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小河、冰车、篝火

炕头、火盆、儿歌

树梢的北风、檐下的冰凌

那些年,我们一起猫过的冬

你还记得么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猫冬”的顺口溜

文图/马振

我最喜欢回忆和描写村东头的这条小河了。和春夏相比,冬天的小河干净、纯洁、透明、悠远……经过雨水的冲刷,泥沙的沉淀,从上游流经小村,没有杂质,透澈清凉的河水,被凝冻在小村的河床上。透过厚厚的冰层可以看到,水底的鹅卵石、水草、树叶、游动的小鱼和被寒冷留在冰层中的气泡,这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另一个奇异的世界。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冬天的小河,给我们这帮傻了吧唧的少男少女们,营造出释放青春和力量的乐园。在全村人都围着火盆,猫冬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穿戴得像狗熊一样的衣服,在河套的冰面上,排成一排,打冰滑溜儿、抽冰猴、滑冰车、砸冰窟窿、扔雪球。个个小脸儿通红,鼻涕不止,衣裳挂霜,不到天黑,谁也不愿意回去。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小村冬日的夜晚总是很漫长,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手机、电脑(废话),只有烧得烫屁股的土炕,火盆,看上去有些温暖的灯光。家家户户提前把被褥铺盖在炕上焐热,男人们会卷上一根闷烟,在火盆里点燃,借着酒后的醉意提前入睡。我最佩服的是小村的妈妈、奶奶、姥姥、媳妇、大嫂大婶们,她们不识字,没有文化,却能编出饱含乡音乡情,代代相承的顺口溜。有多少哭闹不停的孩子,在小村老少妇女们的哼唱之中进入梦乡,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多少天真无邪的日子。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还记得吗?

“小小子,坐门墩儿,哭着喊着要媳妇,要媳妇干啥?白天干活,晚上说话。”不知道这支古老的乡间歌谣,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只记得大人们不厌其烦的念叨,孩子们听得乐在其中。多数像我这么大的孩子,都会被问到,要媳妇干啥?有的捣蛋鬼,张口就说:我要俩要仨媳妇。凡是这样回答的,都会被大人们抱起来又亲又咬,伸出大拇指夸赞自己的儿子有志气,好小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像我这种又害羞又害臊,急头败脸的,一个媳妇也不要的,则被称为熊蛋包,窝囊废。后来,这支歌谣被我们改编出各种版本,前半部分基本没变,关键是后边这句,要媳妇干啥?有的说,做鞋做袜,做袄做褂。有的说,点灯说话,吹灯打架儿。还有的说着挺寒碜,但绝对是真话的,这样改:要媳妇干啥?吹灯,暖被窝。反正,我明白啥意思,可从来没敢说过。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短一点的有:“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奶奶叫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小孩儿睡,盖花被。小孩儿醒,吃大饼。小孩儿哭,巴掌撸。”锔锅锔碗锔尿罐儿,小盆小碗儿都两半。”大正月天,串亲戚回娘家,带着孩子,拿着酒肉点心,回娘家看望老人,孩子们是最兴奋的,牵着父母的手,体验着姥姥姥爷隔代的爱,隔代的亲,小外甥当然也要急着回娘家啦!破碎的瓶瓶罐罐,需要打个锔子,修补一下,更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特点,节俭持家。有的前言不搭后语,又雷人,又不靠谱,但是,滑稽,逗人儿,俏皮,开怀一笑的气氛真好!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还有的故事性很强,有情节,人物个性鲜明,上点儿档次的歌谣,有:“小白菜,叶叶黄,三岁两岁没了娘。有心跟着爹爹过,又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后娘三年整,生个弟弟比我强。弟弟吃干我吃稀,弟弟吃面我喝汤。弟弟上学把书念,我在南山放牛羊。夜晚听着山水响,端起碗来泪汪汪。”那种调侃嘲讽的腔调里,多了几分人生的凄凉,一个孩子的无助,多少没娘的女孩儿独自哼唱着,泪眼朦胧地进入梦乡。一个女孩儿,那种渴望父母能把对弟弟的关爱,平均分配一下的心情,充分反应了小村当时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还有那些娶了媳妇后,打骂爹娘的,有:“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扔到山沟里,把媳妇儿抱到炕头上。大米饭,炖肉汤,不吃不吃还盛上。”麻野雀是村里鸟中最强悍的,来捕食时,三三两两,俯冲直扑,其他鸟儿吓得飞得远远,不敢吱声。用横行霸道的麻野雀,比喻那些忘恩负义的臭小子,还是挺恰当的。创作来源于生活,观察带来灵感,小村人感同身受,还是挺有才的。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学校里可是我们哼唱歌谣的天堂,好多歌谣被我们恶搞得七零八碎,看来粗鲁对抗,实则给我们单纯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乐子,像:“一网不捞鱼,二网去赶集,三网打住了个大绵鱼。”“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从前有座山……”这些都是一二年级的小儿科,我们当中的一些坏小子,学习不咋地,挑逗,作事儿,可牛奔了。瞧瞧他们编的顺口溜,连老师都很佩服,有:“后面有个人儿,偷我花生仁儿,我刚想拿枪打,一看是我儿,我儿脸皮厚,一枪打不透,做成皮鞋底,一年磨不漏。”还有:“是我的兵跟我冲,不是我的兵架屁嘣。”“不听不听蛤蟆念经,不理不理王八是你。”“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楞挤,锻炼身体,谁放的响,谁当校长。谁放的臭,谁当教授。不响不臭,思想落后。”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还有更绝的呢,我们学校所有的男生都会背,堪称经典,就是蹲厕所时的必哼篇目:“脚踏黄河两岸,手拿秘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怎么样?哈哈,能编出这等宏伟大作的孩子,你能说他没有想象力,大笨蛋吗?可正如村里人常说的那句话,脑瓜子倒是挺好使,就是没用到正经事儿上。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哎!少一辈,老一辈呀!纯真烂漫的日子,小村里代代相传,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顺口溜,也渐渐绝迹,鲜有人再哼唱了。静静的乡村之夜,大人们拉家常,孩子们扑萤火虫,扯着喉咙传唱,充满泥土气息的童谣,已经不会再出现了。不知道现在的娃娃们,当他们离开小村的时候,还会不会带走一些乡愁呢?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昨天在大操场上用铲雪锹,写下两个大字“有爱”,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浪漫。有爱才温暖,身边有爱的人还是挺多的。开学初,在学校小张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他晒出自己的红彤彤的教师资格证,旁边还骄傲地写上一句:以后请大家,叫我张老师!呵呵!啊啊!呦呦!哒哒!还特别要感谢前两天帮我拿准考证的小周老师,热心、阳光、青春、有爱,多么可爱的表达!多么可爱的年轻人!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那些承德人的“猫冬”时光,你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