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前言:大家都愛詩,因為詩歌能給人們帶來精神食糧。其中,山水詩更為世人所喜歡,它是我國較早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

,在春秋時期山水詩就已興起。它有具有獨特的寫作對象,是針對山水風情進行描寫的詩體。經由許多文人一代代不斷地拓新,山水詩內容形式越來越豐富,因此也就愈加受人們的接受和喜愛。在拓新過程中,有一位著名的詩人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就是南齊永明時期的著名詩人謝朓。

在山水詩中美的構成方面,謝朓對其有很大的拓新。這裡主要表現於情思格調、意象、詞采這三方面,與前人的山水詩作相比,這三方面均有明顯的拓新及提高。謝朓拓新山水詩的原因同他所處時期的文化環境、謝氏家風、謝朓性格等因素密切相關。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山水詩是古老的詩歌形式

謝朓於公元464年出生,當時的歷史正處於南齊永明時期,他出生地在如今的河南省太康市。他是謝靈運之侄兒。因為二者都是詩人且對山水詩都有獨特的研究,為了區分,後人將他們區分為"大小謝",謝朓自然是"小謝"了。

在山水詩裡,謝朓既描繪那綿延百里的山川及橫流無極的大江等雄壯闊大的場景,同時亦表現出其中豪鬥士之美。在其作品中,對於桃李、雜石、桑榆、寒草等較細微的物態也進行了描寫,極力去書寫其中秀逸的美態。

謝朓在描繪大自然風光時,極力地表達出他內心深處的感情。這也包含了他在對於當時社會的思想及對他生活方面的思考。他所處的時期是南齊永明,這是一段政治相對安定的時期。在此期間,文學思維之走向主要表現在重文學特質的發揚及重視個人情懷之抒發上。

從謝靈運再謝跳這一時期裡,出現了針對山水畫的晉宋山水詩演變到齊梁山水詩的轉折過程。謝朓在這一過程中繼承晉宋山水詩藝術成就,並在此基礎上,對詩歌的意境美進行了重要的拓新,形成了初盛唐山水詩派當清麗詩風的特色,併成為其中的先導。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謝朓在其山水詩美的構成方面是怎樣拓新的,以及促使他對山水詩進行拓新的種種原因。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是著名山水詩人

一、謝朓的山水詩有何獨特之處

以下三個內容,表現出其山水詩的獨特內容:

1、拓新了詩歌的情思格調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謝靈運在他的作品裡反映出怎樣的思想身為謝氏家庭的一員,謝靈運對當時當權者劉氏王朝十分抵抗,對其政策並不合作。他對劉氏王朝的法度十分狂傲且蔑視。另一方面,他又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又十分感慨於自己的華年易逝。這些情感都能在他的詩篇中找出詩句,都從其中一一流露了出來。這其實是從另一個方面,含蓄地地表露出他對劉宋王朝的不滿態度。

他創作了一篇作品,名為《登池上樓》,其中十分形象地反映了他的這種思想。在政治上他很失意,這讓他產生了無盡的煩惱。他看著眼前春回大地的美景,感傷地創作出

《幽風·七月》及〈楚辭·招引士》,這些不自覺地讓他產生離群索居的煩惱。作者的那種祭鶯不馴的性格,這在詩歌中的字裡行間裡表露無遺。

時間到謝朓所活動的時代,山水詩所反映出的思想有了新的變化。在其中透露出來的情感經常是明淨瀟散並流露著秀氣的感覺。他受到有著深厚文化素養的謝氏家族之文化薰陶,謝朓的豐富的思想感情被造就了出來。不管他是喜或是悲,情感都能在他的詩歌中表露出來。在他創作的山水詩中,經常能讓人明顯地感受到作者那種如水般流動的情思。比如下面這首詩:《現朝雨》就寫道:

"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即渴百常觀,復集九成臺空拿如薄霧,散漫似輕埃。乎明振衣坐,重門尤末開。耳目暫元擾,懷古信悠哉。載翼希穰首,乘流畏曝怨。動息元兼遂,歧路多徘徊。方同戰勝者,去北山某中"。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情思格調上拓新了山水詩

