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阿里巴巴是全球第6大市值,那麼其科技水平能與其市值匹配嗎?

股者老孫


客觀的來說阿里的市值和它的真正技術還是不匹配到的。首先阿里只是一個網購平臺,隨著電商的發展瓶頸和現在的電商存量阿里系也是遇到了新的挑戰。下面簡單說幾點個人見解。

1:淘寶天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的十字路口,現在要突破的是流量,因為國內的電商環境已經到了新的十字路口。除非淘寶拿出新的突破口。包裹用戶量和海外的拓展擴展等。

2:阿里雲雖然在國內佔有率比較高,但是在國外擴張不是很順利,國內有時候是吧阿里雲吹上天,說的有多厲害,但是和一到國外就會敗下陣了?這點需要阿里進一步的努力。

3:最重要的現在阿里除了:電商平臺,支付寶,阿里雲,其它方面發展都不怎麼樣,細細的想一想現在阿里真正在世界上有特別厲害的黑科技技術還真說不出來,比如華為首先想到的是5G世界領先,而在世界上提前阿里在世界上給人留下的就是售賣平臺和支付寶的應用,這樣就會給人印象就會不一樣。

這些只是代表個人觀點,不喜無亂噴。謝謝。


易武實業集團


阿里今天的市值是60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已經達到4萬億元市值,這個市值亞洲第一,全球第第七,但這個市值其實和阿里的科技水平無關,也就是說其在科技領域上並無法和市值相匹配。

1、支持阿里高市值的核心因素

阿里目前的市值的確是高,但正真支撐起這個高市值的仍舊是其核心的電商業務。根據2020財年Q2的財報顯示,目前電商這塊業務佔據阿里營收的85%,而云計算和數字媒體僅僅佔了8%和6%。這次電商季度營收達到了1012.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有近300億的增長,這也是阿里今年市值一再往上升的核心原因。

阿里的電商業務和硬核科技並無太大關係,基礎仍舊是屬於貿易,整個淘寶體系的核心賺錢模式也是基於搜索競價排名,並非來至真正的科技。當前其使用的技術也是應用層面的相關技術,並不具備絕對的領先優勢,包括國內風靡的移動支付,以及車牌付等等,都算不上高端的科技。當然,刷臉支付這類還是相對比較有點科技水平。

2、阿里能體現科技水平的項目

阿里現階段真正能體現科技能力的其實就兩個項目,雲計算和半導體業務,前者雲計算不用多說什麼,國內市場份額第一,全球第三,只是這收入佔比仍舊很小,僅僅8%。其次是2018年佈局的半導體業務,也就是平頭哥半導體公司,目前主要用於研發雲計算和嵌入式芯片,前者和雲計算業務息息相關能產生直接的聯動;後者可以應用於工業、家電、汽車等領域,提供相關的物聯網、智聯網芯片。

目前平頭哥已經發布了三塊相關的芯片,分別是玄鐵RISC-V處理器,含光800 AI芯片,以及無劍SoC平臺,這些半導體產品可以用於物聯網,以及其他相關領域。這些才算是真正體現了阿里當前的科技水平。

3、阿里科技水平並不能提升市值

前述的阿里半導體業務雖然體現了阿里的科技水平,但是對於阿里的市值貢獻根本沒有或者說存在感說很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資本市場向來是短視的,只會看你短期的營收情況,對投資者的回報數據,半導體業務這類屬於長期佈局的內容,只要沒產生實際的收益就不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重視或者看好。

Lscssh科技官觀點:

因此,當前阿里的市值和半導體業務無關,全球第7的市場也並不包含阿里的科技能力。

綜合以上來說,阿里的高市值並不代表阿里擁有全球名列前茅的高科技水平,全球排第七的市值來源於核心賺錢業務電商。



Lscssh科技官


謝謝您的問題。阿里巴巴科技水平還不能與其市值匹配。

為什麼不匹配。近期阿里巴巴美股上漲0.92%,市值達到6005億美元,為歷史新高。根據2019年11月最新財季財報,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最大業務是商務,所佔比例為85%,營收同比增長40%,其中大部分是零售業務,小部分是物流和國際商務,淘寶和天貓有近8億名月度活躍用戶。雲計算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4%。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所以,阿里巴巴商務業務是市值的支撐,科技還不能頂半邊天。



