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发现孩子天性凉薄怎么办?

西格玛名笔鉴藏


习性还是有的,每个人都先天会带来不同的习性。

像你感觉孩子性情“凉薄”,有这种可能。我们仔细观察自己,或者观察别人,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很本色的性格底色,比如有些人性格热情,有些人性格冷淡,有些人天生好动有些人天生喜静。这些天生的性格很难改变,所以有人也叫秉性,所谓的秉性难移吧。

这些秉性的形成必然与前世的习性有关。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就不能改变了呢?答案是当然不是!既然天生习性与前世有关,那就说明以往的经历、习惯等对形成这个习性有产生作用,只不过这个习性惯性过于强大,比较难扭转而已。

那现在认识到有这样的习性存在,也就可以针对性的给它创造条件进行慢慢熏染,慢慢扭转进行改变。比如你觉得孩子生性凉薄,那你在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就要针对这点进行调教,比如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检讨自己会否也有相类似的特质进行更改,鼓励孩子多社交温暖待人并及时进行肯定,等等。慢慢有意识的熏染 ,孩子的秉性也是能改变的。

有一句老话也需要格外注意,就是不是一样人不进一家门,意识的问题后作为父母也要从自身多寻找原因,从自身改变做起。



时光爱乱炖


这篇文章所有人的发言我都认认真真去看了一遍,因为我也一直觉得自己的儿子(目前15岁)就是这样的人,不知感恩,天性凉薄,家里就一个孩子,我和老公关系很好,从小到大就是我们自己带的,我自己是老师,他每天都跟着我,有交流有互动,应该说亲子方面是不缺的,就是感觉孩子不知体贴啊,我生病了,像别人家孩子那样递水,递药根本不可能的。到点了知道跑到你跟前要饭吃,平时为了他辛苦累死的好像从来看不到,气人哦!我经常和老公讲这个孩子白养了!可是今年冬天我发现他有变化呢,疫情期间外面澡堂都关闭了,爷爷奶奶家没暖气没法洗澡了,爸爸去接到家里来,居然看到儿子给爷爷拿凳子,还教他们怎么用家里的热水器,唉吆喂!变了哈!送老人回去有一小段路车开不进,他主动下车搀扶爷爷奶奶到家,所以有的时候可能要等等,会有个让他开化的点,也可能没人告诉他我们需要这样,所以我现在慢慢的学会改变,我需要他关心或者帮助我会直白的告诉他,让他知道他可以怎样。


李昂050113


天性薄凉?

不存在天性薄凉这一说。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因果报应,逃不掉的。因,产生于家庭,更与孩子父母关爱教育方式有关,会爱,但方式不一定是对的。比如说我大闺女和我老婆,我和老婆工作不在一起,大闺女和我老婆在外婆家生活到8岁后,才和我一起生活。有次吃午饭,老婆面前忙后,帮她刷碗,擦干,盛饭,倒水……,就像伺候公主的奴婢一样忙前忙后的伺候,闺女啥也不做,朝餐桌旁一坐,悠哉悠哉的等吃饭,看到妈妈给自己盛到碗里的米饭,闺女很熟练的口吻颐气指使的说;“盛多了,我吃不完,少点!”电饭煲就在她边上,愣是不动手自己盛饭,老婆习惯性的要帮她减饭到锅里,我当时就发火要阻止了,老婆竟然埋怨我,说孩子小,不懂事,还和我大吵大闹。当然,我还是一边讲道理一边把大闺女给揍了一顿。

冷漠,薄情最主要的萌芽阶段就是拿亲人对自己的好当习惯,当成了理所当然,然后变本加厉的索取,像蛆虫一样无度索取,还理所应当!这怨谁?孩子天性薄凉?胡扯。因果而已。

有次老婆生病了,很重,卧床,大闺女放学回家,看不到生病卧床的妈妈,只是大喊大叫撒泼喊着饿要吃饭。结果我又教训了她一次,老婆说这闺女白眼狼养不熟,造孽!我当时就和她说,她这孽是你造成的。

