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祕密

一座城市有多張面孔,這是大家共同的認知!

初知大理,是騎著電動車環洱海而行的觀光遊,再入大理,想要知道的是山水風光之外的文化底蘊。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說起大理的古代歷史,你最開始想到的是什麼?

白居易筆下的天寶之戰?天龍八部的逍遙江湖?段譽的大理國?

不論是哪一個標籤,它們都與這兩個王朝密不可分——南詔國與大理國,這兩個不在中國封建史上的王朝,是迄今為止,歷史上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

這兩個古王朝是多少傳說,多少風雲變化都抹不去的歷史印記,這是歷史的江湖,也是大理髮展地見證。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我們從大理一座寺院中的文物,窺視大理的發展,尋找一座城市的文脈。

蒼山洱海之外的大理,就是崇聖寺的風霜雨露。

大理崇聖寺三塔,它坐落在大理古城外點蒼山中嶽之北,當地人稱為“天龍寺”。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宋代時期崇聖寺是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大理國22位皇帝,9位在此出家。雖說,帝王出家為僧,並不稀奇,但也不常見。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帝王出家也就那麼幾個,清世宗順治,明太祖朱元璋,但是,在大理國的歷史上居然出現了9位皇帝,且都在崇聖寺出家為僧。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這和大理佛教盛行不無關係,但是為什麼都選擇崇聖寺呢?其中的秘密恐怕已經無法探知,但是崇聖寺三塔現存的文物我們可以去看看,或許我們能從其中知道崇聖寺的過往和作為皇家國寺的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文物作為見證歷史發展的重要物證,它彷彿是一條線,串起了一方天地的前世今生,讓後人得以瞭解完整的發展順序。

走進崇聖寺三塔旅遊區,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撲面而來,很符合“皇家國寺”的特點!

雖然,此行是為了崇聖寺三塔中的文物而來,但是,獨樹一幟的風景很出眾,不妨邊看風景邊尋找文物吧。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整個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其實是一個大型的文物館,從建築到出土文物,每一個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經歷了千年風霜。

崇聖寺:唐開元年間始建(公元713年-741年)

崇聖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經過不斷地發展壯大宋代大理國進入鼎盛時期。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史料《南詔野史》記載鼎盛時期的崇聖寺“基方七里,三閣七樓九殿,為屋八百九十一間,有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百五十斛、三閣,七樓,九廟,百幢樓宇”。

崇聖寺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古剎,現今走進崇聖寺三塔依然能看到亭臺樓閣交錯林立,松柏蒼翠,鱗次櫛比,氣勢磅礴,處處彰顯古代“皇家國寺”的輝煌。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整個崇聖寺與前面的三塔,碧波盪漾的洱海,後面的蒼山相互依襯,渾然一體,體現了東方的建築美學。

登上崇聖寺最高處,蒼洱風光,崇聖寺和三塔的全景都盡收眼中。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千尋塔:唐南詔保和十年建(公元833年-840年)

千尋塔,三塔之中大塔的名稱,三座塔最高的一座,塔高69.13米,建於唐代南詔保和時期,為典型的唐代密簷式塔。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整座塔型呈紡錘形,線條圓潤,塔身內部是空心的,分為16層,它還是一座無石基塔,直接在土基上搭建腳手架而建,而這種建築方式是現代的建築方式。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曾經在塔頂和塔底都發現過大量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就是《國家寶藏》雲南省博物館參評的三件文物之一的“金翅鳥”。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建極大鐘:唐南詔建極十二年鑄(公元871年)

南詔建極大鐘曾是崇聖寺五大重器之一,鑄於唐代建極十二年,一直流傳到清末,明代徐霞客曾在《滇遊日記》中留下關於它的記載:“鍾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後因為清末戰亂被毀,現今的南詔建極大鐘是1997年重鑄的。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雨銅觀音:唐南詔中興二年鑄(公元899年)

雨銅觀音鑄於唐代南詔時期,關於鑄雨銅觀音,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相傳雨銅觀音其中一半是天降銅屑而鑄。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相傳,當時雨銅觀音像鑄到一半時候,銅已用完,恰逢天降銅屑,拾起地上銅屑用於鑄造雨銅觀音,不多不少剛好合適。

後來,雨銅觀音損毀,現今的雨銅觀音是根據清末照片重鑄的。

觀音像面部慈祥、和藹為女性面龐,身軀結實挺拔為男性身材,整座觀音像極具南詔中晚期大理地區觀音的特點:男身女相。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小塔:宋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建(公元1108年-1172年)

大塔千尋塔旁邊的兩座小塔建於大理國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武俠小說段譽的原型)、段正興時期。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兩位小塔和大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外形呈現錐形,塔身上雕刻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異常精美。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名畫《張勝溫畫卷》:宋大理國時期畫(公元1180年)

《張勝溫畫卷》原件為紙本彩繪圖,專家曾把它與同時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並稱為“南北雙驕”,全畫總長1635.5釐米,高30.47釐米,共畫人物774個,動物不計其數。

造型生動形象,筆觸線條流暢,場面逼真精細,人物栩栩如生,畫卷主要反映了大理佛教內容。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照片來源:網絡(《張勝溫畫卷》節選)

這幅畫卷已有800多年,但是也逃不過顛沛流離的命運。

因為浩劫從大理國皇宮中流失,幾經輾轉,清乾隆下江南時被他帶回宮中,並在畫上題字蓋章,藏於紫禁城中。

後又流失到中國臺灣,現存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作為鎮院之寶展出。

在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雨銅觀音殿二樓內陳列著《張勝溫畫卷》複製本,極其珍貴。

在崇聖寺大雄寶殿內,陳列著以大理劍川手工藝術——木雕,雕刻而成的《張勝溫畫卷》,木雕畫卷長117米,高1.8米,精準還原了原畫的細節。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永鎮山川碑:明黔國公之孫寫

“永鎮山川”四個字位於三塔大塔—千尋塔前面,據說為明黔國公之孫沐世階所寫。

黔國公名“沐英”是明朝開國元勳,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家族世代承襲黔國公爵位,領兵鎮守雲南。

大理蒼山下的一座古寺,古籍記載從南詔時期就存在,藏千古秘密

整個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不論是建築還是文物,他們都是南詔國和大理國發展的見證者。

雖然,關於南詔國和大理國中國古代封建史中沒有詳細記錄它的發展,但是它早已經和主流文化密不可分。

我們從崇聖寺三塔的文物中,可理清它的發展脈絡,與它相關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