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有支撐作用。中國電商業務受消費升級、智能手機(5G)、大數據等技術發展、物流和配送網絡完善等利好因素推動,這是大環境。阿里巴巴在此基礎上推出了“新零售”戰略,持續用技術與數據改善用戶線上線下體驗,節假日的利潤貢獻率越用越大,2019年有望佔30%。新零售改善服務、提升銷量的潛力還很大,阿里巴巴的國際商務業務也在快速增長。商務業務的支撐作用將長期存在。

阿里巴巴的雲業務會更加重要。阿里巴巴雲服務動手早,在國內是很成功的。據統計,阿里巴巴在國內公共雲市場的份額是43%,比亞馬遜還高。由於國內雲基礎投入增長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37.6%),阿里雲服務面臨激烈競爭,沒有太多資本提價,但是阿里雲發展速度與海外擴張,是阿里巴巴股價的重要動力,阿里雲營收和盈利很可能決定阿里巴巴未來股價上漲空間。對於阿里巴巴,技術不是最深烙印,而是很強動力。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前不久,阿里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刷新了自己的歷史紀錄,超越Facebook來到全球第六的位置。

為何阿里巴巴市值上升的如此之快?

從1999年創立至今,阿里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在12年的時候就有人預測阿里即將出現危機,然而實際情況是:每一年都會有所進步,而且今後會越走越遠。

時勢造英雄,抓住機遇的馬雲憑著一腔熱血帶領阿里巴巴走向了輝煌,從十年間的雙十一就不難看出阿里巴巴一直在呈指數突破。作為“科技股”中的戰鬥機,強大的科技實力和新零售、全球化等戰略確定了其廣闊的前景。

阿里的科技水平能否匹配市值?

在2010年之後,阿里巴巴逐漸成長為了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在發展起來之後,阿里專注打造中國化的雲計算業務,如今的阿里雲足以媲美微軟雲、谷歌雲和亞馬遜雲,每天營收超過6000萬。

不久前發佈的2020十大科技趨勢涵蓋了人工智能、芯片製造、量子計算、工業互聯網、機器協作、區塊鏈、隱私保護、雲計算等多個領域,意味著阿里的不僅要將雲計算發展到極致,其它的熱門科技都會有所涉及。

某種程度上,達摩院的組建是阿里人工智能組織力量的重大升級,依靠團隊的創造來實現多點開花的格局,為今後AI技術的飛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要說匹配市值個人認為還是達不到的。撐起這麼高的市值少不了電商平臺和螞蟻金服這兩位悍將,雖然技術水平在中國乃至亞洲稱得上是最好的,但和一些發展了很多年,有眾多技術積累的頂級企業還有不小的差距。

不過,能達到6000億美金絕非偶然,而是必然!強大的運營、管理體系和對科技的重視註定了阿里盛世還會持續很久。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我以前也是寫程序的,如果一定要以技術水平對比市值的話,互聯網公司都不匹配,包括淘寶的技術也不匹配。但是在互聯網行業,阿里的技術算的上是數一數二的。另外幾個國內公認技術不錯的互聯網公司是百度和字節跳動。

為什麼阿里的科技水平跟市值不匹配

這個我們需要拿一個參考標準來說,從我們普通人來看,目前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的消費品應該是汽車。但是並不是汽車組裝,是汽車的發動機。

汽車發動機被譽為工業技術的集大成者,皇冠上最亮的一顆明珠(這個比喻其實是說航空發動機,但是在消費品領域,汽車發動機也是非常厲害)。

在電子技術領域,科技含量最高的就應該屬於CPU,以至於到現在仍然只有兩個公司能夠提供可靠的CPU,分別是英特爾和AMD,手機領域的高通是CPU領域最強之一。

但是阿里巴巴的市值是波音、本田、高通的總和,但是阿里巴巴的科技含量真的能比這三家公司高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沒有阿里巴巴,還有京東,但是沒有了高通、英特爾、AMD、本田、波音,那在汽車、電子、IT、民航方面可能要倒退十幾年。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的估值都這麼高

阿里巴巴最拿的出售的科技成就應該就是阿里雲了,作為一個軟件行業多年的從業人員,從萬網使用到阿里雲的一個客戶,我真的覺得這個技術含量被高估了。阿里雲的成就其實是從1到10,而前面提到的芯片還有發動機,那些公司都是從0到1的改變。

既然科技含量並沒有那麼高,為什麼還會這麼高的市值。

首先我們要理解,股市反映的並不是科技含量,股市的本質是籌錢給上市公司,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利潤,從來進行分紅。所以股市只認錢,當然,科技含量也會意味著市值更高,但並不是唯一因素。