之后,老婆终于信我的话,并按我要求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定要让她自己来做,事做错搞砸了不要紧,大不了再来一次。如今,好了许多,尤其是她养了小动物啥的,俨然一个小妈妈,如今还好。

还有那手机,电脑,电视,这些东西真是害人精,盯着小屏幕看一切,现实生活中此人大多冷漠,固执,自私,暴躁等很多负面情绪会逐步养成而不自知。

还有夫妻之间,尤其女性为了男性生孩子,放弃事业,放弃自己的理想,放弃化妆的时间,几乎全部都花在家庭上,孩子身上,而男性开始感激,后来习惯,之后理所当然,在之后理所当然到感到腻味,烦。不用等人老珠黄,如果男性有个契机,离婚必然。之后女性道了一句;渣男,负心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因果是什么?先反思自己,再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问题,有时候你会发现问题所在。


陈爱仕达su


我的父母,从小就觉得我天性凉薄,甚至我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妈车祸,我看着她躺在床上,不知怎么,心中什么感觉也没有,也不想哭。我有时会在小事糊涂,大事冷静不得了。性格也固执,不被束缚。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没伤害过别人,也不对别人有不好的念头。我渴望别人能走进我内心,不然总无时无刻觉得,心中空荡荡的,懂得那种感觉吗?‘孤魂在人间’。我喜欢安静,喜欢站在人群在看别人嬉闹,心中明明喜欢别人开拉着我的手,却会在别人碰我时瞬间躲开。


熠熠纪


二十年前前夫很‘‘认真’’地搭上一坐台小姐后我们离婚了。他俩结婚后生了一女儿,现在也十三岁了,这是背景。

儿子在上海工作,每逢节假日都要回家看我,也去看他爸。

腊月二十九,儿子和新婚妻子一道去前夫家看望他的,并送去了150个医用口罩及其它礼品。儿子父亲拿水果招待他们,在拿车厘子时被十三岁的女儿俏俏拦住了,这一幕儿子媳妇都发现了,儿媳悄悄告诉了我。这种自私且无亲情的女孩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xl1fc


我小时候属于天性凉薄那种人,不仅对他人凉薄,而且对自己对世界都是这个态度。就是我不喜欢吃东西,不喜欢喝饮料,不喜欢玩具,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是必须有的东西,所有的事情、人和物都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也都没什么记忆,真的是万物如过眼云烟啊。但天性凉薄并不代表就一定要表现的很冷漠,我几岁开始就非常会演戏,家里来人,我其实无所谓,对这个人也没什么感情,但我一定会笑的甜甜的说,我好想你呀,在我家吃饭吧……如果有人过世,我并不会觉得悲伤,但是会哭的比其他人更加撕心裂肺。世界在我的眼前不是生活,更像一部电视剧,我是其中的一个演员或者是一个旁观者。但是这一切没有人发现过,大人们都觉得我很聪明,但没人会相信一个孩子会有这样的思想。其实,孩子真的要比大人想得聪明太多。

现在的我不是这样了,后来在成长的路上磕磕绊绊,早就不是旁观者,而是生活的人了。我现在很希望我还是小时候那样的我,没有执念没有喜好,来去随意,得失无谓,不被伤,不念情,表现的是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真正的想法。

我觉得或许是我刚出生的时候还残留着上一辈子的意识,所以明白人生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万事不比当真,但随着时间推移就如戏越来越深了。但生性凉薄的人是很可怕的,他们往往不在乎规则情感,拥有强大的自制力。我小的时候只要决定做什么就一定会做,脑子里下一个指令身体一定会执行,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害怕有一天我会做什么危险的事情。


迦南不二


我小时候也把我爸吓住过。就是他让我帮他剪指甲,但是那个指甲是坏掉的,他一直叫疼,让我轻一点儿,然后我看了他几秒钟,很干脆的一下子就把他的指甲剪了。我爸当时吓愣住了。后来他给我妈说,这孩子的个性挺狠的。我说: 长痛不如短痛啊!那时候挺小的,好像才六岁吧。长大后我的性格很理性,很少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感性的处理很多问题。我个人觉得挺好的。凉薄这种东西看怎么说吧,其实人生终归是孤独的,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也不能逢人就掏心掏肺。对我好的人,我绝不亏待。但对不起我的人,我也从不原谅。能较理性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人总比傻白甜好吧?[捂脸]


