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作为一部警匪片,我想,《完美的世界》大概是不合格的。没有血腥暴力的氛围营造,甚至,就连警匪之间的冲突,都显得那么平静。在整体舒缓的叙事基调中,丝毫感受不到压迫与紧张,这一场看似并没有目的地的逃亡之旅,更像是

临时父亲和临时儿子彻底放飞自我的情感填补的过程。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能在这部电影中,隐约看到是枝裕和执导的《小偷家族》的影子。在现实夹缝中求生存,并不只是局限在原生家庭的探讨上,而是刻意跳了出来,利用陌生人自我选择感情寄托后的相互依偎,审视着快节奏的当下,那个始终摇摆不定的自我归宿。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布奇是一个不合格的逃犯菲利普是一个不合格的人质,两人之间关系转变的背后,都拥有着相似的原生家庭的生活背景。在缺失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关爱与信任时,逃离似乎就成为了两人潜意识中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这种为自我未来争取归宿的冒险之旅,却在增进两人感情的同时,让观众看到了除开血缘关系后的另一种胜似亲情的情感关系,那就是自我选择关系。因为缺失,所以珍惜,而珍惜的出发点在于,都可以从对方身上,找到自我需求的那部分。

作为一部被《电影手册》选为1993年年度最佳电影,它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细腻情感的刻画和人性善恶的转变上。电影中感动的故事情节,并非都是由激烈的戏剧冲突引起的,而是隐藏在细小的行为举止上。透过这些叙事细节,将人物形象立体化

的同时,为我们呈现出残缺家庭生存环境下,自我情感的找寻和人性善恶的抉择。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逃犯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穷凶极恶的,可是,导演伊斯特伍德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打破,也在重塑。

导演试图通过将一个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坏人”,让他努力展现着人性的善良,然后,冷静地告诉观众,这个世界的确不完美,可是,我们能够努力释放人性善的同时,将最温暖的情感给予我们最在乎的人。所谓的完美世界,大概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平等与尊重。

1

拥有两条叙事线的《完美的世界》,利用布奇越狱后劫持菲利普的逃亡之路为主线,然后,站在当下的时间点,慢慢延伸出两人过去的经历。

虽然,电影只有将近两小时的时间,导演却尽可能的全方位展示着电影中每个人物的蜕变与成长。于是,这部电影不再仅仅是你追我赶的生死抉择,而是潜移默化中成为了由

个人自主选择组建的临时家庭的情感找寻之旅。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父亲这个角色并没有在电影中真正出现过,可是,却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布奇的犯罪历史,一大部分是因为从小被父亲家暴。菲利普从被动被绑架到主动配合,也是因为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让他对于布奇这个角色,产生了等同于对父爱的依附情感。

正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布奇的家庭关爱和社会关爱同时缺失,于是,布奇的生活完全得依靠自己本能的选择。布奇外在表现出的邪恶,并没有完全泯灭他内心对于善良的靠拢,所以,越狱过程中劫持的小男孩菲利普,就成为了引导并诱发布奇人性善和情感真的重要人物。

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也是善恶的共生体,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无法给自己内心的善恶一个准确的定义。而因为社会环境激发的某种人类表现出的外部行为,其实,都不能否认在他内心还存在着的另一种行为的牵制,所以,成长就是自我回归的过程,明白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需求,然后,努力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布奇绑架了菲利普,倒不如说是菲利普绑架了布奇。我这里说的绑架,并不是强行控制人身自由,而是利用布奇情感的空白,慢慢实现换位思考的同时,让布奇从小缺失的父爱,都在关心照顾菲利普的时候体现了出来。

从一开始,因为越狱同伴对于菲利普企图伤害后,布奇的痛下杀手,到带着菲利普去买衣服,然后一起规划着去他一直向往的阿拉斯加。没有体会过父爱的布奇,将自己的情感需求悄悄的转移到了菲利普身上,他带给菲利普情感上的温暖,就像是在慢慢寻找着印象中缺失的那部分父爱

菲利普的家庭充满压迫,布奇的家庭充满暴力,所以,在看似平静祥和的电影氛围营造中,却处处透露着某种反抗的意味。他们在反抗环境,同时也在反抗自己,反抗自己的怯懦,反抗自己的迷失,反抗自己的不坚定,也反抗自己的不做主。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2

因为信仰问题,菲利普母亲把我以为偷换概念变成了你不能,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以及信仰尚未理解的小孩子来说,无意中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这从电影开始时,一群小孩子的狂欢和菲利普一个人的孤单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缺失父爱的家庭中,独立和责任,果敢和勇猛,这都需要自我在生活历练中,不断追逐的东西。可惜,菲利普的自我被母亲以爱的名义给剥夺了,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自愿跟着布奇逃亡的重要原因。

布奇保护着菲利普,就像是在保护着自己的童年,人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个丢失的自我就会慢慢回归。布奇的情感需求激发着他人性的善,然后,在不完美的世界里,竭尽所能的追求着完美,而这个完美就是,尊重,平等,独立和信任。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布奇教会菲利普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何尝不是布奇对于自己的期许?他关爱孩子,他痛恨暴力和压迫的父母,所以,电影里,他会选择用最冷酷的方式,吓唬麦克一家,迫使菲利普朝着自己开了一枪。

这一枪,并不代表着菲利普人性的邪恶,而是代表着菲利普人性的善良,因为,他懂得了保护,也懂得了反抗,更懂得了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自我回归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此时此刻,布奇的形象已经从越狱逃亡的恶人,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有正义感,富有温暖情感的父亲形象。他在追求心中的完美世界,他也在给菲利普营造一个完美世界,两人相互的情感依附,慢慢促进着两人自我的成长和人性的回归。

只可惜,结尾布奇挨的那一枪,却彻底暴露出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人们总是用最大的恶意揣测人性的善恶,这也是造成布奇成为罪犯最大的原因。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作为警察的瑞德,自以为是的用为你好的名义,让布奇在少管所待了四年之久,作为菲利普的母亲,她同样也是用为你好的名义,剥夺了菲利普少年时种种欢乐时光,而布奇要做的,就是试图从成人的世界里,将原本属于菲利普的世界夺回来!

精神的成长,不是包裹一层防护服的小心翼翼,而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之前菲利普的怯懦和听话让人心疼,而布奇的叛逆与冷酷让人害怕,可仔细想一想,心疼和害怕的背后,是自我迷失的痛苦。他们不知道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最可怕的自我缺失。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完美的世界》这部电影展示的现实世界,并不都是完美的,可我还是为这个故事而

感动。

电影用最平静的叙事风格,将现实社会的各种丑陋与肮脏,压迫与威胁通通笼罩起来,然后,利用布奇和菲利普通过自我选择临时组建的父子关系,在观众的心中保留了对于完美世界的定义,从而让荧幕外的每个人不经意间都拥有了难得的自省机会。

他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却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

尊重与被尊重,情感回归本真与自我回归纯朴,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平等与勇敢做出选择的反抗,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个世界的完美从来取决于你自己的争取。

伊斯特伍德再一次用作品固执地保留着对于世界美好的信任,然后告诉我们:生活永远不会束缚住你,完美世界要你去努力,除非你提前缴械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