互聯網估值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邊際成本非常明顯。他們賣的是虛擬的服務,而不是一個產品。任何實物產品都是有成本的,一個CPU可能賣500元,但是其中生產成本可能就佔了200元。

互聯網就不一樣,比如所有的總成本是100萬,那麼賣給一個人,是這麼多成本,賣給一億人也是這麼成本。

其次是互聯網多數是平臺型公司,所以就會有“贏者通吃”的效果。市場上最多允許同時存在3家同類型的公司,3家公司平分十幾億的市場,所以誰更有錢,誰就能跑的更快。

結論

互聯網的科技含量都不會很高,這是行業特點決定的。互聯網下一個科技高點應該在AI領域,誰先突破這個科技屏障,誰就能取得下一個時代。在這之前,科技含量已經基本見頂了,包括阿里巴巴也是一樣。但是這並不妨礙阿里巴巴擁有十幾億的市場,並且超強的盈利能力。


小漁的創業信條


阿里巴巴自從上市依以來市值一直穩步的提升,市值已經上升到除了美國的幾個頂級玩家最厲害的科技公司,回顧阿里巴巴的成長的過期可謂過五關斬六將,任何一個巨頭的成長過程都顯得極其不平凡,阿里巴巴從PC互聯網時代上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實現了騰飛從開始和騰訊公司齊頭並進到慢慢拉開了騰訊公司的差距,都證明這艘巨輪在未來大道上越走越遠,從在BAT時代阿里巴巴還不是一家以技術著稱的企業,其最大的優勢在於運營能力畢竟要運作如何強大規模的電商體系。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巴巴拼命的在拓展自己的地盤,同時利用在美國上市招募的資金在國內瘋狂的進行買買買,在短時間內構建了堅固的護城河,而且阿里巴巴在風格上秉承以自我為中心的戰略,收購的企業只是阿里巴巴整個體系一個棋子,所以正常的表現是收購的企業核心創業團隊幾乎都是拿錢走人的方式,在外人看來很多企業被收購之後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戰鬥力,但和阿里巴巴核心戰略一點也不衝突,對於整個集團而言還是有著極大的好處。

馬雲初創的合夥人機制就是為了人盡其才,並且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雖然人已經辭去了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主席,但是阿里巴巴的市值一直在飆升,從格局上阿里巴巴已經向著全球科技巨頭的方向邁進,關鍵是阿里巴巴已經開始潛心於核心技術的研發了,首先從阿里雲的研發上受到的啟發最大,所以搭建了達摩院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多資金打進去,在未來發揮出來的潛力講會帶動阿里巴巴更強的戰鬥力,其實有些技術已經在短時間內有了突破,像前些日子發佈的平頭哥的智能芯片,都是尖端定製芯片領域的創新案例,而且國內民眾的認知上都知道百度公司在全力以赴的搞人工智能,但是看阿里巴巴人工智能的佈局在某些方面並不弱於百度公司,助推阿里巴巴公司走向強大的關鍵點已經悄悄變成了技術推動了。

現在國內科技公司大家在談論的時候除了華為公司,大家幾乎不約而同的都會提到阿里巴巴公司,這就是阿里巴巴這些年積累出來的口碑,也是用切身的行動在做的事情,相反有著巨大流量優勢的騰訊公司在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規模和格局上還是和阿里巴巴慢慢拉開了差距,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和整體的規劃。

綜上所述阿里巴巴這些年做的事情能夠配的上目前的市值,而且在頭部玩家潛力已經下滑的趨勢下,阿里巴巴在未來的前景和機會還是非常巨大,畢竟阿里巴巴目前的主流市場還是在國內,如果在國際市場徹底打開阿里巴巴衝入頭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所以目前在資本領域對於阿里巴巴市場前景也是非常看好,在未來快速上漲的空間還是有的,關鍵點在於是否能夠打開全球的生態鏈體系了,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阿里巴巴的市值超過了6000億,這個市值已經位列全球前十。那麼我們要看阿里的科技水平可否和這個市值匹配,最好的方法是看看阿里巴巴的科技實力是否是世界前十。


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世界前十的科技實力,必然是一些擁有核心硬件和軟件的科技公司,例如高通、華為、三星、微軟、Intel等,硬件和核心的軟件就是科技實力的象徵,雖然阿里巴巴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上升,但是阿里巴巴目前很明顯還沒有達到這一步。

