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学生从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比较合适,什么时间开始复习合适?

飞天哒哒哒哒哒女警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什么时候准备考研最合适呢?

肯定不能一概而论了,要分情况!

我认为什么时候开始准备,与你报考的学校、专业都有关系!


1.报考学校:

如果你是那种有名校梦的同学,比如垂涎于顶尖985大学,那么即使你从大一、大二开始准备考研我觉得也不为过!很简单,其他科目先不说,英语可以贯穿你大学的学习生涯了,考研英语的分数决定了你报考学校的档次,因为好学校都会对英语自主划线,分数要高于普通大学,所以如果你想上个好大学,那么无论你英语基础如何,学习英语都是你本科期间的主旋律了!

如果你是那种仅仅有学上就行,学校不重要!那么我觉得你给自己留一年的时间就绰绰有余了,因为考研这个事很有意思,好学校永远挤破头也进不去,双非大学很多生源都是调剂生,很少有人直接报考!原因很简单,很多考研的同学都是向往更好的学校、更高的平台,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2.报考专业。这点有可能外行就不知道了!

考研是一个很分专业的考试,经济类、管理类、法学、教育学等分数线很高,而相反农学、林学和某些冷门工科分数线很低,这点基本上和毕业生起薪有关,说白了,热门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就业环境好,自然大家都喜欢,冷门专业或毕业生起薪低的专业,认可度就不是很高了!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真实的例子!

比如某四线城市的省属一本高校招老师,招聘金融学老师,要求金融学博士,结果就来了三四个人,且都是双非院校的博士,最后全部录取了,第二年还要继续招聘。

而同样招聘农学老师,要5个人,结果来了几十个农学博士,且很多还是985名校毕业的,没办法,学校通过笔试、面试刷到了很多农学博士!

上面这个真实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行业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你想想,一个金融学博士找个投行当个基金经理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很正常,他会选择找个学校当老师吗?毕竟薪资差距太大了!

综上所述,按照你所规划的人生目标来选择准备考研复习的时间,这个没有标准答案,长短不是衡量你是否考上的依据,当然,必要的备考时间还是必须的,最好早一些准备没有坏处的!


青梅煮酒论高校


考研时间太短,复习不完,时间太长,容易疲倦,绷的弦很容易松掉!所以,作为考研狗的我来介绍下自己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帮到考研的学生。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选学校,一定根据自己的实力以及本科学校的名气来定目标,切忌高不成低不就!



定好学校,大三暑期开始准备第一轮的复习,自己做好时间规划,第一轮复习大概用了一个半月粗略的过了一下专业课的书,我考的是新闻传播学的学硕,两门专业课,七本书。英语每天都要做真题,一天一篇阅读理解,读懂吃透把不认识的单词都背过。十一以后才开始看的政治,政治不着急复习,后面两个月突击就ok,英语需要拉长线,专业课也是拉长线。


二轮开始研究专业课真题,开始再通过真题研究巩固课本知识。把真题的答案来源都标到课本上,为后面的考试前的背诵做准备。与此同时开始看期刊杂志,关于我们专业知识的核心论文,看研究最前沿的知识。



三轮开始考试前的突击,各种狂背专业课知识点,政治知识点以及英语作文。

所以呢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考上了,并且成绩还不错,公费,哈哈哈。


旺旺小青豆


结合我身边的例子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前年一个班级12人报名参加考研,几乎所有人开始准备考研的时间都是从大三开始的,部分成绩稍好的是大三暑假才开始,因为他们原本指望能保研,看到成绩实在无望了才开始着手准备。结果当年就上了两个,一个被北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另一个本校调剂。

其余10人很一致地选择了“二战”,经过一年奋战,10人全部上了国家线,最后有九人被录取,其中两人是调剂录取,没录取的一人是因为不想调剂选择了就业。

为何两次考研结果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也跟部分同学聊过,我观察了他们两次备考的表现。


以第一次就考上的同学为例,考上北大的同学,原本成绩就不怎么样,所以也没作他想,目标就是考研。虽然也是从大三开始备考,但是投入程度完全不一样,他并没有因为本科阶段成绩不好而自暴自弃,大一大二虽然成绩不好,但是从大二开始一直在实验室跟导师做实验,实践能力特别强,可以说缺的是系统的理论。即便是备考期间,也没有完全放下实验室的工作,在实验室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完成了很多信息收集工作,也获得了不少考试经验,为他大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余10人第一次考研失败的同学,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完全是借考研的幌子,来敷衍家人,也糊弄自己,很大程度是因为贪恋学校舒适自由的环境,躲避就业,备考期间最常见的状态是九十点起床,到教室坐上几个小时,其中至少有将近一半时间拿着手机;另外一部分同学看上去也认真准备了,但是效率也不高,最后结果也不好。


