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开始盼着猫冬的日子。万物渐渐静寂,正适宜收藏身心。红泥小火围炉的风雅自是难得,大可温上一壶绍兴老黄酒,与友小叙闲情,陶然一醉。今年的黄酒带着趣意,嘬一口琥珀色原浆入喉,为自己留一番清醇天地。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年岁渐长,越发爱起冬的好。就好比中年人很难在青春题材影片里获得共鸣,过于炽热的骄阳来得激烈,可热络褪去后的静默,才是日复一日的原始主题。

我了解万物收藏的很多种静默,春分侍花、夏至钓鱼、秋分登高、立冬围炉,唯其不变的趣旨则通通伴着酒。先开始是从父辈餐桌上偷偷用筷子蘸一滴白酒,其后学会用舌尖舔开咕咕冒泡的啤酒花,而今偏爱温壶黄酒,不拘于一人独斟抑或两三好友对酌,老酒里自留着时间、空间的余地。

每逢秋芒似雪的节气口儿,寻个周末到北京西郊的古寺住上一晚,一餐素斋伴一壶绍兴黄酒饮至微醺,朴拙的酒香助人短暂退隐。友人偶尔笑我的癖好,“这年头喝黄酒有什么乐子,倒像个中年领导,真不时髦”,我也笑,黄酒的趣味原就不重豪饮,轻嘬只取甘酸苦辛鲜五味的平衡,兴致落在情调上。古昔文人雅士的风流生活方式颇有落寞味道。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四时闲情里有酒相伴

要真真论起体面人的喝酒风尚源流,从来讲究的都是情之所至的风雅情调。老饕唐鲁孙曾在《中国吃》描述黄酒在民国北平的走俏,南方黄酒名品里的花雕、女儿红虽均产自浙江绍兴一带,可若想尝到一口香郁清醇的上好黄酒,却要到北平。从平常百姓到官宦人家,当时正式宴客都以绍兴黄酒待客,年份越陈越显尊贵。

清代袁枚所著《随园食单》亦可佐证这一传统:

“绍兴酒,如清官廉吏,不参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长留人间,阅尽世故,而其质愈厚。故绍兴酒,不过五年者不可饮,参水者,亦不能过五年。余常称绍兴为名士,烧酒为光棍。”

——清 袁枚《随园食单》

袁枚此番关于绍兴黄酒的见解,倒是应了那句颇受现代人推崇的座右铭“知世故而不世故”。历经世事变故而品质愈加醇厚,酒与人生的关系,从来便是如此吧。

若把绍兴黄酒比做名士,还得走近“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来处。浙江绍兴鉴湖,便是酿造上乘黄酒的源头活水宝库。早自魏晋年间,此处便是引得文人骚客们流连的风景区;鉴湖汇集着会稽山流域的山泉,绍兴的造酒历史也因而繁盛。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登会稽山,望鉴湖水,喝绍兴黄酒,乃风雅之事。

极致出鲜的黄酒讲究手工冬酿,且需兼具天时、地气、材美、工窍四重要素,方能酿出甘酸苦辛鲜五味平衡的酒。

冬天正是鉴湖水最为清澈温厚的时节,立冬时节的湖水因此成为黄酒的最重要原料。以立冬为始,坐落在鉴湖源头的绍兴塔牌酒厂的酿酒师们开启最为忙碌的发酵工期,“一冬一酿、手工酿造”是师傅们坚守的造酒宗旨。

依仗着鉴湖地区自古深厚的农耕文明地利,古法酿酒的工序遵循着天时:七月酒药、八月麦曲、九月酒娘、立冬开酿、开春初榨,循季雕琢终获得冬日酿酒之趣。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冬日酿酒之趣

纯经手工所造的黄酒与经机械所造的酒最大的口感差别在于稍纵即逝的“鲜”味。我曾尝过塔牌2009年份的冬酿黄酒,以古法酿制的黄酒成分仅包括鉴湖水、糯米和酒曲,未掺加任何焦糖色与添加物。初开瓶时稍有些封闭,半小时后香气逐渐散开,鼻尖清嗅,谷物的发酵味道夹着果香汇聚,自带一股协调的浓醇。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塔牌冬酿黄酒在鲜味之余,兼具酒体的平衡。

2019年开坛的这瓶塔牌冬酿黄酒,取冬日酿酒之趣的悠长意头,得名“冬趣”。颇可爱的酒名背后还藏着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2009年的绍兴曾下起一场罕见大雪,极端的天气反应却使得以当年新米酿造的酒获得了更具多样性的风味。冬夏交叠,历经浸米、蒸饭、落罐发酵等三十六道手工工序制成的“冬趣”在酒坛中陈酿近十年,直到出落的鲜嫩甘甜。

老酒的妙处,在于岁月沉淀过后的一味清醇。凛冬将至的日子,开一瓶手工黄酒,微醺着猫冬岂不悠哉。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秋芒似雪,备上一份好“猫冬”

一键下单「塔牌2009年冬酿黄酒·冬趣

手工酿造 无焦糖色 单一年份 限量发售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