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吳健雄

浩瀚夜空,茫茫星海,有那麼一顆小行星——國際編號“2752”,閃爍著它特有的光芒,它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吳健雄星”

吳健雄是美籍華人科學家,亦是袁世凱的孫媳婦,199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吳健雄的名字冠以了這顆行星,讓它帶著她的光芒在浩渺宇宙中長存。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胸懷男兒志,積健為雄

1912年5月31日,在中國的江南水鄉——蘇州,有這麼一個女孩兒出生了,她有江南女子的美麗溫情,卻也有著不似刻板印象中江南柔弱女子那般的堅韌心性與壯志豪情。

父親吳仲裔為她取名為吳健雄,乍一聽,這分明是一位男子的名字。父親將男性化的名字賦予女兒,願她不輸男子,胸懷男兒志,積健為雄。

擁有一位有著先進思想的父親,吳健雄得以在七歲時便進校受啟蒙教育,和其他兄弟一起讀書寫字。家庭中的“春風細雨”,學校裡的“潤物無聲”,吳健雄得以從小培養出了對學習的熱情、對科學的好奇。其後又在父親的鼓勵下放棄了教師這一安穩的職業,選擇了前往大學深造。

正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深化自身的知識體系為吳健雄之後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她不輸男性科學家的偉大成就留下了奠基。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反袁義士之女成袁孫之妻

1936年,吳健雄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書,並於此邂逅了袁家騮。雖沒有話本里才子佳人般的一見傾心,再見鍾情,卻也有兩個同為異鄉人的相依相偎,漸生情愫,日久生情。

當過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凱一直頗受爭議。他曾站在保守的慈禧太后一邊,促使慈禧太后從光緒手中奪取政權,但12年後,他又站在了共和國一邊,推翻了滿族王朝。

滿洲皇帝被推翻僅僅三年之後,他卻又加冕為皇帝。他就似一棵牆頭草,沒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沒有自己所堅持的政治主見,因而對於他的是非之說頗多。

袁家騮正是袁世凱之孫,而吳健雄的父親卻是一位堅定的反袁義士。奇妙的異鄉相遇,奇妙的同窗之情,袁世凱之孫與反袁義士之女奇妙地墜入愛河,1942年,他們終修成正果,喜結連理。

不論父母祖輩身份如何,政治主見何異,才情俱佳的才子與東方美人終是攜手五十五年,相濡以沫、伉儷情深,共書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故事。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巾幗不讓鬚眉

1938年,吳健雄踏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正式開始做原子核物理實驗。1942年6月,美國陸軍部正式開始實施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製原子彈的計劃,這也被稱為

曼哈頓計劃。

1944年,吳健雄尚未入美國國籍,便以外籍女科學家的身份受老師勞倫斯、奧本海默之邀,參與到美國絕密的“曼哈頓計劃”之中。

學術上的成就,試驗研究工作上的能力讓這一核心計劃負責人不計較國籍的差異,歡迎她的加入。而此時的她才剛與袁家騮結婚兩年,正是夫妻之間如膠似漆的階段,但她依舊在丈夫的支持下毅然選擇了暫時擱下兒女情長,投身於她願為之付出一生的物理研究工作之中。

她負責起了研製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原子核的分裂反應。這位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以不亞於男子的堅韌心性通宵達旦、廢寢忘食,不拿女子身體天生比男性柔弱些為藉口,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之中。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吳健雄的論文解決了原子彈啞火的難題,連鎖反應的終止正是吳健雄發現的稀有氣體所造成的後果。她的實驗成功解決了鏈式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她實驗所得的鈾原子核裂變分裂的相關研究數據也直接啟發了核心人物費米,大大縮短了原子彈試製的進程,並最終讓曼哈頓計劃順利完成。

吳健雄的貢獻也讓她獲得了“原子彈之母”的榮譽稱號。或許“東方居里夫人”的稱號也由此而來,她與居里夫人具有一般的巾幗不讓鬚眉地對研究工作的投入,一般的超強意志力,都具出色的頭腦,亦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唯一的遺憾許是吳健雄不曾拿到諾貝爾獎,但她曾與之萬分接近。

1956年,楊振寧、李政道提出了“對稱不守恆定律”,雖有這樣的懷疑,但他們卻苦於沒有實驗數據的支撐,由此,他們找到了吳健雄。

每一個物理學家面對新的難題,都渴望尋得克服的方法,尋得超越,吳健雄也一樣。在收到這樣的邀請時,她被吸引了,她渴望攻堅這一難題。本是夫妻二人的歸國行變成了袁家騮滿懷理解與支持的孤身一人行,她再次投入了實驗工作之中。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頻繁地往返於紐約與華盛頓,夜以繼日地實驗,身體不可避免地因此產生疲憊,但對物理研究的熱情超越了肉體上的勞累,

最極致的專注或許莫過於此,廢寢忘食也正是這麼個道理。

她作為項目的領導者,在日日拋卻身體勞累的努力中帶領實驗最終取得了成功,證實了“對稱不守恆”,將楊振寧與李政道推上了1957年諾貝爾獎的領獎臺,自己卻因種種原因失之交臂。

她拿遍了物理學界的獎,獲得了眾多榮譽稱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東方女科學家,卻獨獨失了諾貝爾獎,眾多人為之感到不公,為其抱不平,但她始終如一地投身於自己的物理研究之中,並未因為那場遺憾而狂訴不公或是一蹶不振。

只於1988年提了一句“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可見她必然也是遺憾與委屈的,不因未能拿到獎,而因自己的貢獻未能獲得公平與正義的對待。

為原子彈奮鬥半身,她願意;為物理研究事業奉獻自己,她也願意,但她也希望自己的貢獻能被公正地看見與承認。

袁世凱雖爭議頗多,卻有一個世界聞名的孫媳婦,為原子彈奮鬥半生

1997年,吳健雄在紐約病逝,遵循其遺願,袁家騮親自帶著她的骨灰回到大陸,將其葬於蘇州。

她終於回到了故里,成全了自己心繫桑梓的情意,留下了諸多榮譽,長眠於這片她記憶中的土地,而繁星依舊,那顆星星始終掛於夜空,閃耀著獨屬於它的萬丈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