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古人為什麼喜歡三寸金蓮?裹腳布又臭又長,現在沒有聽說誰會喜歡的?

預知昊海


裹腳發端於唐末五代,興盛於滿清,最後消失於新中國建國。期漫長的時期殘害了一代代的婦女。起源之也初僅僅是將女子的腳纏的纖細以體現美感,且僅限於少數人。後發展到從小裹腳,以至於裹腳婦女骨折,畸形。其痛苦隨其一生。

中國漫長封建王朝時期,產生了不少的國粹,但也有不少糟粕,婦女裹腳就是其一,裹腳摧殘了婦女的心理,也造成了裹腳婦女的生理傷害。連毛主席對裹腳也是極為批判,曾經說過裹腳布又臭又長。


其實,裹腳也只是滿足了中國古代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惡俗審美而已。中國傳統文人具有特別的審美觀,認為女性弱柳扶風的病態身姿才是美,而裹腳能人為製造這種不堪於行的非正常形象。在時間的催化下,更發展出了小腳的獨特的美學觀念。

在五代以前,就有些古代詩人寫詩文稱讚女性小腳之美,五代之後纏過的小腳更是被譽為“金蓮”、“香鉤”、“步步生蓮花”等等。文人們甚至總結出了小腳的“四美”(形、質、姿、神)、“三美”(肥、軟、秀)。到清朝。纏足之風大盛,漢族女子沒有不纏足的。

甚至到清代發展出對小腳的性聯想,文人士大夫階層公開宣稱小腳就是女人身上最具有魅力的器官。

清朝文人李漁就公開說: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男人的性慾,認為小腳“香豔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還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可見當時文人的心理變態程度,令人不忍直視。

這種思想下,文人士大夫根本沒有把婦女當做人來看。婦女也不具有人的屬性,只不過把婦女當成一件物品。作為物品當然也只是滿足主人的慾望為第一要務,絲毫沒有人的權利。

種種看來,裹腳是在封建王朝這種沒有人道的特別屬性下,身為士大夫男性掌握了社會輿論的話語權,為了滿足自己變態的審美觀點,而一代代強加到婦女身上的而已


一史千金


我也說兩句吧。裡腳不是什麼古代,五四運動之前,女孩普遍裡腳,新文化運動後才開始放腳,有些人上世紀20年代末還裡腳,所以只能說近代。

同時現代也能見到。我岳母就是其中之一,她1919年生,5歲開始裹腳,幾個腳指頭都在一齊,給她洗腳也很弗事。她現在身體還可以,自己基夲自理,只是視力不太好,耳朵有點背,近年一直在我家住。頭腦清醒,能知第四代(十幾個)誰在老家(農村)幹活,誰在哪打工,誰在哪上大學,有時還和她開個玩笑。

但是近十年來已經在商場買不到她穿的鞋了(尖腳16碼),只好讓我女兒找人給她定做。


慢悠悠190700058


封建時代“男尊女卑”下的畸形產物,思想齷齪變態的男人認為女人三寸金蓮,盈盈一握,行動弱柳扶風,搖曳生姿,“女為悅己者容”的傻女人迎合了這種殘忍而愚蠢的行為,引以為時尚,遂得以興起且盛行上千年。

小的時候,“有幸”見到過這樣一雙小腳,它的主人是我的一個姥姥,她是爺爺的繼母,八十來歲,雙眼已看不清東西了,滿頭銀髮,精神矍鑠,說話慢條斯理,十分的和藹,每次到得我家,都是用竹轎抬來,她有專屬的座位,非常奇特,一個木製的圓桶狀椅子,我們稱之為“福桶”有時頑皮,我們也跳上去坐坐,就像坐了個皇帝寶座一般。她經常讓我們攙扶著到處走走,我們就注意到她那雙腳,小小的,跟我們的腳不一樣,卻沒有人去問是怎麼回事,等到她洗腳的時候,就完全看清了,腳的皮膚很白,長度只比我們的小手掌大不了多少,腳後跟跟常人一樣,腳板腳趾就變形的厲害了,大腳趾在正前方,其餘四個腳趾卻彎到了腳底,看著像個三角粽子,我們就問她:“姥姥,你的腳痛嗎?”她就微微揚著嘴角笑道:“傻孩子,還痛什麼?早就不痛了。”我們又去把玩她的鞋子,剛好放著一手掌,也是個粽子樣,鞋是布料做的,鞋頭尖尖,腳背處有個拉鍊,我們頑皮著把腳往裡套,卻怎麼也套不進,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就進來轟我們了,說這樣是不禮貌的,我們就笑嘻嘻的四散逃出。

