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未來二十年的投資風口在哪?

浴火重生29051379


未來二十年即2020年到2040年,雖然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依然是可以預測之後的趨勢。未來二十年的投資風口如下 (個人觀點)

6G 經濟

通訊科技每十年都會有重大改革,2020年至2030年是5G時代,5G手機將會變得普遍,全球經濟將邁入5G時代。2030年會是6G時代(可能更早),6G的速度會是5G的十倍以上,可達每秒1TB。現在各國如中國,日本和美國已經著手研發6G。6G會比5G更加節省電源、能同時連接多個設備以及連接範圍會更廣。此外,6G會更好的連接虛擬 (VR)與現實的世界。在研發和實施5G方面,中國引領了全世界。6G的環境將充滿不確定性,屆時誰引領全世界誰就可以制定統一標準。無論如何,6G的潛能可以被無限放大,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上圖為核聚變電磁反應堆。

新能源

隨著全球可開發石油逐年下降,綠色能源會崛起以及變得普遍。2040年,全球將近70%的代步工具將會使用綠色能源。核聚變能源技術會變得更加成熟,在這領域中國和英國會率先搶佔先機。我們都稱核聚變能源設備為“人工太陽”,中國的托克馬克反應堆已經超越了2億攝氏度大關,距離理想溫度僅有一步之遙。相較於其他綠色能源如風力和水力發電,核聚變能源更加穩定也更加高效。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多個國家聯合發展核聚變能源設備。不過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高科技的協助下這個項目沒法完成。

現在已經有許多新創企業開始研發此技術,比爾蓋茨和貝佐斯更聯合開設了核聚變研發部門,協助相關人士研發並提供資金。核聚變的好處是比煤炭生產出多400萬倍的能量、沒有核廢料和二氧化碳。

醫藥保健

這種投資永遠不會過時,世界平均人口在1970年為21.5歲,到了2020年會老化至30.9歲。全球生育率下降以及不斷提高的人均壽命為主要因素,想要提高人均壽命就要在醫療保健方面下重金。投資領域建議為製藥公司或政府關聯的醫療公司。醫療科技例如納米機器人、遠處操控手術、生物打印器官等技術會成為主流。

上圖為人造肉漢堡。

植物性肉類 (人造肉)

2040年預計西方國家會有接近20%的肉類為植物性肉類。雖然在國內植物性肉類沒有獲得推廣,但在國外卻大紅大紫。美國已經有兩間大型公司專注於提供植物性肉類,分別是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其中,Beyond Meat 更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市值達89億美元。這兩家公司現在都與連鎖快餐廳合作並提供植物性肉類漢堡。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和漢堡王都成了他們的合作伙伴。隨著全球提倡素食,估計肉類消耗會在2040年下降33%,取而代之的是植物性肉類,佔有率將提升41%,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可口可樂和微軟都投資的 Beyond Meat 也宣佈了會在2020年第一季度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人造肉獲得好評的原因是健康但又不影響口感,依然保有吃肉類的感覺。

太空探索

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旅行已經不是停在夢想裡, 只要有25萬美元就可在地球大氣層旅遊。NASA和特斯拉所屬的 SpaceX 已經宣佈著重研發前往“紅色星球”火星的技術。全球變暖導致地球許多地方遭遇滅頂之災,久而久之地球將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火星成了太空探索的首要目標。太空的潛能是無限的,現在的NASA也一直尋找著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雖然遠在幾億光年以外但人們始終相信在未來能夠到達。

人工智能與其他科技

作為人類邁向更先進年代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工智能在未來將變得不可或缺。現在的人工智能都被大企業所獨攬,蓋因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和技術支持,沒有雄厚的資金是無法研發的。谷歌 Deep mind 便是研發人工智能的成功例子,其研發的 Alpha Zero 目前沒有人類能將其打敗 (西洋棋)

其他科技方面如生物科技,基因改造人類會在2040年內面世。雖然遭到了各界的反對,但似乎已經阻止不了了。他們都追求更完美的人類,高智商能給人們帶來更好的發展可卻違背了人類自然發展原則,你怎麼看呢?

無人駕駛交通/軍工

在2020年,無人機在作戰已經是極為普遍了。無人機用以視察敵人方面尤為高效和安全。無人駕駛交通工具、潛艇、航母會是未來的投資風口。想象一下一個無人駕駛的核潛艇能在全球不間斷的巡邏和蒐集資料,未來的戰爭可以不走出自己國家便可將敵人打倒,恐怖極了。基於士兵們的安全因素,強國如中美英法將把無人駕駛軍事納入考量範圍內。

總而言之,未來誰也說不定。以上這些都是根據現在的趨勢所做出的預測。誰又會想到短視頻與網紅經濟會逆軍突起呢?