這就是和說亞馬遜是不是排在科技水平全球前十一樣。亞馬遜的科技實力和阿里巴巴有一點類似,我們可以說亞馬遜是全球市值前十的公司,但是亞馬遜的科技實力一樣進不了全球前十。


這個原因是因為市值主要是看股市的市值,股市人為干預的因素很大,股市更多的是看一個故事能不能賺錢,而不是看這個公司有沒有科技實力。阿里巴巴毫無疑問是中國最能賺錢的科技公司之一,超過30%的利潤,遠比華為要高的多。

阿里巴巴能賺錢主要是由於淘寶業務在中國佔據頭牌地位。淘寶現在早就不是當初,現在的門檻比當初要高的多,要想賣的好,平臺各種收費層出不窮。阿里巴巴能賺錢的次要原因是由於阿里雲是全球第四大公有云企業,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阿里巴巴對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的投資收益,所以阿里巴巴的確是中國最賺錢的公司,這點非常被投資人看好。


那麼未來阿里巴巴的科技是否能匹配阿里巴巴的市值呢?我覺得阿里巴巴是有這個潛力的。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阿里雲。阿里雲和淘寶不一樣,是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的。基於阿里雲阿里巴巴率先實現了雲OS、數據庫的自研,甚至現在服務器和數據中心交換機也具備了自研的能力,從這點上來看,我覺得阿里雲的技術也是位列全球前列。


第二個原因是阿里巴巴通過阿里雲實現了市場往技術的轉型,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巴巴現在越來越重視技術,達摩研究院雖然現在還有一定的吹牛的成分,但是未來的確前景不可限量,不管是芯片還是量子計算,這條路阿里走的方向肯定是正確的。

當然阿里巴巴成科技巨頭的時間可能還有很長,現在也僅僅是一個雛形。但是我覺得一旦一個科技公司已經走在技術的路上並且嚐到了甜頭,它勢必會持續的越走越遠。


所以,阿里巴巴現在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和它的價值匹配,但是未來我覺得是具有這個潛力的。


IT老菜鳥


在2010年之後,阿里巴巴逐漸的成長為了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在發展起來之後,阿里巴巴開始了商業模式的改革,也就是所謂的戰略佈局。

在2009年由阿里出資,馬雲邀請王堅成立了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專注打造中國化的雲計算業務,當時國內一片嘲諷,認為這是技術的倒退,不過是把幾臺高性能電腦連接起來而已。但是,如今的阿里雲卻是成為了媲美微軟雲、谷歌雲和亞馬遜雲的存在,阿里靠它每天營收超過6000萬。

而在佈局阿里雲的同時,在2011年阿里巴巴已經開始了對物聯網的拓展,打造阿里雲操作系統,該系統是我國第一個操作系統,它的應用方向和谷歌的最新研發的操作系統Fusion OS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多平臺智能硬件服務。

除了雲計算和系統的佈局,阿里巴巴在最近還註冊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是有4月份收購的中天微整合而成,專注於智能手機、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高科技製造業的高端芯片研發。

從這裡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科技領域的佈局已經不比華為差多少了,在雲計算領域甚至是強過了華為。


中年作手


感謝您的閱讀!

阿里巴巴的願景很大,未來二十年的目標是打造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我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達摩院,這家承載了阿里巴巴科技含量的研究院,似乎能夠解答這題。就像痴迷於金庸武俠的馬雲,他的夢想應該想達摩院成為能夠直接輻射影響全球的科技研究所。

看看達摩院是怎麼打造的?

第一:人才——除了我們知道的達摩院的學術委員會,我們也知道的是,在達摩院中招收了一批博士後,比如阿里巴巴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以及不同的課題,都是能夠招收不同科研人員的研究站。第二:資金。我相信憑藉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市值,以及阿里巴巴之前的承諾,在成立達摩院時,馬雲表示在三年內將給達摩院投入1000億元用作技術研究開發。這種高投入本身對於達摩院的成績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第三:成績,我們知道在不長的時間,達摩院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斬獲40餘項世界第一。在2019年9月25日的杭州雲棲大會上,達摩院院長張建鋒現場展示了這款全球最強的AI芯片——含光800。從玄鐵910、無劍SoC平臺等等,達摩院已經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成績。

