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他盗过谁的墓?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白话《三国志》系列005

读过《鬼吹灯》的朋友都知道,曹操是盗墓行当的鼻祖,他为了补充军饷,曾设立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专职盗墓。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盗过墓吗?盗过谁的墓?又是如何被称为盗墓鼻祖的?又为什么没带走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

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他盗过谁的墓?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曹操为什么被称为盗墓鼻祖

曹操被称为盗墓鼻祖,源于一场战争和一篇文章。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最终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袁绍攻打曹操之前,先命帐下主簿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

陈琳的来头可不小: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堕突,无骸不露。——《为袁绍檄豫州文》

按照陈琳的说法,曹操不仅设立了专门盗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还亲自在现场指挥挖掘,打破棺椁,暴露骸骨,残忍至极。曹操并不是盗墓第一人,同时代的董卓也盗墓,之所以被称为盗墓鼻祖,大概是因为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吧,专事专办。

曹操盗的是谁的墓呢?被盗墓主人也不简单,他就是梁孝王刘武。

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他盗过谁的墓?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刘武

梁孝王刘武是谁?为什么专挑他的墓盗?

西汉梁孝王刘武,刘邦的孙子,汉文帝与窦太后的儿子,汉景帝的弟弟,汉武帝的叔叔,在平定"七国之乱"中起到关键作用。窦太后非常宠爱这个小儿子,在刘武受封之后还经常召他进京长住,与汉景帝同乘步辇、同车游猎。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之后,窦太后曾极力让刘武继承皇位,终未得偿所愿,这才有了后来的汉武帝刘彻。

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他财物称是。——《汉书·文三王传》

刘武立有大功,封地富庶;又深受窦太后宠爱,封赏无数,富可敌国。死后享受了皇帝的埋葬规格,陪葬品自然是数不胜数,曹操专挑他的墓盗就不难理解了。

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他盗过谁的墓?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洛阳铲

汉墓十室九空,厚葬成风导致盗墓猖獗

考古界有"汉墓十室九空"、"汉墓考古靠运气"的说法,可见汉代陵墓被盗之严重,这跟汉代的厚葬之风是分不开的,因为汉代的陪葬品实在太多了。

一则,与当时的察举制和孝文化有密切关系。"世以后葬为德,薄为鄙"。汉代没有科举,要想进入仕途就得靠举荐,而举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孝",我们在史书中常看到"举孝廉"三个字。而孝的标准是什么呢?不仅要在父母生前孝顺,死后也要孝顺——厚葬就是一种孝顺。总之,孝顺要让别人看得见,这样才能留孝名,被举荐。

二则,事死如事生的封建思想所致。人们为了死后还能继续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就把大量的金银财物、生活用具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带进陵墓。

有埋的就有盗的,埋得越多被盗的越惨。

曹操曾设立摸金校尉?他盗过谁的墓?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曹操为什么没带走金缕玉衣?

上世纪我国已经对芒砀山汉梁王墓群(即刘武及其家族的陵墓)进行了发掘保护。其中出土了四神云气图、鎏金车马器、骑兵俑、精美玉器等众多文物,以金缕玉衣最为珍贵。

如果真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说,曹操亲自率领军队挖掘,打碎棺椁露出尸骸,他为什么还留下了那么多的珍贵文物,没一扫而空呢?

整部《三国志》中有且仅有这篇檄文中提到过此事,也就是"孤证",而且是出自裴松之的注解,并非陈寿原文。这篇檄文骂遍曹操祖孙三代,痛斥曹操种种罪行,目的就是为袁绍讨伐曹操找个正当理由,过过嘴瘾。

曹操到底有没有盗过刘武的墓,我们没有足够证据,但陈琳的檄文肯定有夸大甚至捏造的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