姥姥每年都來我家住一段時間,有她的日子很快樂,因為可以看她的“怪異”小腳,可以吃她經常分給我們的零食,遺憾的是,從沒有聽到過關於她人生的故事,包括她的小腳,我上六年級她仙逝了,更是無從得知。




兔子的八哥生活


這隻能說是變態的審美觀惹的禍,自中國宋朝起,男人們不知為何不知不覺的喜歡上了小腳,看,小腳女子,搖曳生姿,柔弱飄搖,小鳥依人,惹人憐愛,一時間小腳女人風靡全國。就像是現在的人大部分都喜歡大胸大屁股的,而有的女子為了更加的吸引男子就進行隆胸豐臀手術一樣。

一些變態的審美觀

有的時候一些審美觀無處說理去,像歐洲曾經有過女子束腰的風俗,腰給你束的就像是粗一點的胳膊那麼粗,似乎上半身稍微受一點外力,腰部就會折斷一樣。還有埃塞俄比亞蘇里部落的佩戴唇盤,這個更嚇人,在你的下嘴唇裡放一個大大的盤子,快趕上吃飯大的碟子了。與之對應的是長頸族,從小用鐵圈將脖子纏的一層有一層,讓脖子不能橫向生長,只能向上生長,長出一個類似長頸鹿一樣的脖子。這些習俗誕生的原因都是由於人們的審美,以此為美方可誕生習俗,可以說這些審美觀有些變態,中國的三寸金蓮也是如此。


中國纏足的發展歷史

纏足開始於北宋,興起於南宋,在明朝達到了頂峰。起初僅僅是皇家女子進行纏足,以此為美,日子久了,普通的百姓也進行效仿,逐漸的纏足之風,風靡全國。至此之後,直到中國近代,異國文化滲透進中國,纏足的陋習才慢慢消失。纏足就是在女子很小的時候,用布一層一層纏住女子的腳,不讓其正常生長,直到女子長大,腳不在生長之時方可將纏足布取下,其中成功者便是“三寸金蓮”。


中國男人為什麼會誕生喜歡小腳的癖好

這主要和當時的一些思想有關,隨著男權社會里男性的地位越來越高,隨之水漲船高的男性對女性的佔有慾望,小腳女人走起路來婀娜多姿,由於腳小,走路有些不穩,楚楚可憐的樣子,瞬間引起了男人的保護欲,所以漸漸的男人們就喜歡上了小腳女人。

無論是中國還是他國,東方還是西方,都曾經誕生過一些所謂的變態的審美觀,一些對人類身體本身有嚴重束縛的行為。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思想的解放,一定會慢慢的步入回正軌,這是大眾的審美觀,不是一個人一張嘴就能改變的,況且當初他們有這樣的審美觀,他們當時也不會覺得是病態的,反而會覺得很正常,只有時間才能說明一切。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對纏足一事,我沒有深切的體會,或者是年齡的原因,下面我以40多歲,對此事有深切認識的一位長輩朋友的身份,來談一下此事。

纏足是一種陋習,使腳畸形變小。女子幾歲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一,纏足起源

纏足開始於北宋而興起於南宋,明代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小至三寸。三寸有多大呢?就像是普通人手掌那麼大。

到了清代,不論貧富貴賤,平民百姓也紛紛纏足,同時,不同的聲音開始響起。

二,纏足原因

古人"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腳小走起路來,如弱柳扶風,婀娜多姿,好看。以此為衡量標準,腳小好嫁人。

這就如同”楚王好細腰”一個道理,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每天都只吃一頓飯,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


因清朝道光崇尚節約,曹振鏞經常穿打了補丁的褲子,道光很高興,給了他四個大字:“恭儉惟德!”官員們上朝也穿帶補丁的衣服。因此,京城破衣爛衫的價格一路飆升。有些窮官買不起,就自己動手,把好好的袍子弄舊弄破,再讓人在醒目處打上大補丁。相同的故事還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唐朝以胖為美”。

古人希望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裡,不拋頭露面。腳小就行動不便,那麼就滿足了這一需求。甚至還有把腳纏到更小,進進出出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很受歡迎。

我過世的姥姥和奶奶都是纏過足的,她們大約是1910年左右生人,姥姥的腳纏得小,就像是三寸金蓮;而奶奶的腳則纏得比較另類,就像十一二歲的孩子的腳。奶奶說自己的娘去世的早,是自己纏足,纏得有點晚,所以很大,很醜。



那時,女人出嫁一下轎,別人首先要看女人的腳。反之,就會說,“呀,那麼大的腳呀!”如果看到誰的腳很小,就會非常羨慕的說,“好看,那麼小的腳。”聽得我直撇嘴,“什麼事啊!”

