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的教授为什么一年只收一个研究生?

用户2521222291763


我系一人一个导师还剩下7个,你说怎么办?


王寿兵BSWang


有僧多(硕士生导师多)粥少(硕士生少)的原因;有导师“曲高和寡”,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也有导师自己不愿意多招的原因。前两种有导师们已经回答到了,这里重点谈一下第三种。

最初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通常一年只带一个研究生,原因主要是第一种,那个时候是自己想多带但是人微言轻,研究生基本都是学院“大佬”把控大头,年轻老师只是象征性地一年带一个显示一下微不足道的存在感而已。

等到自己“媳妇终于熬成了婆“,每次师生互选众多学生纷纷投奔麾下,门下研究生急剧增长的时候,才发现多了也有多了的烦恼。

文科的导师不像理科的导师,需要研究生帮忙做实验等。文科的导师,最多也就让研究生搞个调查问卷而已。如果文科导师做的是定性研究,那用得上研究生的地方更少,毕竟,研究生无论从学术底蕴还是写作功力而言,都尚显稚嫩。文科导师写论文做项目,为了保证质量,很多时候还必须得亲力亲为。

这就导致研究生带多了,很多时候不仅无助于导师科研,而且还会拖累导师科研。毕业论文季,碰上不靠谱(动不动玩失踪,玩崩溃,严重拖延),没灵性的研究生(缺乏基本研究素养,不会写论文,错字病句一大堆……)简直就是生生给导师添堵。我曾经遇到过几个这样的学生,指导他们论文最后简直要到崩溃发狂的地步。结果毕业论文写作,生生变成了导师和学生互相折磨的过程。2016年曾经有导师深夜未等到学生毕业论文初稿微信怒发声明解除指导关系的新闻,说实话,不止这个老师,毕业论文季有很多导师有想解除指导关系的冲动。

有了几次类似的经历后,作为一个导师,我对门下研究生的录取不再重“量”而更多看重“质”,我好几个同事也是如此心理。在我们看来,与其招一大堆平庸的硕士来给自己添堵,不如抱着宁缺毋滥的原则,精挑细选志趣相投,有一定学术基础和学术灵性,脚踏实地,勤奋认真的孩子,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是非烦恼。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常常听到一种声音:研究生导师(比如××教授)招收多个硕士、博士,压榨她们干活而不给补贴,不道德等。但是,在我们遇到一些教授一年仅招收一个硕士时,又有人会质疑,这样的导师不招学生,让不少人错失读研,不厚道。

小西先举个身边的个例:

我读博时结识一个教授,善于做横向课题的规划项目。他未主动参加博士生导师遴选,而且每年只收一个硕士生,用于完成学校的考核要求。就是这样的一个教授,每年选择他为导师的学生非常多。

尽管跟着这样的导师读研时可能发不出高水平的英文论文,但是常年在外面做规划课题,接触到不少人,毕业后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另外,他给学生能发到4000-5000元/月的助研津贴。其他导师大部分只能发300-500元/月的助研津贴。

之前,参与他子课题的我和他聊过为什么他自己不多招几个硕士的话题。以他每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学校、学院两级提的管理费不少,按招生计算公式这算下来,轻松就可达到教授3个硕士/年的上限。

但是,他给我说的是招学生后得对他负责,常年做规划类课题,一年指导一个学生刚好合适。毕竟,不是每个规划课题都适合用来做学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在他缺少学生时,也会邀请一些自愿参加的本科生假期参与课题,并发放不低的补贴。

不否认一些导师的师德不高,但是大部分导师招收每一个学生都有压力,得对学生负责,尽心培养和指导其毕业。一个导师的个人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少都有限制教授每年最多指导3个硕士生。小西记得自己读大学时,硕士生导师数量不足,部分专业的一个导师每年能招收10个8个硕士生,非常吓人的。

其实,研究生招收的确在扩招,但是名校、顶尖学科专业的硕士生数量没有显著增加。同时,青年教师(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人数暴涨,主要是因为"非升即走"的引人模式,5年考核期不达标就得离校。

但是,这样的优秀青年人才入校后第二年基本就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每年有1个硕士生计划,在导师、硕士生双向选择时,一定会有政策倾斜给安排一个硕士生。要不光杆一个的青年教师5年内完成考核难度非常大。

以上聊的都是985/211等知名院校,在普通双非院校,招生计划还是较为宽裕的。但是,在这样的院校反而是有非常多的教授每年仅有1个或没有硕士生,为什么呢?

