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人自認聰明,為什麼容易反被聰明誤呢?

用戶6567678082333


‘’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話還有另外幾種解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人怕出名豬怕壯;人狂沒好事,狗狂老虎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等。這句古訓從古至今之所以經久不衰,被世人所公認,是說明這個社會的傳統道德觀念早已固封在善良民眾的生活理念當中,善良民眾還是佔絕大多數。同時也在時刻告誡那些以地位、財力等走暴運之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千萬不可狂妄之極,不可一世,得意忘形,要不然,就可能有人給你腳下使絆,使你一不小心,飛得越高,摔的更慘,小心使得萬年船。



獨孤求敗4487


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述了一個具有超凡跳躍能力的人。一次醉酒,走到河邊,朋友對他說,你這麼能跳,可不可以一下跳到河對岸,這人便回答說“這有何難”,他騰起一躍,因為醉酒,這一跳是隻見高不見遠,於是並沒有跳到河對岸,連續又跳起幾次,可最終也沒能拯救自己,死於自己的能耐。老人常說“淹死會水的,打死犟嘴的”,這句民間俗語,卻蘊含了一個人生哲理。


蘇東坡曾與王安石同朝為官,一次蘇東坡去拜訪身為丞相的王安石,王安石不在家,管家招呼蘇東坡書房待茶。蘇東坡見王安石桌案上文墨未乾,便起身觀瞧,紙上兩行詩句“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黃花古文特指菊花,蘇軾看完心中笑道“這黃花不比旁的,秋季是不會落的”,提筆寫到“春花不比秋花落,留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回府,看見蘇軾留下的詩句大為不滿,後將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到任的第三年秋,蘇軾得好友陳季常邀其到家中後園賞菊飲酒,蘇軾歡喜答應,可沒想到,到了陳家後園的一瞬間,蘇軾整個人都愣住了,滿地的黃花落下,方才明白了王安石把他安排到黃州的用意。原來,不同的地方,菊花的落葉情況是不同的!在蘇軾晚年的時候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聰明反被聰明誤,歷史上被自己的聰明所累之人甚多。


像楊修的故事也是人盡皆知,這裡不再贅言。願諸位不要被自己所困,不要視他人如草芥,視萬物為芻狗。不要像楊修一樣,死於自己快出的那三十里!


水中的惡魔果實


為什麼聰明反被聰明誤?!

那是由於人性好還!

什麼是人性?

人的本性,這種屬性不是遺傳上一代人的,而是各種生活個人心靈對生活遭遇作出的反應且形成一種慣性。

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一場追逐的"遊戲",有對社會感的追逐,有對權力和優越感的追逐。雖然小孩子還不知道這些是什麼東西,但不斷實踐,不斷得到心靈上的滿足,得到一種思維的慣性,就逐漸形成了所謂的"人性"。

而要洞察人性,便也不可脫離童年時期的回憶,其中必有關聯。還有人身上的各種品行品性也可從他之前的各種遭遇進行分析。但我們應該給予理解,因為必須堅定立場和有明確的"標準"才能來暢談人性。

其實我們一直以來總聽別人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但其實世界也是很多相同的樹葉,這完全是一個辯證看待的事情。

人性也一樣,其實也是這樣一種辯證的東西,其中有同一性也會有鬥爭性,你很難單憑某種特性就給他框上一個架子認定他就是那種形狀了,所以我覺得人應該要多點開放包容,給自己留有餘地,也給別人留些空間。

我們知道人性的卑劣,但也不能排除人性的光輝,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壞的一面,那麼我們儘可能做的就是表現得不那麼壞吧。

我想,中庸之道是處於自卑與自負,社會感和優越感最佳的一種狀態吧。


李易先生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聰明是什麼?

社會上所謂的聰明,很大程度是指一個人利用其眼耳口鼻等器官,結合思維而對一件事所作出的判斷

簡而言之,“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是一種判斷失誤,從而導致的事情失敗,這樣的事你我皆遇過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判斷會出錯?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並沒有能夠從全局出發,僅僅依靠局部進行推理,從而導致判斷與結果出現偏差,最終落下失敗的結果

所以,要想不被聰明玩弄,考慮事情應該全面,且三思而後行



虎虎同學有話說


失去公道,正直之心,自我感覺良好人可悲,可憐之至!無自知知明,心胸狹隘,不能容物,坐井觀天,只知於己,不知於人,本來就是傻蛋,還什麼聰明可言?被它自己所誤,所害是自然不過事了!

不把聰明用到當處去,感覺比他人聰明,自滿得意,本來就是浪費,消耗自己青春年少,更有甚者小人再去幹壞事,以為這種聰明,還不是在害人,害己嗎?待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認為聰明此種人真是噁心人!


清風俠7295


碰到一個狡猾的人。



ommmmm


都說了嘛,自作聰明的人,它又不是真的聰明,而是他自以為是的聰明,自以為別人都是“傻子”,都不如他,可實際情況是,別人都已經看出他的自以為是,只是看破不說破,陪他演戲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一說法,因為別人都已看透,只是在陪他演戲,他的所作所為,別人早已有了應對之策,所以在關鍵時刻他才會馬失前蹄,這樣的人往往最後都會混的很慘。

不管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職場裡,都千萬不要耍小聰明,因為家裡人可能會讓著你,而社會中的人,是沒有人慣著你的,他們恨不得讓你耍耍你的小聰明,而最後擺你一道呢!

所以,在我們這不長不短的一生中,還是腳踏實地,做個踏踏實實的人吧。


感悟人生丨


物極必反吧。

《紅樓夢》裡的王熙鳳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後落得個“聰明反被聰明誤,到頭來反害了卿卿性命"。

還有一些宮廷劇,裡面的人千方百計,寢食難安的篡權奪位,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到頭來卻一場空,最終應了那句古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雖說是劇,但也來源於生活。

聰明是天生的,但善良是最好的選擇。願人間充滿聰明的善良。



我媽叫鄂賽金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

我現在經常提醒自己少說多做,做好自己,累積福報。



愛明誠國學中醫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好多人“自以為”與實際相符時,這“自以為”是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太少見了。

自認為聰明的時候,往往是有主意的時候。也就是關閉很多信息通道的時候。

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關注自己是否聰明。事來則應就是了。

自認的“愚笨”不可以過分,只要能夠避免通道的不暢和阻塞就可以了。

知識在現實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是也要充分地認識到知識的侷限性。

很難做到認知的準確和相應知識的具備。似是而非地張冠李戴難免發生。這就是知識成為束縛的原因之一。

人們都習慣用自己熟悉的知識、技能和習慣等來解決問題。在很多時候,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所以到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