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二泉映月》声声泪 唱响天下第二泉

一曲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既让人们记住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更让无锡“天下第二泉”随着乐曲蜚声海内外。

阿炳原是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酷爱音乐。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窘迫,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贫困潦倒,流落街头卖艺为生。一生命运多舛,跌宕起伏的阿炳把他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这就是广为传播的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曲时而深沉,时而激扬,使阿炳所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展开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清澈甘冽的“天下第二泉”。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1985年美国评出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1991年,一位英国音乐家在美国的一场音乐会上听了《二泉映月》后,激动地对一位贝多芬的故乡人说:“中国的贝多芬!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我应该跪下来听……”

其实,《二泉映月》曲名只是借用了“天下第二泉”的二泉,作品内容本身也与“天下第二泉”没有太多关系。那《二泉映月》曲名是如何来的呢?据资料,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到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祝老曾在媒体发表过《乐曲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这个极富诗意和意境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天下第二泉”也因此让更多世人熟知。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曲名《二泉映月》中的二泉,原名惠山泉,为唐代开凿,相传唐代“茶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余处,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故又名“陆子泉”,后经乾隆御封为“天下第二泉”。

“二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进入公园不远处便是一个观泉牌坊,入内即是江苏省文保单位“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呈伏流而出成泉。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二泉亭内,泉池最早围砌成上、中两池。上池呈八角形,由八根小巧的方柱嵌八块条石以为栏,池深三尺余,池中泉水水质很好,清澈透明,甘冽可口。中池紧挨上池,呈四方形,水体清淡,别有风味。两池呈天圆地方,并凿水口相通。至宋代,又在下方开一大池(下池),呈长方形,实为鱼池,明代雕刻家杨理特在下池池壁雕刻了一具螭首,这螭首似龙非龙,俗称石龙头,中池泉水则通过石龙头下注到大池之中,终年喷涌不息。池前建有供茶人品茗的漪澜堂。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

自从惠山泉被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虽已时光交错跨越千载,但至今盛名不衰,并随《二泉映月》更负盛名。古往今来,为了这一泓清泉,不少帝王将相、骚客文人慕名而来,无不以一品“二泉”之水为快。至于历代的文人雅士,为“二泉”赋诗作歌者,则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自然少不了苏东坡。

苏东坡不仅是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还是不折不扣的美食家、茶学家。他生性豪放,为人率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留下了数十首茶诗。好茶自然要有好水,苏东坡对烹茶十分讲究,有“饮茶三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因此,他对“二泉”可谓情有独钟,在历代文人墨客对“二泉”咏茶品泉的诗章中,留下了被公认为千古绝唱的诗句。

北宋治平年间,端明殿大学士蔡襄刚完成专著《茶录》不久,苏东坡知道后便生讨教之心,约蔡襄斗茶切磋,席间蔡襄以惠山“二泉”水取胜,佩服对方学识之余,苏东坡从此对“二泉”水念念不忘。之后,多次到惠山赏景赋诗。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在赴任途中,特意到惠山以“二泉”试茶,试过后,他兴奋之余,登临惠山,远眺太湖,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诗: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这首七言律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奇,被称古今佳作。诗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被评价为迄今所有吟咏“二泉”诗词中最为美妙的句子,甚至还把这首诗誉为“天下第一品泉诗”。因此,有人把陆羽评泉、苏东坡题诗、王澍书法并称为“二泉三绝”。

回杭后,又作《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派人持诗向无锡知县求取惠山泉。诗云:“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遇隙则发见,臭味实一族……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苏东坡以诗求泉,留下一段佳话。

元丰二年(1079年)春天,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上任时,和诗僧参寥、门生秦观特意路过无锡同游惠山,看到唐贞元四年(788年),王武陵、窦群、朱宿在惠山第一次诗会上的题诗,大为感触,仰慕不已。他们用王武陵、窦群、朱宿在惠山的题诗的韵,各人赋诗《游惠山》三首,留下了传世名句。诗中,苏东坡有“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时尘土足,一步漪澜堂。”等句,二泉亭附近的漪澜堂由此得名。他们这次同游惠山作诗,也被称为惠山第二次诗会。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图为恢复后的“人杰地灵”牌坊。

写作这三首诗时,苏东坡时值风华正茂的中年,正是一个人一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光。但与当权的立场不同,而备受排挤,难展夙愿。但他并不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人云亦云,也不就此消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寻求精神的解脱和升华,向往光明,借惠山美景挥洒情怀,表达自己豁达的思想和坚贞的情操,成为后世人敬仰的乐观豁达、坚韧为民、务实创新、奋发图强的东坡精神。

《二泉映月》的内容虽然与“天下第二泉”关系不大,但谁能否认是惠山的山水孕育和滋养了优秀的民间艺术家阿炳和脍炙人口的《二泉映月》等二胡名曲呢?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阅读延伸

游惠山(并叙)

宋·苏轼

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既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其一(应王武陵)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还従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其二(应窦群)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湿人。萧萧松径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

子,皎然无缁磷。胜游岂殊昔,清句仍绝尘。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哀哉扶风子,难与巢许邻。

其三(应朱宿)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开眼界丨天下第二泉 东坡传佳篇

投稿邮箱:330433

1669@qq.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拿起手机微信关注眉山东坡文化”~

审核:周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