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客家人早在南北朝已到岭南,那时岭南还有很多平原地方,可他们为什么选择住山区?

我系广府人


不同姓氏客家人习俗基本相同。我们迁了几百年,一直有记载,与现在实物可以相印证。说明很大机率是古时是群迁,传承不断,当然从中很多乱收编不同派系的,现在也遇到过。之于为什么没有迁到平原,我解答不了,我派从惠州迁到肇庆的一个县的山区镇,在周边乡镇,其实县甚至有的在佛山也有不少地产,现在可以占了几个镇的大姓,是有田地的地主,却没有能进入县城。


莞水


正如题目所言,如果承认客家迁徙说从东晋到清朝客家人共分五次迁徙到闽赣粤交界的山区,那为什么只住山上不住平原?笔者认为这是“客家迁徙说”破碇之一。类似破碇还有很多。


严家庆


早期客家人秦朝就到广东,我就是他们后代,广东龙川县佗城客家人,先祖正是秦军赵佗及随从,至于广东平原地区是秦朝之后才有的,那时珠三角平原只有海岛和汪洋海水,赵佗调任番禺后,从秦朝大牢里发配大批前六国囚犯,其中多为楚人和百越罪人,到珠三角与土著人妇女(基本畲瑶人)融合围垦土地,那时珠三角如图,黑线是当时海岸线,珠海中山江门半个广州处在海洋小鸟,这些楚人和百越囚犯与土著畲瑶人妇女融合在一起做苦力在少量秦军土兵监督下围垦土地,才有今天珠三角,讲白话的正是当年围垦土地的囚犯后代,他们就是广府人,监督他们先祖围垦的秦军将士是客家人后裔也称广府人



南国春暖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先跟大家回顾一下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一场人间浩劫---卢旺达惨案。

卢旺达惨案发生于卢旺达内战期间,事件的起因是1994年4月6日该国总统座机在基加利被导弹击落,第二天在卢全国范围内引发了胡图族人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超过100万人被杀,使卢旺达人口减少了八分之一。

这是一场卢旺达内部两大民族爆发的内战。该起事件持续了约三个月,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反应迟缓,态度暧昧,未能调停两个种族的矛盾纷争,使卢旺达成为了人间地狱。

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民族民系众多的国家。在历史上因为种种原因不同民族民系间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摩擦。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规划的民族政策下,各民族各民系相亲相爱,团结如一家。也正因为小家和则大家睦,国家才有今日蒸蒸日上的复兴。

但近段时间以来,头条上、悟空问答上频频有带路党唯恐天下不乱,潜入内部胡乱攻讧其他民族、民系、省份。用心不可谓不毒,其志不可谓不防。

欲亡其国,先亡其史。堡垒往往都是最容易从内部攻陷。只有挑拨起不同民族、民系、省份的争拗、攻讧、仇视,这些平可夫般的带路党和其背后的洋主子才能弹冠相庆、抚掌如愿。

五星出而利东方。小家和则大家睦。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十四亿人民应该团结一致,摒弃地域黑、民族民系攻讧、抵制带路党,使我们的小家、大家都能兴旺发达,复兴中华民族,实现大同。

😱谣言止于智者。


李134250861


客家人与广府人是以语言/生活习惯等区别的,汉民族南迁到华南可以形成客家人,也可以形成广府人。

一,楼主提出南北朝时已经有中原汉人翻越南岭,此是事实。但另一个事实:现珠三角的绝大部分地区,此时还是浩瀚海平面,直至南宋后期,滩涂地才隆起(也可以说是海平面逐渐后退),才可以耕作农作物。因此,在宋元之乱时期入粤的中原人士,反倒拣了大便宜,定居在水网交错的肥沃之地。当然,初期开发水乡也是花了大力气的(此时在粤北山区已经定居了几代及至十几代的人,没有重大事变,他们怎么可能抛弃家业,再迁到平原重头再来)。我们江门市新会区都会村,尚存海拔10米高的海岸线"蚝壳龙遗址",结合县志/族谱等文献考证,南北朝时期,这里还不能定居呢。

二,我们南宋隆兴时期待举黎公入粤,后人多为广府人(四邑语系/雷州语系等),而旁系留守江西旧址的,今天仍属客家。足以证明,广府人与客家人区别主要还是由生活习惯丶语言等因素形成的。


