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导语:

早在公元前2070年夏、商时期旧奴婢主贵族已经开始宣扬的“天命论”,认为“上天决定着一切”,国家的统治者都是天意安排的,所以的平民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包括皇帝自己也不能违抗天命。

如果一旦出现民反,统治者就会以毫不留情的去迫害民众,就这样在夏商时期旧奴婢主贵族一直将这种迫害说成是上天的意思,是秉承上天的指令,从而将对民众的迫害蒙上一层“天意的外衣”,冠冕堂皇的称为“天罚”。

其实这就是旧奴婢主贵族为了长期的统治着人们,让人们无条件的服从他们的命令,从而利用所谓的“天命、天罚”的神学统治民众的思想,然后给统治阶级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其实这更是一种欺骗。

西周初期“天命论”逐渐转变为“民本思想”

一直到公元前1075年,由于殷商纣王的昏庸暴政,导致天下民怨载道。但因为夏商时期旧奴婢主贵族宣扬的“天命论”经过一千多年的巩固,已经将天下的百姓驯化成了“愚民”,殷周的百姓们认为这都是天意,从而敢怒不敢言。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殷商纣王喜好玩乐

但是同属这个时期的周武王,就提出了天命可以转移的言论,称之为“以德配天说”。寓意是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只有有德行的统治者才能配的上“天命”,而一旦失德,那么这个人就等于失去了天命,所以就可以推倒他,消灭他。周武王认为殷纣王已经失德,上天已经把天命从纣王那里拿给了周武王,从而天命已经归周,所以周朝的统治者也称为周天子。

而周武王正是在这一言论下,随后开始了历史著名的“武王伐纣”事件。最后历经500多年的商朝也随之灭亡。周武王从殷商的灭亡发现了天下百姓们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周武王认为夏商的“天命论”已经不足以维持其的统治,所以周武王在维护“天命论”的同时,又提出了“以民为本”的观点,也就是民本思想开始萌生,开始重视百姓的意愿,将民心放在国家政策的首要考虑因素,从而珍惜天命,避免天命在次转移。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春秋初期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一直到西周末期,春秋初期,由于西周的分封制度,导致出现“诸侯强,国君弱”的局面。而诸侯的野心也随着势力的扩大而膨胀,导致王权旁落,旧奴婢主贵族制度也随之瓦解。“天命论”也开始动摇,“以民为本”的思想顺应历史潮流迅速发展。

引用:《左传·桓公六年》记载当时的人们开始提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从上面史料记载可以说明,进入春秋时期的人们已经觉醒,不再受“天命”“天罚”的压迫,摆脱了夏商时期统治思想的欺骗,在西周末期逐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也称为民本思想。

从西周衍生出来的楚国统治思想发展变化

引用:《史记·楚世家》记载 :“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爵之田。”

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楚国是从西周周成王时期分封出来的一个诸侯势力,逐渐后来自立为国,成立的荆楚,也称为楚国。而因为楚国是从西周诸侯国中衍生出来的,所以在楚国初期,民本思想便开始盛行,也出现了很多以民为本的政治家。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历史上的楚成王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公元前671年,楚成王统治时期的令伊子文(令伊等于宰相)。楚国在楚成王时期,国力还得以发展,还属于低谷时期,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任令伊的子文,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去分发给楚国的百姓。当楚成王得知子文身为楚国令伊,生活却非常贫困,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楚成王就要赏赐子文一些财物,从而能缓解子文的生活拮据。但是子文却拒绝了。

引用:《史记·楚世家》记载子文表示:“夫从政者,以庇民也。”

子文的意思的,一个从政的人,必须要以民为本,不能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要处处以身作则。从子文的观点可以看出,楚成王时期的“民本思想”之所以能深入楚国的官员和统治者的心里,就是因为在殷商和西周末期,各路诸侯纷起争斗的战乱时期,楚国人深深的意识到了“民本”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统治阶级也不会长久。

另一层来看,历史一直都是发展趋势的,而优胜劣汰从来都是发展的必然规律,使得楚国时期的统治者及官员吸取前朝的教训,不得不从“天命”转向“民本思想”。

而在楚国上下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更为后来强盛的楚国创下了良好的国民基础。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楚国鼎盛时期疆域图

楚成王之后,公元前613年楚庄王时期,楚国更是将“民本思想”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有史料记载,在晋朝军队要攻打楚国之前,晋朝的大臣栾书曾评价楚国说:楚庄王经常对朝内官员表示百姓生计的不易,不管当下如何的稳定,也不能“坐享其成”,时刻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思想,更经常用楚国民间百姓的疾苦,去激励楚国官员。

