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好久没有像今年这样在家待那么久了,静静地享受着慢节奏的生活,虽然每天看着新闻,有时也会心惊胆战,但也努力为自己留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天地。

“宅”曾经只是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出门的人,好坏参半,而今年我们都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我向来认为宅在家里就是一种享受,做自己想做的时候,不是因为孤独,只是因为喜欢。

今年虽然都不出门,但是邻居们在群里的聊天热情一点也没有消减。不怎么关心周围事情的自己,读书、看剧想休息时,也会窥屏看看他们的聊天。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原来成年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的不易,一不小心就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泥潭。除了讨论疫情,我发现大家讨论更多的话题,还是钱以及孩子们的婚姻。

以前自己都不怎么关心这些事情,我突然发现原来这几年的彩礼竟然水涨船高,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对于现在很多普通的家庭来说,压垮自己的不是工作的压力,而是用尽半辈子的心血也不够给孩子娶个媳妇。

邻居王大娘有两个儿子,因为以前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早早的就已经出去打工了,基本是一年都在外面工作,能够积攒下来的钱只是有限的,在动辄十几万的彩礼压力下,王大娘也是一直自己苦恼的睡不着。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刚盖好房子的老两口,可以说几乎花尽了所有的积蓄,而今年因为疫情也没有说成媒,眼看着儿子又大了一岁,没钱、没法说媒,日子越发的过得焦虑,但也零零散散经过熟人介绍,添加了几个女生微信聊天。

但是女方的条件几乎千篇一律,要求有车有房,彩礼也是一分都不能少,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按照一句老话就是剥了皮,还要刮骨,但是不观生活再艰难,也不能说不给儿子娶媳妇。

只有真正见过王大娘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才叫真正的节约,为了省钱,她可谓将节约发挥到了极致,而再省也很难拿起天价的彩礼,你拿不起的钱,有人拿得起,有的人也只能打肿脸了充胖子。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看到他们相互吐槽娶儿媳有多难,我才发现父母到了这个年纪,也要一直忍耐着这些而又无可奈何。想起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因为宅在家里没事,又重新去读了一遍,仿佛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又找到了它存在的影子,以前我只知道许三观的生活是悲惨的,但是不能真实体会他的处境。

这部小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起伏,语言朴素到了极点,反倒是这种朴素催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怀。那个年代的爱情,即使有那么多的蝇营狗苟又怎样,我是你男人,你是我媳妇,就这么简单。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他无畏,当他知道频频卖血会危及生命,他还是无所畏惧地卖,只为了救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他无怨,他为了孩子们牺牲尊严或性命,还是无怨无悔,为了一个家付出所有都心甘情愿;他幸运,就算历尽多灾多难,频密卖血到最后还是幸存,孩子也养大了,上天毕竟没有辜负他牺牲的一切。

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这样,一路坎坷,惴惴不安、窘迫压抑,会为了某个不得已而妥协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可能到头来也只是想吃炒猪肝喝黄酒,几十年了,他为了妻子,为了孩子,为了生活。

我在想,如果是许三观,当时不用为钱而发愁,她的生活是不是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现在的父母没有为拿不起彩礼买不起房而每天焦虑,那么他们的生活是不是更幸福一点?

一个底层家庭的焦虑,从缺钱开始

以前会觉得父母一直在为钱精心算计着,舍不得花钱,现在长大了,才懂得他们有一种责任,要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不能只图现在的开心,而忽略以后。

有人说宅在家里真的特别的无聊,甚至慢慢产生了焦虑,而且我看来静下来的时光,更助于我们思考,可以发现你所没有注意的事情,以前一直听父母说谁家孩子又结婚了,拿了多少钱?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一年又能攒下多少钱?我好像突然懂得,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故事,然后沉淀下来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你自己慢慢体会。

如果没有这段时光,我可能也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少了对身边生活的审视,少了对“钱”这一神奇物品的真实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