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沒有風險?你覺得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開偉觀察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保本利率浮動型這種目前市面上比較少見,且利率較低。另一種就是非常常見的非保本利率浮動型,這也就是前面回答所提到的打破了剛性兌付類型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佔據了當前市面上90%的理財,並且因為利率較高週期選擇幅度較大廣受市場歡迎。



所以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不管是投資任何理財產品,都要去正規的平臺和銀行去購買。那麼既然平臺承諾的保本利率浮動型,也標註了是清楚的理財產品那麼就可以放心大膽的購買理論上是不存在任何的市場風險,即使虧損到本金平臺也會保證你的本金完整。


其次就是當前爭議較大的非保本利率浮動型理財項目,市面上當前利率基本上超過3%的理財產品幾乎都是非保本浮動。這類產品理論上而言是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但是我們講究的是實際應用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的非保本,利率浮動理財產品很少聽聞有虧本的現象出現,因為一旦出現就會打破平臺的信譽度。

所以只要我們去正規的平臺購買,不管是非保本還是不保本,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不會虧損到本金的。平臺的風控系統會為我們提前篩選,並且只要將利率合理的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風險又隨之而然的處在最小化。


晴天財經閣


說到銀行理財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了,可以說,現在各大銀行都有銀行理財產品,也是屬於銀行吸收存款,攬儲的一種產品,但是要說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沒有風險,這個是相對而言的,作為一個從業人員,可以說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大小的問題,可以通過多個方面降低風險,下面我就具體的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們先了解下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從定義上來看,銀行理財是有風險的,風險由客戶和銀行共同承擔,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都知道,銀行理財產品有中等風險和低風險,收益也是不同的,而且現在去銀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銀行人員不會承諾保本保息,而且會提示客戶會有投資風險,所以銀行理財是有風險的。

不過從另外一方面看,雖說銀行理財產品會提示有投資風險,但是風險是很小的,有接觸的都知道,銀行理財產品,還沒有出現過有損失的情況,所以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是很低的,基本是沒有風險的,是銀行存款以外比較好的選擇。而且從客戶的選擇上來看,銀行理財產品也是用戶選擇比較多的。

其次,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投資風險的,都說銀行存款產品是最安全,但是嚴格的來說,就算是銀行存款,也會有銀行經營風險的問題,就是銀行行因為經營風險出現倒閉破產,也會出現存款風險,畢竟國外的金融機構已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就算是銀行存款也是有風險的,只是風險的利率更小更低,而且,根據銀行存款保險制度,銀行倒閉破產最高可賠付用戶50萬,所以低於50萬存款的用戶,更不用擔心,絕對沒有任何風險。

最後,降低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可以選擇國有大行,畢竟村鎮銀行,地方性銀行經營風險更高,投資理財風險往往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投資人,在於如何選擇理財產品,學會正確的選擇並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好的。

總結: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在於選擇,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期限,收益等都是適合自己的,才能降低風險,獲得收益。


一個財經小人物


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之後,只要是理財產品,那麼或多或少肯定有風險,唯一的區別就是風險的大與小。

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分類

目前商業銀行按照理財產品的投向,將產品的風險等級劃分為R1-R5五個層級,層級越高,風險越大,其中R1-R2的產品可以認定為低風險產品,R3產品屬於中等風險產品,R4-R5屬於高風險產品。

以工行為例,對於五個層級產品的說明中,R1與R2產品的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的影響較小;R3為風險因素對本金會產生一定的影響;R4為風險因素對本金會產生較大的影響;R5則為風險因素對本金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越高的層級,你的本金越沒有保障。所以說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在購買之前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其實銀行在客戶購買理財之前,都會讓客戶填寫一張風險承受能力測評表,以評估客戶適合購買哪個層級的產品,但是部分客戶為了所謂的面子,盲目亂填,導致最終購買到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

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雖然說銀行的理財有五個等級,但是現實中R3及以上層級的產品銀行極少發行,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層級都為R1-R2的產品;再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評表進一步確保了用戶所購買的產品再其承受範圍之內。所以現實中真正因理財投資出現虧損的案例很少,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來源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銀行的銷售人員,也就說市面上常聽說的兩類:飛單以及虛假理財。

