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世人常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又熱衷於爭個第一第二。

確實,因所處時代、個人喜好、自身經歷的不同,人們對某一作品的看法感受也各不相同,且很難達成一致。

千百年來,對於誰是“古今七律第一”,一直存在著爭議。雖有爭議,但爭議焦點都集中在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上,這一點基本上是沒有爭議的。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慶餘年》,男主範閒因在靖王府詩會上寫下杜甫《登高》而大出風頭,而且在該劇中直接將《登高》定為“古今七律第一”。

這下崔顥的“粉絲”一下子不願意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又將文學史上《黃鶴樓》與《登高》的“古今七律第一”之爭推向了前臺。

爭議之前,我們先看詩。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簡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裡,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簡譯: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下面,後後就從形式(格律)、內容(意境)、傳頌度(美譽度)三個維度,對這兩首詩進行簡要分析測評。

一、形式(格律)

本文所談的七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範疇,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要爭“古今七律第一”,首先要從形式(格律)上入手。

回到本文,要評價《黃鶴樓》、《登高》這兩首詩的好壞,就要先從格式上來判斷,看是否平仄通暢,是否有出律,又是否做了拗救。只有遵守了格式的格律詩才能進一步談其他。

先看崔顥《黃鶴樓》,從嚴格意義上講該詩不能算律詩,但屬廣義律詩範疇。首聯中的“黃鶴去”與“黃鶴樓”、頷聯中“不復返”與“空悠悠”不對仗,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煞尾。最重要的是,詩的上半部分,總共四句,三句都出現了“黃鶴”二字,重複太多,犯了格律詩的大忌。

反觀杜甫《登高》,此詩四聯全都用了對仗,而句之中又有對仗,第一句“風急”對“天高”,第二句“渚清”(“清”諧音“青”)對“沙白”,第七句“艱難”對“苦恨”,第八句“潦倒”對“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對,再跟對句相對。“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可以說杜甫對聲律把控做到了極致。

雖然說,崔顥時期還沒有形成嚴格的律詩,要求嚴格有失公允。但我們今天談的畢竟是“古今七律第一”,嚴格一點是應該的。

這一輪,杜甫《登高》勝。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二、內容(意境)

說完形式自然談到內容。

還是先從《黃鶴樓》說起。

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先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再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其後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最後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

全詩一氣呵成,意中有象、虛實結合,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猶如一幅潑彩山水畫;情景結合,渾然天成,音韻和諧,朗朗上口。

最重要的是該詩神氣充足,形斷而意不斷,意斷而神不斷,極盡變化之妙。

再看《登高》

此詩前半寫景,後半抒情。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頸聯表現感情,尾聯歸結原因。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天蕭瑟的景象,芳華落幕,詩人也漸漸老去,窮困潦倒之際,感嘆世事無常,惆悵之感油然而生。全詩不言“愁”,卻句句是“愁”。另一層意思便是指代山河破碎,國家滿目蒼涼,自己卻無能為力,有抱負也難施展的一種無奈與心酸。

但該詩,畢竟受格律的牽絆,“鳥飛回”三字,勉強屬對,無意味。結句“潦倒新停濁酒杯”與杜甫另一首佳作結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相比,《登高》第八句還是略作刻意。實屬“白玉微瑕”。

相較之下,《黃鶴樓》無論從氣勢還是意境上看,都更氣象恢宏、渾然天成。

這一輪,《黃鶴樓》略勝一籌。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三、傳頌度(美譽度)

關於傳頌度,杜甫的《登高》自不必說,扛鼎之作,又有“詩聖”光環加持,自然譽滿天下。

這裡著重說一下崔顥的《黃鶴樓》。

雖然崔顥名氣不及杜甫大,但這首《黃鶴樓》名氣卻非常之大。

這首《黃鶴樓》不僅讓後人叫好,甚至連詩仙李白都自愧不如。他在遊覽黃鶴樓時,看到此詩,都不由擱筆罷作,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

歷代諸多評論家中,崔顥 《黃鶴樓》被認為是七律第一,大部分時間佔據頭把交椅,可見其名氣之大。

這一輪,雙方打個平手。

杜甫《登高》VS崔顥《黃鶴樓》,到底誰才是“古今七律第一”?



總結:

經過這三輪比拼,雙方各有勝負,難分伯仲。

那到底哪首才是“古今七律第一”呢?

總的來看,《登高》是七律的標杆,格律把控無人能及,但意境上有些蕭條,不及崔顥。《黃鶴樓》雖在平仄、對仗不及前者,但是整體意境更大氣磅礴、渾然天成。

正所謂:

《登高》勝在名、勝在律。

《黃鶴樓》勝在氣、勝在意。


如若非問哪一首?

後後更喜黃鶴樓。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如有不同,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1. 蘅塘退士選編.唐詩三百首:甘肅民族出版社,2013.05:151

2. 黎娜主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10:164

3. 啄言主編.唐詩宋詞原曲: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10:96

4. 蔡義江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367-368

5.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9

6. 海兵.杜甫詩全集祥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39-340

7. 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88-289

8. 陶道恕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86-5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