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摄影”?

36旅行


你怎么看待“中国式”摄影?

关于“中国式”摄影,我不知道提问者怎么解读,这个词具体的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我看也是众说纷纭。

什么是“中国式”摄影?

“中国式”摄影前两年在网上有过很激烈的讨论。我在网上找了很久,没有找到关于这个词的定义,其中有这么一个说法:说中国式摄影最大的特点是扎堆、群拍;另一个特点是烧器材,喜欢攀比;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拿着器材“装逼”,拍出的照片不敢恭维。也就是拿着手机,相机,人人都是摄影师。

一群人围着一个模特拍摄

人人摄影有何不妥?

摄影师有摄影师的拍法,业余爱好者有业余爱好者的记录方式。说通俗一点,摄影师叫摄影,大众叫拍照。可能对于摄影师来说追求的要多一些,要考虑各方面的专业技巧,比如构图,主题等等;而大众就想的简单多了。我看到一个场景很漂亮我要拍下来,或者我想记录某一个东西我就把它拍下来。更何况手机自带摄像头不就是为了方便拍照嘛!

摆正自己的位置

作为大众摄影爱好者,我们多像专业人员学习摄影方面的一些技巧、方法等等,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是很有必要性的,但是我们不能随意去评判别人的照片,毕竟我们也没有那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大众看一幅照片很简单,就是好不好看就完事了。

就我个人认为,只要不出格,人人都是摄影师,我们拍自己喜欢的照片,自己看着好看,自己喜欢,这对于我们大众爱好者而言也就满足了。我们把摄影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业余追求,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还能偶尔拍出一些让人惊喜的照片,何乐而不为呢!


嘻哩哗啦


(这就是我在乌兰布统草原清晨看到的中年摄影大军)


主要是整体摄影水平不高。

首先,是对摄影的理解不到位。

其次,是摄影艺术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再次,就是昂贵的相机器材,和貌似复杂的技术,挡住了人们通向摄影艺术提高的道路。

前年夏天,我去乌兰布统草原,凌晨三点起床,跟着车队到公主湖和透风沟,去拍日出。

因为去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到了地方之后,人们一字排开,长枪短炮,各种相机,简直了!

我当时就惊诧于那些相机的昂贵和集中。

(拍马群时,业余摄影队伍更为壮观)


后来,我看到了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可以这样说,千篇一律的多,修图美化的厉害,真正有感觉,少之又少。

过去一直觉得我国的诗歌教育、书法教育、阅读教育、美术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和空间,现在知道了,摄影艺术教育,水平也不敢恭维,不容乐观。

(这是我用手机拍的逆光作品)


实际上,很简单。

就像书法的三要素是笔法、魔法、章法一样,

摄影应该从摄影的三要素开始,构图,色彩,光线。

先理解了这些,再开始实践。

(这是在乌兰布统草原,用手机拍的公主湖日出)


然后,避免掉一个误区。

摄影不是光为了拍得好看。

艺术的指向有三:真、善、美。美只占其中一部分。要想办法去拍到摄影里的善和真。

摄影是也为了表达感情,通过视野,通过视角,通过心灵,表达出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

(这是在乌兰布统草原,用手机拍摄的一棵雾中的树)


我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大胆尝试学习手机摄影,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一是技术指标和相机很接近。

二是和相机相比,技术操作十分简单。

三是携带方便。

(这是我用手机拍摄的沂源农民的笑容)


最重要的一条是,手机摄影不会因为技术操作的难度,或者为了准备器材耽误时间和精力,可以直接进入到艺术创作状态中。

中国式摄影有待改善,中国式相机摄影,更有待被超越。

(这是用手机拍摄的山东电视台主持人)

(这是那次乌兰布统之行,用手机拍下的最满意的照片)

(完)


手机摄影艺术


转思行记

摄影被中国人玩坏了,但也许是我们对中国式摄影有误解吧。我觉得中国式摄影主要是一种休闲娱乐工具,不是一种职业,就像钓鱼一样,喜欢的人很多,由于不是职业,不用靠摄影来养家糊口,故摄影更是一种玩物,往大的方面上讲就是玩物丧志,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所以中国摄影人很多,但能成为经典作品的却很少。

