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人自认聪明,为什么容易反被聪明误呢?

用户6567678082333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还有另外几种解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狂没好事,狗狂老虎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这句古训从古至今之所以经久不衰,被世人所公认,是说明这个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早已固封在善良民众的生活理念当中,善良民众还是占绝大多数。同时也在时刻告诫那些以地位、财力等走暴运之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千万不可狂妄之极,不可一世,得意忘形,要不然,就可能有人给你脚下使绊,使你一不小心,飞得越高,摔的更惨,小心使得万年船。



独孤求败4487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了一个具有超凡跳跃能力的人。一次醉酒,走到河边,朋友对他说,你这么能跳,可不可以一下跳到河对岸,这人便回答说“这有何难”,他腾起一跃,因为醉酒,这一跳是只见高不见远,于是并没有跳到河对岸,连续又跳起几次,可最终也没能拯救自己,死于自己的能耐。老人常说“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这句民间俗语,却蕴含了一个人生哲理。


苏东坡曾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一次苏东坡去拜访身为丞相的王安石,王安石不在家,管家招呼苏东坡书房待茶。苏东坡见王安石桌案上文墨未干,便起身观瞧,纸上两行诗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黄花古文特指菊花,苏轼看完心中笑道“这黄花不比旁的,秋季是不会落的”,提笔写到“春花不比秋花落,留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府,看见苏轼留下的诗句大为不满,后将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任的第三年秋,苏轼得好友陈季常邀其到家中后园赏菊饮酒,苏轼欢喜答应,可没想到,到了陈家后园的一瞬间,苏轼整个人都愣住了,满地的黄花落下,方才明白了王安石把他安排到黄州的用意。原来,不同的地方,菊花的落叶情况是不同的!在苏轼晚年的时候写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聪明反被聪明误,历史上被自己的聪明所累之人甚多。


像杨修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这里不再赘言。愿诸位不要被自己所困,不要视他人如草芥,视万物为刍狗。不要像杨修一样,死于自己快出的那三十里!


水中的恶魔果实


为什么聪明反被聪明误?!

那是由于人性好还!

什么是人性?

人的本性,这种属性不是遗传上一代人的,而是各种生活个人心灵对生活遭遇作出的反应且形成一种惯性。

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有对社会感的追逐,有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逐。虽然小孩子还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但不断实践,不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得到一种思维的惯性,就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人性"。

而要洞察人性,便也不可脱离童年时期的回忆,其中必有关联。还有人身上的各种品行品性也可从他之前的各种遭遇进行分析。但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因为必须坚定立场和有明确的"标准"才能来畅谈人性。

其实我们一直以来总听别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其实世界也是很多相同的树叶,这完全是一个辩证看待的事情。

人性也一样,其实也是这样一种辩证的东西,其中有同一性也会有斗争性,你很难单凭某种特性就给他框上一个架子认定他就是那种形状了,所以我觉得人应该要多点开放包容,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别人留些空间。

我们知道人性的卑劣,但也不能排除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坏的一面,那么我们尽可能做的就是表现得不那么坏吧。

我想,中庸之道是处于自卑与自负,社会感和优越感最佳的一种状态吧。


李易先生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聪明是什么?

社会上所谓的聪明,很大程度是指一个人利用其眼耳口鼻等器官,结合思维而对一件事所作出的判断

简而言之,“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是一种判断失误,从而导致的事情失败,这样的事你我皆遇过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判断会出错?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并没有能够从全局出发,仅仅依靠局部进行推理,从而导致判断与结果出现偏差,最终落下失败的结果

所以,要想不被聪明玩弄,考虑事情应该全面,且三思而后行



虎虎同学有话说


失去公道,正直之心,自我感觉良好人可悲,可怜之至!无自知知明,心胸狭隘,不能容物,坐井观天,只知于己,不知于人,本来就是傻蛋,还什么聪明可言?被它自己所误,所害是自然不过事了!

不把聪明用到当处去,感觉比他人聪明,自满得意,本来就是浪费,消耗自己青春年少,更有甚者小人再去干坏事,以为这种聪明,还不是在害人,害己吗?待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认为聪明此种人真是恶心人!


清风侠7295


碰到一个狡猾的人。



ommmmm


都说了嘛,自作聪明的人,它又不是真的聪明,而是他自以为是的聪明,自以为别人都是“傻子”,都不如他,可实际情况是,别人都已经看出他的自以为是,只是看破不说破,陪他演戏而已。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有“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说法,因为别人都已看透,只是在陪他演戏,他的所作所为,别人早已有了应对之策,所以在关键时刻他才会马失前蹄,这样的人往往最后都会混的很惨。

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职场里,都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因为家里人可能会让着你,而社会中的人,是没有人惯着你的,他们恨不得让你耍耍你的小聪明,而最后摆你一道呢!

所以,在我们这不长不短的一生中,还是脚踏实地,做个踏踏实实的人吧。


感悟人生丨


物极必反吧。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后落得个“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头来反害了卿卿性命"。

还有一些宫廷剧,里面的人千方百计,寝食难安的篡权夺位,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到头来却一场空,最终应了那句古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虽说是剧,但也来源于生活。

聪明是天生的,但善良是最好的选择。愿人间充满聪明的善良。



我妈叫鄂赛金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

我现在经常提醒自己少说多做,做好自己,累积福报。



爱明诚国学中医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好多人“自以为”与实际相符时,这“自以为”是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太少见了。

自认为聪明的时候,往往是有主意的时候。也就是关闭很多信息通道的时候。

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关注自己是否聪明。事来则应就是了。

自认的“愚笨”不可以过分,只要能够避免通道的不畅和阻塞就可以了。

知识在现实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也要充分地认识到知识的局限性。

很难做到认知的准确和相应知识的具备。似是而非地张冠李戴难免发生。这就是知识成为束缚的原因之一。

人们都习惯用自己熟悉的知识、技能和习惯等来解决问题。在很多时候,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所以到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