一雙腳就能看出美醜來?無稽之談!

三,纏足對女性影響

古代女人纏足對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主要是那種鑽心的痛,特別是在纏的初期,要把骨頭生生的折斷壓在腳底,而且還要天天走路,一走一一痛。

奶奶由於纏足,腳疼了一輩子。她的腳除了大拇指之外,其他四個腳趾頭都被折斷墊在腳下。走路時間長了就疼,而且下面還長了腳墊與雞眼。

而且平時奶奶要經常用熱水泡腳,把腳下面的硬皮用剪刀剪下來。奶奶總是一邊收拾她的腳,一邊感嘆,是這雙腳禁錮了她一輩子,也讓她疼了一輩子。


四,現代人不纏足

現代人為什麼不纏足?因為我們不受那些陋習的影響,社會在進步。

母親到了古稀之年,腳很大。我總是笑話她的腳,說她如果早生幾十年,也會被纏足。但是母親說自己幸虧腳大,在六十年代,那個饑荒的時候,正是靠著這雙大腳推小車,幹農活呢!



但是,當代的女性,由於對美的追求,女性愛穿高跟鞋,在無形中對腳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這是不是另外的一種禁錮呢?比如腳下容易長腳墊,小拇腳趾頭被擠變形。

現在年過不惑的我,早已和高跟鞋說拜拜了,因為穿了高跟鞋,腳和腿都不舒服,為什麼找那個麻煩呢!

有著一雙大腳,我由著心性與大家一起爬山涉水,徜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裡。如果我有一雙纏著的腳呢?不敢想!

我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即使不自主被纏了足,也會勇敢的放開的,生而為人不易,為什麼還要找罪受呢?

自然最美,健康最美!


歷史漫談君


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蓮,既是男子用來品評的對象,又是評判女性之美的重要標準。三寸金蓮往往與婚姻和男女之事緊密相連,古代大多數男子對其充滿迷戀。