數字帶你看世界


說未來20年是不是有些遙遠了?即便真的給你猜到了,99.99999%的人也是堅持不了的。所以沒有必要去預測未來2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因為變數太大了。

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接地氣一些,參考一下未來3-5年,甚至5-1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

首先,從大局來看,無論是曾經,現在,還是未來,投資的風口只有兩個:

第一,就是房地產市場;

第二,就是金融市場;

你可以去看下,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從古至今都是在這兩個風口裡進行投資和佈局的,這兩個大方向也是能夠推動經濟騰飛的重要領域。

其次,從目前中國的市場來看,房地產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黃金週期,現在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

調整的時間會非常長,因為支撐房價繼續上漲的人口紅利已經見頂,而現在中國市場的房產又是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因此房價自然不會繼續走牛。

未來,城市之間會產生分化,有人口淨流入支撐的會溫和上漲,比如一線和吸納一線,而對於那些人口持續流出的三四五線,則可能出現滯漲或者調整的局面了。

最後,從現在國家的動向來看,明顯開始扶持金融市場,並且引導外資不斷進入,可以看到,未來的風口就是金融市場。

因為現在金融市場的估值非常低,並且投資的價值非常高,再加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是由金融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所以,如果在金融市場裡打開一片天,其實對於企業,對於經濟,甚至對於刺激消費都是有著明顯作用的。

這就是未來3-5年,甚至5-10年的風口!!也是我們需要帶著長遠眼光關注和重視的!!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專欄】有乾貨,歡迎“品嚐”。


琅琊榜首張大仙


說未來20年是不是有些遙遠了?即便真的給你猜到了,99.99999%的人也是堅持不了的。所以沒有必要去預測未來2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因為變數太大了。

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接地氣一些,參考一下未來3-5年,甚至5-1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

首先,從大局來看,無論是曾經,現在,還是未來,投資的風口只有兩個:

第一,就是房地產市場;

第二,就是金融市場;

前二十年如果說是"平臺為王",那後二十年肯定是"內容為王"。

前二十年,很多發了財的老闆都是靠跑馬圈地,搶佔資源。做煤礦的企業搶佔資源,現在能源價格下降了,全部套死在裡面;房地產企業也是如此,原來我們做地產的時候,一百畝就了不得了,現在動輒上萬畝,很多企業也套死在裡面。以前追求速度,很多做房地產和城市運營的,大多是在玩概念和炒作,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完善它,真正去做內容。

下一個二十年是"內容為王","平臺"因"內容"而產生價值。

做健康產業的企業,做的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生命療養儀器,但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以前企業考慮的是做規模和速度,現在更應該把內容做實,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很多房地產商已經低下高貴的頭,倒過來找做具有養老產業內容的產業合作。下一步將出現一種現象,會做內容的企業將變得奇貨可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今天的中國平臺過剩,內容匱乏。所以下一個二十年從"平臺為王"到"內容為王"。做服務行業、做餐飲、做保健養老產業的,未來都會找到發展空間。

新能源

隨著全球可開發石油逐年下降,綠色能源會崛起以及變得普遍。2040年,全球將近70%的代步工具將會使用綠色能源。核聚變能源技術會變得更加成熟,在這領域中國和英國會率先搶佔先機。我們都稱核聚變能源設備為“人工太陽”,中國的托克馬克反應堆已經超越了2億攝氏度大關,距離理想溫度僅有一步之遙。相較於其他綠色能源如風力和水力發電,核聚變能源更加穩定也更加高效。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多個國家聯合發展核聚變能源設備。不過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高科技的協助下這個項目沒法完成。

現在已經有許多新創企業開始研發此技術,比爾蓋茨和貝佐斯更聯合開設了核聚變研發部門,協助相關人士研發並提供資金。核聚變的好處是比煤炭生產出多400萬倍的能量、沒有核廢料和二氧化碳。

醫藥保健

這種投資永遠不會過時,世界平均人口在1970年為21.5歲,到了2020年會老化至30.9歲。全球生育率下降以及不斷提高的人均壽命為主要因素,想要提高人均壽命就要在醫療保健方面下重金。投資領域建議為製藥公司或政府關聯的醫療公司。醫療科技例如納米機器人、遠處操控手術、生物打印器官等技術會成為主流。

人文保險,致力於為保險消費者和代理人,搭建基於社群的良好生態,為客戶提供更具有人文關懷的保險服務。保險,讓生活更美好,歡迎持續關注“梓瑜說人文保險”。


梓瑜說人文保險


我們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在過去十年買了房的人也基本都賺了!那麼未來呢?只有瞭解中國未來二十年的大趨勢,我們才能賺大錢!

