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恋爱中给对方的钱或物,分手后能要回来吗?法律如何规定的?

恋爱中的人们,往往为了表达爱意,难免少不了礼物和鲜花,或是送一些小礼物,或是名牌包包、首饰,或是现金、信用卡,甚至汽车、房屋。但恋爱关系,并非我国法律规定的人身关系。如果分手,往往会想,之前给对方的东西比较贵重或者给对方的钱也不少,如果不要回来,自己心里也实在想不过。那么,法律上对这种事如何规定的?能不能要回来呢?

恋爱中给对方的钱或物,分手后能要回来吗?法律如何规定的?




案例一

王某与贺某于2018年2月20日因朋友聚会相识,王某第一眼就对贺某产生了好感,相识当天就留下了电话和微信等联系方式。王某得知贺某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后来为了能与贺某确定恋爱关系,王某对贺某展开了追求。为获取贺某的好感,王某多次通过微信给贺某转钱,从2018年2月至2018年9月,共计转账193256元。双方交往过程中从未同居共同生活;2018年10月,因贺某家庭原因和工作调动,无法进行正常的恋爱交往,双方分手。王某认为,自己追求贺某,但贺某一直没有表示接受或者拒绝。自己给贺某的钱是为了追求贺某,并达到结婚的目的。现自己结婚的目的不能实现,有理由要求贺某归还钱。

作者观点:

本案中因涉及的金钱数额较大,且王某与贺某实际是恋爱关系并不明确。王某与贺某在相识过程中,王某支付金额较大的钱款给贺某,是为了建立或者巩固恋爱关系和恋爱感情,从而达到缔结婚姻关系目的,其支付金钱的行为应当认定为附有解除条件的赠与,现双方没有再继续交往,已经分手,王某的维持恋爱关系和结婚的目的不能实现,故原告主张被告返还其赠与财产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因此法院予以支持。

恋爱中给对方的钱或物,分手后能要回来吗?法律如何规定的?




案例二

张某系离异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在社区组织的广场舞比赛中,结识了同样离异的李某某,两人结实后,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张某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告诉李某某自己在北京上海均购置有房产,且自己光用来炒股的钱就有好几百万,为了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张某将100万元转给了李某某,并口头表示让李某某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张某与李某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可结婚后才一个月,李某某发现张某经常与微信中的“干妹妹”相谈甚欢,后因此事双方大吵大闹好几次,后双方协议离婚,并办理了离婚登记。离婚不久,张某将李某某告上法院,要求李某某返回自己婚前交给李某某保管的100万。李某某认为100万元系张某赠与给自己的,自己没有义务偿还。

恋爱中给对方的钱或物,分手后能要回来吗?法律如何规定的?

保管与赠与


作者观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系双方是保管合同关系,还是赠与合同关系?李某某是否需要归还100万元。张某主张系保管合同关系,没有法律依据。双方从相识到结婚,均没有意思表示该笔100万元系张某给李某保管的。而李某某主张的赠与合同关系更符合社会情况。我国婚姻习惯中,大多数地方均存在彩礼的结婚习俗。张某在结婚前支付给李某某的100万元,符合彩礼的构成条件。应该认得为赠与的彩礼。张某与李某某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张某无权要求李某某返还彩礼100万元。




关于恋爱中的金钱或物品往来,给大家一下法律意见

在恋爱中的金钱往来,在分手后往往存在下面两种情况。

一是恋爱关系中的赠与行为,

二是恋爱关系中的借款行为。

往往恋爱关系中,因为双方的特殊关系,不会存在借条或者合同。因此,在发生纠纷后,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就存在举证困难的情况。

恋爱中给对方的钱或物,分手后能要回来吗?法律如何规定的?


解决方案

一、恋爱中赠与金钱或物品是否需要偿还,法律上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赠与的金额大小。如果赠与金额比较大,人民法院一般会支持返还。如果赠与的仅仅是鲜花或日常生活用品,一般无需返还。又或者是情人节通过聊天工具转账的“520”或“1314”等表达爱意的金额,法院也不会支持返还。

2.赠与人的赠与目的和赠与性质。若赠与人的赠与目的是为了结婚或者结婚后购买共同生活需要的物品,双方没有结婚的,一般需要返还。若是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彩礼,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或者结婚登记后没有共同生活的情况下,才需要返还。

二、恋爱中借款关系,如何处理

如何证明存在借款关系:人民法院审理借款关系一般需要借条、欠条、支付凭据等证据。但这些证据在恋爱关系中往往不会形成。为了维护权益,作者给大家如下建议:

第一,亲兄弟都明算账,恋爱关系中既然是借款就要写借条。借条应当载明借款人,金额,支付方式,借款用途,日期等。

第二,借款都通过银行转账给对方,并在备注信息中,注明是:出借款。

第三,如果没有借款或者转账记录,在分手时,一定要让对方补写借条。这个时候,往往对方还是会写的。

第四,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对方催款,并留存好对方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注意催款过程中,最好能够把事实和金额说清楚。

第五,及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诉讼时效为3年,从应当还款之日起计算。如果三年你都没有找对方还钱或起诉,就丧失了胜诉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