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李白曾游华不注山

李白曾游华不注山

济南的华不注山

华不注山又名华山,金舆山。地处济南市东北角,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古时称“华不(fū夫)注”,为历史名山。盖其名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䎬䎬”。“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

李白曾游华不注山

华山历史文化公园

华不(音同夫)注山又名华山,在济南市区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华不注山素以奇秀著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不同的形态,山下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华泉。该山为文化名山,曾为春秋古战场,山脚有道教古宫华阳宫,山间有吕祖庙。现已建成华山省级地质公园,对游客开放。游客可选择沿阶梯或攀岩上山。

李白曾游华不注山

唐代帝王自李世民开始,就把老子李耳堂而皇之地视为皇家李姓的祖先,其目的是要显示皇家李姓从古就非常尊贵。至高宗时,李治诏令全国各州营建紫极宫,供奉老子。

唐代的济南为齐州,应诏建造了紫极宫。唐天宝三年(744年)秋,唐代大诗人李白,辞宫廷翰林,经李彦允介绍,原本就具有“仙风道骨”的李白,请北海天师高如贵在齐州(今济南)紫极宫为他举行了入道仪式,授了道箓,正式成了一名道教徒。

李白第一次来济南,就游览了华山,并咏诗赞叹华山美景。

《登华不注峰》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浪漫色彩的描绘,使华不注山增添了几分仙气,唤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写出与亲友别离时的感情及其深沉的祝愿。所表露的感情纯真、炽热,更反映了李白迷恋于学道求仙的消极情绪,由此也证明了他刚入道就来到华不注山的事实。李白的这次华不注游,在齐州紫极宫受道箓,作《登华不注峰》诗,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不注山的人文底蕴,并扩大了其知名度。

郦道元《水经注》里描述的华不注“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的无傲形象与李白的个性相暗合,所以更能激起诗人的共鸣吧。李白特别喜爱这座山,以至离开济南若干年后忆述登临此山的情景时,仍历历如见。诗中提到了山上遇见的赤松子,这是诗人的寓言,因为他是在济入了道教籍的。诗人把兀立于鹊山湖畔的华不注喻为绿翠芙蓉,既形象,又逼肖,使后世游山吟题的诗人为之搁笔。

李白曾游华不注山

天宝七年(748年),李白第二次来济南,

作有《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其一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其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其三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这三首诗载入其《古风》之二十中。

诗人与太守泛舟鹊山湖上,尽情观赏青山秀水的美丽风景,都是对华不注山周围鹊山湖意境的描写,是现存最早描述鹊山湖的诗篇,说明李白第二次来济南又到了华不注山周围的鹊山湖。金代以前,华山、鹊山周围是一片汪洋,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与大明湖相通的鹊山湖,又称莲子湖。当时济南旧城以北,湖水漶漫,浩淼无际,南通今大明湖,北直至鹊山、华不注山下。山落湖中,湖映山色,秀丽异常,诗人泛舟湖中,直至月悬湖西,方始归棹,真可谓流连忘返。华不注山在宋、元、明时期成为与趵突泉、大明湖并列的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诗仙李白曾登临过华不注山而作的咏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