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楚庄王作为楚国国君,无论是在治国还是治军上,最核心的依旧是秉承着“以民为本”的基本思想,这可以证明楚庄王内心是深受“民本思想”熏陶的。而楚庄王时期的令伊孙叔敖,更是继子文之后又一个著名的令伊。

引用:《荀子·尧问》记载孙叔敖曾说过:“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禄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礼瘉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

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孙叔敖任令伊期间,以民为本,廉政谦恭,将楚国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史料记载,孙叔敖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严格,身为楚国令伊的他,出入都是乘坐着低贱的小马车,吃的更是粗糙的剩饭或者菜汤,冬天穿的衣服都是不禁冻的小羊皮做的衣服,夏天穿的都是葛麻布做的衣服,导致孙叔敖脸上都透漏着穷苦的面色。

从以上可以看出,孙叔敖与楚成王时期的子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凸显了当时楚国上下奉行的“民本思想”,使得楚庄王统治下的楚国一度成为了雄踞一方的霸主。

在楚国君主奉行“民本思想”的统治下,经历了楚成王、楚穆王、楚庄王时代,楚国终于成为了一方霸主。但是由于楚国中后期一些君主遗忘了先祖的思想,逐渐开始追求了奢侈享受,“民本思想”也逐渐的变淡了,但是在多年“民本思想”的熏陶下,楚国大臣里还是有很多明智之士,依然奉行“以民为本”的思想。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楚庄王

在公元前540年,楚灵王在位时期。楚灵王比较喜欢吃喝玩乐,更喜好大兴土木,建筑了章华台以供玩乐。而这个时候,就有楚国官员站出来提示楚灵王不要忘了“民本思想”,不应该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然而楚灵王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最后终落得被人打下台,遭人杀害的结局。从这可以看出,楚国后期统治阶级的“民本思想”。已经开始动摇,这与春秋战国时期不断变革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下,楚国后期逐渐产生了“反神论,务实主义思想”

公元前701年,楚武王在位期间,楚武王的儿子屈瑕俸命带军攻打郧国。楚大夫斗廉建议屈瑕留守郊郧抵御郧国军队,然后斗廉率兵夜袭郧国都。因为屈瑕担心郧国会联合其他国家攻打楚国,所以就请求楚国军队援助。斗廉不同意,认为只要在郊郧守住,就不会有问题。而后屈瑕还是担心,想要打卦,看看能否取胜。斗廉又反对说:打卦是为了解决疑惑的,这个结果已经明确了,没有必要在打卦了。果然不出斗廉所料,最后在斗廉的协助下,屈瑕赢得了胜利。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楚国已经有了不信“天命”只信自己的务实主义思想。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楚武王儿子屈瑕(屈原先人)


楚国建国初期被中原一些国家视为蛮夷之邦,认为楚人崇巫重祀,将个人的命运嫁接到打卦、祭祀上,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所以一直很受歧视。

但楚国逐渐的出现了重实、务实,不信鬼神,只信自己的官员。而除了上面说到的斗廉反对屈瑕大战在即,将胜利与否嫁接在一个卦象,只信自己的事件外,楚国的统治者也有着“反天命,务实主义”的思想。

公元前489年,楚昭王在位期间,带兵攻吴救陈的路上,楚昭王得了重病。就有官员打卦说是,看守黄河的河神作祟。建议楚王马上在黄河岸边祭祀河神。但是楚昭王没有同意,有史料记载如下:

《左传》:昭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

楚昭王认为,他的病与黄河的河神无关,就不同意进行祭祀。后来在同一年,楚国国都的天上出现了血红的云彩,一直徘徊在楚国国都上空。楚昭王随即派人询问周太史。周太史说:这是征兆君主的身体有异乎,需要拿楚国的令伊与大司马来祭天。楚昭王知道后,也没同意,并且表示宁可自己死去,也不肯嫁祸于令伊和大司马。

透过夏周时期宣扬的“天命论”窥探楚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发展变化

楚昭王

从楚昭王在出现异况的时候派人询问原由,而后又不肯祭天可以看出,楚昭王不信鬼神的思想,在那个封建迷信的古代是难得可贵的。也可以证明,在当时的楚国,“天命论”“民本思想”“反天命,务实主义思想”是共同发展的,并且存在着一定斗争性的。

结语:

从上面总结可以看出,楚国初期在奉行“民本”统治思想的影响下,逐渐的从一方小国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方霸主,这都是离不开楚国上下君臣“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的。而到楚国中后期逐渐产生的“务实主义”思想,更表现出了楚国并非蛮夷之邦,而是一个明智,有着深厚民族文化的国家。

楚国自古出现的很多人才诸如:帮助勾践复国的范蠡,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最后消灭秦朝的西楚霸王项羽,都可以看出楚国其民族文化的沉淀与思想的丰富。而楚国之所以能屹立800多年不倒也绝非偶然,而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