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气吞山河一统六国,老秦人是如何开创大秦帝国的?

Ch1Ee_大水


在早期秦人发展历程中,西垂是其重要的肇基之地和早期秦文化的摇篮。对于西垂的地理范围,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陕西西部一带,另一种则认为在甘肃东南部。形成这种分歧的原因,主要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原王朝版图的变化和各种势力进退消长。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甘肃东南部作为西垂的论断越来越得到认可。

一、嬴秦先祖保西垂

商代嬴秦先祖中潏就已经在西垂,《史记·秦本纪》记,中潏“在西戎,保西垂。”戎王申侯曾谏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西戎首领申侯提到其祖先郦山戎之女,嫁给戎胥轩为妻,因为是亲戚,中潏归附周朝。商代西垂,指陕西西部到甘肃东部一带。这是由商朝的统治范围决定的,与周代西垂的范围有一定区别。申侯所言说明商周之际,嬴秦势力已经到达了西垂。同时,也反映出嬴秦早期与群戎共处的事实。

自中潏以后,嬴秦先祖有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等7代人在西垂艰苦创业。经几代人不断开拓,嬴秦势力已经深入天水地区。大骆、非子所居西垂,实际上是指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地区。

二、非子受封秦邑

非子擅长养马,“有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将其告诉周孝王,周孝王想让他在汧渭之间养马,“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援引嬴氏先祖伯翳为舜牧马故事,对非子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史记·秦本纪》)周孝王封非子于秦邑,使其复延续嬴氏祀,号曰秦嬴。非子受封的秦邑,就在天水张川县境内。自此,嬴秦便正式拥有了西垂之地,真正意义上的秦人也就此开始形成。

张家川牧场

三、秦庄公获封西垂大夫

秦非子传二代至秦仲。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周,灭大骆一族。周宣王即位后,封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被西戎所杀。后来周宣王命秦仲子庄公兄弟五人合力伐戎,击破西戎。“於是复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史记·秦本纪》)。秦庄公被册封为西垂大夫,并恢复了犬丘故地。

天水放马滩秦简

可见,西垂是嬴秦先祖重要的活动范围。从中潏保西垂,到非子受封秦邑,再到庄公获封西垂大夫,秦人的活动无不与西垂有关。《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云:“西汉水又西南,合杨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径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丘之地,为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郦道元《水经注》)

四、西垂的核心区域在天水

西县,秦在西犬丘所设,属陇西郡。《后汉书·郡国志》云:“西,故属陇西,有嶓冢山,西汉水。”这里明确指出西县在嶓冢山和西汉水流域。《读史方舆纪要》:“西城在秦州西南百二十里,即所谓西犬丘也,非子始居此,后庄公复居焉。秦置西县,两汉因之,地属陇西郡。”(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又《括地志》云:“西县故城在秦州上邽县西南九十里。”这些资料都指出西县即西犬丘,在上邽县(天水市秦州区)西南90里,即天水地区西南的礼县一带。

王国维先生认为:“犬丘、西垂本一地,自庄公居犬丘号西垂大夫,后人因名西犬丘为西垂耳”(《秦都邑考》,载《观堂集林》卷一二)已知西犬丘即西县,在今天水地区西南一带,可以确认西垂宫也在此处,两者均在天水地区的礼县。

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金饰片

《史记·封禅书》记:“秦襄公既侯,居西垂。”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陕西陇县),薨后仍葬于故地西垂。《史记·秦本纪》:“秦文公元年(前765年),居西垂宫。”“五十年(前716年),文公卒,葬西山。”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及秦公墓发掘,早期秦文化的面貌逐渐被揭开。经考证其中两座秦公大墓为秦襄公或秦文公夫妇陵墓,证实了《史记·秦本纪》所记秦襄公和秦文公归葬西垂的事实,也证明了大堡子山一带就是秦之西山。又据秦襄公和秦文公居西垂宫可知,秦之西垂宫当距此不远,所以,礼县大堡子山一带当是秦西垂陵园,天水地区当属秦西垂无疑。

甘肃天水放马滩地图

五、秦人与西垂名山朱圉山

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了天水地区是秦人西垂,其西南部的礼县一带是秦人西犬丘和西垂陵园之所在。礼县以北便是西垂名山朱圉山,《尚书·禹贡》:“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这是对朱圉山最早的记载。朱圉山横亘于甘谷县西南,山峦叠嶂,绵延几十里,是甘谷的生态屏障和战略要地。

朱圉山张口石

朱圉山流传着“禹奠朱圉”的传说,《尚书·禹贡》:“禹敷水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据传大禹治水路过甘谷,曾在朱圉峰前祭奠朱圉。这个传说流传千百年,至今朱圉山主峰仍刻有“禹奠朱圉”四个大字。这个故事反映出早期华夏先民来此择地而居、繁衍生息的事实,也说明甘谷远古时代就有华夏先民居住于此。