在現代人看來,裹腳布是又臭又長,尤其是老太婆的裹腳布。但這代表不了古人的審美觀,正所謂時代不同,審美觀也各異。三寸金蓮在古代就代表女性美。

在古代,一個女子即使長的貌若天仙、皓齒蛾眉,但只要綺羅裙下是雙大腳,那便會大煞風景,頂多只能算個普通女子。若談婚論嫁,很難有男子會看上她。

但如若女子的三寸金蓮纏裹得好,即便是相貌平庸、身材臃腫,那也會受到男子的百般好評,從而得到更多男子的追求。這種審美心理源於古代的傳統思想。

古代以女子之足纖小為美的觀念一直存在,小腳不僅代表女子的美妙,還是女子尊貴的一種象徵。這種觀念使得有纖足的女子志滿意得而大腳女子極為自卑。

古代男子對三寸金蓮極為痴迷,在他們心中,三寸金蓮要勝過女子的容貌和身材。男子們在喝酒時,都喜歡將酒杯放在蓮鞋中喝,這種遊戲被稱為“蓮足杯”。

成型後的三寸金蓮,腳背會高高弓起,而腳心處則形成一條深深的肉溝。這條肉溝因缺少受力而柔軟多肉,古代男子對其非常迷戀,將其視為女性最美之處。

三寸金蓮在古代有“香鉤”、“步步生蓮花”之美譽,小腳營造出了一種特別的“女性美”。文人墨客們將這種美總結為形、質、姿、神、肥、軟、秀七美。

這種審美心理其實暗含了一種兩性意識,清代文人給出了男子喜歡三寸金蓮的原因,就是為了滿足私慾。小腳的“香豔欲絕”,竟然能使男子們“魂銷千古”。

清末,遠赴海外的留學生都會帶著愛人的“蓮鞋”,一有空閒便會欣賞。三寸金蓮還能帶給男子安全感,由於小腳的行動不便,可有效避免女子的紅杏出牆。

正如清末學者辜鴻銘所說,三寸金蓮之妙,正與洋婦高跟鞋的作用一樣。他在書中描述道,女子纏足之後的走路方式,能使臀部變得肥碩,從而增加美觀度。

最終使得男女房事也會變得樂趣無窮,辜鴻銘對三寸金蓮的看法,代表了當時大多數士人的觀點。辜鴻銘從不避諱自己的審美,他將妻子的小腳視為興奮劑。

纏足時代的女子,喜歡將自制的羅襪和弓鞋贈給情郎,其中以蓮鞋最重。古代男子喜歡觀看女子洗足,一雙小腳“漫家郎膝上”,是“最鉤春興最消愁”的。

纏足時代的青樓,風塵女子也會纏足,加上客人愛蓮,於是風月場中出現了種種特別景象。風塵女子出局時,由於腳小難行,或乘小轎,或由龜奴揹負而行。

風塵女子的纏足,自然也是為了滿足男子的審美需求。因為這種特殊的審美觀,明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山西等地出現賽腳會,優勝者的丈夫會滿臉喜慶氣。

古代男子喜歡三寸金蓮,自然也會喜歡弓鞋,也就是蓮鞋。新娘進門,眾人第一眼看的就是她的戀足,看是否裹得到位,以此評判新娘是否會受到婆家喜歡。

鬧新房時,三寸金蓮成了取樂的主要內容。親朋好友會翻箱倒櫃,觀看把玩新娘的各色蓮鞋,甚至強捏新娘蓮足反覆品評,強脫蓮鞋,用手指仔細丈量尺寸。

除此之外,還有種種玩蓮遊戲。關平奪印是讓新娘站著,抬起一腳讓新郎跪地捧住,此時新娘問下跪何人,新郎答曰小將關平。又問來此作甚,答前來奪印。

由此可見,三寸金蓮對古代男子的影響根深蒂固,這種纏足造成的神秘感,對古代男子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不僅體現在婚姻上,還有審美心理。

在現代人看來,古人的這種特殊的審美心理,確實讓人難以置信。在纏足時代,三寸金蓮往往與兩性附比在一起,可能也是些蓮迷空虛、無聊、頹廢的表現。


野史也是史


“三寸金蓮”和封建禮教根本沒有關係

受一下歷史教育的影響,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古代的纏足現象是封建禮教的壓迫造成的,事實上禮教和這一陋習本質上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單從纏足本身而言它還是夠不著“禮教”這一標準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禮教最初僅僅是士大夫當中流行的一種性癖好,沒有任何理學家會容忍將纏足現象劃分到禮樂典章當中,所以現在如果有人還認為纏足是封建禮教的代表文化,那麼歷朝歷代的理學家恐怕抄起四書大全就是一頓胖揍。

從實質上分析,纏足是一種較為標準的亞文化現象,纏足文化的定位非常的隱私,所以即便是當時有這種癖好的士大夫也羞於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些。

纏足文化的根本在於滿足部分人的私慾

有一個比較大眾化的說法認為女子纏足能從很大程度上限制她的行動能力,這樣就可以在封建社會限制她對外接觸的機會,剝奪她和其他男子認識的可能性。《女兒經》上說:“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但這種說法還是比較片面,纏足的根本目的其實吧就是為了滿足當時社會上某一些群體的私慾,後世很多學者認為女子纏足能夠滿足男子對女性官能的興趣及要求。

很多人認為女性的雙足正是性感地帶,古人認為女子的足小不盈握,惹人憐愛。由於足小,走起路來娉娉婷婷、扭扭捏捏,也會使男子浮想聯翩,可以“晝間欣賞,夜間把玩”

清末的中國學者辜鴻銘說:“裹腳能使血液向上流,這使臀部變得豐腴性感。”

除了辜鴻銘,清朝文人李漁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而且他在得意之作《閒情偶寄》中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當時男人的奇特慾望。

纏足文化退出歷史舞臺是發展必然

作為亞文化當中的一種畸形文化,纏足的流行邊際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深遠,即便是在清朝,纏足文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衰老,即便沒有民國的革新運動,纏足文化也很難在歷史上生存下去。


船伕聊名著


有句歇後語,叫作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農村老太太,一個月也不洗幾次腳,那個酸爽,保管讓你聞一次,記著一輩子。

三寸金蓮,起源於北宋,流行於南宋,延續至明朝,清朝入關之後,除了留頭不留髮之外,還頒佈了禁止纏足的法令。


哪知道,漢人寧願剃髮,也不願自己的女人是大腳,因為大腳實在太醜了。

後來,清朝妥協了,既然喜歡纏,就繼續纏吧,只要你們乖乖的聽話,乖乖交稅就行了。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在統治區頒佈了禁止纏足法令,曇花一現之後,到了辛亥革命時期,又頒佈了禁止纏足法令。

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女孩仍舊偷偷地纏足,因為大人告訴她們,如果不纏足,長大就嫁不出去,因為沒有男人喜歡大腳女人。

纏足真正消失應該是在解放以後,這時候婦女思想得以真正解放,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纏足這種封建毒瘤也被徹底丟入了垃圾桶。


裹腳的女人是怎麼走路的呢?