飛單:飛單一般是指銀行工作人員為了獲取高佣金違規向投資者兜售非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比如某某金融公司,有一款理財產品銷量不好,找到銀行理財經理,承諾每銷售100萬元給予5個點的返點,這個返點遠遠高於銷售銀行自身理財產品的獲得的收入,因此就會有人鋌而走險。但是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

虛假理財:虛假理財就是我們常常聽說的蘿蔔章理財,銀行銷售人員(這部分人很多其實已經離職,只是用戶不知道而已)往往採用偽造理財協議、私刻公章等手段,虛構銀行在售高息理財產品,與投資者簽訂虛假合同,從而騙取投資者錢款。

如何避免風險

所有虛假理財產品基本都存在一個普遍的特徵:高收益。虛假理財產品之所以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主要利用的還是投資者貪圖高收益的心理,所以對於嚴重背離市場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一定要抱120個小心。

2014年銀監會在下發的39號文第五條第二款中明確規定,銀行發售普通個人客戶理財產品時,必須在宣傳銷售文本中公佈所售產品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的登記編碼,客戶可依據該登記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該產品信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是以字母C開頭的14位編碼,如果你在中國理財網上查詢不到該款編號對應的理財產品,一律視為虛假理財。

綜上所述,只要避免了飛單以及虛假理財,那麼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應該算是可控的,特別是R3以下的產品,基本無需過於擔心。


鯉行者


首先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所以需謹慎。

那麼,如何根據自己的情況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呢,首先要知道銀行理財產品是分幾類風險。

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五個級別,一般情況下,風險等級在3級及以上的理財產品虧損的可能性相對較大。

知道銀行理財風險分幾級後,更要知道你所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

通俗一點講,“銀行拿著你的錢去投資”,它拿去投什麼風險越大那你的投資也就相應變大。

沒有任何一款理財產品絕對保證你保本保收益,國家也不允許這樣說,所以不要老是問理財經理保本不保本什麼的。所以自己要知道理財,你購買的理財產品是什麼投資,這樣你心理有數,而不是被一些投資機構或者不負責任的工作人員給忽悠。

話又說過來,不管是銀行的理財產品幾級風險,除非是不可抗力因素,幾乎都會達到預期收益,但是風險越高收益越高的產品,還要如實的告知客戶。


真心話不冒險


朋友們好,明確回覆:銀行業理財產品有風險,而且有多種風險。


最大的風險是:1,產品選擇不當。2,理財方案不合理。

首先,來分析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1,非保本浮動收益,虧損本金,收益不能達成的風險。這一點與銀行存款是有明顯區別的。存款吃利息保本保息。銀行理財,是主動投資承擔一定風險,享受收益,有可能賺得更多因此無法保障,經安全和收益的穩定。

2,流動性風險。存款可以提前支取,而理財,流動性受到限制。活期理財無法做到隨時贖回,定期理財,理財期間內也無法贖回。

3,銀行經營性風險。銀行出現風險,存款會有保險制度保障。而理財,風險由投資人承擔。

小結:銀行業理財產品,具有多種風險。

其次,對於投資人來講,最大的風險有兩個:

1,產品選擇不當。例如,隨時有可能用的資金,購買了固定期限理財,雖然收益可能略高一些但是,失去了流動性,一旦臨時用錢,面臨無法贖回的風險。又例如,一位穩健型的投資人,



購買了高風險理財,與自身不匹配,面臨承受,過高風險的風險。

2,理財方案不合理。例如,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過於集中,單一,容易一損俱損,本金風險沒有合理的分散。又例如,借錢理財等等。

小結: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有二個最大的風險,產品與自身不匹配選擇不當。理財方案不盡合理。

綜上所述:

銀行業的理財產品,正規可信,信譽好,購買便捷。深受朋友們喜愛和歡迎。

另一方面,投資理財有天然的風險,而且每個投資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在理財時,堅持閒錢理財,合理分散風險,
取長補短優化組合,選擇合理的週期,是非常重要的。


