建綿竹的過渡安置房集中區

5月22日,江蘇派出的前方工作組赴綿竹著手一期過渡安置房的規劃選址,在第一時間確定位於綿竹市景觀大道兩側的2400多畝建設用地。30日,規劃方案通過當地政府審批,成為四川災後重建中最早完成並第一個正式通過政府審批的完整規劃方案。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江蘇援建者將過渡安置房鑰匙交付綿竹市政府

6月10日,在前方工作組基礎上,正式成立江蘇省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負責江蘇對口支援和抗震安置房建設的組織協調及全省對口支援和抗震救災工作。6月12日,前線指揮部正式將已建好的2000套過渡安置房交付綿竹市。24日,江蘇首批對口援建的2.61萬套活動板房竣工。7月1日,首批3000戶7000餘名受災群眾正式入住。

對口援建 全面覆蓋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一省幫一重災縣”的戰略部署,明確江蘇省對口支援四川省綿竹市,由此綿竹成了“蘇大強”的十四弟。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接到任務後,江蘇省委省政府確立了“一市幫一受災鄉鎮”的工作辦法,即江蘇省13個省轄市及排名全國前十強的7個縣級市(區),對口支援綿竹市20個鄉鎮,綿竹市本級重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由省級機關負責援建。

省轄市、縣級市(區)具體對口任務如下:

南京市——劍南鎮;蘇州市——孝德鎮;無錫市——漢旺鎮;常州市——遵道鎮;鎮江市——板橋鎮;南通市——新市鎮;揚州市——九龍鎮;泰州市——拱星鎮;徐州市——富新鎮;淮安市——玉泉鎮;鹽城市——西南鎮;連雲港市——什地鎮;宿遷市——綿遠鎮;崑山市——廣濟鎮;張家港市——東北鎮;江陰市——清平鄉;常熟市——土門鎮;武進區——金花鎮;太倉市——齊天鎮;吳江市(現蘇州市吳江區)——興隆鎮;省本級——綿竹市本級相關項目。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8月6日下午,江蘇省援建指揮部從全省各級機關選調的222名精兵強將,組建省援建指揮部和20個援建指揮組陸續進駐綿竹。省援建指揮部按照“規劃為龍頭、民生是根本、創新求突破、輸血更造血、幫忙不添亂”的基本思路,全力推進“群眾安居、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產業振興、智力支持、就業援助”等六大工程。

城市規劃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重建後的官宋硼堰取水樞紐;重建後的郵政儲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江蘇選派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全省30家單位120名規劃設計人員趕赴綿竹,深入調查研究,編制完成了《綿竹市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綿竹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和漢旺等17個鄉鎮總體規劃,成為四川省重災區首批通過專家評審的縣、鎮級規劃方案。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蘇綿公園

此後,又幫助綿竹市編制城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綿竹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沿山地區發展戰略規劃、環境治理與保護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及1100個農村居民點規劃等一大批專項規劃,在重災區率先實現城鄉規劃全覆蓋。

城鎮住房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綿竹市九龍鎮災後重建農房新貌

農村居民住房方面,規劃建設了年畫村、玄郎村、清泉村、羅榮村等1100多個農民集中居住示範點,同步推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積極引導農民適度集中居住,既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又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據統計,通過農民集中居住,全市節省土地5000畝。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組織部編制了32套具有濃郁川西特色,且滿足不同抗震設防要求的農房設計方案,免費提供給農民選用。2010年春節前,綿竹市13.9萬戶農房重建全面完成,36萬受災農民全部搬進新居。城鎮居民住房方面,共安排援建資金21億餘元,建設了1.26萬套共99.4萬平方米城鎮廉租房、安置房,4.5萬城鎮居民入住新房。

公共設施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富新鎮幼兒園、小學(左下);援建的土門鎮衛生院(右上)

建成學校64所,2010年春季開學前綿竹5萬多名學生全部進入新校舍上課;安排援建資金44200萬元,建成醫療衛生機構28所,援助了價值6100萬元的醫療設備1239臺(件),極大改善了當地群眾就醫條件;建成文化、民政等其他公共服務設施項目54個;建成道路、橋樑、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125個,修建城鄉道路近1000公里。

經濟產業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農業:幫助綿竹規劃建設了高效農業示範園,核心示範面積300畝,示範面積5000畝,輻射面積5萬畝,重點發展果蔬、養殖和觀光農業。示範園區引進了最新的優質品種,優質草莓、葡萄、無花果、桃子等。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棚發酵床養豬、養雞成功實施,帶動當地種植、養殖戶1000多戶,均取得了較高收益,受到當地農民的普遍歡迎。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2011年8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綿竹市東汽新基地

工業:支持建設了綿竹江蘇工業園、漢旺無錫工業園,推動江蘇優勢產業向綿竹轉移,鼓勵江蘇企業到綿竹投資興業,促進綿竹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安排援建資金8億多元,幫助綿竹完成工業園區“七通一平”基礎設施、產業孵化基地等建設;組織開展“百企百億”產業對接活動,111家江蘇企業與綿竹市簽訂了118.66億元的投資合作協議,涉及新能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生物製藥、大型物流等多個產業。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綿竹年畫展示廳及年畫湖

