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好久沒有像今年這樣在家待那麼久了,靜靜地享受著慢節奏的生活,雖然每天看著新聞,有時也會心驚膽戰,但也努力為自己留一片只屬於自己的天地。

“宅”曾經只是用來形容那些不願意出門的人,好壞參半,而今年我們都成為了其中的一員。我向來認為宅在家裡就是一種享受,做自己想做的時候,不是因為孤獨,只是因為喜歡。

今年雖然都不出門,但是鄰居們在群裡的聊天熱情一點也沒有消減。不怎麼關心周圍事情的自己,讀書、看劇想休息時,也會窺屏看看他們的聊天。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原來成年人的生活也是如此的不易,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陷入深深的泥潭。除了討論疫情,我發現大家討論更多的話題,還是錢以及孩子們的婚姻。

以前自己都不怎麼關心這些事情,我突然發現原來這幾年的彩禮竟然水漲船高,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對於現在很多普通的家庭來說,壓垮自己的不是工作的壓力,而是用盡半輩子的心血也不夠給孩子娶個媳婦。

鄰居王大娘有兩個兒子,因為以前學習成績不好,所以早早的就已經出去打工了,基本是一年都在外面工作,能夠積攢下來的錢只是有限的,在動輒十幾萬的彩禮壓力下,王大娘也是一直自己苦惱的睡不著。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剛蓋好房子的老兩口,可以說幾乎花盡了所有的積蓄,而今年因為疫情也沒有說成媒,眼看著兒子又大了一歲,沒錢、沒法說媒,日子越發的過得焦慮,但也零零散散經過熟人介紹,添加了幾個女生微信聊天。

但是女方的條件幾乎千篇一律,要求有車有房,彩禮也是一分都不能少,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按照一句老話就是剝了皮,還要刮骨,但是不觀生活再艱難,也不能說不給兒子娶媳婦。

只有真正見過王大娘生活的人,才能體會到什麼才叫真正的節約,為了省錢,她可謂將節約發揮到了極致,而再省也很難拿起天價的彩禮,你拿不起的錢,有人拿得起,有的人也只能打腫臉了充胖子。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看到他們相互吐槽娶兒媳有多難,我才發現父母到了這個年紀,也要一直忍耐著這些而又無可奈何。想起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因為宅在家裡沒事,又重新去讀了一遍,彷彿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又找到了它存在的影子,以前我只知道許三觀的生活是悲慘的,但是不能真實體會他的處境。

這部小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波瀾起伏,語言樸素到了極點,反倒是這種樸素催生出了不一樣的情懷。那個年代的愛情,即使有那麼多的蠅營狗苟又怎樣,我是你男人,你是我媳婦,就這麼簡單。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他無畏,當他知道頻頻賣血會危及生命,他還是無所畏懼地賣,只為了救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他無怨,他為了孩子們犧牲尊嚴或性命,還是無怨無悔,為了一個家付出所有都心甘情願;他幸運,就算曆盡多災多難,頻密賣血到最後還是倖存,孩子也養大了,上天畢竟沒有辜負他犧牲的一切。

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這樣,一路坎坷,惴惴不安、窘迫壓抑,會為了某個不得已而妥協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可能到頭來也只是想吃炒豬肝喝黃酒,幾十年了,他為了妻子,為了孩子,為了生活。

我在想,如果是許三觀,當時不用為錢而發愁,她的生活是不是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現在的父母沒有為拿不起彩禮買不起房而每天焦慮,那麼他們的生活是不是更幸福一點?

一個底層家庭的焦慮,從缺錢開始

以前會覺得父母一直在為錢精心算計著,捨不得花錢,現在長大了,才懂得他們有一種責任,要未雨綢繆,高瞻遠矚,不能只圖現在的開心,而忽略以後。

有人說宅在家裡真的特別的無聊,甚至慢慢產生了焦慮,而且我看來靜下來的時光,更助於我們思考,可以發現你所沒有注意的事情,以前一直聽父母說誰家孩子又結婚了,拿了多少錢?然而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一年又能攢下多少錢?我好像突然懂得,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故事,然後沉澱下來一個完整的故事,讓你自己慢慢體會。

如果沒有這段時光,我可能也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少了對身邊生活的審視,少了對“錢”這一神奇物品的真實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