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防治柑橘芥殼蟲用什麼農藥效果最好?

用戶1239057861847


防治柑橘芥殼蟲用什麼藥最好?

1.柑橘芥殼蟲用礦物油比較好。

2.柑橘芥殼蟲可以用殺蟲藥。

3.柑橘芥殼蟲比較難分清楚它的藥效性。

4.柑橘芥殼蟲它如果殼脫離葉面,它是真的有藥效性了。

5.柑橘芥殼蟲多的話會影響光合作用。

6.柑橘芥殼蟲會導致樹的生長。











新農人阿生哥


你好,我來給你詳細解答關於你的防治柑橘蚧殼蟲用什麼藥效果最好的問題。柑橘蚧殼蟲是柑橘類水果種植中常見的一種害蟲,根據柑橘品種不同,種植地域不同,出現的蚧殼蟲種類不同。蚧殼蟲種類大致分為矢尖蚧、紅臘蚧、康氏粉蚧、吹綿蚧、桑白蚧、褐圓蚧、紅圓蚧、草履蚧、龜蠟蚧、長白蚧等!蚧殼蟲每年高發季節分別是在4、5、7、9、10月份,具有爆發快,危害大,難防控的特點。由於蚧殼蟲繁殖速度快,有蟲卵共存,一次防治是很難徹底清除,要多次用藥才能蟲卵兼殺,正常用藥是第一次用藥殺蟲卵藥劑同用,8到10天以後專殺一次成蟲!常用的藥有毒死蜱加噻嗪酮或者螺蟲乙酯。如果溫度低的情況下可以用毒死蜱加礦物油。





橙哥大力


您好!我是華哥的鄉村生活創作者,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柑橘芥殼蟲相信很多種植果樹的朋友都比較清楚,芥殼蟲一般的農藥殺不了它,這就讓很多的農民朋友特別的頭痛,它們會全部寄生在樹枝的樹葉上面,這樣就會導致樹葉發黃,樹枝也會出現枯萎的情況,甚至整棵樹都會遭到芥殼蟲的影響,那麼柑橘樹芥殼蟲用什麼農藥來防治最有效呢?

一、殺撲磷

這種藥物是專門殺這種芥殼蟲的藥劑,而且這種藥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有效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這種藥物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在噴灑藥物的時候,味道會比較大感覺有點刺激。

二、有機硅滲透劑

這是一種很低表面張力的藥物,只要兌入到農藥中噴灑在果樹的表面,滲透性是非常強的,而且能夠滲透到植物的毛孔裡面,讓藥效發揮得更持久一些,下雨或者是澆地的雨水沖刷也不會讓藥效失去作用,反而會一直長久。

如果柑橘樹上出現芥殼蟲就可以使用這兩種農藥來進行噴灑防治,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大家!







華哥的鄉村生活


種植柑橘的人都知道在3--5月之間,芥殼蟲只是需要重點防治的一種害蟲,以免芥殼蟲危害柑橘的葉片、嫩枝和果子。在柑橘產業經過多年發展的今天,市場上可以防治芥殼蟲的農藥種類也多得數不過來,若要說哪幾類農藥防治芥殼蟲的效果最好,荔浦青山在這裡明確的說,沒有防治效果最好的農藥,只要根據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農藥,採取交替用藥的方法來防治芥殼蟲,合格的農藥都會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交替用藥,混用要合理

如今防治柑橘病蟲害不會單獨針對某一類病蟲害,在噴灑農藥時往往會同時防治幾種病蟲害,這種情況下要想發揮出各種農藥的藥效,在購買農藥時就要看清楚類型,要是酸性農藥與鹼性農藥混用,不要說充分發揮藥效,不失效就不錯了。因此,在混配農藥時,不清楚藥性的農藥,一定要看說明,不要將防治芥殼蟲的吡蟲啉、毒死蜱、噻嗪酮、氟啶蟲胺腈、奧司勁、穩特等農藥(單一農藥的藥效不明顯時,可採取兩種殺蟲藥混合的方法)與藥性相反的農藥混配在一起。

二、綜合防治

芥殼蟲喜歡隱蔽、溫暖和潮溼的環境,那些樹冠相對鬱閉、通風透光差的果園受到芥殼蟲危害更加嚴重,清園時要改善果園通風透光的條件,再用石硫合劑或礦物油清園來降低芥殼蟲蟲口數量。

總之,芥殼蟲是柑橘行業當中的一種常蟲害,每年要想有效地防治芥殼蟲,就要降低蟲口數量,儘量採用交替用藥方法降低芥殼蟲的抗藥性,這樣在防治芥殼蟲時才能充分發揮每一種殺蟲藥的藥效。


