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風花雪月、山水殊勝、氣候宜人”.....這是大家對它的讚美之詞。但每次來這裡,除了所見的山水和氣候,我所感受到的還有它的破碎。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聽說這裡用來療傷?

在經歷過從輝煌、壯大、衰落的歷史沿革後又再一次浮現在人們眼中,現在的古城,熱鬧,晚上又多了一些歡騰和嘈雜,文青喜歡在這裡拍照、喝酒、聽歌,坐在小河淌水旁邊喝杯奶茶咖啡,拍的照除了風景不同之外,找不出有何特徵能辨別出這裡是大理,也許可以說它不純粹了,加入了西方的習慣,融進了其他地方的文化,儘管如此,當我們聽著酒吧歌手疑似受傷地唱著《後來》,我們還是忍不住駐足在門口,聽著歌,各自回想。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它包容你,但更忠於自己

一次一個老師和我說,大理是個包容性的城市,它允許各個地方的人過來,用他們自己的習慣和方式在這裡生活,可任何的風俗和文化在這裡都顯得渺小,它把這些異地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身體,但是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色。

是的,在我看來,這樣的融合成就了大理的成長。當你看到最固有的老鎮,如劍川、如巍山,原始而靜謐,當你看到現在的大理,也能感受到他在旅遊催促之下讓自己重建後的成長。明末清初建立的這座白族天主教堂,看出了當時法國傳教士在建造的時候對這裡的敬畏和尊重。直至今日,大家依然喜歡在牆壁上作畫寫字,用“青蓮遺風”、“紫氣東來”告訴人們,我家的姓氏。這時候你看到的古城,才能同時包容著更多的青年人、老年人用不同的習慣在這裡生活。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我們慢慢長大,我們認識了更多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會幫助我們更多一點了解我自己。這是朋友的意義,融入——破碎——重建,這是我理解的成長的過程。也是大理成長的過程。

喜洲——我自有趣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古老的廟宇、戲臺,讓這裡的靜謐安詳並未消失,古老的四方街,古老的住宅和傳統民俗,它像個有趣的公眾號作者,自寫成文,沒連接沒圖片,不服務不推銷也不取悅讀者,懂的自然懂,不懂的我沒跟你說話,就好像只是熟人之間的聊天。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對這裡世代傳承的風俗和文化保留著充分的敬畏和尊重,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座小鎮最寶貴的財富。在這個百年舉人白族小院裡世代做著扎染,看到這句話——

有緣取天地萬物,

染我心境,

願物以示人。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買包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揹包吧!

這裡的揹包客很多,我不知道他們重重的包裡都裝了什麼。但是,反正我每次上山,我的揹包裡肯定要裝的著幾個饅頭或者粑粑,帶到山上,看見石頭、亭子就坐下,粘上乳腐,已經可以說是人間美味了。在這山裡,麵包是肯定不受歡迎的,沒有什麼原因,只是這種飲食和這個環境不搭調而已。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從洱海沿著山上升的水汽和蒼山頂上下沉的寒氣相遇,凝結成了雲,由此形成玉帶雲,這條路也成了玉帶路,如今叫雲遊路。穿過成片的林,每翻過一座山峰都能聽到靜謐溪流潺潺流動的聲音,移步的景都給人一次驚喜。

爬過其他的山,但唯獨對蒼山有歸屬感,也許這就是赤裸裸的屬地感。它守在那裡,當地的人們也在守護著它,當在外工作的人們開始發現自己的浮躁之時,不妨做個輕便的揹包客,來這裡徒步,肯定能些許找到你想要的那種寧靜,起碼,信號不好的蒼山能讓你放下手機,忘記隨時拍照發圈翻app的你,可以安心望著腳下的路和眼前的林,當你吸進一口純淨的空氣,也吸進了純靜的正能量。

把自己揉碎又重建的成長——大理


我的旅程,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