理財迦


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沒有風險?最大風險是什麼?在人們的投資理財過程當中,產生巨大的疑問。

因為在以往的投資理財過程當中,人們固有的思維是銀行,是最安全的地方,把錢存到銀行是最放心不過的。

尤其我們可以看到,60後和70後,最愛把錢存到銀行裡面,導致我國儲蓄率高達80%以上。而隨著近幾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各種風險,導致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出現了質疑。

那麼銀行理財產品到底有沒有風險?具備什麼風險我們接下來看一看。

理財產品的規定

銀監會和保監會對所有理財產品都有明確的規定,不允許展示無風險。這就說明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包括銀行定期存款或銀行活期存款。

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表現在,將客戶的資金集中起來進行再投資,投資標的一旦發生風險,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同時也會產生無法兌付的風險,這種風險雖然小,但存在。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銀監會出臺新的相關政策,一旦銀行破產,儲戶的賠償額度最高為50萬。換句話來說你在銀行存了5個億的本金,一旦銀行發生破產,那麼你只能得到50萬的賠償。這就是一種巨大的風險。

也許有投資者會說銀行不可能破產。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想,銀監會出臺這種政策,說明他們已經感覺到銀行目前面臨的危機,有可能部分銀行出現破產。所以他們才會提前出臺相關政策應對危機。

飛單風險

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人,或者有過投資理財經驗的人,都會明白飛單的含義。也就是說,銀行工作人員利用銀行辦公場所銷售,其他並不合法的理財產品。

這種理財產品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投資者購買,也許本金無法收回。發生風險之後,銀行唯一能做的就是開除當事人,而銀行並不會承擔相關的損失。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投資者本人承擔了所有的損失。

所以綜合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裡面銷售的理財產品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散戶投資者如果不注意就會遭受本金的損失。

由此可見,投資者一旦進行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那麼就會面臨著投資的風險,這種風險投資者一定要明白和清楚。


社長財經


凡是理財產品都是不保本的,所以說都是有風險的,這裡面存款除外,存款不是理財產品,存款是確定保證本金和利息的,那麼如果銀行破產了怎麼辦?所有的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根據銀行保險條例,繳納的有保險基金,國家規定,如果銀行破產,最高賠償金額50萬,所以只要在一家銀行單個人的名下存款不超過50萬,就是安全的。


對於理財產品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本金安全,但是在銀行裡銷售的理財產品,是經過千挑萬選的,安全度相對較高,根據風險等級,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等級為PR 1型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包括國債和貨幣基金。這類產品雖然不保本,但是出現虧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等級為PR 2型的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小,包括債券基金,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大部分銀行理財。基於風險較高的包括混合型基金,股票基金,數基金等。

還有一種風險,就是利率的風險,有可能買的不對,所得到的利息較少。例如你有一筆錢,長期不用,卻一直放在活期賬戶上,收取的是活期利息,而如果你做了定存或理財產品,那麼得到的利息額將大大高於活期利息。這就是一種損失。反過來如果你存的是定期,如果需要錢而提前支取,那麼只能享受活期利息,這也是一種損失。



還有理財產品的風險,就是遇到了集中兌付,流動性喪失,無法兌現或延期,或者是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率。這都是理財產品的風險。這就要合理的規劃好你資金的使用期限和效率,來在穩健的前提下獲得較高的收益。


大海侃股


銀行理財產品也是存在風險的,作為一家商業機構存在的風險當然就是經營風險。

在2018年4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15年2月17日發佈《存款保險條例》中已經明確風險與保障。

《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按照產品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從募集方式和投資性質兩個維度對資產管理產品進行分類,分別統一投資範圍、槓桿約束、信息披露等要求。堅持產品和投資者匹配原則,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強化金融機構的勤勉盡責和信息披露義務。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嚴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要求,禁止資金池,防範影子銀行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分類統一負債和分級槓桿要求,消除多層嵌套,抑制通道業務。加強監管協調,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和功能監管。

《存款保險條例》第五條 

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存款結構變化、金融風險狀況等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報國務院批准後公佈執行。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併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償付存款人的被保險存款後,即在償付金額範圍內取得該存款人對投保機構相同清償順序的債權。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準確的來說,自從2018年資管新規發佈並實施之後,銀行對所有的理財產品不再有隱性的“兜底”承諾。理論上來說,凡是理財產品,皆是有風險的,只不過風險有高低罷了!