比如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缺少行政职务、学术帽子的部分教授受到排挤、打压,学院每年不给分配、少分配硕士生。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双非院校的不少教授、副教授缺少课题,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达不到招生硕士生的基本要求。

其实,越是没有课题的教授有时候越想要多几个硕士,就算自己没有足够的课题,借助"联合培养"的模式送给其他平台和导师,会"反馈"一些项目的子课题。说直白些,就是一些导师自己课题多、学生不足,就会通过分配一些子课题"借"学生,待遇肯定不如自己的学生好,而且不用承担他如期毕业的责任。比如,一些省级科研院所、中科院部分所都是极为缺硕士生做事的,但是他们真的不缺课题。

当然,不是说"联合培养"就是坑自己的学生,只是不少导师将这项政策用歪。这件事情的好坏在于导师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好,借助更好的平台联合指导学生,还是希望"借出"学生换一些子课题或项目。

综上,小西想说一个教授每年招一个硕士的原因很多,关键是看他所在的平台高低,越是985、211院校的王牌专业,越属于正常现象,大部分都存在招生计划不足的现象。甚至,2年才能招收一个博士生,指标考核计算非常严格。

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得提前打听好,师德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导师会让你的三年读研时光值得回忆,而且事半功倍。

说说你的导师每年能招收几个硕士生啊?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说到研究生招生问题,就说到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痛楚了。很多人不了解高校年轻教师的艰难,一年能招收一个,那还不算可怜,有的老师每年都还保证不了一个。



首先要知道,但凡是想做点事情的人,都是希望研究生越多越好,研究生“廉价劳动力”的称号不是白给的。如果主观上都不想招研究生,那说明这位老师基本上就属于没项目、没经费、没成果甚至是没追求的人,离被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恐怕也就不远了。



那想招却又招不到,是因为什么呢?一方面是研究生指标太少,另一方面是学术资源分配不均。

第一,研究生指标不足

研究生指标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标准由教育部核定的,并不是学校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这一指标计算有一定历史因素,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实际上已经很难满足大多数高校的需求了。而硕士研究生指标虽然相对比较多,但高校现在聘用了大量的硕导,特别是在一些高校,为了帮助新进校的青年学者尽快上道,学校会直接聘为其为硕导。在一些学科里,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师都是研究生导师。



第二,研究生指标分配不均

正如很多人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指标真的少的不够分了,那大家还能忍受,但事实是,有的老师一年招一个,有的老师则能招一窝。出现这种情况,有来自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

分配导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而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比如喜欢上课好的老师,喜欢对学生好的,喜欢发论文多的。一些新老师来校不久,平时上课少,学生不认识、不了解,就没人报。还有一些老师项目少,相应待遇一般,还有一些老师对学生比较苛刻,在学生中的口碑不好,这些原因都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会造成好老师门下学生扎堆,而一些年轻老师无人问津。



但更重要的是学术权力的运用。一个老师最终能招多少学生也是由学院教授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等确定的,要重点扶持的导师,就算没人报,也会调剂一些学生过去,而一些年轻教师,就算报的人特别多,也最多只能给一个名额。虽然分配的理由各种各样,也看似充分合理,但每年因为研究生分配问题都会产生很多矛盾。可以说,研究生名额分配问题困扰高校很久了,也困扰老师们很久了。我们学校,青年教师评上副教授后,需要等待2年一次的研究生导师遴选,成为导师后,当年还很难招收到学生,等招到学生,上一年专业课进实验室的时候,副教授的第一个聘期差不多就结束了,这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影响非常大。

总的来说,研究生招生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院面临不同的困难和问题,而研究生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鼓足勇气,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大力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


高校人才真经


试问每年有这么多的研究生研究了什么?到底在研究什么?专家教授这么多又做了些什么?为国家做了什么突出贡献?建议剥除这些吃皇粮没用的东西大力向大国工匠性教育模式转变,为做强国而垫下坚实基础~


手机用户59200512271


能带好一个研究生,已经不错了。别以为自己真的有十八般武艺,长着三头六臂。 好多老教授就像老油井已经出不了多少油了,还是规规矩矩,保持晚节要紧!


春暖花开shail


过去,教授只带一个研究生。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个导师带一群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鲁宾逊3


有的是刚晋升为硕导的老师,一开始应该就给一个名额,还就是有可能只有一个报他的学生,再者就是有的老师只专心每年带一名学生。


沐野倾城


那得看什么地方!

据我所知,研究所的老师多,招生名额少,几乎都是一年招一个人。


小西瓜3079


现在中国研究生泛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