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真的能學進去嗎?

呼吸自由5


因人而異。

不過肯定離不開父母的監督。

孩子在家學習途徑要麼電視,要麼電腦,智能手機,又連著網。老師在群裡大呼小叫,天天喊口號加油,要求及時完成當日作業,時不時呼叫家長配合。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三分鐘熱度,看一會玩一會,看一會吃一會。作業不會的搜作業幫,買了練習冊的翻答案。有時候,索性不交作業,老師在群裡批評家長學生玩失蹤。知道老師急,有些上班的家長也急,委託家裡人幫忙盯著,可是熊孩子就是鬼主意多。

所以,在家學習,家長絕對是第一責任人。如果工作可以安排的過來,應該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雲裡霧裡6666


我們是湖北的,屬於重災區,每天只能被關在十樓的家中,電梯也停掉了,用孩子的話說就是我們就是關在鳥籠裡的小鳥,每天只能從陽臺看看外面!我覺得我家孩子在家學習並學不到什麼,應為沒有學習的氛圍,剛開始讓她聽了幾天網課,聽完就開始看電視,等我弄完家務想考考她的時候,我發現她根本沒聽進去,最後還是我自己一點點教的,疫情期間簡直把家長都逼成了老師了!希望疫情趕快過去,孩子能高高興興上學,我們也能安安心心上班!



舊守一個夢000


碰巧家裡有小朋友學習

碰巧家裡的小朋友倆個

碰巧一個老實一個調皮

老實的是我弟弟 六年級

調皮的是舅舅家的弟弟 初二

❗❕我弟弟的學習狀況[玫瑰]

我家裡媽媽是老大 爸爸就是老大的左膀右臂

我是個聽天由命偶爾反抗不斷翻車的女兒逼我

可想而知

我媽天天起早八點叫弟弟起床趕他起來學習

然後我爸爸準時上交手機(本來是我天天上交手機,辛虧爸爸來外婆家解放了我,此處為自由乾杯🍻。同時捕捉了一些舅舅家弟弟的學習狀態)

接著媽媽一天都盯著手機裡的家長群,

看老師啥時候發籤到、

什麼老師佈置什麼作業、

作業啥時間可以上交、

老師批改的作業情況、

弟弟做錯了幾題、

有沒有被表揚或者批評啦…

❗❕舅舅家弟弟的學習狀況[玫瑰]

因為年紀比較大了,年級也比較高了,作業家長看不大懂,所以舅舅舅媽不大插得進手

(舅舅家弟弟用手機QQ看自己老師組織的直播課

@x@我弟弟用app看即點即看的公共課)

1⃣除了學習上家長與孩子的代溝

2⃣還有溝通上

畢竟處在叛逆期和價值觀懵懂初建期

反正不愛學習,能學但是不用心不努力

我妹妹也就是舅舅家的大女兒(大三學生)

舅舅舅媽學習上幫不了的忙,由妹妹代替

我妹每天幫弟弟輔導功課,語 數 外 政 史 地 等生作業和弟弟一起研究,留意作業群喊弟弟寫作業交作業

妹妹對弟弟真的很溫柔了,教辣麼多題,只要肯寫,就不發火

可是弟弟上課時候,會把QQ的直播屏幕調小,去看視頻打遊戲,課不聽作業哪裡會寫(真想給小朋友爆炒栗子[淚奔]我妹妹說過,我也說過了就是不聽)

⬇ ⬇ ⬇

疫情期間孩子的學習狀態

一是,聯繫孩子平時在學校的學習表現

二是,家長對孩子的溝通與監監管理

三是,家裡的硬件設施是否支持孩子學習

其中第二點在疫情期間對孩子學習狀態有莫大影響(我媽管的嚴比較狠,舅舅家的長輩們都很溫柔,對孩子不亂吼更不打,怕傷孩子自尊心)

這個階段孩子是能學到知識的,就是看家長們能不能陪孩子一起熬下去了,阿爸阿媽爺爺奶奶姐姐哥哥充當了看課堂紀律的老師[得意]

小朋友們都加油,家長們也任重道遠吶[捂臉]


吃貨小零子


說實話,真的收穫不大,除非自控力超強的孩子,估計會在疫情期間出現學習效率的高峰期。

做為一名老師,說說自己最近的經歷,天天給學生上網課,又看不到學生在幹嘛,說不定都是掛機的,人都不知道幹嘛去了,你有能認真聽15分鐘的課那也是相當不錯了,關鍵還是自控力不行,想到幹嘛就幹嘛,不過高三畢業班的學生可能會稍微好些,其他年級的學生就難說了。在學校有考試面對面看著,有些學生都坐不住,總是開小差,現在在家,很多家長都自己開工了,沒有人看著,那效果能怎樣,我們都知道,就和我們放假一呀,躺著玩手機根本停不下來,未成年人的自控力更是不用說,所以真的希望早點開學,糾正孩子的作息規律。之前兩天週末的時間就可以改變學生的學校規律,週一早上的課根本沒用,現在這麼久的假期,要想一下子糾正過來,估計是要花很久時間去做的,所以學校效率先不說,關鍵是習慣,還有作息規律的糾正。