群雄逐鹿80577545


客家人生活在赣南山区,闽西山区,和梅州地区。从这点来讲客家人是后来者,因为平原的富庶地区客家人没有份,已经被先来的开拓者占据。

南方大部分人都是北方地区的移民,比如江西,福建,广东,的各地人口的祖籍都来自于北方中原各省。这个在每一个宗族的家谱上记载的清清楚楚。这就是最早开发南方的开拓者。这些开拓者来自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组成了南方汉族的群体。

这些先到者占据了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区,这些地区,村庄星罗棋布,已经没有给后来者留下什么。

客家人是后来的,好的地方他们已经无法拿到了,只能是山区冷浆田了,他们群居生活在山区,和土属的山畲,瑶少民一起去开荒山地。经常互相械斗,客家人建起了围屋,族群而居,对抗山沟沟里面的敌对者。

由于中原移民的聪明才智,客家人占据优势,人丁增加,开始向平原富泽地区扩张,尤其是百年前的和广府人的大规模战争,客家人损失惨重,最后退回了山区,退到了赣南地区。

几百上千年的客家人迁移的历史,慢慢的被人们淡忘,亚热代的太阳把客家人晒黑,客家人和当地人不可愿为的融合在一起,而和北方民俗距离越来越大,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而且永远永远的南方文化习俗,浸透了他们每一个细胞。


宝树白石


客家人宋元以后才南迁,来得比较晚,又没有政府作后盾,处于不利的地步。平原和大的山间盆地被先来的唐宋移民占据,客家只有在山间居住,在赣州的客家人,清未才从广东迁来,被叫作棚民(移民)以与本地人相区分,除语言外,有些风俗也不同,主要分布在赣州东南瑞金三南,西北上犹崇义遂川一带,还有部分杂处在本地人中间,说话已与本地人无异。但习俗还有不同。比如七月十四过月半,过小年也象过大年一样,婚娶过去在晚上现在也跟本地人一样在中午。我们那个地方中午过年,又与很多地方不同。从网上评论才知吉水抚州也有中午过年的,甚至安徽也有,可见中国历史优久,人口流动频繁,以至形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中午过年这一习俗是汉族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为了让自己的后人记住他们曾共同经历的某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而约定的。我所知道的是元末张仕诚的部队在过年时遭到袭击,精锐丧失,造成以后在争夺天下时失利。中午过年是他们的后人为了以后联络方便而采用的。不要说,在朱棣夺取天下时,有许多人还成了国公。


老张3151


为何客家人要住在山区,是他们在南方挑起事端,最后以客家人失败告终,被汉人土著全部赶上山区的。



搞三搞四用户


客家人晚于广府人和潮汕人进入岭南。

虽然客家人进入岭南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但相比广府人和潮汕人,还是比较晚。因此广东拥有肥沃土地的平原地区基本被开发殆尽,客家人只能向山区转移,如梅州。

随着客家人增多,山区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为此,客家人开始向珠江三角洲迁徙。并由此改变了广东的语系分布。

随着客家人不断南迁,客家人和粤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呈现,并且经常出现械斗。虽然客家人善斗,但珠江三角洲毕竟是广府人的大本营,因此客家人在械斗失败后,只能被迫逃离广东。

同时,朝廷为了解决客家人和粤人之间的矛盾,将客家人遣散回粤东客家或者外省,如赣南客家人就是广东迁入江西的。

留在珠江三角洲的客家人最终被粤人同化。


五味社


我系广东广宁客家人,乡下在邻近四会的一个镇,怀集,云浮,清远,高要,鹤山,开平,增城均有战友或朋友且到过上述地区了解过,四会有亲戚相探。东莞打过工。佛冈,江门,新兴等地有朋友且到过跑生意。了解到的情况,一般来讲,客家人是居在偏僻或相对较山区一点的地方,无办法阿!是后来者,好的地方均被先来者居用了!这是事实!除非个别或某些因婚迁或富有后迁移到平原地区,或是政府移民等因素。不然,按顺其自然迁移的事实,就广东而言,一般客家人是居住相对较山区或偏僻的地方,此乃无可否认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