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誰還記得在老家農村上高中時的交通工具?求分享?

德州水上泉城


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還記得那時候在農村老家上高中時,多數時間都住校的,因為學校都在鎮上,離家裡很遠,每天來回學校不可能,只有星期五或者是星期六才回一次家,吃老媽做的飯,睡自己的床……

記憶最深的還是臨進開學的日子,那個時候也是家裡最忙的時間,老爸老媽都很忙,沒時間送我們去學校,只能自己去,那時也很快樂,約上三五個好友,騎上心愛的28自行車,後面捎上自己的鋪蓋,騎上一個多小時,到學校安頓好自己的一切就準備開學了……

那時候雖然艱苦,但人過的總是無憂無慮,很是開心


電力人Monkey


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有誰還記得在老家農村上高中時使用的交通工具求分享.。

我是1959年9月考取邳縣邳城中學高中的,那時共收兩個高一班。我家距學校5裡地,都是星期天下午揹著煎餅到校,星期六中午回家。

全班55人,只有一位孟姓同學有自行車,他家距學校40多里路,同學們都很羨慕,但沒一人推著他車玩,因為都知道,車子太貴,玩不得。

班裡有6位同學來自距學校25裡之外的宿羊山鎮,那時的冬天氣溫在零下1O多度,大風暴雨不斷,週六上完上午課便放學,這6位同學急忙趕回家,到家已是掌燈時分。

星期天中午他們要背上20多斤的飯菜往學校趕,有時是狂風暴雨,有時是大雪紛飛,為了按時到校學習,只好咬牙往前趕,有一年劉姓同學剛出門就飄起雪花,雪越下越大,他繼續往前走,遇一河溝,有2米寬水深二十多釐米,他脫鞋涉水過去,到了學校已下苐一節晚自己,他全身溼透,班主任老師安排他在寢室休息,值到星期一下午將衣服焐幹才進教室上課。

在讀的同學們,你們誰讀書時受過這樣的罪,吃過這樣的苦,別生在福中不知福,牢記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道理。


李永志家住江蘇省邳


清楚記得我是八三年在周陵一中上的,那個年代自行車是普遍的主要交通工具,因為上學的地方離家裡有近乎20里路,雖然住校到了禮拜天同學們都騎車回家。

每每到了禮拜天校園門口是最熱鬧的地方,同學都騎著自行車魚貫而出源源不斷,悅耳的自行車鈴聲此起彼伏校園門口熱鬧非凡;因為周陵這個地方是個小鎮,也有出了校門三三兩兩說話的,有去商店買小吃的,當時的情景如今想起來還記憶猶新。

因為是市一中所以同學們有市區學生大部分都是農村的學生,路上人家城裡孩子的自行車看著就特別新,而且那鈴聲也非常悅耳特別好聽,想想這些情景如今也是特別美好的的回憶。

我的家裡條件不好所以一到禮拜天就騎車回家,記得我的自行車是一個飛鴿車是老父親騎過的,還記得自己經常騎那個踏板和軸連接部位有些鬆動,所以每次騎車腳要踏半圈有個空擋要咯噔響一下,時間長了回家就要讓父親修理哈,就這樣騎著在周陵一中渡過了我的高中時代。

如今往事已是物是人非,那個陪過我的車子早已化為塵埃,現如今的交通工具代替了飛鴿、鳳凰、永久等品牌的車子。

想想那個年代,想想我的高中時代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回憶、想想過去感慨之餘也是一種心靈的慰籍。


北莽原的春天


很多年以前了,自己住在農村,去三十公里的縣城上高中,說實話,沒讀高中前幾乎沒有出去過外面,除了當時的中考,讀書後,一到禮拜五的下午跟幾個同校的小夥伴急忙趕回農村,要拿下一個星期的伙食費和鹹菜,交通不方便,鄉里到縣城,每天往返就一趟車,由於上課,根本在時間上配合不了,於是只能坐縣城到附近鄉鎮的三腳貓(就是那種風采三輪車),當時年少,坐在車上還合唱當時流行的小虎隊,鄭智化的歌,一路歌聲也消除了無聊,到了終點,下車後,幾個小夥伴還要爬山路,再經歷二三個小時後才到家吃晚飯,歲月如梭,一晃很多年了,但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天涯拾味