在中国,摄影不是什么高深的艺术,入门门槛很低,人人都会拍照,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在这个ideal指导下,很多人开始购买单反相机,从入门级到旗舰级,口袋的钱是慢慢变少,照片也是越来越多,但能成为独一无二、有点价值的作品却很少很少。

P&E摄影器材展上,上百位摄影人士拍韩国模特。

中国式摄影误区一:群拍加摆拍,主要是拍模特和人像,包括时尚模特、古典模特、少数民族的人文模特。我参加过两次群拍,其中一次还交了20元钱,但拍了两次觉得毫无意思,50个人拍同样的一件东西,同样的光线、构图、主题,能有啥区别呢?无非好的器材能把模特拍得更清晰、看起来更养眼罢了。大家常看到公园里数十人拿着长枪短炮拍模特,这其实就是一种爱好,当然他们也不是大师。

除了这些漂亮的模特,一些人文、人像摄影也全是摆拍出来的,当然也是群拍。如畲族老人、杨家溪牵牛和挑担的农民、惠安女等。人文也来摆拍和群拍,没有真实感了,也真的被中国摄影人玩坏了。

最有名的畲族老人,据说已过世了。

杨家溪牵牛的农民和挑担的农夫,出镜最高的牵牛老人了。

福建泉州惠安的惠安女,织网、挑担子、搬砖,全是摆拍。

每次看到这样的片子,我都有点义愤填膺了,拍这样的片子有意思吗?这类人为摆拍出来的片子,虽然容易拍出人文大片来,但因为没有真实感,据说国内大赛一律cut。我是不拍这类片子的,不仅浪费钱,也是浪费快门。比如拍惠安女,我走到惠安女的集市上和大街小巷,凭运气抓拍,每一张都是作品。

中国式摄影误区二:拍风光要等待光线。随走随拍被称为摄影的第一层次,而等待光线被称为摄影的第二层次,这也是大部分摄影发烧友所处的层次。由于在这个ideal的指导下,国内诞生了众多摄影基地,有钱又爱拍照的就去摄影基地的最美季节拍片子了,如江西婺源拍油菜花、承德坝上草原拍秋色、福建霞浦拍大海日出等等。自然,又是千篇一律的风光大片,每个人的摄影作品很难得脱颖而出,这又是纯属自娱自乐。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等待光线没有错,在能拍片子的地方等待最佳光线的出现。但由于拍的人多,你拍的片子淹没在大海中,自然没有什么价值了。对于风光摄影应该是发现美,发现与众不同的美,这才是风光摄影的高级层次,会让你照片重新回归到摄影三个基本要素上来。

中国式摄影误区三:烧器材。能买得起单反、玩得起单反的基本上都不差钱了。约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去拍照,大家往往爱相互攀比器材,也许升级器材是某些人的爱好啊,但真正要出作品就要在摄影技艺和后期上下功夫,器材党在于图个新鲜、快感,用一段时间以后,老机子一样能拍出获奖的作品来。而一旦限于烧器材的怪圈不能自拔,摄影就是烧钱了。

所以,如果大家看不惯中国式摄影,不如把他们想成是一种自娱自乐的人士吧,即使扛着10万元器材的也可能不是摄影大师,而是爱拍照的人。尤其不要把他们想成是摄影大师,你心里就会舒服了。


延安芦师


先给大家说说什么是中国式摄影,中国式摄影指一群人扛着长枪短炮去拍一个场景。说简单点:当一个摄影师在某个景点拍了一张照片,然后这张照片火了。那么马上就会有无数摄影爱好者拿着相机去这个景点,拍出无数一模一样的照片。

这就是为什么你去网上搜一个景点,会出现无数一模一样的照片。

给大家看看中国式摄影场景:

在景点无数人拿着相机拍算好的了,在那些车展或者有模特的展会上,你才能真正体会中国式摄影是什么。下面随便给大家看几张照片体会一下:







在国外你是无法看到这种一大帮人拍一个场景的情况的,所以被称为“中国式摄影”,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一,拿相机的不一定是摄影师

在以前手里拿着相机的,不是摄影师就是疯狂的摄影爱好者,摄影水平自然是没得说的。但是现在手机拿着相机的,可能是一个连快门都不知道怎么按的人。我以前出去拍照的时候,旁边一小伙子拿着单反相机来找我,让我帮忙调参数,然后给我看了一张这个景点的照片,说是想拍出这种效果。

二,摄影门槛降低

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摄影门槛的降低营造出了“全民玩摄影”的盛况。在以前相机是富贵人家的东西,穷人是玩不起的,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相机已经变成普通消费品了。在以前相机不是谁都能玩的,以前玩摄影是很考验技术的,不是谁都能拍的。但现在是数码时代,随便一个人拿着相机都能拍。即使他们不懂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东西,只要按快门就行。

另外,现在学摄影很简单,想要入门也很简单,网上有很多免费教程,去搜来看就行。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认为有相机能拍出好照片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家有这样一个认识:用相机能拍出好照片。以前有个学生对我说:我想买单反相机,这个微单拍不出来好照片。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就像你不会做饭,难道我给你一个高档的厨房,你就会做饭了吗?

玩摄影人才是最重要的,器材是其次,现在有很多人拿手机都能拍出非常惊艳的照片。

四,自己要拍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人看见别人在哪里拍出一张好照片了,马上拿着相机就去拍,而且是拍一张一模一样的出来。一味的去模仿别人,连自己要拍什么都不知道。就像你去买衣服,看见别人穿这件衣服特好看,然后自己就去买同款,但是自己穿着却不敢看。

总结:摄影变得越来越大众是一件好事,这能让摄影越来越好,越来越兴盛。以前在大家眼里摄影是一门高高在上的艺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但是现在大家都能玩摄影,都在进行创作,真正的参与到摄影当中来,这是好事。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初学摄影就是模仿别人是怎么拍的,借鉴,学习别人拍的好的地方。但是不能一直模仿别人,从而失去了自己的特点。

对职业摄影师来说:自己拍的照片包涵了自己的思想,认知以及对摄影的理解,对美的表达。而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摄影只是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精神世界的一种活动,拍出来感觉不错就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在摄影全民化的同时,希望大家能提高自己,不要每次拍出来的照片都是“到此一游”的感觉。


摄影初级班


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现在的手机、相机引入很多科技技术,解决了一些基础问题,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拍出一张明信片式的照片。而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搞摄影,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容易上手,不象画画弾钢琴,需要练就基本功才能玩。


烟雾弥漫是人工的。张力 摄影

另外,现在的摄影比赛特别多。如果你有兴趣每天都可以找到或大或小的摄影比赛。甚至出现了很多摄影比赛代理机构。只要把照片发给代理机构,取什么标题?调什么颜色?参加什么类别?一条龙服务。我还听说还有带着出去创作,帮架好三脚架,调整好光圈速度的服务。

中国“摄影热”下,产生了大量摄影家。接过他们递过来的名片,没有不获某某国际大奖的。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内幕,只要交参赛费,得个什么“国际佳作奖”和“国际入选奖”很容易。

其实这也没什么奇怪,好虚容,好面子是一些国人的习惯。

自己玩玩、高兴高兴挺好。但有一些摄影人玩出了很多出格的事。就如“中国式摄影”提及的场景。现在这一场景大有“发扬光大”之势,他们开始占领国外的一些著名景点。“长枪短炮”是标配,请问这样好吗?