這首詩作描寫了作者在清晨觀雨,但卻產生職想要歸隱的感情,而作者在空朦瀟灑的朝雨中,產生出平靜的心境。從這首詩裡,我們發現謝跳面對朝雨時分,竟然將他真實且親切的情懷,融合到大自然之景色當中,讓人們產生了明淨之心境。

以下,是他另一種主題的詩歌反映出來的情感。他在表達離憂哀傷的主題時,也一樣表達出他純淨明秀的思感。這一詩作就是《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了,其中寫道:

"霸淡望長安,河日視京縣。白日麗飛殼,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紛,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句。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位期悵何許,淚下如流寂。有情知望鄉,誰能賣不變?"

詩作反映出,這裡原本僅是長安城中皇宮裡的一座宮殿樓閣,詩人在描寫時借用了落日餘輝與澄馨的大江之水,把它進行映襯,最後被寫得越發明麗輝煌。此詩作並沒有因他要離京赴宣城而有所傷感或悲哀,而是表達出眼前的一明麗景色,從而表露出無盡的眷戀之情思。面對如此美好景色,作者沒有沒有發表前人那種懷才不遇或者時不濟人的感傷。由於要離開而生髮出的愁思,僅表現為對這眷戀的嘆息。

這樣一來,全詩讓人欣賞後,並沒有產生淒涼之感覺。

從上面詩作看來,在情恩格調方面,謝朓山的水詩表現出明淨秀麗的情懷,這比謝靈運詩作裡喜歡借山水曲折地表達不滿的情緒這一方面上,的確是有發展並進行了拓新。這也大力度地推動山水詩裡情與景去更好地融合。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寄情山水,給謝朓靈感

2、對詩歌的意象進行拓新。

先去敘述完遊覽之過程或者遊覽的緣由,接著去描寫景物,最後才去是發表感慨或議論,這是謝靈運所寫的山水詩在其結構的基本模式。此一模式,前一部分對客觀景色的描寫,佔用文章的絕大部分篇幅,這種情況下,在玄言詩總體的影響下,詩歌最尾部分則帶有玄言的意境,而且對世態等還要進行一番議論。儘管謝靈運已經開始把山水作為審美主體,但是這種寫作方法畢竟仍然幼稚,其中帶進景物進行描寫中之後產生情感的詩體,還是比較少見的。

而謝朓的山水詩則不然,其詩作雖然繼承魏晉後的"緣情"的傳承,然而對玄言詩中以山水去證道的方式思維則完全割捨,這讓山水與人之間的情感更好地融合。對於山水,謝朓大多客觀地去描寫,僅僅只在在景物中或多或少地融進作者在現景時的那種避遠禍與追求榮祿及鄉思羈旅間產生思維矛盾。這一點與漢魏古詩中的景物描寫裡多含興諭或者為情所化從而產生出強烈的主觀色彩,以及謝靈運的山水寺結尾中帶有的玄言各講述世間大道的表現手法並不相同。謝朓山水詩更喜歡讓語不及情的景物變成觀景入眼中的活景,並且輕微的剪裁其所觀察到的景物,

這樣能便好地勾勒出美麗的山水圖境。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觀景

山水情境演變為獨立審美的對象,需要有自然景象及情感心神對其進行相互交融滲透。謝朓所著的眾多作品裡,有一首把景中情和情中景結合得非常好,這就是《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了

,其中寫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淆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練正鬥目。金潑麗娟鴿,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忠見昭丘日。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雲有鳥路,江漢限元粱。常恐鷹華擊,時菊委嚴霜。寄言蔚羅者,廖廓已高翔"。

