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自古而今,"少年出英雄"皆为人之快谈,而"神童"则是更为受人喜爱和称赞。不论是军政决策还是诗词歌赋,有时候少年神童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往往使人赞不绝口,叹为观止。甘罗在12岁时便出使赵国,官拜上卿;方仲永5岁便可对出神联、骆宾王7岁便写出了《咏鹅》、黄庭坚7岁时更是写出了《牧童诗》… …而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从小便以"神童"著称的北宋文人。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此人名叫汪洙,字德温,是北宋时期元符三年的进士,他的官位曾经达到了观文殿大学士。说起他的名字,很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下面这几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应该很多人都听过。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

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皆是出自汪洙所写的《神童诗》。而汪洙这个人,就如这篇诗的诗名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

汪洙诗才横溢,这一点从小便可得知。他所写的诗篇饱经传诵、通俗易懂,乃至于有许多当地的私塾老师把他所写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编汇成了《神童诗》,用来教学。《神童诗》日渐成为了许多地区的私塾儿童们的启蒙教材,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奥义的诗句也可谓是妇孺皆知。而汪洙也越来越闻名四方,大家都知道在鄞县地区有这么一位"神童"了。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就在某一天里,鄞县的县令带上了当地的学童才子们,一同前往孔子庙里去拜孔子像。这座孔子庙自建成以来已经有不少年了,无论是从外面的墙垣砖瓦、还是内部的孔子像来看,这座小庙都已经破旧不堪了。而在这座破旧的小庙里,县令发现了一首题在墙壁上的诗。

"颜回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这首诗运用了幽默诙谐的句法描述了眼前的景象,浅显易懂而又令人深思。"颜回"、"夫子"指的就是孔子和孔子门下的一位名徒,而"夜夜观星象"、"朝朝雨打头"则是说孔夫子和他的得意门生就待在这么一座房顶都破掉了的庙里,任凭风吹雨打。"公卿"则是讽刺那些日日来拜孔子像的学生和官将,而他们却都没有一个人肯来花钱修补这座破庙。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县令看了之后脸羞惭愧不已,而随后他又看到了诗尾的落款,上面赫然写着:

九龄童汪洙。

县令本是不相信的,但是出于好奇和欣赏,县令就派人把汪洙找了出来。汪洙的父亲听闻县令要带走自己的小儿,十分担惊受怕;而9岁的汪洙却不慌不忙,对父亲说道,"请父亲放心,既然这首诗是我写的,也不怕有什么误会。"可见汪洙的淡定智慧和从容不迫。

县令看到汪洙后,便对众才子说道:"这就是神童啊,诗赋之才掩盖不住。"他心里十分喜爱汪洙,却还是佯装不信问道:"墙上题的这首诗,当真是你写的?"汪洙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更是当场又作出一首更为绝妙的诗句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小却毫不客气的汪洙将自己称作神童,却也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丁点儿大的、身着短衫的小屁孩儿,老爱管这些大人们的"闲事",这才惹到了县令这里。汪洙还胸有成竹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今天我在这里谒见县令您,等到以后,我要考取功名、朝见天子。这首诗吟完之后,在场的学生、才子包括县令都拍手称绝,笑赞道:好一个志向远大的神童。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这首诗不仅解释了汪洙为什么惹上这些事、为什么要在墙上题诗,同时也给足了县令官面子。而破旧不堪的孔子庙,也成功引起了县令的重视,得到了修缮。从此汪洙更是远近闻名,成年后的他考取了进士,当任明州府学教授。

汪洙为人友善,德高望重,待人亲和、宽厚,所到之处百姓、学生皆对他赞不绝口,世人尊称他为"汪先生"。从曾经远近闻名、惹人喜爱的"神童",到后来的"汪先生"、"汪老师",世人见证了一个聪慧、善良的人的成长。

9岁神童在墙上写诗,县令不信是他写的,他当场作了一首更绝的

和《伤仲永》里不去努力学习、见识短浅最后荒废掉自己才能的方仲永对比,汪洙聪慧,并且勤奋好学。"神童"出世,也必须要谦虚努力,才能不辜负自己的才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