這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其實小腳女人走路不成問題,但要是跑步估計就不行了,極容易跌倒!

《水滸傳》裡潘金蓮就是小腳女人,因為腳裹的好,裹的漂亮,才成了眾多男人垂涎三尺的目標。

王婆貪賄說風情那集,西門慶到了王婆的裡屋,不一會兒,潘金蓮也來了,王婆藉故離開了,給他們製造私人空間。

二人就在裡屋,你一杯我一杯地喝開了,不知不覺,三杯酒下肚,潘金蓮有幾分醉意了,這時候西門慶故意把筷子弄掉到了地上,然後裝作撿筷子。

這時候,西門慶瞥到了潘金蓮三寸金蓮,再也按捺不住,捏了一下,潘金蓮趕忙縮回了腳。

這時,西門慶急了,輕輕地說了句:“娘子,成全小生則個!”

潘金蓮羞怯一笑,點了點頭,於是二人就好上了!


說了這麼多,古人為何喜歡小腳呢?

這是一種病態的審美觀,裹了小腳的女人,走路顫顫巍巍地,弱柳扶風,楚楚可憐,能激發男人的保護慾望。


一半秋色


裹腳的問題,最早是因為一個非常齷齪的理由。在中國古代,老百姓的地位整體是非常低的,很多時候古人攢了好大一筆錢買了個老婆,是很容易逃走的。

所以在絕大多數地方,老婆是絕對不能出家門的,那麼最好的辦法是:用鐵鏈子拴住腳。

但是,用鐵鏈子拴住女人,並不經濟。畢竟好不容易花錢娶回來的老婆,帶著幹活總是不行的。於是朱熹就想到了多年前流傳在宮廷的一個辦法:纏足。

事實上儘管纏足在南朝的時候就已經有端倪,但那只是作為一個官方養宮女的一個方法,就好像芭蕾舞演員的小鞋一樣,的確可以讓女性腰身挺拔,甚至優於纏足之後女性行動需要用大腿內側的肌肉發力,以至於在性的方面會非常……你懂的,不細說了。

但是,自隋煬帝開始,纏足的女性就已經一律不得入宮了。

而朱熹重新採取纏足的辦法,的確讓當地得到了政策上的安穩。畢竟纏足之後女性體力不足,比栓鐵鏈子還管用。

隨著時間的發展,究竟有哪些家庭,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姑娘纏足呢?很簡單,就是那些一窮二白的家庭,女兒總得不停幹農活的家庭。稍微有點條件的家庭,至少不需要讓女兒靠幹農活為生的人,就把腳纏了吧。

於是,纏足作為一個風尚,就開始流傳起來。那些沒有纏足的人,自然就地位低下,從而被人看不起。到了清朝,纏足甚至成為了一種民間風尚,讓八旗女子也愛上這點,而康熙畢竟是滿人,對此估計嚴重不足,屢次下詔書也沒搞定纏足的事情。

至於今天為什麼沒纏足了呢?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

1. 婦女解放運動,建國後女性能頂半邊天,自然不能用纏足影響女性賺錢。女性有了錢就有了地位,時間長了,自然就發現不纏足的好處了(當然,這個過程從民國就開始了)

2. 見的人少了。這是上一條的延伸,大家身邊都沒有纏足的了,自然就不愛這口了。

3. 高跟鞋的發明。

沒錯的,高跟鞋的作用,和纏足的作用基本是差不多的。但高跟鞋明顯更好看,而且也不會影響日常行動。多美好的發明啊~


酒騎風


記得聽過一個故事,大概是民國的時候有一位女子說古代的女人太悲慘,一雙小腳走到哪裡都不堪入目,小畸形,有不實用;然後就有人回答她說:你穿著高跟鞋不也是走到哪裡都不方便嗎,時間久了,腳不也是畸形;怎麼沒注意到自己的悲慘。

每個時代形成的審美觀點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對於美的追求總有那麼些相似的感謝,確實;穿高跟鞋不也是追求的一種小巧輕盈嗎;跟古代的小腳女人凌波微步,搖曳而行的姿態有多大分別,而且從生理上來講,都是會造成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與其如今考慮女人裹小腳的問題還倒不如考慮下女人穿高跟鞋的問題比較實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