現在不但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交通工具更是多種多樣,所以出門不但方便還快捷。而我是1997年上的高中,我們學校在離我們村20里路的鎮上,去學校的路都還是土路。一星期回家一次。那時都是騎自行車🚲,還是很老式那種,一到星期五下午放學後,近路的學生就三五成群的結伴步行回家,而遠路的學生就奔上自己的自行車🚲,騎上一路狂奔,“叮鈴鈴,叮鈴鈴”車鈴聲加上學生的嬉笑聲匯在一起特悅耳。如若遇到下雨下雪天,就沒這麼輕鬆了,不是你騎自行車,而是你得抗著自行車舉步維艱的前行!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還不忘相互逗比一下,時不時的狂笑一陣,也不覺得有多累了。

那時別擔心交通擁擠,車禍的發生。因為那時根本沒有私家汽車🚙,三輪車少之又少。出遠門就坐客車,所以騎著自行車🚲,徜徉在鄉間小路上,心情別提有多爽了。有時,家人要用自行車🚲,或自行車🚲出毛病了,就不得不步行返校了。揹著父母準備的乾糧,哼著小曲,走著走著,再遇到個同樣步行的同學,嘻嘻鬧鬧的不自覺的就到了學校,一點也不覺得累。所以,現在還特別懷念那段時光!



迷你三寶


那個時候的高中是兩年制,我是七八年秋季入學,八○年春季畢業。我們老家那個時候經濟不發達,七九年才把我們鄉到茶元(當時叫區)的土公路剛修好,那個時候全鄉的食鹽,布匹,菸酒白糖都靠人力背運,我讀高中的學校在茶元區街上叫豐六中(豐都縣第六中學),路程有三十多公里全部靠腳走,單面要四個多小時,那個時候還是大集體沒有什麼錢,每週星期六都回家,星期天下午才去學校,目的是省點生

活費。

現在回想起那個時候真是辛苦了,三,四十公里的路程靠步行,現在的人出門就坐車,哪能和我們那一代人相比,唉,這就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天道酬勤4349750538574


89年縣華僑中學高中畢業。高一時,我寄宿在父親朋友家,離校有四五里路,我騎著自行車上學,這部單車是28寸紅棉牌,這部單車75年父親單位配發的,原來是父親單位公共財產,後為我父親專用,我讀五年級時候就學會騎單車,因為上學路遠,父親就把單車讓給我用。一開始學會騎車的時候,我很開心的騎這部單車,初中的時候我就不喜歡這部車,這部車後部有一個長方體鐵箱子(現在搜索不到這型車的圖片),顛簸時發出“嘭嘭”響,車鏈條只有一片鐵皮保護,經常把褲腳弄髒。當時26寸單車很漂亮,我很羨慕,於是我把我的單車後部的鐵箱換成鐵架子,雖然滿足我的虛榮心,可是28寸高大的個子配個小鐵架顯得不倫不類。一直到高三下學期父親才買了一部26寸五羊,我用不到半年就給弟弟用了。




沙地瓜呱


記得我上高中的時候,離學校走大路15公里.那個時候都是小石果子路,一天早晚兩趟班車三塊錢,那時候家裡孩子多,三塊錢也捨不得坐班車,沒伴就走大路上學,基本上走半天,有伴同行就走小路,翻山越嶺,站在山頂往對面山上喊話有迴音,每次經過山頂也不知道累還要喊上幾聲過過癮。小時候爬山爬累了,到現在不願意爬山了……


宜昌玉


我的老家在大山裡,高中在縣城上的。我家離縣城幾十公里,每個月回家一次,坐的是公共汽車,高中三年,票價從八塊漲到十一塊。我們縣城四所高中,每個月放假的時間都一樣,通往我老家的車每天只有兩班,上午一趟,下午一趟,所以每次放假,回家的車都特別擁擠。記得那年國慶放假,是個雨天,擠在密不透風的車裡,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真的是提心吊膽。

如今已過去將近二十年了,但當時求學路上的一幕幕仍記憶猶新。現在每次回家,開車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會想起當時的情景。好多年沒坐過回老家的客車了,有機會一定要再去坐一次,體驗一下當年的那種感覺。


哲媽


看到題主的問題,那是滿滿的回憶。我家在浙江農村的,讀高中在1994年,高中在縣城,離家大概有15公里。

剛開始是走路去的,一趟大概要1個半小時以上,路上也沒有伴,就一個人走啊走,腳都經常起泡很疼,又很無聊,所以就很少回家,基本上住在學校。過了一個學期,家裡給我買了一輛鳳凰牌自行車🚲,那是非常的開心,一般兩個星期回家一次,大概需要半個多小時就能到了,且不會太累。有時會跟同村的同學約著一起回家,路上還可以聊聊天,就不那麼寂寞了。

我們那時村裡沒有公交車🚌,所以沒什麼印象,聽班裡縣城的同學說有些是坐公交車來上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