但是第二次考研这部分同学完全不一样,经历了一次失败,也没有任何兜底的地方了,只能寄希望于考研。所以好几位同学都在学校周围租了房,每天结伴早出晚归,相互督促也相互帮助,最终才有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结合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研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正常情况下,认真准备一年基本足够了。也就是说从大三开始准备,绝对晚不了。但是考研是一项独自完成的系统工程,从考试难度来说,也许比高考低,但从备考过程来说,难度绝对要高于高考。因为从信息收集,复习资料准备,备考过程的监督,都需要自己独自完成,没有人能帮助你,而恰恰很多同学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并不强,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备考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松懈或者效率低下的情况。要想提高自己的效率,就不要想着别的退路,也不要给自己找太多借口,暂时放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容易让人分心,浪费时间的事情,坚持自己的复习计划,养成好习惯。如果能有效地熬过备考这段时间,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


既要保证考研准备充分,又不能让自己太煎熬失去耐心,大三或者稍早半个学期开始确实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时间,绝对不能再晚。

第一,考研的内容并不算多,两门公共课(英语和政治),数学或专业基础,专业课,对很多同学来说,专业课的难度似乎相对还小一些,毕竟本科阶段学习有一定基础,复习起来不难;反倒是公共课让不少同学吃了亏。但是考研期间很多同学都会选择辅导班,利用好了也能起到作用,这几门课学了多年,往往并不是基础的问题而是方法和技巧,所以需要的并不是时间堆积,而是学习方法。

第二,大学阶段毕竟还有很多课程要学,大一大二课程较多,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把主从要精力都放在考研上,必然会影响专业课学习,如果出现了挂科,肯定会影响整个学习计划,甚至影响到毕业就得不偿失了。

第三,备考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战线拉的过长,非常容易出现疲惫感,容易出现放弃的念头,一旦有了这样的苗头就很难抑制,必然影响后面备考的心情和效率。

第四,备考的时间也不能太短,从决定考研,到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收集目标院校的相关信息,招生政策,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很多同学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搞定。加上大三开学基本就已经三月份了,到十二月底考试,实际不到十个月的时间,要复习四门课内容,期间还包括做模拟题,上本科阶段的课程等,有效复习时间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时间短了也不可能完成复习。


象牙塔里讲故事


今年大四,身边好多同学考研,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学校211,工科专业,室友两个都考研本校本专业,大概从大三三月份就开始上考研课,每天多少都学一点,暑假开学后,更加努力,甚至学到后半夜。隔壁一同学,九月份开学才开始学,早晨八点起,晚上十点回来洗洗就睡。最后成绩出来我一个室友280多分,隔壁的314。而且大家都属于大学四年不上课不听课考前突击的那一类,完全没什么基础可言。总之一句话,学习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条件,一般来说暑假开始学就来得及。


垫的就是你


我是电气专业咨询君。

作为一个从双非普通院校成功跨考到985热门专业的过来人,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对你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我从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有要考研的意识,但是正式开始考研复习是在大三(考研前的一年左右)。

为什么我会提到考研的意识?因为你想要考研的意识越早,你在大一大二上课的时候(考研要考的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就可以学好一点更加注重日常的积累,这个日常的积累会给你在正式开始准备考研省很多的力气。等到你正式开始考研准备的时候,最好是可以直接进入“复习”状态而不是“学习”状态。你将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到“搞懂”这个问题上,可以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搞透”和“变通”这个问题上,这样你的水平能够更快地提升更加地游刃有余。

至于考研从什么时间开始复习比较合适?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你个人的自身情况来综合判断:一是你的底子如何?对于考研的科目(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是大一大二上课的时候就学好了、还是大一大二上课的时候打酱油了需要重新学习;二是你大学所处的学校层次如何?是985、211、双非重点大学、普通一本还是普通二本,总体来说学习效率还是会有一定的区别;三是你的考研目标定得有多高、考研跨的学校层次有多大?大体来说对于大专、普通二本、普通一本、重点大学、211、985,你考研跨度越大,你若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会越多。

总体来说,我的建议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你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注意积累、正式考研的时候提前一年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复习是足够了。

其实,考研成功与否,有时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决心有多大,决心有多大就会决定你敢于报考什么样的学校、愿意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我见过的身边人考研,有本身底子不错但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落败的,有屡次挂科后来痛下决心考研成功的,有准备很早特别努力最后从普通院校考上清华的……

一旦打定主意要考研,一定要端正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考不好的,最好是找几个同专业志同道合的人坚持每天去图书馆复习和交流。多把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多磨练几遍,到后期多做历年真题特别是反复琢磨专业课历年真题。祝你成功!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或者私信我,如果您有什么关于电气专业高考、考研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我哦😊



电气专业咨询君


正常情况就是大四考研,大三就开始复习,差不多是一年半的时间,很多人说大一来了就开始复习,徐老师我就不太赞同这大一复习。

首先考研是一件很严肃的问题,刚刚脱离高考的艰辛,没必要急着立马进入战斗模式,尤其是在大一的时候,学校活动非常多,体验一把大学生活更有意义,以后十年二十年回顾往昔,你会发现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大学。