未來二十年,金礦在哪裡?

前二十年如果說是"平臺為王",那後二十年肯定是"內容為王"。

前二十年,很多發了財的老闆都是靠跑馬圈地,搶佔資源。做煤礦的企業搶佔資源,現在能源價格下降了,全部套死在裡面;房地產企業也是如此,原來我們做地產的時候,一百畝就了不得了,現在動輒上萬畝,很多企業也套死在裡面。以前追求速度,很多做房地產和城市運營的,大多是在玩概念和炒作,很少有人下功夫去完善它,真正去做內容。

下一個二十年是"內容為王","平臺"因"內容"而產生價值。

做健康產業的企業,做的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生命療養儀器,但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以前企業考慮的是做規模和速度,現在更應該把內容做實,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很多房地產商已經低下高貴的頭,倒過來找做具有養老產業內容的產業合作。下一步將出現一種現象,會做內容的企業將變得奇貨可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因為今天的中國平臺過剩,內容匱乏。所以下一個二十年從"平臺為王"到"內容為王"。做服務行業、做餐飲、做保健養老產業的,未來都會找到發展空間。

前二十年重點在"吃、住、行"

後二十年重點將會在"遊、養、娛"

過去二十年經濟粗放式發展,屬於吃飽的階段。"吃"指的是飲食方面,前二十年,一個娃哈哈就能讓宗慶後成為中國首富,賣飲料、食品就能有很大的發展。

"住",中國十多年來一半以上的首富都是做房地產的,未來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資產打折,甚至血本無歸,只會蓋房子、賣房子是走不通的。

"行",指的是汽車,這些年我們國家的汽車銷售量連續幾年都是全球第一,結果到處堵車,造成城市環境惡劣。現在隨著高速鐵路的發展,下一步可能會有很多有錢但是注重環保的人會選擇高鐵出行、環保出行。

未來財富如何增值?

未來財富如何增值?

加大資產的槓桿效應

簡單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資產增長在10%,剛剛對得起這個時代。

任何一個單一的理財產品都難以給到你這個收益,所以一定是複合式、組合式的資產投資,要保持比較激進的槓桿資產。全世界現在都在大規模地印錢,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

日本過去三年裡面,貨幣發行量增加了一倍。現在全球處在通貨緊縮時期,所以從財富安全性的角度來講,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把錢都花出去,不管買什麼都是對的。要保持相對激進的理財的態度,才可以保證人民幣的保值。

加大資產的槓桿效應

簡單算一下,如果每年的資產增長在10%,剛剛對得起這個時代。

任何一個單一的理財產品都難以給到你這個收益,所以一定是複合式、組合式的資產投資,要保持比較激進的槓桿資產。全世界現在都在大規模地印錢,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

日本過去三年裡面,貨幣發行量增加了一倍。現在全球處在通貨緊縮時期,所以從財富安全性的角度來講,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把錢都花出去,不管買什麼都是對的。要保持相對激進的理財的態度,才可以保證人民幣的保值。

股權投資+投資創業者

投什麼呢?從最激進的角度,未來十年中國最值得投資的是兩方面。一個是投好的企業,第二是投好的人。

現在新三板3200家公司,兩年之內我認為會超過六千家到一萬家。現在中國每年的基金信託債券業務大規模發展,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

政府提出了全民創業,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要去投好的企業。所以,股權投資是贏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重要的手段。

第二是投"好的人","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們。二十年前的年輕人,都是今天的80後、90後,你要找到那些好的人,可能是你的孩子,可能是你的下屬,也可能是馬路上的小夥子,對金錢渴望的人。找到他們,把錢投給他們。

那麼像60後、70後出來的朋友們,未來對於商業世界的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

是拿著我們上半場賺的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把錢放在中國市場,全球市場,支持年輕的企業和年輕的人。我們用這樣的方式來看下半場的建設。這是第二個策略。

