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

孩子的差异性是由个体心理特征差异造成的,那么个体的典型心理特征除了我们已经说过的气质,还有一个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气质与性格相互混淆,或者不加区分。这是由于个性本身的复杂性,也有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的原因。

第一,理解性格要抓住一个关键词“态度”。性格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这个现实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比如,孩子对自己的态度,是相信自己,还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这就会有两种性格:自信与自卑。还有,如孩子如何看待劳动,认为劳动是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者认为劳动是让自己不愉快。这就会产生勤劳与懒惰的性格。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性格反映了某种态度,而态度是有价值取向的,也就是说有好有坏的。这是性格与气质的一个重要区别。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

第二,这个态度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意义的;二是比较稳定的。代表性是指一个人在相关现实中各种各样的态度,但有个总体趋势、概括的判断。例如,我们说一个孩子勤劳。就是指他在家里、学校或其他场合都是如此,在各种活动都有这样的体现,并且是相比他其他性格特征比较突出的。比较稳定的是指在一段时间以来的相对稳定。这是性格与气质一个区别所在。气质是稳定的,很难改变的,而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但稳定性比气质差。我们知道性格反映态度,而随着孩子的知识结构改变、社会生活阅历增长态度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说性格是比较稳定,这个稳定是反映一段时间以来。比如这几个月以来,孩子的一贯表现,而不是这两天因为父母的批评,孩子闷闷不乐,孩子性格就发生改变了。所以,性格的稳定性要低于气质,这是性格与气质的有一个重要区别。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

第三,性格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我们经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性格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所以,才有孟母三迁的教育意义。而相对来说,气质受遗传、先天的影响比较大。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先天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来自的环境的影响。一是,这个先天可能是来自胎内的影响,即孩子在妈妈肚子时受外界营养、生活环境等综合环境影响;二是,来自妈妈心理状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生发发育,心理成长有影响。但是母亲的心理也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三是,这个先天可能来自种族的遗传,比如,婴儿刚出生的的抓握反射(手指触及婴儿手心时,婴儿马上将手指握紧不放,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抓握反射是一种原始的本能,来自于人类祖先生活在丛林中,刚出生的的婴儿就要紧紧握住母亲的皮毛,以防在母亲的跳跃、爬行中跌落。总之,气质更受上述三种情形的影响,而性格主要受孩子出生后的后天环境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与众不同?

我们正确理解了孩子的气质与性格,就能知道父母在教育孩子中作用。父母不能改变孩子的气质,但是却可以影响孩子的性格。虽然,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有些气质的孩子就具有相对优势。比如,多血质的孩子乐于探索世界,比较活泼。可能更受父母、老师的喜欢,孩子能对成人的行为作出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而粘液质的孩子相对安静,沉稳,但是善于思考。针对多血质的孩子需要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针对粘液质的孩子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因为,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了解一些孩子气质、性格的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孩子之间的差异;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差异;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在孩子的差异中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