其實,我們已經能夠知道阿里巴巴的未來,在目前來看,已經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發展路線,其實阿里巴巴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能夠形成這樣的規模已經非常不易。至於未來怎麼樣?需要時間來驗證。


LeoGo科技


阿里已經成為世界頂級技術不可或缺的玩家。

1. 量子計算:

今年3 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名為Bristlecone 的芯片,這款芯片在計算領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谷歌稱,這標誌著量子計算機的誕生,Bristlecone 可能會催生第一個量子計算機系統,計算能力會超過任何傳統計算機。

2018年5月,阿里量子實驗室宣佈,研製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在全球率先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之前同樣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這一模擬結果,對谷歌的“量子霸權”構成了挑戰。

圖丨“太章”模擬的隨機量子電路規模(黑線)與谷歌量子硬件實現的規模(紅線) 比較

其後,阿里發佈的量子研究成果表明,谷歌發佈的Bristlecone 芯片無法實現量子霸權,對其實現量子霸權提出了質疑,引發了美國科技界的一陣熱議。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教授Itay Hen形容阿里的發現,使“量子計算的遊戲規則發生改變”。

阿里巴巴在量子計算領域迅速崛起,顯示了中國的技術雄心,使量子霸權之爭進入了一場“接力戰”。谷歌自2006年開始研究量子計算,最初使用的是來自加拿大D-Wave的硬件。阿里巴巴於2015年進入該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合作開設研究實驗室。

2. 自研發+收購,佈局芯片:

2018年,正當舉國陷入"缺芯少魂"的大討論時,阿里宣佈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同時收購芯片公司中天微,收購專注於自主知識產權物聯網芯片的中天微,對阿里AI芯片自研會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也能看出阿里做芯片的決心。

眾多技術奧林匹克的世界第一

馬雲曾說:“阿里巴巴必須是一家創造未來的公司,要成為國家和社會乃至於世界創新的發動機。成為一家技術驅動、技術和商業完美結合的公司。”在技術創新領域,阿里也像百米賽跑一樣,奪得了一系列的世界第一。

1、達摩院自然語言處理團隊在全球頂級的知識庫構建測評KBP2017中,獲得英文實體發現測評全球冠軍。在中文語法錯誤自動診斷大賽三個level中全部奪得冠軍,核心指標比其他參賽機構高出一倍。這次測評吸引包括IBM、斯坦福、騰訊在內的20多支團隊參與。

2、在斯坦福大學發起的機器閱讀理解領域賽事SQuAD上,阿里憑藉82.440的精準率打破了世界紀錄,並且超越了人類82.304的成績。SQuAD是行業內公認的機器閱讀理解頂級賽事。英國每日郵報在賽後打出標題:在世界上最難的閱讀理解測試中,阿里巴巴的AI破天荒地戰勝人類!

圖丨達摩院在WMT2018大賽上,獲得5個項目自動評測第一名

3、在剛剛結束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打敗多個國外巨頭與研究機構,在所有提交的5項比賽中,全數獲得冠軍,成為此次比賽的最大贏家。這5個項目包括英文-中文翻譯、英文-俄羅斯語互譯、英文-土耳其語互譯,達摩院在這幾個項目的自動評測指標BLEU都位居第一。WMT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機器翻譯賽事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平臺。

技術世界的開源賦能者

阿里一直是開源世界最積極的貢獻者。2018年5月,阿里巴巴正式加入了JCP(Java Community Process)最高執行委員會。JCP的主要職能是發展和更新Java技術規範。此前在JCP中,Java標準規範的制定主要由硅谷巨頭牽頭主導。此次阿里加入,是中國企業首次加入到Java全球標準的制定中。也是對阿里長期對開源社區貢獻的肯定。早在2017年阿里就面向全球發佈了《阿里巴巴Java開發規約》,這一規約集合了眾多中國工程師的智慧與經驗,幫助全球開發者實現了更為高效、更加容錯、更有協作性的Java開發。目前這一規約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開源標準代碼規範。

2018年6月,阿里巴巴達摩院又還開源了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語音識別模型——DFSMN。這一模型不僅被谷歌等國外巨頭在論文中重點引用,更將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紀錄提升至96.04%(基於世界最大的免費語音識別數據庫LibriSpeech)。這一開源使全球開發者都能共享這一成果,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也有望總體提高10%。

從電子商務到智慧物流,從人工智能到物聯網,我們已經體會到了技術創新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我們也希望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能登上世界技術舞臺,展示中國人的智慧與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