銀行理財產品是否有風險,其風險的主要來源

要知道,我們都買的理財產品,其都是有具體的投資標的。因此,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完全取決於其投資標的本身的風險大小如何。而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大致為分為:

  1. 國債。這個幾乎是沒有風險的。

  2. 銀行存款。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部分投入銀行存款當中的。這也是銀行“間接高息”攬存的一種常見渠道。這一部分資金也是非常安全的,相對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3. 企業債、短期金融債券。這一部分投資,有一定的風險,不過由於期限都較短、且債券的信用等級較高,其風險也相對較低。

  4. 股票、基金。自然不用多說,這一類產品雖然預期收益都比較高,但其本身的風險也很大。不僅收益會有很大的波動,本金甚至都會面臨虧損的。

  5. 其他金融衍生品。比如匯率、貴金屬、指數等等,產品風險也很大,一般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很少會參與投資的。


另外,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並不唯一。有可能是“存款+債券”的組合,也可能是“存款+國債+股票”,甚至其他組合。

而不同的組合,不同的配置比例,其所帶來的風險也會有所差別。這正是,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等級高低之分的原因所在。

綜上所述,銀行理財產品當然是有風險的,不過不同產品之間、風險有高低之別罷了。因此,我覺得,作為普通投資者來說,不僅需要有一定的理財知識,也得適當培養自己的風險意識。過去哪種,購買銀行理財、就“保本保收益”的思維,得徹底改變才行。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臨近年底,很多人手上都有一些困錢需要投資,於是,大家都在詢問,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有無風險?那麼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呢?對此,我們認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銀行理財產品是為你的財富保值增值,其收益率也不是靠大風颳來的,投資當然是有一定風險的。

實際上,自從2018年6月新的資管規定出臺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就要被逐步的打破。到2020年之後,銀行的理財產品都不再承諾保本保息的。這主要是如果銀行理財產品都保本保息,那豈不是銀行存款一樣了(這會導致銀行存款大量流失),銀行理財產品就失去了高收益必要,風險與收益向來是要匹配的。此外,監管層也要引導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管理方向轉型。

從目前情況來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存在著三大風險:首先,銀行理財產品根據不同的投資方向,給出了不同的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可以劃分為五個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一般用R1、R2、R3、R4、R5來標示。對應的投資人等級也分為了謹慎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和激進型等幾種類型。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可以購買,可以購買R2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R3以上的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風險要自擔。

再者,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往往是投資者盲目追求高收益率,或對理財產品不瞭解所造成的。在簽訂理財合同前,就應該瞭解這款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所隱藏著有那些風險?而那些與黃金、股票、外匯等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如果投資者並不是很熟悉的,千萬不要去亂投資。只有對理財產品的風險充分認識後,才可以去購買理財產品。

最後,部分銀行為了提高業績,就受信託、基金、保險等公司委託,代售其他公司的理財產品。結果是一些中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為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都是由銀行負責的。卻殊不知,銀行還有代銷理財產品的業務。而一旦簽了銀行代售的理財產品,如果發生投資損失本金的,那隻能是由投資者自己來承擔。所以,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購買了非銀理財產品。

年底人們發了年終獎後,都想購買點銀行理財產品。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已是大事所勢,未來風險會有一個逐步上升的過程。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大的風險是,盲目去投資自己不熟悉高風險領域、盲目追求高收益回報,以及誤買了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所以,只要投資者能注意好幾點潛藏風險,走上穩健型投資道路,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就會減少,獲得穩健收益預期還是可以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