禹奠朱圉

西周时期,秦人西迁于此。清华简《系年》篇记载,成王“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这里的邾即是邾圄,朱圉,指甘谷县西南的朱圉山。这里的朱圉主要是指磐安镇一带。磐安镇西南就是著名的毛家坪秦文化遗址。1983年考古队在此发掘了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A组遗存”被证实是早期秦文化遗存。2013年甘肃省考古所、西北大学等五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毛家坪发掘了153座墓葬,出土1000多件文物,进一步揭示了早期秦文化的面貌。毛家坪遗址被评为2014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甘谷毛家坪遗址

毛家坪遗址证明了天水地区秦早期文化在西周时期就开始形成,也充分证明了天水地区作为秦西垂的可靠性。早期秦人在天水地区与西戎共处,艰苦创业,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秦早期文化。因此,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

文史君言:

早期嬴秦先祖在西垂天水扎根创业,在这片土地上为周王室牧马,保西垂,与西戎共处。正是由于这样的生存环境,锻就了秦人尚武粗狂的民族性格,形成了质朴大气的秦文化。所以,天水地区是早期秦人的根据地,是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反观秦朝历史,或许在它的源头,能找到答案。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郡国志》,中华书局1965年版。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2017年版。

顾宝田:《尚书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


老秦人是从一个养马的,一步步往上爬,兢兢业业地奋斗,最终开创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

接下来请允许我细细道来:

秦国的最初起源

秦国的先祖源于禹舜时期的伯益,伯益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到舜的奖赏——赐给伯益赢姓、赏美女。本来在禹死后,天下之主应该禅让给伯益的,但被夏启抢走建立夏朝。所以当商汤攻打暴君夏桀时,赢姓后裔积极帮助商汤,最后在商汤建立以后荣为贵族,后因镇守西戎有功升为诸侯。(这是秦的崛起)但当周武王伐商纣王时,秦人因站错队,被周武王捕获,沦为阶下囚,不断被削。


(武王伐纣)

秦襄公识时务救主,封为诸侯

经过几世,秦人不在造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之下终于在周孝王时期,因秦非子养马有功封为大周朝的附庸。之后又在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因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秦人开始了一步步变强,终于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杀,天下诸侯纷纷袖手旁观之时,只有秦襄公倾尽全部兵力来救大周朝,后在护送大周朝东迁时,感动周平王,最后被封为诸侯。
(大秦帝国)

秦人虽被封为诸侯,但却没有封地,因为周平王说:“只要你们秦人能收复被西戎占据的西周(因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只能迁都建立东周,大周朝的势力也因此衰败)国都,那里就是你们的封地。”秦人没有抱怨,开始了漫长的收复失地之路。同时一方诸侯正在崛起。

总结:正因为这些情况磨砺的秦人的性格使他们拥有骨气与血性。他们虽在蛮夷之地,却比中原人更加崇文和尚武,这也为秦国扫六合,统宇内打下结实的基础。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想知道更多历史知识,可以点赞加关注!)


淡墨青史


秦孝公嬴渠梁广发招贤令,以求恢复穆公霸业,商鞅遂入秦,先后颁布废井田、实行郡县制、军功制、统一度量衡等发令,秦国社会经济和军事力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一战收复河西失地,函谷关再次回到秦国手中。

秦惠文王赢驷继位,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遭车裂(巩固了君权),商鞅之法却在赢驷的斡旋之下得到了贯彻。在位期间,秦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继而先后收复和攻占河西之地、河东汾阳、曲沃、上郡等地,建立了东进的阵地;用司马错之策攻占巴蜀;谴张仪行反间计,得楚国之汉中;采用张仪连横之策,面对六国进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连横破合纵是秦惠文王最大的政绩亮点。大批能臣武将造就了惠文王时期的辉煌,也是惠文王作为君主识人驭人的本领体现;

秦武王赢荡继位,武王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出巡洛阳时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雍州大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流血过多,气绝而亡。在位四年,派司马错破魏国,攻占商于。是秦国死的最窝囊的君主;

秦昭襄王赢稷继位(秦武王没有儿子,兄终弟及),继位之初,由其母芈月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丞相,魏冉荐白起为将,先后战胜魏、韩、赵、楚等国,取的魏国河东、楚国黔中等地。在位晚期,夺了宣太后的权,任用范雎为相,采其远交进攻的策略,任白起发动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大破赵国,赵国自此一蹶不振,又灭了西周公国(战国诸侯国)。在位五十六年,进一步弱化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秦孝文王安国君在位三天卒(他老子在位时间太长了);

秦庄襄王异人,在吕不韦的支持下,继任国君。在位期间,灭东周国,派蒙骜继续攻城拔地;

秦始皇嬴政继位,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之内摧古拉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奋六世之余烈,一扫六合,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欢迎友友补充、指正。