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和優質的不動產投資

前面的一半資產做一些非常激進的措施,另一部分應該拿出來進行全球化的資產配置。

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很多有人到美國去買房子,或者去歐洲買一個商鋪,而真正的全球化資產配置應該是交給專業公司打理的過程。

要安排一些對沖性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僅是買房子、買商鋪那麼簡單,這是全球性的一個資產配置,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接下來就是優質的不動產投資。過去十幾年,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買的房子都是對的,但是在今天,我們誰也不敢想這句話。一個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購買,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

今天買房子不能閉著眼睛買,要睜得非常大才可以買到好房子,好的不動產還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要投資兩個東西,自身健康和精神消費

我們要去看好的電影,去旅行,要讀書和看好的歌劇,我們要知道全世界人類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錢和時間去交換它們。我們不應該只是天天忙著賺錢。

只有投資這兩項以後,我們才能真正躋身中產階層。

我們要去看好的電影,去旅行,要讀書和看好的歌劇,我們要知道全世界人類文明到今天的很多成果,要用金錢和時間去交換它們。我們不應該只是天天忙著賺錢。

只有投資這兩項以後,我們才能真正躋身中產階層。


俠之無道


二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這二十年的不確定性太大,有可能是會發生世界大戰,也有可能是新的時代。(當然,這只是猜測,也可以理解為胡思亂想)

憑我國現在的發展來看,我們現在能做的根據推測以及展望進行投資股票,向發展的趨勢借力,做一個配置組合,具體行業可以從以下幾個緯度考慮:

第一:人工智能

機器人來代替流水線勞動力,甚至是高智商勞動力。目前已經有很多先例,在未來,人工智能一旦引領熱潮,那麼隨之還會帶動各種領域的升級,市場將會大爆發。

第二,健康行業

身體是老百姓的本錢,隨著生活的改簽向好,對健康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各個方面的健康都會有極大的需求,這裡的健康行業,可以當作是:老人服務,健康管理服務,醫療美容服務,網絡醫療服務,商業醫保,養生地產......

第三,科技創新

任正非曾經說:“如果技術脫鉤,沒有人會贏”。確實如此,就看目前國家的發展方向,包括今年建立的科創板,國家大力支持並鼓勵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帶動行業發展,帶動國家發展,一切向好。

第四,新能源

傳統能源面臨的緊缺危機越來越凸顯,煤炭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所以能源危機會逐漸顯現,新能源將緩解能源危機,並且對於各個國家的節能減排具有現實性的重大意義。

緊抓風口,造就“錢景”





索羅說


就標題所問個人認為,未來20年投資風口是人工智能與生物製藥、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危險的事情都會交給人工智能去做,人工智能裡面包括很多細分領域比如工業機器人、民用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軍工機器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無人機、自動駕駛,等等,個人認識這是發展趨勢,再來說說生物製藥,當人們豐衣足食後追求的是啥?肯定是想要延年益壽長命百歲對吧?那就必須要生物製藥研製出可以延緩衰老的藥品和保健品,我相信大多數人在生命衰竭的時候都願意拿出很多錢來維持生命未來20年這倆個領域一定會誕生地球最偉大的公司。





操盤的power


未來二十年的投資風口,我覺的在以下幾方面

一,生物科技

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在人口中佔的比例越來越高,為了延長壽命,減少疾病的困擾,生物科技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方向

二,人工智能

科技改變生活方式,未來幾十年,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將取代過去以人工為主的操作方式

三,新能源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這些年的經濟發展,已經給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所以發展新能源也是未來幾十年的重中之重

四,改善型家居

目前,在房價上漲的背景下,一般人對住房的要求,還是過去的觀念,在未來的二十年,對於居住環境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品質和環境的追求的該善型住宅是未來二十年的投資風口

以上是幾個大的投資風口,個人拙見



龍龍笑笑生


“人工智能”與“太空探索”,人類突破自身與走出地球。

我們經常看的科幻片裡面的鏡頭,已經慢慢開始走進現實。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指由人制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通過醫學、神經科學、機器人學及統計學等的進步,發展類人智能技術,未來人類的無數職業也逐漸被人工智能取代。

“太空探索”是指利用航空航天技術,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體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連續演化和成長的航天技術。目前各國都開始了月球開發技術和火星探測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深空探測與開發將越來越引領科學技術的進步,引領人們的生活。








行風財經


說未來20年是不是有些遙遠了?即便真的給你猜到了,99.99999%的人也是堅持不了的。所以沒有必要去預測未來2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因為變數太大了。