荔浦青山


網友你好,防治柑橘介殼蟲用什麼農藥好,很高興來回答你,我就是一個二十年的桔農,錢是沒賺到,但這個經驗還是有的,每年的下半年六月份以後,就是防治柑桔介殼蟲的時期,碰柑果實在拇指頭大,用殺撲磷一千倍噴霧,一個月或一個月半,再噴霧防治一次,效果就扛扛的。


鄉村微辣哥


柑橘蚧殼蟲又名“介殼蟲”,是柑橘生長期間出現的一類蟲害,主要包括吹綿蚧、矢尖蚧及紅圓蚧等。這些害蟲常常導致樹葉枯萎、枝條凋萎,甚至全株死亡。為了幫助農戶們更好的防治柑橘蚧殼蟲,本文為大家詳細總結了相關的應對措施,供農戶們參考。

柑橘吹綿蚧:

生活習性:1年發生2~3代,以成蟲、卵和各齡若蟲在主幹和枝葉上過冬。吹綿蚧發生時期因地而異。吹綿蚧常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溫暖高溼為其適宜的氣候條件。氣溫在20℃左右,溼度又高,為產卵的適宜條件,15℃以下產卵量顯著減少。此外,霜凍、乾熱、大雨也不利於它的發生繁殖。吹綿蚧蟲體小,它的傳播主要是藉助風力或隨苗木接穗和農事活動。

防治方法:以生物防治為主,人工和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針。(1)修剪時注意剪除蟲枝,集中燒燬。(2)吹綿蚧危害嚴重,面積較大時,應引種飼放澳洲瓢蟲或大紅瓢蟲。釋放時間:澳洲瓢蟲以4-6月和9-10月為最好。大紅瓢蟲為4-9月,放蟲樹最好選擇吹綿蚧危害嚴重、枝葉茂密、生長旺盛的樹。放瓢蟲的果園。在放蟲後和吹綿蚧被消滅前,不宜噴藥,以免殺死瓢蟲。放蟲數量,根據蟲口密度大小而定,一般一個園區300-500株的果園,放蟲量以50~200頭為宜,各種蟲態都可以投放,愈多愈好。一般放蟲後1-2月,便可將吹綿蚧消滅。(3)在吹綿蚧發生面積不大,僅個別植株受害嚴重,若蟲數量多又無瓢蟲時,應進行人工處理或噴藥防治。可用40%殺撲磷(速撲殺)乳油、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高氯啶蟲脒1000倍;各藥劑可混加95%機油乳劑300倍液防效更佳。

柑橘矢尖蚧:

矢尖介在南方柑橘產區1年發生3代。主要以未受精產卵的雌成蟲和2齡雄成蟲越冬。雌介不經交配不產卵,且越冬雌介在至產卵前發育成熟度一致,所以第1代幼介發生量集中,每年4―5月初當平均氣溫達到19℃,越冬雌成蟲開始產卵,10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為17℃以下時停止產卵。一般在5月上旬、7月中旬、10月上旬出現3個高峰。矢尖介蟲體喜歡溫暖潮溼的環境,因此3年生以上柑橘長得較大,枝葉繁茂,田間已封行,溼度較大,尤其適合矢尖介的大量發生。

矢尖介是一種較難防治的害蟲。因其發生量大,而且成蟲體背有蠟質,常規藥劑不易防治。常用的防治方法有:

1、生物防治

矢尖介等柑橘介殼蟲的天敵多種多樣,主要有瓢蟲(俗稱花大姐)、寄生蜂、寄生菌等。如瓢蟲中的紅綠黑瓢蟲一生可以捕食2000頭左右介蟲,當介蟲體軟時,可以把介蟲全部吃掉,當介蟲體壁尖硬時,紅綠黑瓢蟲把介蟲咬一個孔,頭伸進殼內,吃盡殼內全部肉質,對控制介蟲作用較大。黑綠紅瓢蟲的幼蟲、成蟲均能捕食介蟲。能捕食介蟲的瓢蟲還有紅環瓢蟲、紅點唇瓢蟲、澳洲瓢蟲、大紅瓢蟲等,這些瓢蟲1年發生1~2代,大部分成蟲在落葉、土石縫或樹穴內越冬,翌年3―4月出蟄活動。介殼上常見到的寄生蜂有金黃蚜小蜂、軟介蚜小蜂等。利用天敵昆蟲消滅介蟲的效果是一般用化學藥劑很難達到的,故要保護這些天敵昆蟲,使之防治害蟲。

