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中國詩詞“七律之首”之爭的大熱門,莫過於在崔顥的《黃鶴樓》與杜甫的《登高》兩首詩之間。有人堅決認為“七律之首“當屬杜甫的《登高》,還有一波人認為”七律之首“當屬崔顥的《黃鶴樓》,還有一些人認為,單論唐朝,則“七律之首”當屬《黃鶴樓》,縱橫歷朝歷代來說,當屬杜甫的《登高》。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可以說,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1

現在人評古人詩作,是後來人的一種樂趣,甚至是一種志趣,也是對前人作品的琢磨,我並不覺得不可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大家都喜歡這麼說,但是我們在非惡意給前人作品排名時,又何嘗不是增進了對作品、對特定時代的瞭解呢。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比如下面這一種對崔顥《黃鶴樓》和杜甫《登高》之間的評斷,就很有見地和借鑑性。

如果單論唐人七言律,沒人能超過《黃鶴樓》,盛唐七言律方興未艾,無數人都對這種新興詩體做出各種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合規則的盛唐七言律,這些探索最終全都集中在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裡。

黃鶴樓用前四句把唐人能做到的對七言格律的突破一網打盡,這份成就奠定了它的歷史地位,再裹挾著盛唐氣象,沒有人能爭得過它。也就是說《黃鶴樓》之所以被定唐人七言律第一,恰恰因為它的‘變體’的身份,正格拗體有的是,對唐人來說不稀奇。

如果論整個古代七言律,那桂冠當屬《登高》,嚴格來說《登高》也不是正格,但登高的字法句法章法是古今文人能學到的最正的一首。

你後人不可能去學《黃鶴樓》,只需要知道《黃鶴樓》好在哪裡,學他就成了窠臼,拾人牙慧,這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你想學正格,就向最正的詩學,毫無疑問《登高》就是最正的,它彷彿就是七言律詩的燈塔,穿越盛唐,恆久照耀,所以《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你可能覺得我這論斷邏輯有問題,因為《登高》顯然也是唐詩,其實不矛盾。

評《黃鶴樓》是唐人第一,要考慮唐人對七言律的創見和突破,正格作品在這方面顯然不如變體。評古今第一,要考慮技藝和對後人創作的指導作用,變體顯然無法超越正格。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這種解釋和說法,確有其可取之處。

關於“七律之首”之爭,還有一個小插曲。

相傳,當年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詩仙李白。 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樓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一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提筆留下:“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了黃鶴了。

2

說完崔顥和李白,來說一說咱們的詩聖杜甫,也許是因為已知杜甫生平,但凡一提到他,心中便會自生一股悲涼意。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他住在漏雨的茅草屋裡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他在《登高》裡述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還有他的《蜀相》,他的《詠懷古蹟五首》等等,無不滲透著人世間的悲苦無常。

後來,每每讀來便忍不住悄然落淚。

杜甫的詩是真好,雖沒有李白的瀟灑飄逸,可是他的詩寫的詩真實的人生,記錄了人間疾苦,無愧於“詩聖”的美譽。

可以說,杜甫是律詩的集大成者,律詩的形式跟內容都在他手上成熟的,從入川前的五律,到入川后的七律,老杜嘗試了律詩的各種平仄變化,從律詩發展的角度說,出道即巔峰。可他卻又一生落寞,身為千里馬,終究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沒能順利踏上仕途、走進廟堂。在那個只能學而優則仕的朝代,滿腹才華,是一種幸福,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3

杜甫一生仕途不濟,生活悽苦。李白有孟浩然、王昌齡兩位知己好友,而杜甫呢,仕途不濟,如若有兩三知己,人生好歹還會多一些慰藉。雖說,杜甫和李白的關係還不錯,但年齡和知名度的差距在那,他們會是真的是心心相惜嗎?杜甫還有其他什麼好友知己嗎?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在生命的最後,相傳,杜甫在江上的一條小船中去世。

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在當時他的詩並不出名,後來元稹出於政治目的,在他的書中把杜甫和李白合併為李杜,在唐代並不是這樣的。杜甫詩的珍貴和價值是後人發現的,還是那句杜甫無愧為“詩聖”。

《黃鶴樓》與《登高》哪首應為“七律之首”?結論不必相同


最後附上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那麼,在你心目中,咱們詩聖杜甫的哪一首詩最能體現他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