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曾有一座宝相寺 流传着“鸟声”和“小行宫”的传说

香山曾有一座宝相寺 流传着“鸟声”和“小行宫”的传说

北京香山静宜园南墙外,早先有一座宝相寺,寺里供奉着文殊菩萨。因为乾隆皇帝常去,当地老百姓就叫它“小行宫”。

乾隆皇帝在这儿修建“小行宫”是何原因呢?原来,乾隆皇帝信奉佛教,在皇太后七十寿辰那年春天,他陪同皇太后到五台山礼佛。

五台山殊像寺寺内的文殊像“妙相端严,光耀香界”,深得皇太后的喜爱。但是五台山离京城太远,往返费时费力,为了省去长途跋涉之苦,皇上就想在香山礼佛。他说,五台山在京城西边,香山也在京城西边,在香山做道场还不是跟五台山做道场一样吗?到五台山一趟就是一千多里地,几年才能朝拜一次,到香山只有三四十里路,一年能朝拜多次,这不是对菩萨更虔诚吗?他打定了主意,就派大臣到香山去看风水,选定修建寺庙的地点。大臣禀报说:静宜园东边的凤凰山风水好,最适合修庙。皇上准奏以后,就传旨让这里的苗子营拆房迁村,准备动工了。

众所周知,满八旗是以满、蒙以及部分汉人组成的,怎么又有苗子营呢?

话说当年大小金川苗人造反,朝廷派兵镇压,起初屡战屡败,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大小金川为山地,峰峦叠嶂,沟壑纵横。苗人又依托碉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后来朝廷从八旗中挑选精壮官兵,组建猛虎云梯健锐营,专门训练山地攻坚,类似现在的山地作战特种部队,这才马到成功,大获全胜。深得乾隆皇帝褒奖。班师回京后,官兵不再归建原部,整建制驻扎香山,以静宜园为中心,左右两翼各驻四旗,呈雁翅形展开。在征战中捕获的苗族俘虏,也被带到京城,在香山八旗营地凤凰山半山腰上安置,建番子营,又称“寨子”、“小营”或“苗子营”。

乾隆皇帝建“小行宫”的消息传到苗子营,苗族佐领着了急,因为苗人以山为命,若是迁到山下平地,苗民生活很不习惯。佐领把全寨苗民召集到一块儿商讨对策,可众人都低头耷脑不说话,谁都想不出好主意来。这时,一个壮年汉子忿忿地说:“不管他圣旨不圣旨,就是不搬家!若是派兵来驱赶,大伙儿就抱成团儿,跟皇家拼命!”佐领说,这是自讨苦吃,拿鸡蛋碰石头,死路一条。说来说去,谁也无计可施,人人愁眉苦脸,担心大难就要临头了。

这时候,有一个小伙子站起来,对大伙儿说:“各位父老,我倒有一个办法,能不让皇上在凤凰山修庙。”大伙儿一看,说话的是“鸟声”。这“鸟声”只有十五、六岁,因为刚出生的时候,哭起来象鸟叫的声音,就起名叫“鸟声”。后来,他老爱到林子里听鸟叫,学鸟叫,久而久之,他模仿的鸟叫就跟真的一样。佐领问他有什么办法,“鸟声”在佐领耳边低语了几句,佐领想,反正大家也没有好办法,就让“鸟声”试试吧。

过了几天,乾隆皇帝真的到香山来了。他降旨说:要在石敞厅观赏苗民歌舞,还要赐宴款待苗民,以示关怀。这天,皇上的心气很高,不住地赞赏芦笙吹得好听。这时候,山上树林里传来鸟叫:“割谷,割谷,割割割谷!”乾隆觉得好听,就问:“这鸟叫声是什么意思?”苗民佐领说:“布谷鸟说,我苦,我苦,不要动土!”乾隆马上听懂了佐领的意思,是想阻止在凤凰山修建寺庙。他皱了皱眉,喝了一口酒,又去观赏歌舞。这时候,又传来一声鸟叫:“嘎嘎!哈哈!”乾隆一愣,问:“这是什么鸟叫?”佐领说:“这是夜猫子(猫头鹰)!”皇上又问:“是吉是凶?”佐领知道乾隆很讲迷信,就说:夜猫子是不祥之鸟,都是黑夜出来活动,现在白天出来了,嘎嘎哈哈地乱叫。那不是叫,是笑。山里人有句俗话,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这可是凶上加凶呀!

皇上一听,心里真的犯了嘀咕,也没心思观赏苗民歌舞了,把手一挥,撤了歌舞。接着又传下圣旨:“建庙工程暂停,另选风水吉地。”佐领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当即双膝下跪,在场的苗民也都跪倒,齐声高呼:“谢皇上恩典!”

后来,乾隆皇上让大臣选了石敞厅西北一块山地,修建了宝相寺,这就是“小行宫”。

其实,那布谷鸟和夜猫子的叫声,都是“鸟声”模仿的。苗民们都说:是“鸟声”救了咱苗子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