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下坡路"?權力爭奪才是“倒臺”根本原因

我們知道,劉宋建立伊始,為了保衛政權,防止異姓士族對皇權的威脅,釆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壓制士族的影響,因而重用宗王,使他們成為掣肘士族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士族逐漸臣服於劉氏的統治,以及宗王勢力的增長, 宗王已成為對皇權威脅新的力量。於是,在皇位繼承失序的影響下,為了自身的前途和命運,劉宋後期的君主保持高度的警惕,時刻防範來自宗王的一切威脅。

為此,孝武帝制訂了一系列限制宗王的措施,如宗王不出鎮方州等,但並未實行,以致於後期的骨肉相殘綿連不絕。宗王和君主間的鬥爭,削弱了劉氏宗族的勢力。與此同時,異姓大臣則漁翁得利,逐漸控制了朝局以及地方大權. 終於在“禪讓”的偽裝下,劉宋政治在歷史上終結了。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

一.關於劉宋王朝和劉宋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君主集權的手段很多,方法各異,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是依靠、利用宗王。門閥士族力量強大,則會扶植宗王,提高宗王的地位。若宗王地位的提升影響到君主的權力,君主會釆取一些措施,限制宗王的發展,削弱宗王的勢力。

這兩個方面都是君主加強自身權力的方法,雖然形式截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個, 即加強君主的個人權力。

與此同時,士族勢力也是君主平衡權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宋文帝為了限制劉義康權力的過分發展,文帝內以王曇首等為侍中,領掌殿內門下眾事,外以王弘為揚州刺史,牽制劉義康的力量,終王弘之世,亦未讓劉義康得到他覬覦己久的揚州刺史一職.

另外,在魏晉南北朝,異姓王禪代及諸王自立,在這一時期十分引人注目。矯枉過正,成為這一時期封王問題的鮮明特點。要麼法網恢恢,科禁嚴明,以致求一百姓生活而不可得;要麼全無科禁,賦權秉重,以致釀成八王之禍,要麼骨肉相殘,憑武力謀取皇位,要麼排斥同姓,終至異姓建立新朝。

統治階級對諸王的政策的兩極之間激烈擺動,很難固定於適中的位置,而這兩極政策的主要表現就在於諸王參政問題。通過對劉宋宗王入輔中樞和出鎮方面的歷史考察,將有助於對王朝更替的詮釋。

總之,通過對劉宋宗王政治的研究,將有助於魏晉南北朝政治史的研究和對中國傳統君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

二.為什麼說劉宋統治階級內部關係可以體現劉宋政權的興亡

1.宋孝武帝以後的宗室相殘加速了劉宋的覆亡

宋文帝死後,劉宋政治的發展進入了後期,這以後的政治主要呈現出宗室相殘,以致給異姓蕭道成造成可乘之機,篡位立齊,劉宋政治走上了覆亡之路。

劉宋在武帝和文帝當政期間,主要是維持著以制約求平衡的一種政治格局,如壓制高門士族,對於其中的異己者則釆取堅決的打擊,如謝靈運的被殺同時對於一些士族雖仍具有高位,卻不具有實權。

依靠這套策略,文帝把當時統治階級內部所有重要的政治力量,包括同姓宰輔、異姓高門權臣、太子、同姓 藩王、異姓沽將等都置之於皇權的直接控制之下,一旦這其中的某一環節的發展超過了其他環節對它的制約能力,就立即會使皇權的控制和調節發生危機。

而宋孝武帝和宋明帝都是在宗室至親之間血腥拼殺中登上皇帝寶座的,這決定了孝武帝以後,元嘉時期的那種相對平衡的政治關係已經不可能得到哪怕是表面上的恢復,

這迫使皇權不得不尋找新的破壞力更大的手段來抑制它,這就有以後的宋孝武帝的極權統治和宋明帝的誅殺宗室。

這一系列的過程耗盡劉宋本身的政治力母,使它最後再也無法控制曾經為自己所利用的政治力量,於是,它被取而代之的日子也就到來了。

皇位繼承失序是劉宋宗室相殘的誘因。中國古代傳統統治秩序中,為避免皇位繼承混混無序而造成爭端,都碰立了嫡長子繼承製,考慮到皇嗣幼弱,甚至沒有後嗣等特殊情況,偶爾也會釆用兄終弟及。

如東晉學,室子嗣不昌,曾因成帝司馬衍死時其長子僅兩歲,遂山共弟康帝司馬嶽繼位。哀帝司馬丕無子,亦由其弟繼位。但兄終弟及容易引起繼承秩序的混亂,特別是當皇室子嗣昌盛, 存在眾多可能的皇位繼承人,更容易引發內部危機,因此一般不採用。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