此詩歌的創作,謝朓的心情很是矛盾及苦悶。原因在於當時他既有重返故里與家人相見的喜悅,又有辭別故知的憂誨的感傷。因此他描寫沿江景色與大江及京城景物的兩次變換,使用清麗的語句,融匯了廣闊、流動且新明的秋夜晚景,在在一心理矛盾下,面對川流的大江,當然會感受到他自己情緒上跌宕不定,尤如洶湧的長江水那樣起伏不定。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謝朓的山水詩,意境裡有種天成的韻味,這是拓展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一拓新積極地推動著唐代以後山水形成的新詩風。此過程中,謝朓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意象之拓新

3、拓新了詞采的內容

在語言上注重寫實性,這是謝靈運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其詩作中有許多使用了古籍語言,因此春詩作注重使用富麗與精工的語言,力求得達到增強用語言去描寫實景及實物的效果。他喜歡用精準語言,對山水及景物作出精心細緻的描繪,盡力去真實地再現大自然之美態。所以,在他描繪下的物象更多地具備獨立性與客觀性,能把景物寫成更為鮮麗且清新及自然可愛。在後市著作《文心雕龍.明詩》裡寫道:"儒採百字之偶,爭價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這其實概括出謝靈運詩歌裡帶有的語言的特點。

而謝朓對此並不相同。他的一些登臨遊賞的作品,風格上也表現得十分典麗凝重,很有古體山水詩的文風。然而,謝朓積極地參與到"永明休"的創作中,他很快地就把講究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用到了詩歌創作之中,如此一來,讓他所著的詩歌在語言上清新且流暢而且聲韻鏗鏘。下面這首

《遊東回》就是這樣,詩中寫道:

"成成苦無驚,攜手共行樂。尋雲盼思銜,隨山望茵閡。遠樹暖仔仔,生煙紛漠漠。魚戲新待動,鳥散餘花落。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此首詩讓人們發現,謝朓的詩作中並不使用晉宋詩裡那些僻澀的書面語言,而通常採用的是用日常生活裡提煉出來的明淨淺易的語言形式。這裡運用了"慼慼"、"漠漠"、"陣陣"等雙音詞,更加強了景物的形象性及音韻美,使得詩作讀起來鏗鏘悅耳,有一種清麗自然意境中蘊含著深長而細緻的情懷。

上面這些情況表明,對於詞采的運用,謝朓使用了平易流暢的語言與平仄四聲的永明聲律,這使得他的詩體有別於謝靈運所作的山水詩裡那種富麗精工語言,從而拓新形成自已的這種新型的清麗的語言風格,這極大地推動發展了唐代山水詩語言的自然純淨而採秀內映的風格形式。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在詞采拓新

二、謝跳山水詩為何能在美的構成上進行拓新

那麼,有哪些原因讓謝朓拓新了山水詩美的構成呢?人們對此說法不一,眾說紛壇,並無定論。讓我們從文化環境、謝氏家風及謝朓的性格三方面來欣賞吧。

1、相對良好的文化環境。

謝朓出生於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其活躍創作的時期,社會上具備十分濃厚的文學藝術氛圍。自從19歲步入仕途,此時政治上相對安定而王公大臣們大多都熱衷於廷攬文人。這裡以競陵王蕭子良最為突出。

《史書》中對此有記錄:"記室參軍範雲、蕭琛,樂安任防,法曹參軍王融,衛軍殺閣祭酒蕭衍,鎮西功曹謝朓,步兵校尉沈約,揚州秀才吳均和陸,並以文學尤見親待,號曰八友。法曹參軍柳悍,太學博士王憎擒,南徐州秀才濟陽江革,尚書殿中郎範續,會稽孫休源亦預焉。"

沈約、範雲、王融等是與謝朓處於同一時期的有名文人,他們都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當時切磋文義的風尚十分盛行,文學前輩獎掖後進者風氣很濃厚,這對當時文化的發展直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那時文壇的領袖是沈約,他就時常提攜文學後輩。