說生道物


怎麼說呢?在這期間,相信這個為問題也是大家共同都想知道的話題吧!往年的這個時候都已經開學一個月了,今年特殊情況吧,也是疫情太可怕了,所以現在的小孩都還在家裡,上課也只能上空中課程,也不知道你們那的空中課程和我們的這裡是否一樣。舉個例子,我兩個小孩,一個還在幼兒園,一個四年級,幼兒園的那個我就不說了。我們這邊的一天兩個課,上午一課,下午一課,這是那個大的,小的沒有課程,每天上完一節課之後他都會課程佈置的作業做完,但是做完之後也就直接玩起來了,每次都是如此。學習時間少了,玩的時間多了,學的內容也不多,有時候還真怕他今天學了,明天就忘了。也怕他再這樣下去的話,沒開學之後的空中課程還聽不聽得下去。如果聽不進了,那就學不到了。所以我老婆就每天不定時的陪著他,叫他複習。雖然這樣學的不多,但至少也能學到部分內容。相信大多小孩在沒有家人在旁邊叮囑的話也不會自動自覺放下手中的玩物去學習。畢竟小孩還小,想的都是玩,或許可以說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才是他心裡最希望的呢!所以說小孩在家能不能學進去還是有點依賴家庭的問題。小孩在家靠的還是父母家人,有家人在旁的叮囑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他的。如果家人能放任小孩這樣玩物喪志的玩下去,或許真的學不進去。希望這樣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宏小辰


我的孩子今年上五年級,疫情期間,學校老師和各個輔導班老師都開始了線上課程。孩子肯定很開心,就如把蟠桃園給猴子看管是一個道理,平時孩子撈不著摸手機和電腦,現在有了堂堂正正和手機或者電腦伴隨的機會,孩子非常開心。

但是說到孩子在家上線上課程是否能學進去得得看三方面。一是學什麼課程,二是任課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三是孩子的自制力。

首先第一條,如果上的課是孩子喜歡學的,那麼孩子一定會跟著老師的線上課堂節奏好好上課。我家孩子上新東方的線上英語課效果還不錯,我經常在門外聽到孩子的朗朗讀書聲。但是上學校裡的數學課以及語文課的時候就不行了,基本處於精神遊離狀態。

第二條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如果教師上課的時候沒有各種花樣和手段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只是播放教學視頻讓孩子觀看,我相信只有少部分自控能力強的孩子才能堅持集中注意力看完視頻。而如果教師能採取不定時連線提問孩子問題,要求發送課堂提問的問題答案等手段,相信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從而學到東西。

三孩子的自控能力。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即使面對自己不喜歡的科目或者沒有趣味的課堂也會逼著自己去聽、去學,而且還會在課堂結束之後自覺複習和預習。這樣的孩子不論是線上課堂還是線下課堂,不論是否有家長陪伴都會管理好自己,最終成長為人上之人。

疫情期間可以說是孩子們兩極分化的關鍵時期,好的孩子會更嚴格要求自己,會發展的更好。不好的孩子會渾渾噩噩,混一天算一天,最終越來越差,這樣的孩子需要家長多陪伴,多付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會越來越好,平安健康。


東瀛清風


我覺得要看自己,因為我就是一個學生,我已經好幾個星期沒上課了,只要你有一節課沒有聽,後面的就跟不上了,老師還會在群裡佈置各種作業,你想學的話,應該能聽得進去。

現在的我好想回學校上課,太難了,在家裡我父母已經看我不順眼了!


心動94638


關鍵是看環境。例如,我們家裡,居家隔離期間,我和老婆每天都在學習,兒子也是看在眼裡的,再加上家長給予適當引導,耳濡沫染的,小孩子自己就會慢慢適應學習狀態。

所以我的意見是,孩子能否學的好,看家長在做什麼。


娛樂小達人就是我


大部分孩子都能學得進去。

孩子學習最講究學習環境還氛圍 ,許多家長高追求,想盡一切辦法都要把孩子送到名校去上學,除了看中學校的師資力量,我想更多的是看中這所學校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今年因為疫情,許多學校開設了網課 ,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它包括每天家長和孩子一起準時起床,孩子學習時,家長不做看電視、玩手機等娛樂活動 ,可以自己看書學習或者做家務(不能發出聲音影響孩子),孩子學習翫可以和孩子教練一下,比如今天她學習了什麼知識,如果孩子做作業也可以指導一下(低年級的或者自己懂的)。

我自己的孩子剛上大一, 我有空就抱著好奇的心理陪著她一起學習“民歌鑑賞”、“清朝歷史、”“今天的日本”等 ,我不懂的孩子還興致勃勃地講解給我聽。

所以,只要你做一個合格的好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一定能學得進去, 並且會學得很好。

當然如果家長不聞不問,放任孩子自己折騰,或者家長在孩子學習時,家長在一旁自娛自樂,這樣孩子是不可能學習進去的,因為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自律能力差。


沙漠裡的胡楊樹


疫情期間學校不開學,孩子只能在家學習。在家的學習效率肯定不如在學校好,畢竟在學校是和同學們一起學習,老師也在課堂上監督。

在家學習,很多學生進入直播間之後就掛著,自己跑去打遊戲或者玩其他的去了。同學之間看不到對方,老師也看不到學生,這個時候就缺缺一學生是否能夠自律。

有的學生是想要學習的,他們也很努力很認真的聽課,但是直播間並沒有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學生一下子接觸新的直播間還不習慣。這就造成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走神,想聽也聽不進去,學生也很煩惱。

這時候優秀的的老師,有較強的教學能力的老師在這時候就發揮作用了。學生聽不聽得進去,跟老師能不能控制直播間的節奏,講的是否有趣有很大的關係。

在家學習老師監督不了學生,但是家長可以。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家長最好也在旁邊陪學。多一個人學習,孩子心裡可能會平衡一些,也會更專注,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