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兰州市

城关区:因地处旧城区得名

七里河区:因境内七里河得名

西固区:北宋元丰五年(1082)筑西关堡。明弘治十二年(1499)更名西古城,清末改西固城。1952年置兰州市第五区,1955年改现名

安宁区: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安宁堡命名,取“安宁无患、不受侵害”之意

红古区:因境内红古城得名

永登县:西晋建兴四年(316)令居县、枝阳县析置永登县,清朝设平番县,1929年改现名 ,取永远五谷丰登之意

皋兰县:以县境皋兰山得名;据张维《兰州古今注》云:皋兰为译音;匈奴谓天为祁连,而皋兰之名与祁连音近,高峻之意

榆中县:因秦筑长城,树榆为塞,地处榆塞之中,故名;另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大小榆谷为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嘉峪关市

市以市境内明长城西部终点嘉峪关得名,因关城在嘉峪山麓,故名嘉峪关


金昌市

金川区:以境内金川河得名,河因流经永昌县北的金山(武当山)得名

永昌县:取永远昌盛意而名之;另据《读史方舆纪要》,永昌为元永昌王号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白银市

白银区:以白银厂(白银矿)得名;明洪武年间在此设采炼机构白银厂,故名

平川区:以境内黄河岸畔平川命名;另说因辖境中部为宽阔的旱平川得名

靖远县:明朝置靖虏卫,清初改靖远卫,雍正八年(1730)设县,取使边远之地安定之意

会宁县:会州和西宁县各取一字得名,据《甘肃新通志》载,会州因北周太祖于此地胜利会师得名

景泰县:1933年红水县更名景泰县,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另据《中国地名辞源》载,县以景泰川(草窝滩)得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天水市

秦州区:2004年9月由秦城区更名,沿用古地名;曹魏黄初元年(220)置秦州,因是秦国祖先的封地得名;另说因秦邑以为名

麦积区:2004年9月由北道区更名,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得名;《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云,因山崛起一峰,如农家积麦之状,故名

清水县:据《郡县释名》 载,以清水在县境为名。另说因地处古陇坂,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以清泉四注得清水而名

秦安县:相传此地曾为秦国祖先的封地,取义秦地安定命名;一说因是秦州之域而得名;另据《郡县释名》:县取秦州安定之义

甘谷县:原名冀县、冀城县,唐朝改伏羌县,1929年改现名,因宋代甘谷城得名

武山县:以武城山命名,因是三国魏将邓艾拒蜀将姜维之处得名;又据《水经注》载,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曾名新兴县、宁远县,1913年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而改名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因汉代的张骞及其子张绵和张絮皆葬于此地得名;另说,后川河古称长家川,张与长音近,故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武威市

凉州区:2001年5月由县级武威市改设,沿用古地名,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之意

民勤县:1928年镇番县更名民勤县;因人勇知义,男耕女织,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勤奋创业之意

古浪县:以古浪河(松陕水)得名;据《方舆纪要》古浪所:古浪水在所南,流绕关城,故名;另说由蒙古语古尔浪哇得名,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境内喇嘛教寺院天堂寺、祝贡寺首字命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张掖市

甘州区:2002年3月由县级张掖市改设,沿用古地名;《元和郡县志》云:因甘峻山(绀峻山)为名,山因山中泉水,味甘冽而得名;另说因地多甘草而得名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地处肃州之南得名

民乐县:1913年置东乐县,因在古乐州之东得名;1933年改现名,取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康乐之意命名

临泽县:1929年由抚彝县改现名,沿用古地名;因处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表水较丰富得名。西晋避文帝(司马昭)讳改昭武县为临泽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因临居延泽为名。据《十三州志》 载: 昭武苏有临泽亭在其东,县以亭名

高台县:明景泰七年(1456)置高台千户所,据《一统志》载因城西台子寺得名;清雍正二年(1724)改县

山丹县:据《元和郡县志》载:焉支山,一名删丹山,故以名县;北魏以谐音改今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平凉市

崆峒区:2002年由县级平凉市改设,以崆峒山得名。《水经》 云: 崆峒山盖大陇山之异名;一说是周时氏族部落的名称,崆峒山为其控制,以姓氏命山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山有空洞幽穴而得名

泾川县:因地处泾水之川,故名。另说以泾水为名。《释名·释水》云:水直波曰泾,言如道径也,取其泾流为名

灵台县: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取文王伐密作灵台之义命名

崇信县:县取唐崇信镇(军)为名,唐贞德元年(785)设军,取义尊崇信用

庄浪县:系属藏语音译,庄意为野牛,浪意为沟或谷,野牛谷之意

静宁县:元朝德顺州更名静宁州,沿袭宋金之静边砦并取安静宁谧、平静安宁之意命名。1913年改州为县,县沿州名。另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

华亭市:北魏普泰二年(532)置华亭镇,因皇甫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另据《太平寰宇记》载,因地处白马川、华川、亭川三川口得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酒泉市

肃州区:隋仁寿二年(602)置肃州,取《汉书》“肃振国威,以通西域”之意命名

金塔县:因县境有古塔名金塔寺,故名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安定西域之意,2006年2月改现名;据《元和志》载:瓜州因地出美瓜而得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因初设时治所在肃州 (今张掖市)西北,故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载,因地处甘肃北部而得名

阿克塞县:系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沟、白石滩;因博罗转井镇西28公里处有一片白石滩而得名

玉门市:以玉门关得名;相传古代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珠宝经此传入中原,故名;《元和志》之玉门县:汉罢玉门关屯戍,徙其人于此,因以名县