第二点就是考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一旦开始复习,中途就不要有停顿,如果你大一开始复习,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研友陪伴的环境下,想要一直坚持到大四,诉我直言,很难。与其大一边学边玩,最后没玩好也没学好不如等到大三在开始复习。

考研是需要下决心的,你为什么要考研,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明年还要不要考,这些问题在考研之前都要想清楚了。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238万,相当于又要参加一次“高考”了,既然难度压力都这么大,那决定了要考就好好复习,不然就干脆别考,抱着试试的念头你肯定会沦为陪衬,平白伤了自信心。

所以我认为大三开始复习,用一年半的时间考上心仪的高校。也不要在网上问能不能三个月考上研,我身边就有,但是那是他考了三次,第三次的时候才复习了一个半月跨专业考上复旦大学的。这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才能不走弯路,两个月考上。

赶紧去复习吧。


MBA徐老师


我今年刚考完,一般来说大三下学期就得开始复习了,刚开始没必要太紧。背背单词看看数学和专业课。反正我是到了七月份才开始认真学习的。政治到十月份在看也不晚,没必要看那么早。我就背了背蒋中庭的最后四套卷,别的啥都没看,考了五十多。因为我考的不是太好的学校,所以政治复习的很随意。主要学的是数学和专业课。说实话,大头还是在数学和专业课,必须多花时间。政治看看风中劲草,背背最后四套卷,在稍微刷刷题就好了,考个六十多分问题不大。还有,心态也很重要,我考的不是太好的学校,本以为会没啥压力的,结果到十二月心态还是有点爆炸。不管考什么学校,考研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半年甚至一年的孤寂,非常难熬,没有这个决心,趁早做别的打算。我身边的复习到一半放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结果啥都耽误了。祝所有考研的学子都有好成绩。


名字森么的就酱吧


我2017.11.22开始准备,12.23走向考场,政治75,英语一54,专一118,专二108,总分好像是355,说实话,就准备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周末有的时候参加马拉松比赛,真没抱有多大希望,竟然过了!好开心!时间不长,速战速决!但是时间短,强度很大,每天晚上到十二点以后!早上五点半起来,白天还要上班,也不容易,好几次想放弃,最后咬牙坚持了,当然也得益于我每门课程虽然不突出,但是基本也没有瘸腿的。我参加的是全国统考,A类地区,骗人死全家!


G前方高能


这个应该没有合适不合适的吧,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考研这个东西变数太多。可能大一的时候决定自己一定要考研,但经历了大二大三之后,又觉自己肯定不考研,但到了大四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准备考研,自己却碌碌无为,课程基本上都结束了,工作也没有着落,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准备。

一般考研积极分子,都会在上一届学姐学长刚考完试就去占位子,买各种书籍资料什么的,这个是时间应该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真正准备一般在大三下半年了。

给你们一个建议,要考研的话,不要将自己的战线拉的太长,我不同意大二就开始复习,因为大二是自己的专业课最集中的时候,认真学好自己的专业才是考研的基础。专业课一定要学透,这样在考研复习的时候,会轻松许多。

还有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不要安排的太满,尤其是前期,这样容易产生疲劳感,到后面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可以将自己复习的时间一点一点延长,做好计划也很重要,每天一个小目标,很有用。

很多人都会犯的误区,包括我,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悔,提出来你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一些学习资料,不要乱七八糟买一堆,前期不要着急买资料,多跟考上跟自己目标学校一样的学姐学长沟通,资料在精不在多。


码农视界


 过来人说:虽然我认为早点确定要什么学校和考什么专业比较好,但是像有些大学的同学从入大学起就开始准备,或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也未免过头了一点。这样一来,整个大学生活完全围着考研转,在以后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来,难免觉得自己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东西,别人有美好的大学生活,而自己的大学生活却黯淡无光。

  因此,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决定考研,那么在大三前你只要看到考研将来要考到的课,就非常认真的学好,学到和考研差不多的水平(比如说在上课时、特别是期末考试前就抱着考研的数学复习指导书来看),就是在为将来顺利考上研究生做准备了。在大三前,把所有的数学课都尽量学好,尽早把英语提高到六级水平或六级优秀的水平,就是为考研做了很好的准备。

  如果考本专业,那么我觉得大三下开始看数学以及一些专业课就可以了。如果是跨专业,则最好是大三上就开始学一些该专业的课程或直接读该专业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然后在大三下开始看与指定参考书的书名相同,但作者不一样、内容也有些差异的教材,这样可以增加对指定教材的理解,也可以降低考试时出现没见过的内容的危险。最近,可能由于考研竞争激烈,我已经听到过很多学校的专业课大面积超出指定教材,有时甚至超过一半的考试内容都在指定的参考书上找不到(主要是经济类和纯文科的专业),所以早点读些其他教材非常重要,如果指定的教材明显不够权威、内容太浅或内容不够全面,更应该仔细研读与该书同名的权威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