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在西方,影響力最大、最受推崇的中國古代哲學家,不是孔子,而是

老子

據說,《老子》一書是世界上除《聖經》以外被翻譯次數最多的典籍。

西方哲學家也大都比較推崇老子。

比如黑格爾就比較輕視孔子。他認為,孔子思想只不過是一些常識性的道德觀念;而老子及其創立的道家學說,則是一種真正的哲學。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不過,從17世紀到19世紀,在老子及其學說譯介到西方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受到基督教神學的強大影響,總的來說,老子並沒有被視為一位哲學家,而是被看成了一位來自東方的“先知”

老子的學說也被拿來與基督教教義相比附。

例如,法國傳教士、同時也是法國科學院院士的白晉,從《老子》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段,認為這證明中國古人對三位一體的上帝早有認識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來自法國的著名中國學家雷慕沙則認為,《老子》第14章“視而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一段中,“夷-希-微”三個字暗示著上帝之名“耶和華”

1870年,德國漢學家施特勞斯在翻譯《老子》時,對老子的生平進行了“考證”。他根據《聖經》推論,上帝曾以各種方式啟示過中國先民,老子就是接受過上帝啟示的東方“先知”。這樣,《老子》也就成了在上帝啟示下寫成的智慧之書。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而在德裔美國哲學家保羅·卡魯斯翻譯的《老子》中,更充滿了基督教教義與老子學說的各種比附。比如:

對《老子》第22章“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保羅聯想到了《新約·馬太福音》中的“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以及“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對第63章“報怨以德”,保羅解釋為要用正義和善意來對待對我們有敵意的人,這很容易讓人想到基督教中的“愛你的敵人”

對第78章“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保羅認為,在中國,皇帝在一年一度的祭祀中通過向“上帝”謝罪來承擔國家全部的屈辱,這和神父將人類所有的罪孽加之於自己的肩上是非常相似的。

等等。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直到20世紀,這種用基督教神學來解釋老子學說的傾向,在西方依然延續著。例如: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的父親約翰內斯·黑塞,在1914年發表了《老子——基督降世之前的真理見證人》

1919年,德國詩人克拉邦德還以“夷-希-微”為基礎創作了詩集《三聲》,他在詩中將老子、釋迦牟尼和耶穌並稱為上帝在人世間的化身。他還號召德國人應該按照“神聖的道家精神”來生活,成為“歐洲的中國人”。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20世紀以來,老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哲學家和東方智慧典範的地位,在西方普遍形成了共識。不過,對老子及其學說的理解與闡釋,也走向了多元化。正如荷蘭著名漢學家許理和所說:

“我們已經領略了西方的形形色色的老子: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吠陀經》的專門家、原始基督教的傳教士、神智學的神學家、通過祈禱和信仰給人治病的巫醫、古代科學家、整體論的主張者……而且,這個欄目到此遠沒有終結!”

/完.

西方曾這樣闡釋“老子”:一位偉大的“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