书童玖伍贰柒


其实,周王分封八百诸候,从春秋时开始兼并。秦得诸候,从东周开始,当时秦不算诸候,只能算周王的家臣,因为勤王有功,周王在西边划出一小块地给秦封秦公,为什么封在西边,因为当时西戎猖獗,封他在西边可挡西戎,并说如果能把被戎人抢去的土地打回来,那土地就是自己的。这个好啊,所以百来年几代秦公,一直和西方戎人打,不但收回被戎人抢占的土地,而且还把原戎人赶走扩大了国土。而同时代的中原小国,因为还没有实行兼并,比如早期强国郑,鲁,卫,宋等国,国土一点没变,而秦经过几代开疆拓土,实际已成大国。但是中原诸国没有注意到他,因为他在西戎地方,中原把他们当戎人,不和秦结交,而秦也乐得自行发展。到了秦孝公,秦穆公等明君出现,用了中原人才治国,中原才发现到这个大国的实力已经不一般。之后就到了中原兼并时代,一直到战国,灭国最多的当属楚国,所以楚的地盘最大,而秦因确底灭了西戎和巴蜀,也成为西边最大一国。加上秦从开国始一直和戎人战争,人民和军队的战斗力一直都高。再经过了商鞅变法,秦的军队实力和经济,已经远超六国。一统中原的苗头已经出现,六国要联合才能挡住秦国。直到范锥出现,破解了联盟,正确的推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一个一个的把六国消灭。

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最后一定是只剩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是说,这个国家不是秦,也会是别的国家。七国里最容易成为大一统的国家是秦楚齐赵燕,韩魏最难守,处四战之地。从地理上看,最难灭的又是秦国,进可攻,退可守。联军打去,也只是把秦占之他收回,本国没有被侵占。从这点看,只要秦国不出昏君,历史发展就算没有商鞅变法,容易扩大和统一中国的还是秦国,路线也不变,第一是灭韩。

历史到了楚汉相争,刘邦也是从西往东打,唐朝,李渊李世民也是从西边打进中原,而且逃跑也是往西逃。刘备也是占巴蜀得国,到了清朝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园,慈禧老家伙也是向西逃。国民党也是向西逃到巴蜀,假如当年日本不是从北和东两条线打,而是从西打再围中原,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可想象。

近代红军也是向西逃,又从西边发展起来夺取全中国。

所以,秦能一统,除了历代君主的奋斗,地理上的优势,也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


黎家第一汤


以前秦国的西面有西戎。也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西周的末年,由于周幽王软弱无能。国都被戎狄攻破。周幽王也丧生于少数民族之手。后来周平王即位,因为受不了西戎的扰乱,于是迁都到了洛阳。迁都的时候因为秦国勤王有功,周平王赠给了秦国不少的土地,同时对秦襄公说,如果你赶走了西边的少数民族,那些土地就归你,于是秦襄公励精图治,击败了西戎,占有了大片的土地,尽得关中之地,于是成为大国,同时军队经过了战争的磨练,有了同诸侯争霸的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的明君不断涌现。他们在用人方面唯才是举。从来不看你是不是出生于秦国。如范睢来自魏国。商鞅来自卫国。张仪来自魏国,吕不韦来自卫国。李斯来自楚国,这些人在秦国均掌国家之重器,对秦国内政外交 富国强兵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秦国在政治上的举措以服务于军队为核心。一是重农轻商 开垦荒地,让农民的孩儿子当农民商人的儿子当商人,不让他们轻易更改职业。如果谁游手好闲,全家充为奴隶。儿子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同父母分家 不然就要加重税负。这样就保证了军队粮食的充分供应。

二是建立完善的军功奖励制度。只有在战场上立了军功,才能享受爵位。父辈的爵位不能传承。这就让底层的士兵凭军功有了挤身于上层的机会。

第三是发展军事技术。当时他们的冶炼技术在全世界非常先进。生产过程还实行责任制。谁造的箭头在上面要刻上自己的名字。出了问题还可追究责任。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举措,让秦国上下一心,成为虎狼之国,世间无有匹敌。于是终于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河洛国学馆


秦一统天下的过程:

一、商鞅变法把秦国变成了一个军国主义国家,为秦国在之后的战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和物质支持。

二、张仪的连横策略破坏了东方六国的联盟,为秦国东出,蚕食六国奠定了基础。此外,司马错取巴蜀,给秦国增加了一个大粮仓,同时给秦国开辟了新的东出战略地,既有力支持了秦国之后的战争,又开创了新的战线。另外,灭亡义渠彻底为秦国扫除了东出的隐患。

三、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提供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白起的长平之战与郢都之战,华阳之战,以及五国伐齐,彻底摧毁了六国的抵抗力量,使六国再无力应付秦国的进攻。

四、秦始皇遣将平天下。


散文小箱子


1、秦人不信邪,天不怕地不怕,无法无天,只信实力。但最主要的是秦人个体与国体共同有了这种信念,才有了一统6国辉煌。

2、商鞅变法核心价值在于对奴隶制的彻底废除,人人平等,代表了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激发了社会要素的潜能。


分与和


秦本东夷,与赵同宗,后迁甘肃东部,为周王室放养军马,犬戎入侵,周平王东迁时勤王有功,受封岐丰之地,四塞之国,物产丰饶,民风彪悍,以战立国,春秋初尚是蛮夷小国,后有秦穆之霸,战国时用耕战之法,取戎地三千里,并巴蜀,东向问鼎天下,远交近攻,遂并诸侯,统一四海。


天行健402


国家奖励 士庶悍勇 扩疆纳土 一统六合


小草春秋微众一粟


的确是这样。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