東晉雖然曾釆用過兄終弟及,但由於有各大門閥家族輔佐且珏相牽制,政權有驚無險。 而劉宋王朝,在政治上抑制士族,殺戮功臣,重用宗室,朝野內外缺乏牽制與平衡的機制和力量,加之居於權力中心的皇帝荒浮殘暴,諸王總體素質較差,因而造成皇位繼承方式極不正常。

劉助殺父臼立,引發了一場爭奪卒位為目的的宗室大混戰,最終孝武帝劉駿誅殺了劉義宣、劉誕等有威脅之人而維持統治。明帝劉裝依靠宮延政變,以前廢帝叔父的身份上帝位,引發了劉子勳、劉子頊等孝武諸了的叛亂,最後,了勳兵敗被殺。

此東對明帝震動很大,遂殺盡孝武帝諸子,甚至連襁褓嬰兒也不放過。明帝臨終,擔心文帝諾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弟搶奪皇位,遂殺其弟弟,將倖存者殺之殆盡。

這種早位繼承的極不正常,使得即位者對於奪取的帝位心有不安,時時防備他人以同樣的方式對付自己,猜忌心很重。因而這種極其失序的非正統的繼位方法伴隨若的是宗室更為嚴酷的大屠殺。

2.門閥士族的變動導致劉宋統治階級內部混亂

東晉門閥政治時期,高門士族的權力達到頂峰,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由於歷史的慣性,門閥士族的政治能量和社會影響畢竟不會頃刻之間冰消瓦解,這樣一來,門閥士族就成為皇權政治格局下角逐權力的一支重要力最,他們與新起的庶族、宗室等力最便不可避免地展開了權力的爭奪。

徵諸史籍,包括宋、齊、梁在內的南朝諸政權,其政治運作模式正是在宗室(皇族)、門閥、寒門這三股勢力的矛盾、鬥爭與妥協中而艱難地前行。

在向皇權政治轉化的過程中,伴隨門閥士族勢力的步步消退,是寒門庶族政治地位的不斷上升,宗室作為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卻並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因為每一次的內爭中,都會有一批宗室人物倒在血泊之中。

以劉宋而言,圍繞皇權爭奪所展開的宗室內亂,一直未曾消歇。細繹每一次的宗室內亂,都可以發現門閥士族的身影活躍其間。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

三.劉宋統治階級內部關係與劉宋政權的興亡——從劉裕“造宋”說起

在劉裕“造宋”及宋朝初期,世家大族與皇權之間形成一種既相互利用,又彼此猜防的關係。是與生俱來的矛盾而又複雜的關係,造成了劉宋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劉裕死後,輔政大臣廢殺少帝的宮廷政變,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世家大族與皇權之間矛盾鬥爭的結果。

從性質上講,廢殺宋少帝劉義符只是統治集團內部習見的權力之爭,本無是非可言,但就對當時的政局而來,這次政變的影響卻較為惡劣,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新王朝的政治安定,並進一步激化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各種矛盾。

對於這次由輔政大臣策劃的政變,範泰表明,即使以傳統的封建道德進行評判,此舉也是不能肯定的,因為它不僅混淆了忠奸黑白的標準,使得道義淪喪,還在於它打開了劉宋朝權力之爭、暴力殺戮的潘多拉盒子。

劉宋統治為何走上

四.結語

劉宋的宗王政治是劉宋加強學權力的特殊產物。在劉宋初期,為了防什東晉門閥政治的再度出現,劉宋政權採取各種措施壓制士族,限制其在政治的影響,除此之外,君主通過引用宗王入朝參政和出幣方鎮,提高宗王地位來鞏固政權,加強皇權。

中期以後,由於繼承製度的紊亂,君主與宗王的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痕。一方面宗王地位的提高有利於君權的加強,另一方面宗王勢力的膨脹同時也會直接威脅君權。於是君主與宗王之間的矛盾衝突愈演愈烈,不得不以血雨腥風的大屠殺解決他們之間的衝突,以致宗室凋零,異姓大臣乘此機運另立新朝。

由於宗王是冬族的一部分,具備問卻的賀本,加之自身素質鄙陋,易被他人利用,因而,宗王往往成為君主猜忌的對象,成為君主集權下的冤死鬼。其中,尤以非正統繼承早位的帝王對宗王屠殺為酷。而前一代的曜風血雨給下一代造成極大的惡劣影響,使得卜一代的君王重複著這種骨肉相殘。

這種政治的慣性,使得骨肉相煎一代勝過一代。劉宋政權的主要矛盾,由劉氏家族限制異姓士族的異姓之間矛盾演變為弟主同宗之間的同姓矛盾,以致忽略了對異姓大臣的防範,政權終入異姓之手。

總之,劉宋宗王政治因皇權的復振而興,也因皇權的強化而敗,這正是中國傳統社會演化過程中一幅鮮活生動的歷史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