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2019年到了年末,网络盘点了这一年为"史上最严重一年因陪娃写作业

"而造成各种事件的年份。一位妈妈因为陪娃写作业气到心梗,一位爸爸捶桌子捶到手骨骨折,而沈阳"陪写作业"陪到最大发的一起案件:父亲失手将母亲打伤造成鼻骨骨折及右肩撕裂伤的事件。事后父亲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医疗费19087.64元给受伤的母亲。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网调表明:目前最伤害家庭关系的事,就是陪娃写作业。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亲子关系,夫妻感情也大受影响。夫妻双方往往因为情绪激动互相指责,有的上升到肢体冲突,甚至于家庭关系破裂。有的父亲为了躲避给孩子辅导作业,宁可天天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而母亲长期不得不自己面对,也会造成心理失衡、情绪焦虑而爆发:"你一天什么也不管,孩子学习不好你没有责任吗?"特别是到了期中、期末,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了以后,能够理智面对孩子成绩升降的家长并不多。

可为什么会有"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别人家就不用上班?不用辅导孩子吗?"

不要错过幼儿发展关键期

樊登老师有一次在演讲中说,他坐出租车时,那位司机像他吐槽孩子现在的一些行为问题,樊登老师告诉他,是因为你在孩子2岁多的时候,没好好教育,司机就笑了,他觉得孩子那么小能懂什么。要大了再教,那么小的时候就应该让爷爷奶奶带,父母出来赚钱。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于是他们错过了孩子的发展关键期。比如,孩子在秩序敏感期教孩子做一些整理的工作,什么东西都放回原处,那么孩子上小学后,就会自己整理书包,不会丢三落四。比如在孩子的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看似他在关注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倘若我们能懂,不去打扰孩子,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以后上课注意力就会集中,能认真听课。再比如,在孩子的数学、文化敏感期,和孩子玩一些数字游戏,解读孩子的好奇心,那么他就会对数学和各种知识感兴趣,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兴趣听老师讲课。

让孩子在敏感期里发展自己的各项能力,孩子就会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健康成长,倘若耽误来了这段时间,那么相关的突触就会萎缩。

正如《让孩子学会思考》中说:"如果孩子在学习的关键期未能获得某些实践经历,相关突触就会萎缩,简言之,突触的发展也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常理。错过了关键期的孩子尽管也能学会那些技能,但要付出成倍的汗水和艰辛。"

除了注重关键期,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俗话:"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生活比较懒散,整天拿着手机玩,又怎么能养出勤奋学习的孩子呢?父母不是打牌就是逛街,孩子怎么会知道该如何学习呢?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情绪失控的背后,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只会一味激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如何教育孩子呢?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 共情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共情力指的是站在对方立场上,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一个懂得为别人考虑的孩子,宛如一颗"小太阳",在带给温暖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满足感,将来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一定的,因为共情会让他尊重、理解别人,这对她来说,是一生幸福的起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她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比如妈妈不舒服了,让她帮忙接杯水,她就体会到了付出的意义,有意识的这种体验帮助她建立了与人为善的意识,就不会造出一个自私自利的"熊孩子"。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 养成自律的习惯

自律的人生和不自律的人生有多大的差别,想必我们心里都清楚,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军人家庭的孩子都更有自律性,明显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懂事、自律,因为父母的潜移默化,造就了孩子性格中的自律和坚强。

在培养的孩子自律中,我们要不仅要抓住秩序敏感期,还要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让孩子自己规划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用白板或者表格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家的是写在一张纸上,做完一项划打个对勾。

为啥别的父母不会受“陪娃写作业的苦”?儿童发展规律告诉你原因

  • 引导孩子独自去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情况

这个意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很缺乏的,总觉得孩子还很小,刚上幼儿园,还没有定性等,于是陷入各种解救陷阱中,帮孩子解决各种问题,导致孩子习惯性依赖,自己作业没写完,都要怪妈妈,为什么没提醒他。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你给孩子一个空间,孩子还你一个惊喜,父母学会做个"懒"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让他独立去做。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错,甚至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代价。

比如,当孩子把作业落在家里时,我们可以不要那么着急的给他送过去,而是让学去经历和面对,同时在这样的经历中学会解决问题,自己以后怎么做才不会落下,渐渐地孩子就会知道,没有人会替我解决问题,我要自己学会应付。

结束语:

虽说孩子的事情不应该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但现实中家里多了一个孩子后,两个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因为两个人的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一个在工作上,一个在孩子上。想让孩子省心一些,那不如两个人都互相分担一些,在面对孩子的学习时,抓住关键期,让孩子的通过实践获取各种能力。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