謝朓對五言詩的創作深有能力,沈約由此鼓勵了他,在眾人面前稱讚他說:"二百餘年來絕無此詩也。"在這種充滿學術氣氛的社會環境裡,謝朓身為"競陵八友"之一,他在政治上被放流,但這反倒讓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大自然的美景,也讓他有機會更多地接觸到南齊當時的各種優秀文才以及最多的優秀文學詩集作品。此時,蕭子良聚集起許多文才,他們互相學習,得出的成果讓謝跳得以從整個南朝社會中吸取其中最新的、最優秀的積極財富。由此,沈約吸收了周顛的《四聲切韻》,在其基礎上創作出《四聲譜》實踐創作上,王融、謝朓等人得以相互呼應,從而推動了詩歌美的拓新。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朓出身文人環境

2、作者本人的性格

謝朓只活了36年,但政治生涯的時間長達17年,其官位多次變化。他的生命也是因為政治鬥爭而喪失,這與謝靈運有相同的命運。可見,謝朓一生悲劇。他與謝靈運都是因為有顯赫家世及超常的才華才投身到政治中的,而最終兩人都沉沒到政治的旋渦中丟了命。

有差別的是,謝靈運時期,謝氏家族的地位雖沒有達到鼎盛,但地位並不太低,謝靈運因此有了一定放蕩的資本,所以他可以表現出放蕩的性格。當政治上失意之後,謝靈運就在山水中寄情。他想借大自然風光去沖淡心中的壓鬱。但是,他的作品仍受玄言詩的影響,帶著玄言結尾。而玄言的尾巴則完整地體現出他狂傲的性格。

而謝朓在性格上產不具備這樣的資本。其家族到謝朓後,已經走向了沒落。然而此時謝朓的性格仍保留著家族的遺風,所以在政治上他仍舊不甘於寂寞,因此時常追思他的家族的風光歷史。當然儘管這樣,家族衰落是現實,他亦只能壓制住他的政治抱負,儘量去創作詩歌。這也是他對詩歌有更多拓新的原因。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山水謝朓

3、謝氏家族的風格

在謝朓極其短暫的一生裡,他同政治及政權有著許多關聯,最後他因為政治而斷送生命。他性格略帶任性,同他的家族的地位是一脈相承的,同謝氏家族的"雅道相傳"的遺風關係重大。

針對於此,唐朝李延壽在《南史·謝晦傳論》一書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謝氏自晉以降,雅道相傳。"那麼什麼是"雅道"呢?當時在六朝朝代,老子及、莊子思想很流行,人們以高蹈出塵、任情背禮做為高雅的行為,而把世務經心、拘於禮法當成卑俗。這裡每位處於政治鬥爭中的世族人員,在面對"俗"與"雅"兩種人生取向之選擇的時候,均不得不要表現出的非雅即俗的態度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謝氏家風.謝朓樓

結語:謝朓深受他謝氏家族的"雅道相傳"家風的影響,這讓他深陷到政治鬥爭的旋渦中。我們認為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家風,謝朓的山水詩才具備大力度拓新的條件。作為我國南齊時期十分有名的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名動一時,成為後世人民學習的對象。他一生只活了37歲,但所創作的詩作卻很多,有很多已經在歷史的塵埃中被埋沒,當下流傳下來的就有兩百多首。他一生為推動中國的文學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有分析者指出:謝氏文化傳統的特色在於名士家風,而此種家風的精神底蘊則在於莊老心態,對此心態的結構則是重情輕禮。自然、任情的特徵,在謝朓身上表露無遺,這促使他沒有能力完全地周旋於各種政治勢力當中,因此他只能把精神放在對大自然的青山、有綠水的感悟當中,這對山水詩的藝術境界進行了拓新。

對於山水詩的構成,謝朓很好地組織,並有多方面的拓新,這對中華民族文學的發展直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對山水詩的演變上,更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南齊詩人謝朓的山水詩在構成與拓新上有何獨到之處?

立像記念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08年第2期總第422期

孫蘭.謝朓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呂慧娟劉波盧達.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一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李商隱《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上杜七兄僕射相公》

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李白《送儲邕之武昌》

劉長卿《送柳使君赴袁州》

注:本文插圖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