“中国式摄影”过头了其实还会带来一些危害,追名逐利之风盛行。导致一些负面新闻常常出现。最严重的是过渡导演摆拍,无中生有。自以为拍成作品,成就大片,其实在内行人眼里只是个笑话。这样产生的照片是一堆坏照片。

很想对刚学习摄影的人说,想拍好照片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坏照片。


傅拥军


我就是“中国试摄影”一员。刚刚退休,过去就喜欢摄影,崇拜大片的摄影师。买过的胶片相机有“东方牌”135、佳能、宾得、单反美能达阿尔法7,卡片机有索尼、卡西欧,数码单反有尼康D80、佳能5D2、尼康D810、索尼R7M2。机器买了不少,摄影杂志同样也订阅了不少,有大众摄影、摄影之友、人像摄影、咔啪、影像视觉,自认为自己是一名摄影发烧友。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时间上过摄影学习班,只是看看相关的书籍,偶尔有聚会朋友孩子结婚帮忙拍照,一直没有在摄影艺术创作上下过功夫,也没有能拿出手的照片,几十年在摄影方面就是这样若即若离地过来了。退休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家里人也怕我退下来一时不习惯,鼓励我拿起相机参加老年人的摄影协会,我倒是报了一个班。原先自认为有一点基础无非是从操旧业而已,哪曾想实战以后,尤其是参加各种拍照活动。我这个刚刚六十的人在队伍中算年轻的,大部分都是七十好几的老同志,也有八十几岁的。各个身经百战,斗志昂扬,比技术、比设备、不修片、比谁去的景点多,比谁能吃苦耐劳,我在其中都看傻了。跟团出去了两三趟,以前认为摄影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和技能,不是一般人能涉足的领域,多多少少还有一些神秘的感觉。现如今出去拍照,吃住没人挑剔,团费有的比旅游团费还高,然而食宿条件非常一般,还起早贪黑,哪里是穷乡僻壤,哪地势险要,哪原生态就去那里拍片。我刚开始想: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但是随着时间慢慢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与精神享受。再看看身边的那些男男女女的老同志们,有的身体并不是很好,但是为了追求摄影艺术的完美,按相机快门一瞬间的感觉,是无比幸福的!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姐,腿脚还不好,但是她非常乐观,肩负着设备,步履阑珊,却自豪地说:我就爱听快门的连拍声,那一瞬间觉得这世界都是我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我们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越来越大,情感越来越丰富。我们民族风格又好热闹;好扎堆,哪里景点一出名大家蜂拥而至,虽然让人一时不能理解,但不必大惊小怪。这是新常态!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我们应该正确去理解,市场如何正确引导,锻炼了老有所为的退休人员,另外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我在这中间被感染、带动、认知、收获。其实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年代。


TJ爱中华


其他地区是什么情况,我不太清楚,我只从自己身边看到的现象,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第一点:

中国式摄影,应该有一个固定人群,大多数都是离退休的老人。老人们退休后,没什么具体事情,退休工资都不低,收入比较稳定,于是很多人就在老年大学报班学习摄影,也是休闲娱乐和锻炼身体的一个好方法。

第二点:

老人们有的是年轻时候就会摄影,现在有时间玩了。更多的是跟风,觉得同伴中有会摄影的,自己也跟着学。反正在家闲着也没啥事。一般城市里老年大学都有摄影班,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就会购买相机去实践。我在摄影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提着长枪短炮的老人,设备一个比一个好,5D4、大三元,从不缺席。但是摄影作品就不做评论了,大家都懂。所以对于摄影,应该是每个人追求的结果都不同。对于他们来说,外出参与活动,并且拍照留念,这一天心情都是美美的,这就够了,锻炼了身体,也与同行交流了摄影经验,挺好了。至于照片拍的好不好,也就无所谓了。

第三点:

所以,题主所指的摄影,更多的是艺术范畴。老人们的摄影,更多的是参与感,你就把这种行为看作是外出踏青、旅游健身就行了。就好比马拉松是跑步,晨跑也是跑步一样,别去放在一起对比就行了。各自的追求都不一样,玩好自己的摄影就行,陶冶自己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如何看待中国式摄影?”问的的回答,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好色之图,喜欢摄影和PS,会不定时的推出一些摄影文章和PS教程,如果你感兴趣,请关注我,感谢观看!


好色之图


还有中国式摄影这一说?

玩摄影这么久了、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看了你关于“中国式摄影”的描述。简单的说:拿着好设备 拍不出好照片,就是中国式摄影?