2、藥劑防治

據多年的觀察,對柑橘矢尖介防效較高的農藥有以下幾種:一是殺撲磷。40%殺撲磷1000~1500倍液對幼介的防效可達98%,並能殺死成介。但此藥毒性較高,不可作大面積和多次使用,最好進行挑治,並注意嚴格控制濃度和次數,以免產生藥害。二是松鹼合劑。用3份松香、2份燒鹼和10份水混合在一起熬製而成,呈強鹼性。滲透力強,對矢尖介的介殼具有腐蝕作用。使用濃度為20-30倍液。注意不能和其他任何農藥混用,不在某一部位過量噴藥。三是乙酰甲胺磷。90%乙酰甲胺磷1500~2000倍液,噴用後1個月對矢尖介的防效在90%以上,主要用於防治低齡幼介,對成介防效較差。四是礦物油。機油乳劑用50-100倍液,防治低齡幼介,防效可在95%以上:用30倍的機油乳劑防治成介和高齡若介,防效也在95%以上。五是混合藥劑。有機磷農藥與機油乳劑混用後單獨使用可增效2~5倍。用低濃度的機油乳劑(2%)與低濃度的有機磷農藥2500~3000倍或100~200倍的苦楝乳劑混用,對矢尖介雌成介可取得90%以上的防治效果。這種混合劑不僅增效顯著,而且對樹體非常安全,並能減少對天敵的傷害,還可兼治其它介類、蟎類、粉蝨、蚜蟲等多種害蟲。混配方法是:將有機磷農藥1份,機油乳劑50份,水2500份混配在一起,或將有機磷農藥1份、機油乳劑70份、水3500份混配。可與機油乳劑混配的有機磷農藥品種有:樂果、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敵敵畏、馬拉硫磷等,但不能用高毒的有機磷農藥如1605、甲胺磷等有機油乳劑使用。

柑橘紅蠟蚧:

生活習性:紅蠟蚧每年發生1代,以受精雌成蟲附著在枝條及葉背上越冬。越冬雌成蟲於次年5~6月間產卵、孵化,繁殖量大,每個雌成蟲一生產卵150~1137粒,卵期1~2天。在湖南隆回,5月中旬開始產卵,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產卵、孵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末期。初孵出的若蟲多在晴天下午爬出母體,遷移至新梢上,以當年生春梢上最多,二年生以上枝梢次之,當年生夏梢上的蟲口較少。孵出的若蟲大約活動半小時即固定下來,刺吸寄主組織內的汁液,不久便開始分泌蠟質,覆蓋體背,此時嫩梢、新葉上佈滿若蟲,猶如白色星點。以後隨蟲齡的增大,抗藥性增強,蠟殼逐漸加厚加大,直至雌若蟲老熟或雄若蟲化為前蛹時為止。雌若蟲為3齡,若蟲期1齡20~25天、2齡23~25天、3齡30~35天,共計73~85天,於9月上中旬變成雌成蟲,受精後開始越冬;雄若蟲只有2齡,若蟲期1齡20~25天、2齡40~45天,前蛹期1~3天,蛹期2~6天,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雄成蟲壽命僅1~2天,交尾後即死亡,因此雄成蟲在園中較難發現。調查發現,紅蠟蚧剛開始僅局部發生,以後就迅速擴展,其發生為害程度與栽培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管理粗放,樹勢差,特別是樹冠鬱閉,有利於紅蠟蚧的發生與為害。