丽享主义


天性凉薄…

肯定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啊。

我父亲家重男轻女,父亲对我极其不喜,甚至可以说厌恶。虽然没有特意虐待过吧,不犯错就是无视,犯错就打,父爱什么的从来没体验过。记得小时候哭不停,有人一说我爸来了,眼泪瞬间就憋回去。

后来父母闹离婚的时候,我上小学,妈妈害怕我难过最后告诉我的,但当我知道的时候,心里竟然有种解脱。

后来妈妈带着我很不容易,每天挣钱,除了给我钱,我们基本零交流。有一次我妈问我为什么这么冷漠,为什么和我爸一样。当时我只有迷茫,我冷漠了吗,那遇到这件事应该是怎么反应?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看过别人家是怎么交流的,父母传递给我的就是这样的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给了我,我从没感受过的那种感情,也正是我童年缺失的那种感受,虽然它代替不了父爱,但是我是真的第一次感觉到了,关心,心疼,还有爱。

去他家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一家人还可以这么相处。爷爷奶奶可以这么宠我,公公婆婆知道我家情况(父母从来没给我买过生日蛋糕,我妈只知道给钱让我和同学过),公公特意和我买个蛋糕过生日,20年来那是我第一次和家人过生日。也是那时候才感觉到心的温暖。

温暖会传递,那时候我知道以前对辛苦的妈妈不闻不问的确很冷漠,知道了妈妈不是不爱我,只是不会表达,认识我老公一家后,我和我妈之间也越来越温暖。我学会了,怎么表达爱。

所以孩子的天性凉薄,绝对和父母有关,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告诉他,让他感受到。


AA露卡AA


离异两年多,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目前女儿五年级,儿子二年级。整天整天围绕孩子转,没一人能帮忙。也没有娇惯孩子,疼也是很疼爱的,可是总觉得孩子就是很冷血。放假了他们去了父亲那里,很少主动打电话给我,我打电话过去也是说不了几句就挂了,从来不说想妈妈这样的话。特别是这次疫情爆发,一方面他俩刚放假就去了爸爸那里,另一方面我自己娘家人没打招呼全部去了上海,我一个人在家一个多星期了,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没人懂我此刻的心痛。


绫辰08


不会存在孩子天性凉薄,这一说。

性格都是后来形成的。

一母同胞的孩子,天上地下的差异。这种例子的多的很。

邻居家大孩子生下三个月,就忙着上班,婆婆把娃抱回家去养。

大孩子不到三岁生下了小孩子,婆婆和公公要在家照顾大的。没办法她就辞职,亲自带小的。小的三岁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她就把两孩子都带在自己身边。

但是,两个孩子性格完全不同。

大宝内向不合群,爱在家看电视。常常数落妹妹这不对,那不对的。妹妹跌倒了,也不拉一把。

二宝是个小人精,常常有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姐姐挨着分享,也喜欢和小朋友们玩。

甚至对没有带过她一天的爷爷奶奶都非常亲,回老家总要给爷爷奶奶准备礼物。相反,被爷爷奶奶带到六岁才到父母身边的大宝,提起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就很不耐烦,总以学习或同学约着玩来推脱。

这一母同胞的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难道是天性?

其实,孩子的性格是后天培养的。

尤其1-3岁,是孩子内外向性格的形成期。我们父母却总觉得孩子小,随便让爷爷奶奶带到懂事了,再教育。

许多老人,年岁大了,应付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比较吃力,还带着孩子,不但体力跟不上,心情也会很糟糕。

带孩子,尤其带1-3岁的小孩子,是很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常备指责,被圈在家里看电视,或只在老人堆里晒太阳,很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

4-8岁是形成孩子格局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常教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许小朋友,或同学碰。不带孩子帮爷爷奶奶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教育孩子帮助同学,帮助他人。那么孩子很容易形成凉薄的性格。

希望父母思考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孩子还未成年,多引导,一定会有所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