现在摄影普及度这么高,一个是大家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再一个 对美的追求 都是一样的渴望,出门旅游什么的 带个单反、也不是什么难事,纪录一下沿途风景,自己眼里看到什么就拍什么。但是!谁规定的有好设备就一定得有好照片?


好设备和好照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中间隔着一个人,这个人 才是整合它们的关键!

如果这个人很随意,目的性不是那么强,但他经济能力允许,买台飞思来拍他家阳台的花盆都行!那么看到他用飞思来拍几个破花盆,是不是就要说他:切~中国式摄影,那么好的设备 就拍出个这东西?


人才是主导一切的关键!

所以不要说什么中国式摄影,中国式旅游!其实世界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 在不同的领域 做着不同的事。法律上违禁的 有法律管!就算道德上有问题,我们也只能谴责!

但是个人喜好方面,人家一不犯法 二不缺德,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人家?

宽容一点,不是要你去理解他,也不需要你去接纳他,而是把自己位置方正,客观的去看就好啦。

为什么要拍照?我想并没有那么多理由,就像下图主人公说的:就想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儿,仅此而已!


光影的光阴社


“中国式摄影”,是一个广泛争议的社会性话题,人们对其看法褒贬不一,分歧很大,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角,其观点可能南辕北辙、结论迥异。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归纳起来,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看:

一是从“中国式摄影”性质的普遍定义上看。简单地讲,“中国式摄影”就是指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有关摄影的行为和现象。但有的行为不仅仅是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度也同样存在,比如说“摆拍”,牵着牛在桥上行走,再拍摄风景照等等。


二是从“中国式摄影”包含的主要内容上看。人们常说的“中国式摄影”,主要表现为男女老少都在用手机、微单、单反拍照,特别是时不时地来一张自拍照,发到朋友圈;退休的大叔大妈“长枪短炮”,聚众拍摄同一景物、人物;对“演出式摆拍”风景和民族风情跟风拍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多少个性等等。

三是从“中国式摄影”产生的社会背景上看。客观上讲,出现全民摄影热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胶片时代,人们的工资收入普遍比较低,拍摄冲洗一个135彩色胶卷,可能几分之一的工资就没有了,购买相机更是普通家庭的一种奢望,即使有条件玩摄影,手动对焦和曝光,也不是一般人能熟练操作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专业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成像质量比较高的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退休工资比较宽裕,有能力购买好的衣服,补偿失去的青春年华,也有时间有能力去追求摄影艺术的梦想。即便是带着数万元摄影器材,驱车几千公里去拍摄,也能轻松如愿。



四是从“中国式摄影”行为的社会影响上看。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拍摄的绝对人数便迅速增长。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过去与摄影没有任何关联的同事、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突然成了摄影爱好者,而且扎堆地在同一机位上乐此不疲地拍摄着同一景物。


有的可能没有认真思考怎么拍出优质的照片,别人拍就跟着拍,拍了就完了,交流更多的是器材怎样。有的拍鸟拍花时,占用公园路道的时间比较长,引发不必要的矛盾突出。






当然,更多的是良好的社会观感。低门槛的摄影器材包括手机的诞生,助推了互联网的繁荣,世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一些忙于工作的老年摄影爱好者,用心捕捉到一些珍贵的映像趣事,意外地挖掘出自己的美学潜能,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中国式摄影”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偏执地看待,把这种说法认定为是对摄影艺术追求者的贬低,或者对一些不良行为持默然处置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存在即合理,但合理需平衡各方,人人争做“中国式摄影”的参与者,更应该是“中国式摄影”的建设者。(昌斌视觉/图文原创,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


昌斌视觉


无所谓中国式美国式,只要大家拍的开心,玩的快乐,不妨碍他人,不践踏社会公德,不违法犯罪,都可以接受。现代社会应该是包容的,文明人的心胸应该是宽广的,摄影也好,爬山也罢,它仅仅是正常人生活中的一个点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要紧的事需要去做,工作,学习,家庭等等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余,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放过他们又如何……【图片是旅行者拍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