防治對策:紅蠟蚧具有分佈廣、食性雜、繁殖力強、抗逆性強的特點,防治上應採用藥劑防治為主,結合天敵寄生蜂保護利用、剪除蟲枝、加強肥水管理等綜合防治措施。①冬季清園,減少蟲源。將樹上的乾枯枝及蟲口過多的枝葉剪除,蟲口少時可用手剝除越冬蟲體,集中燒燬,然後對樹冠枝葉周密地噴施松鹼合劑8~10倍液或30%松脂酸鈉水乳劑300~500倍液1~2次,以減少越冬蟲口基數。②抓住關鍵時期,擇藥防治。紅蠟蚧於5月中旬開始產卵,5月下旬進入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基本結束,產卵期長達四十餘天,過早停止噴藥或過晚開始噴藥,都會影響防治效果。紅蠟蚧初孵出的若蟲抗藥性差,到2齡以後及其雌成蟲由於蟲體包被厚厚的蠟質,抗藥性增強,化學防治相當困難。根據紅蠟蚧形態結構上的特點,5~6月間要經常觀察蟲情,抓住若蟲盛孵期這個關鍵時期進行噴藥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中旬若蟲盛孵、上梢盛期,要及時噴施第一次藥,此時可觀察到嫩梢、新葉上佈滿星點狀若蟲。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蟲盛孵、上梢末期再加噴1次。噴藥時務必做到均勻周到,枝梢、葉面、葉背、葉柄、果梗都要噴到噴勻,以提高防治效果。生產上可選用下述藥劑之一進行噴霧防治:40%樂果乳油500~1000倍液,合成洗衣粉150~200倍液,松鹼合劑20~30倍液,25%喹硫磷乳油600~800倍液,50%殺螟硫磷(殺螟松)乳油5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25%亞胺硫磷乳油500~800倍液,25%噻嗪酮(撲蝨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99%礦物油綠穎200~250倍液,0.5%苦參鹼800~1000倍液,30%松脂酸鈉水乳劑500~800倍液。③改善栽培環境,保護利用自然天敵。一是增強樹勢,提高抗蟲力。生產上注意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同時進行合理修剪,打開“天窗”,增加樹冠內光照,以增強樹勢,提高抗蟲力。二是推行生草栽培。在柑橘園內外種植綠肥等作物,實現生物多樣性,為自然天敵生存與繁殖創造良好的環境。三是控制後期用藥。紅蠟蚧的天敵有跳小蜂、蚜小蜂、金小蜂等多種寄生蜂。這些寄生蜂在秋季發生量大,因此秋季應不施或少施農藥,注意選擇高效低毒殺蟲劑,並儘可能減少


王弘宇


大家好,我是農藥與肥料方向的產品經理,歡迎關注,共同探討有關植保和種植的問題!有關這個問題,說一下我的看法。


發生特點:


種類多、繁殖快,世代重疊危害性大。



常群集於枝、葉、果上,吸取植物汁液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汙病,危害極大。


雌蟲有發達的口器、無翅、體壁堅韌或柔軟,體外披有蠟粉或堅硬的蠟質介殼保護身體。一般喜陰溼,大多數寄生在葉背或枝葉茂密、空氣不流通處。蚧類蟲體小、密度高、危害十分嚴重。



被害後的枝梢枯萎、葉片捲曲乾枯易脫落,造成樹勢衰退,果實受害停留於綠色狀態,品質變劣,產量下降。



藥劑選擇:


  • 冬季清園:

可採用用礦物油300倍+48%毒死蜱1000倍噴霧。


  • 蟲害發生期:

主要使用48%毒死蜱800倍+噻嗪酮1000倍噴霧或螺蟲乙酯4000倍噴霧。


  • 發生盛期:

需要加大劑量,或者使用螺蟲乙酯+噻嗪酮;或螺蟲乙酯+呋蟲胺噴霧。


其他有效藥劑為: 藜蘆鹼,噻蟲嗪,噻嗪酮,吡蚜酮,呋蟲胺等殺蟲等,可以加農用有機硅10天噴施一次連打2-3次防治,多打水打透。


提早防治:


驚蟄期是介殼蟲防治最佳時期。

因為,蚧殼蟲一般1年發生1~3代,少數4~5代,在若蟲轉變為成蟲前,往往有1箇中間期,這一階段外形呆滯,有的甚至停止取食,每年的驚蟄前後和五月底~六月初就成為關鍵防治時期。此時大多數若蟲多孵化不久,體表尚未分泌蠟質,介殼更未形成,用藥仍易殺死。



注意事項:


① 使用礦物油,主要是依靠礦物質油乳劑直接接觸蟲體,使蠟質層腐蝕溶解,便於有機磷農藥滲入蟲體內,從而殺死介殼蟲。

因此,在施藥時,必須樹冠內外、上下、葉片正反兩面均要噴到。

但是在柑橘花芽分化後期、現蕾開花期、高溫乾旱和果實成熟後期均不要使用礦物油乳劑,也不要降低濃度使用,以免產生藥害或延期成熟,降低品質。


② 樹勢嚴重衰弱或蟲害特別嚴重的橘園,噴藥後易出現輕微的落葉現象,應適當降低使用濃度。


③ 噴藥後48小時內若遇雨,須及時補噴。




藥肥引領未來


蚧殼蟲。我們芒果樹用的藥有,毒死蜱,噻嗪酮,螺蟲乙酯,效果的不錯,如果嚴重可以加有機硅。千萬不要用殺樸磷。國家規定了禁止用在果樹上。





哲熙果園


礦物油加阿維菌素!!!




tan558


柑橘介殼蟲具有繁殖快、危害大的特點,所以在種植柑橘時不僅要加強栽培管理,也應注意柑橘介殼蟲的防治。可以選用殺蟲殺介劑,如噻嗪酮懸浮劑或松脂酸鈉、噻蟲啉等進行噴施,可以起到顯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