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曾有一座寶相寺 流傳著“鳥聲”和“小行宮”的傳說

香山曾有一座寶相寺 流傳著“鳥聲”和“小行宮”的傳說

北京香山靜宜園南牆外,早先有一座寶相寺,寺裡供奉著文殊菩薩。因為乾隆皇帝常去,當地老百姓就叫它“小行宮”。

乾隆皇帝在這兒修建“小行宮”是何原因呢?原來,乾隆皇帝信奉佛教,在皇太后七十壽辰那年春天,他陪同皇太后到五臺山禮佛。

五臺山殊像寺寺內的文殊像“妙相端嚴,光耀香界”,深得皇太后的喜愛。但是五臺山離京城太遠,往返費時費力,為了省去長途跋涉之苦,皇上就想在香山禮佛。他說,五臺山在京城西邊,香山也在京城西邊,在香山做道場還不是跟五臺山做道場一樣嗎?到五臺山一趟就是一千多里地,幾年才能朝拜一次,到香山只有三四十里路,一年能朝拜多次,這不是對菩薩更虔誠嗎?他打定了主意,就派大臣到香山去看風水,選定修建寺廟的地點。大臣稟報說:靜宜園東邊的鳳凰山風水好,最適合修廟。皇上准奏以後,就傳旨讓這裡的苗子營拆房遷村,準備動工了。

眾所周知,滿八旗是以滿、蒙以及部分漢人組成的,怎麼又有苗子營呢?

話說當年大小金川苗人造反,朝廷派兵鎮壓,起初屢戰屢敗,損失慘重。主要原因是大小金川為山地,峰巒疊嶂,溝壑縱橫。苗人又依託碉樓,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後來朝廷從八旗中挑選精壯官兵,組建猛虎雲梯健銳營,專門訓練山地攻堅,類似現在的山地作戰特種部隊,這才馬到成功,大獲全勝。深得乾隆皇帝褒獎。班師回京後,官兵不再歸建原部,整建制駐紮香山,以靜宜園為中心,左右兩翼各駐四旗,呈雁翅形展開。在征戰中捕獲的苗族俘虜,也被帶到京城,在香山八旗營地鳳凰山半山腰上安置,建番子營,又稱“寨子”、“小營”或“苗子營”。

乾隆皇帝建“小行宮”的消息傳到苗子營,苗族佐領著了急,因為苗人以山為命,若是遷到山下平地,苗民生活很不習慣。佐領把全寨苗民召集到一塊兒商討對策,可眾人都低頭耷腦不說話,誰都想不出好主意來。這時,一個壯年漢子忿忿地說:“不管他聖旨不聖旨,就是不搬家!若是派兵來驅趕,大夥兒就抱成團兒,跟皇家拼命!”佐領說,這是自討苦吃,拿雞蛋碰石頭,死路一條。說來說去,誰也無計可施,人人愁眉苦臉,擔心大難就要臨頭了。

這時候,有一個小夥子站起來,對大夥兒說:“各位父老,我倒有一個辦法,能不讓皇上在鳳凰山修廟。”大夥兒一看,說話的是“鳥聲”。這“鳥聲”只有十五、六歲,因為剛出生的時候,哭起來象鳥叫的聲音,就起名叫“鳥聲”。後來,他老愛到林子裡聽鳥叫,學鳥叫,久而久之,他模仿的鳥叫就跟真的一樣。佐領問他有什麼辦法,“鳥聲”在佐領耳邊低語了幾句,佐領想,反正大家也沒有好辦法,就讓“鳥聲”試試吧。

過了幾天,乾隆皇帝真的到香山來了。他降旨說:要在石敞廳觀賞苗民歌舞,還要賜宴款待苗民,以示關懷。這天,皇上的心氣很高,不住地讚賞蘆笙吹得好聽。這時候,山上樹林裡傳來鳥叫:“割谷,割谷,割割割谷!”乾隆覺得好聽,就問:“這鳥叫聲是什麼意思?”苗民佐領說:“布穀鳥說,我苦,我苦,不要動土!”乾隆馬上聽懂了佐領的意思,是想阻止在鳳凰山修建寺廟。他皺了皺眉,喝了一口酒,又去觀賞歌舞。這時候,又傳來一聲鳥叫:“嘎嘎!哈哈!”乾隆一愣,問:“這是什麼鳥叫?”佐領說:“這是夜貓子(貓頭鷹)!”皇上又問:“是吉是兇?”佐領知道乾隆很講迷信,就說:夜貓子是不祥之鳥,都是黑夜出來活動,現在白天出來了,嘎嘎哈哈地亂叫。那不是叫,是笑。山裡人有句俗話,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這可是兇上加兇呀!

皇上一聽,心裡真的犯了嘀咕,也沒心思觀賞苗民歌舞了,把手一揮,撤了歌舞。接著又傳下聖旨:“建廟工程暫停,另選風水吉地。”佐領一聽,心裡樂開了花,當即雙膝下跪,在場的苗民也都跪倒,齊聲高呼:“謝皇上恩典!”

後來,乾隆皇上讓大臣選了石敞廳西北一塊山地,修建了寶相寺,這就是“小行宮”。

其實,那布穀鳥和夜貓子的叫聲,都是“鳥聲”模仿的。苗民們都說:是“鳥聲”救了咱苗子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