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如果民俗是一首優美的歌曲,我想高紀來便是其中的一個音符,他不為名利,卻厚德載物——風子頔。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1994年,19歲的蚌埠農家小夥高紀來成為了一名出租車司機,在那個年代能開上汽車可不容易。父親賣了3頭牛,才給他籌齊了報考駕校的學費。

帶著一種“求生欲”,一做就做了20多年的出租車司機。為了掙錢,為了養家餬口,他什麼樣的路都跑,即使是偏遠的鄉村,也去。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1994年前後的高紀來

正是由於這樣,才有了後面他不同尋常的人生。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蚌埠地區農業機械化不斷更新,一些破舊的農耕器具被老百姓隨意的丟棄,長跑鄉村的高紀來把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他覺得,許多老物件不僅是幾代農人的記憶,更是農耕文化的匠人結晶。為此,他開始掏錢買回家裡。

“我購買的第一件物品是輛太平車,非常笨重,弄回家裡費了好大的勁”高紀來說。

有了第一件,就有第二件,漸漸地,他愛上了收藏農耕用具。在他的眼裡,每一樣東西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人文故事,“每每看到它們,就會勾起許多的回憶”。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高紀來個人部分藏品

就這樣,家裡慢慢地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農耕器具和老物品,廚房、臥室,但凡能下腳的地方都塞滿了東西。實在放不下了,就把經得起風吹雨淋的物品放在房前屋後。可時間久了,一些物件得不到妥善安置,就腐爛壞掉,“讓人感到可惜”。為此2013年,他花光了所有積蓄又借款二三十萬元,在家建起了一個500多平米的陳列室。

然而,依舊沒有擺下所有東西,很多物品只能層層堆著。

高紀來說,“常常有人說我是‘收廢品’的,認為這些東西沒啥價值,可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農耕民俗文化。為了能讓更多人瞭解近當代的一些農耕歷史,後來我才申請掛牌了這家博物館”。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高紀來個人藏館的一角

2016年,在區政府的幫助下,高紀來成立了私人農耕民俗博物館,免費向社會開放。有了這家博物館,便給蚌埠地區的人們提供了一個追憶過去的地方。每年都有2萬人次左右的參觀者來訪,共同追憶曾經的故事。為此,他也結交了不少的民俗文化愛好者。在高紀來的眼裡,藏著不如分享出去,讓“小愛變成大愛”,才更有價值。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高紀來

截止到目前,二十多年裡, 他已經花費百萬,收購了蚌埠淮河流域農耕藏品一萬多件。高紀來的生活其實很拮据,出租車的生意早已不如從前,一家老小都要養活,可這份愛好卻始終無法割捨。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高紀來榮譽證書和在慰問會的集體留影

平日裡,他還特別熱愛公益,很多次捐助他人。鑑於他對社會的付出和人文的關愛,2020年元月當地區政府還授予了他“淮上好人”的稱號。帶著這份榮譽,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時,他主動帶頭向村委會捐款1000元用以購買防疫用品,同時還申請加入了志願者行動,並連續服務小區2000多戶居民一個多月。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防疫期間值崗的高紀來

每天早晨六點鐘起床,7點之前準時趕到小區門口值崗,風雨無阻。在蚌埠疫情高發的那幾天,天氣十分寒冷,還下起來了雪,但他和同志們從未退縮,依舊每日堅守8個半小時。

硬實的漢子,拯救“破爛”花百萬,疫情來臨上一線,不愧是個好人

防疫期間值崗守卡的高紀來

當被問起為什麼會如此“賣力”的時候,高紀來說,“沒有什麼理由,腦子裡想的就是一種‘使命’,覺得自己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出點力理所應當。”

樸實的話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中年漢子的硬實,一切源於內心最直白的想法。維護社會公共,需要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所有人。

假如民俗是一首優美的歌曲,那麼高紀來便是其中的一個音符,他不為名利,卻厚德載物。面對疫情,能衝在一線,更是一種“使命必達”的勇敢。我們相信,社會上多一些高紀來,就會多一份溫暖和守護。

最後,讓我們由衷地祝福這位硬實的漢子。

文丨風子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