服務業:幫助綿竹充分發掘“中國年畫之鄉”資源,建設了孝德鎮年畫村、遵道鎮年畫傳習所,打造集年畫製作、展示、旅遊、交易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基地,支持其發展壯大年畫產業。利用綿竹沿山旅遊資源豐富優勢,幫助編制了沿山發展規劃,打造沿山旅遊觀光帶,帶動鄉村旅遊實現更大發展。


人才培養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綿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充分利用江蘇科教、人才等優勢,積極開展智力支持和就業援助。分7批組織綿竹市350名村級以上幹部到江蘇輪訓,先後安排1000多名綿竹市校長、教師和醫護人員到江蘇培訓;從江蘇選派兩批1000多名公安幹警、兩批110名教師和8批688名醫務人員到綿竹支警支教支衛;選派300多名心理專業教師和學生赴綿竹開展心理諮詢、教學等志願服務。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綿竹市體育中心

選派專家學者到綿竹把脈問診,幫助制定發展戰略和招商引資政策。組織農業專家、技術管理人員赴綿竹免費輔導,開辦講座。安排綿竹市各類人才到江蘇實習培訓。給當地農民免費提供種苗,免費組織培訓,免費上門服務,“手把手”向當地農民傳授先進種植、養殖技術,先後培訓當地農技人員242人次、農民1350人次。建立勞務輸出基地,開展定向培訓,提供有效崗位信息11.1萬個,幫助2.17萬人實現就業。組織江蘇重點學校、醫院與綿竹所有中小學、幼兒園、醫院建立“一對一”或“多對一”的長期幫扶關係,每年互派教師、醫務人員交流學習。

翻天覆地 古城新顏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漢旺新城

在江蘇的大力援建下,經過兩年時間,綿竹的城市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美觀實用的學校、醫院相繼交付使用,一批批融川西民居風格與江南水鄉元素為一體的農房集居點競相落成,城東新區、漢旺新鎮、孝德新鎮等特色新鎮拔地而起。曾經滿目瘡痍、一片廢墟的綿竹已煥然一新,昔日受災群眾淚眼矇矓、茫然無助的神情已被幸福喜悅取代。

當地人都說,新綿竹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援建的清平鄉敬老院;援建的清平鄉廣電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綿竹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09年增長22.4%,實現財政總收入增長59%,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6.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2%。城鄉住房條件極大改善,全市逾13萬農戶喜入新居,建成76所學校、37個醫療衛生機構、21所敬老院福利院和26個文化重建項目,設施普遍達到全國縣級一流水平,社會保障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加固修復後的綿竹景觀大道立交橋(左下);修建加固後的馬尾河城區段橋樑(右上)

綿竹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完成960公里路網改造,橋樑、水利設施建設基本完工,建成4處城鎮汙水處理廠,綿茂公路、成綿高速複線建設順利推進,“一心三軸五重鎮”統籌發展戰略已具雛形。綿竹在就業促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教育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完成了“八項民生工程”目標任務,人民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江蘇精神 無往不勝

在兩年多的艱苦卓絕的援建過程中,江蘇援建者形成了江蘇精神,即援建第二故鄉的黃繼光‘獻身精神’,落實責任盯著不放的‘螞蝗精神’,發現和解決問題的‘不過夜精神’”。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大雨小幹,小雨大幹,不下雨拼命幹。”這些都是江蘇援建隊伍工作的生動寫照。眾多企業家、專家學者、志願者無償提供財力、智力、人力支持,加上來自全省各地的建築施工隊伍,江蘇在綿竹參與援建的人員最高峰時達到10萬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自進入綿竹援建之後的兩年,經受了60多次4級以上餘震和山體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考驗,下鄉調查冒著被飛石流沙掩埋撞擊的危險,無怨無悔地戰鬥在災區重建一線,他們克服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強逼自己適應盆地異常潮溼的氣候和麻辣葷膩的飲食,夜以繼日工作,患病不離崗,家裡困難不回家,搶時間、搶進度,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援建項目,很多同志立下誓言,“綿竹不美好,我們不回家!”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重建後的綿竹市夜景

終於,經過800多個日日夜夜奮戰,江蘇圓滿實現了中央提出的“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累計完成援建項目295個,援建資金總額112.81億元,綿竹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功能超過震前水平,災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江蘇援建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援建資金總量、農房重建戶數、就業援助人數在全國對口支援四川省的18個省、市中都名列第一。


━ ━ ━ ━ ━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對口支援,是新中國的創舉。“蘇大強”援建綿竹,譜寫了一首壯美的詩篇,綿竹成了江蘇的十四弟。回望十二年前江蘇人民援建綿竹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敢於日月共爭輝”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江蘇人。當前,在面臨疫情肆虐,“蘇大強”再次出征支援湖北,千難萬險也擋不住江蘇人勝利的步伐!


(本文根據汶川特大地震江蘇援建志綜合整理)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長按下圖二維碼,閱讀最新“方誌江蘇”文章

兩載援建一世情——“蘇大強”援建綿竹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