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教你這3招,幫助孩子“踢走”焦慮

家庭教育中,對於父母來講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在對孩子負面情緒開解上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難題,常常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努力的結果是事與願違,父母引導的結果是愈演愈烈……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教你這3招,幫助孩子“踢走”焦慮

唐唐10歲了,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唐唐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唐唐爸爸工作比較忙,所以唐唐的日常教育問題基本由唐唐媽媽和爺爺奶奶來負責。

在唐唐媽媽看來對唐唐的家庭教育一直是順利的,可是突然有一天唐唐的一席話開始讓唐唐媽媽擔心了起來,更加不知道如何解決。

“媽媽,我真的不願意上學了,學校的作業多、壓力大,煩死人了,一到學校我就渾身不舒服!”

唐唐媽媽說:“怎麼啦,我們家唐唐也要學小豬佩奇裝病不去學校嗎?”

唐唐繼續說:“不是啦,媽媽,你知道學校在我的心目中是什麼樣的嗎?”

唐唐媽媽趕緊問道:“那你心目中的學校是什麼樣的?”

唐唐說:“我心中的學校就是食人花,我們就是被食人花吃掉的小學生。”

唐唐媽媽一愣又問到:“那老師在你心目中像什麼呢?”

唐唐的小眼珠轉了轉說:“老師像魔鬼,每天都給我們留那麼多的作業!”

唐唐媽媽有些好奇的又問:“那你們小學生又像什麼呀?”

唐唐想了一會說:“我們小學生啊就像奶油蛋糕、香腸、麵條還有薯片,只要我們一進校門就都被魔鬼吃啦!”

唐唐媽媽又問:“那小學生都被魔鬼吃掉了,該怎麼回家呀?”

唐唐接著說:“因為我們進到魔鬼的肚子裡後,最後會變成便便,魔鬼把便便拉出來,我們就都臭臭的回家啦!”

唐唐媽媽又問:“那這些便便回到家又會怎樣呢?”

唐唐繼續數著手指說:“便便一回家,看到家裡人就又變得開心啦,就會再變成奶油蛋糕、香腸、麵條還有薯片,可是第二天又會繼續被食人花和魔鬼吃掉。”

就這樣唐唐和媽媽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很久……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是最快樂的”是很多人的想法,可是對於孩子來說,“童年”裡孩子們所要承受的壓力和焦慮超出成年人的想象,其實我們都是從童年度過的,好好回憶一下是不是這樣呢?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教你這3招,幫助孩子“踢走”焦慮

​一、孩子在焦慮的時候有哪些表現?

1.使用象徵可怕的詞語形容事物

就像前文的唐唐將學校比喻成“食人花”,老師比喻成“魔鬼”,小學生們比喻成“食物”,唐唐這種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用恐怖又可怕的詞語來形容,有這種思維的孩子其實內心其實是緊張不安的,這種負面的思維反應的就是孩子內心的焦慮和但有,即便如此也會被很多父母忽略掉,不會因此對孩子加以安慰。

2.孩子不快樂

小孩子的成長經歷簡單,一旦接觸新事物或陌生人內心就會有一定的壓力,有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情緒不穩定的表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開心、不快樂。孩子會通過這些情緒的表達來引起家長或老師的注意,讓他認為信任的人來關注他們的不快樂、不開心。而有的家長常常會認為是孩子在任性、在粘人。

3.經常抱怨

就像前文中的唐唐,回到家裡就是和媽媽抱怨學校、抱怨老師、抱怨作業多、抱怨小學生的壓力。很多孩子經常抱怨某一件事或某一個人,多半是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對他造成了困擾,因為孩子找不到合適的渠道進行排解和發洩進而產生焦慮擔心的情緒。


、孩子出現焦慮的原因

1.“填鴨式”教育

唐唐將學校比喻成“食人花”,將老師比喻成“魔鬼”,就是因為學校里老師留的作業太多,唐唐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正是喜歡玩耍、對世界產生很多向往的年紀,但是過多的作業讓孩子無法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內心充滿著各種矛盾的衝撞,過重的學業讓唐唐的內心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和焦慮心理。

雖然在追求“素質教育”的今天,可是很多學校和家長仍然“不拋棄、不放棄”對“填鴨式教育”的執著,然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在“條條框框”的約束下,身心發展皆受到約束。

2.家長的外力壓迫

家庭教育中,孩子更多的焦慮其實是來自家長的壓力,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小做不好這做不好那,讓孩子無形之中產生了焦慮,還不得不配合各種自己“不可能”完成的要求。這些來自家長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要求會讓孩子焦慮越來越嚴重。

家長的這些要求不但不能再孩子身上得到實現,唯一的結果卻是在給孩子製造焦慮,並讓孩子形成焦慮性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導致成年的孩子會過於苛求自己,過度追求“完美”。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教你這3招,幫助孩子“踢走”焦慮

​3.孩子不會表達

有一部分陷入焦慮的孩子,雖然內心感到焦慮和不安,但是卻不會表達,更加不會向自己的父母表達內心的情緒。最初孩子在感到焦慮的時候會想父母表達過這種感受,可能因為表達能力有限或是父母的不在意的表現,讓父母措施瞭解孩子感受的最佳時機。

孩子尚未出口的話語就這樣憋在了心理,孩子內心的焦慮感和擔心有可能再也沒有機會表達。即便再將來父母知曉了孩子的內心的焦慮感,也很難將孩子內心的恐懼和焦慮消失,很難再改變孩子的焦慮性思維。


三、面對孩子焦慮,家長應該怎麼做?

1.理解是首要任務

無論是孩子犯錯孩子是內心不安,家長都要從理解孩子、換位思考的角度去安慰孩子,去設身處地的感受孩子的想法,向孩子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建議孩子下次在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並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愛,孩子內心充滿了安全感自然會觸動迎接不良情緒的發生,也會對父母更加的信任。

2.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

有一部分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擾或者犯錯誤時,喜歡跟孩子講大道理,其實這種過於理論化的說教會讓孩子聽的雲裡霧裡,因為孩子的詞彙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對於父母這些說教孩子是很難理解的,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說一些孩子能聽懂的話,或者編一個小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用孩子喜歡的動畫人物來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比如唐唐媽媽就沒有和唐唐進行說教而是耐心的傾聽,用孩子能聽懂的話來引導孩子。所以說,父母要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先傾聽再解讀,讓孩子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要儘可能的去幫助孩子。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怎麼辦?教你這3招,幫助孩子“踢走”焦慮

​3.讓孩子盡情表達自己

當孩子因負面情緒來向父母尋求幫助時,父母不要一直自己說、不要著急去解決問題,而是要鼓勵孩子將內心的壞情緒充分地表達出來。父母可以先將孩子抱在懷裡,讓孩子感到來自父母的安慰,在孩子比較猶豫的時候,父母可以一點點的引導孩子讓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如果孩子表達能力有限,父母一定要仔細傾聽提煉重要信息,幫助孩子做出更好的,有建議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焦急,因為任何人想表達出內心的負面情緒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無論孩子內心焦慮、消極的情緒原因來自哪裡,無論父母打算通過何種方式幫助孩子解決焦慮、消極的情緒,父母要做的首先就是耐心和愛心,毫無保留的支持孩子,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充滿安慰感,逐漸讓孩子內心的焦慮、消極、恐懼的情緒消失。

今日互動: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會出現“消極情緒”,你是如何幫助孩子疏導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