敦煌市:古语中敦为大;煌为盛,取盛大辉煌之意;一说似为都货罗(Tokhara)的译音,即汉初居于敦煌祁连间的月氏族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庆阳市

西峰区:1950年设县级西峰市,以西峰镇为名;2002年6月改为区

庆城县:曾名安化县、庆阳县,2002年改现名,以县政府驻地庆城镇得名,镇以驻地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载,镇因是庆阳县人民政府驻地得名

环县:据《舆地广记》载,以环江环曲得名;另说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得名

华池县:因境内华池水(今葫芦河)得名;另说以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得名

合水县:《郡县释名》云:以建水、北川水(北岔水)相合, 因以名县;另说因县址在马岭、白马二水口,故名

正宁县:唐天宝元年(752)境内获玉真人像27尊,罗川县更名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避世宗(胤禛)之讳而改名

宁县:《元和郡县志》云:西魏废帝三年改豳州为宁州,以抚宁戎狄为名;1913年改县

镇原县:因唐朝为原州,宋金曾设镇戎军,元朝合并镇戎、原州取首字得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定西市

安定区:2003年9月由定西县改设,沿用古地名;元至正十二年(1352)因陇中地震,元王朝将定西州改为安定州,取安宁稳定之意

通渭县:以境内牛谷河通川注渭得名。平襄县,宋代平襄县更名通渭县,取通往古渭州(今临洮)之意得名;另说因渭河得名

陇西县:因县在陇山之西,故名;《通典》:汉阳有大坂曰陇坻、陇山、陇阪

渭源县:以渭水发源于境内鸟鼠山得名;另据《元和郡县志》云,县因渭水为名;据《水经·渭水注》载: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

临洮县:乾隆 《甘肃通志》 云:县 因洮水经流城下得名;1928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以县西临洮河得名

漳县:东汉置障县,北魏改彰县,明洪武年间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裕国改名漳县。清末并入陇西县,1913年复置以源于境西南木寨岭的漳水得名;《清一统志》云: 漳水本名彰川,又曰鄣水

岷县:西魏大统十年(544)置岷州,以境内岷山得名;1913年改为县;岷通泯,据《集韵》:泫泯为混合之意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陇南市

武都区:古文中水泽所聚谓之都,又因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曾名石门县、安育县、将利县,元朝入阶州,1912年改武都县。据清乾隆《甘肃通志》载:因武都山而得名;另说系取周代文、武、成、康等谥号之武为名

成县:取周代文、武、成、康等谥号中的成为名;另说因成州得名;延兴元年(494)仇池镇改成州,《逸周书·谥法解》云,安民立政曰成,故名

文县:明洪武四年(1371)文州改为文县;因古为文州地而得名,文州以筑台立庙祀周文王而得;另说,取周代文、武、成、康等谥号之文为名

宕昌县:1954年西固县移驻宕昌并更改名,许慎《说文解字》云:宕为洞屋,魏晋时居住在洞屋的羌人部落兴旺发展,故名;另据《元和郡县志》载:因宕昌山为名;据《读史方舆纪要》,宕昌为北魏宕昌王号

康县:1928年置永康县,以永久康宁取名;因与浙江省永康县重名而改名;沿用北周明帝二年(558)所置的康州之名;一说取周代诸王文、武、成、康谥号中的康字命名

西和县:《中国地名辞源》云,因宋金讲和,避金太祖的汉名旻讳,改岷州为和州,因当时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县沿州名

礼县:据《郡县释名》陕西卷上:礼县筑城于礼店千户所城西,从礼店之旧命;李店为南宋以前李姓设店铺得名,后雅化为礼店。

徽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载:县以徽山得名也;《中国地名由来词典》️云,以元代的徽山驿为名

两当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因县界两当水为名,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似两当衫,故名。另据《方舆胜览》载:县西有两当驿,东抵汴京,西抵益州,皆三十六程,故名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1928年导河县更名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云,河因古大夏国得名

临夏县:1928年导河县更名临夏县。以濒临大夏河得名

康乐县:据《中国地名辞源》载,因北宋康乐寨得名,北宋熙宁六年(1073)置康乐寨,取康泰安乐、民康乐业之意

永靖县:取永远安定、永远平靖”之意命名

广河县:1955年由宁定县更名广通回族自治县,境内有洮河支流广通河而得名;因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于1957年以广通河简称改现名

和政县:曾名金剑、宁河县,以县境古和政驿得名,取人和政通”之意得名

东乡族自治县:境内以东乡族人口为主体,故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载,因地处河州之东而得名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以境内小积石山得名,据《元和志》云:积石山又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


甘肃省各县级城市地名由来

甘南藏族自治州

合作市:原名黑措,1956年5月改现名,藏语意为吉祥的羚羊地、首领;又取民族和睦团结之意

临潭县:原名美相县、汎潭县,唐贞观五年(631)改现名;以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另说因县城临靠老结庄之三潭而得名

卓尼县:卓尼为藏语焦乃之转音,意为两棵大松树;因卓尼古寺得名,另说因清卓尼土司而得名

舟曲县:以藏语称白龙江为舟曲得名,因境内主要河流白龙江得名

迭部县:迭部是藏语是大拇指之意,相传古代山神涅甘达哇经此,被挡住去路,他伸出大拇指一摁,石山顿开缺口,变为通道,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载,因境内迭山而得名

玛曲县:以藏语称黄河为玛曲得名

碌曲县:以藏语称洮河为碌曲得名;另说因地处西倾山以东、洮水之源得名

夏河县:以临大夏河得名;以大夏河为名;另说1928年置县,因县治在大夏河上游,故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