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接地氣一些,參考一下未來3-5年,甚至5-10年的投資風口在哪裡。

首先,從大局來看,無論是曾經,現在,還是未來,投資的風口只有兩個:

第一,就是房地產市場;

第二,就是金融市場;

你可以去看下,任何一個發達國家從古至今都是在這兩個風口裡進行投資和佈局的,這兩個大方向也是能夠推動經濟騰飛的重要領域。

其次,從目前中國的市場來看,房地產已經經歷了20多年的黃金週期,現在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個深度調整。

調整的時間會非常長,因為支撐房價繼續上漲的人口紅利已經見頂,而現在中國市場的房產又是一個供大於求的狀態,因此房價自然不會繼續走牛。

未來,城市之間會產生分化,有人口淨流入支撐的會溫和上漲,比如一線和吸納一線,而對於那些人口持續流出的三四五線,則可能出現滯漲或者調整的局面了。

最後,從現在國家的動向來看,明顯開始扶持金融市場,並且引導外資不斷進入,可以看到,未來的風口就是金融市場。

因為現在金融市場的估值非常低,並且投資的價值非常高,再加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是由金融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所以,如果在金融市場裡打開一片天,其實對於企業,對於經濟,甚至對於刺激消費都是有著明顯作用的。

這就是未來3-5年,甚至5-10年的風口!!也是我們需要帶著長遠眼光關注和重視的!!




引領報6930


個人認為在5G應用下,下輪投資風口和經濟的增長潛力首屈一指當屬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就是自動駕駛的前置動力,若沒有人工智能的發展,自動駕駛也只能說說!國內百度已經取得一系列的應用成果,包括手握50多張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2013年起百度研究院主導了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四大模塊在內的“百度汽車大腦”的研發,百度已經快速搭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的計劃。

在佈局深度學習算法方面,一些企業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例如,谷歌已經將深度學習算法應用於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亞馬遜和Netflix則利用深度學習算法來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此外,一些汽車製造商也將佈局重點放在了車載芯片、深度學習算法上。

日前,特斯拉公佈了名為“自動駕駛數據管道和深度學習系統(Data Pipeline and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Driving)”的專利,專注於優化圖像處理,使其自動駕駛系統更高效。

據悉,該系統將使用車載傳感器或攝像頭捕捉圖像,例如攝像頭傳感器、高動態範圍攝像頭、雷達傳感器或超聲波傳感器。之後,高通或低通濾波器將圖像分解。最終,一系列處理器將破譯圖像的含義。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這一對概念,常常被人們同時提起。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子領域,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而深度學習則屬於機器學習的子類,它主要應用於人臉技術、語義分析、文字識別、智能監控等領域。目前在智能硬件、交通、教育、醫療等行業,機器學習正得到快速佈局。

一般來說,深度學習算法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這是因為該算法包含有很多參數,因此訓練它們需要比平時更久的時間。深度學習網絡相當於是人的大腦,對安裝在車前的攝像頭的圖像進行採集,並通過卷積神經網絡來提出圖像的特徵,通過模型計算來得出幾個輸出量,比如剎車、加速、減速、方向盤的角度等信息。

基於深度學習算法所展開的各類研究,其目的是將車輛、路況等各種數據信息納入統一的管理系統中,提升行車的安全性。不過,深度學習方法雖然有效,但離真正意義上的大腦智能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直觀來講,很重要的一點是深度學習算法較為依賴數據,推理能力是有限的,但人腦不需要看大量的樣本就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區分。

由此可以看出,深度學習和人腦工作方式並沒有那麼相似,也不是直接借鑑。而自動駕駛的實現,需要車輛遇險自動避讓、便捷行程路線規劃等系統綜合作用。與駕駛員自主決定行車方案相比,自動駕駛較多的會運用到深度學習算法、物聯網傳感等技術。

自動駕駛車能在路上跑,離不開芯片、激光雷達和深度學習算法。在過去的十年裡,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取得了越來越快的進步,主要得益於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進步。今後,在多方推動下,自動駕駛技術將取得更多新成果。

舒適地坐在車裡、悠閒地聽著音樂、愜意地欣賞著窗外的風景,是很多人腦海中曾經浮現過的關於自動駕駛的美好畫面。也許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高度穩定的自動駕駛行車系統終將投入應用。而關於自動駕駛的諸多美好暢想,將從夢想變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