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作為一部警匪片,我想,《完美的世界》大概是不合格的。沒有血腥暴力的氛圍營造,甚至,就連警匪之間的衝突,都顯得那麼平靜。在整體舒緩的敘事基調中,絲毫感受不到壓迫與緊張,這一場看似並沒有目的地的逃亡之旅,更像是

臨時父親和臨時兒子徹底放飛自我的情感填補的過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能在這部電影中,隱約看到是枝裕和執導的《小偷家族》的影子。在現實夾縫中求生存,並不只是侷限在原生家庭的探討上,而是刻意跳了出來,利用陌生人自我選擇感情寄託後的相互依偎,審視著快節奏的當下,那個始終搖擺不定的自我歸宿。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布奇是一個不合格的逃犯菲利普是一個不合格的人質,兩人之間關係轉變的背後,都擁有著相似的原生家庭的生活背景。在缺失建立在尊重基礎上的關愛與信任時,逃離似乎就成為了兩人潛意識中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這種為自我未來爭取歸宿的冒險之旅,卻在增進兩人感情的同時,讓觀眾看到了除開血緣關係後的另一種勝似親情的情感關係,那就是自我選擇關係。因為缺失,所以珍惜,而珍惜的出發點在於,都可以從對方身上,找到自我需求的那部分。

作為一部被《電影手冊》選為1993年年度最佳電影,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細膩情感的刻畫和人性善惡的轉變上。電影中感動的故事情節,並非都是由激烈的戲劇衝突引起的,而是隱藏在細小的行為舉止上。透過這些敘事細節,將人物形象立體化

的同時,為我們呈現出殘缺家庭生存環境下,自我情感的找尋和人性善惡的抉擇。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逃犯的形象基本上都是窮兇極惡的,可是,導演伊斯特伍德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打破,也在重塑。

導演試圖通過將一個人們刻板印象中的“壞人”,讓他努力展現著人性的善良,然後,冷靜地告訴觀眾,這個世界的確不完美,可是,我們能夠努力釋放人性善的同時,將最溫暖的情感給予我們最在乎的人。所謂的完美世界,大概就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平等與尊重。

1

擁有兩條敘事線的《完美的世界》,利用布奇越獄後劫持菲利普的逃亡之路為主線,然後,站在當下的時間點,慢慢延伸出兩人過去的經歷。

雖然,電影只有將近兩小時的時間,導演卻儘可能的全方位展示著電影中每個人物的蛻變與成長。於是,這部電影不再僅僅是你追我趕的生死抉擇,而是潛移默化中成為了由

個人自主選擇組建的臨時家庭的情感找尋之旅。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父親這個角色並沒有在電影中真正出現過,可是,卻成為了推動故事發展的重要動力。布奇的犯罪歷史,一大部分是因為從小被父親家暴。菲利普從被動被綁架到主動配合,也是因為單親家庭的成長環境,讓他對於布奇這個角色,產生了等同於對父愛的依附情感。

正是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布奇的家庭關愛和社會關愛同時缺失,於是,布奇的生活完全得依靠自己本能的選擇。布奇外在表現出的邪惡,並沒有完全泯滅他內心對於善良的靠攏,所以,越獄過程中劫持的小男孩菲利普,就成為了引導並誘發布奇人性善和情感真的重要人物。

人都是矛盾的集合體,也是善惡的共生體,在絕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無法給自己內心的善惡一個準確的定義。而因為社會環境激發的某種人類表現出的外部行為,其實,都不能否認在他內心還存在著的另一種行為的牽制,所以,成長就是自我回歸的過程,明白自己的需求,正視自己的需求,然後,努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布奇綁架了菲利普,倒不如說是菲利普綁架了布奇。我這裡說的綁架,並不是強行控制人身自由,而是利用布奇情感的空白,慢慢實現換位思考的同時,讓布奇從小缺失的父愛,都在關心照顧菲利普的時候體現了出來。

從一開始,因為越獄同伴對於菲利普企圖傷害後,布奇的痛下殺手,到帶著菲利普去買衣服,然後一起規劃著去他一直嚮往的阿拉斯加。沒有體會過父愛的布奇,將自己的情感需求悄悄的轉移到了菲利普身上,他帶給菲利普情感上的溫暖,就像是在慢慢尋找著印象中缺失的那部分父愛

菲利普的家庭充滿壓迫,布奇的家庭充滿暴力,所以,在看似平靜祥和的電影氛圍營造中,卻處處透露著某種反抗的意味。他們在反抗環境,同時也在反抗自己,反抗自己的怯懦,反抗自己的迷失,反抗自己的不堅定,也反抗自己的不做主。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2

因為信仰問題,菲利普母親把我以為偷換概念變成了你不能,這對於心智尚未成熟以及信仰尚未理解的小孩子來說,無意中增加了他的心理負擔。這從電影開始時,一群小孩子的狂歡和菲利普一個人的孤單對比中就可以看出來。

在缺失父愛的家庭中,獨立和責任,果敢和勇猛,這都需要自我在生活歷練中,不斷追逐的東西。可惜,菲利普的自我被母親以愛的名義給剝奪了,這也是他為什麼會自願跟著布奇逃亡的重要原因。

布奇保護著菲利普,就像是在保護著自己的童年,人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個丟失的自我就會慢慢迴歸。布奇的情感需求激發著他人性的善,然後,在不完美的世界裡,竭盡所能的追求著完美,而這個完美就是,尊重,平等,獨立和信任。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布奇教會菲利普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何嘗不是布奇對於自己的期許?他關愛孩子,他痛恨暴力和壓迫的父母,所以,電影裡,他會選擇用最冷酷的方式,嚇唬麥克一家,迫使菲利普朝著自己開了一槍。

這一槍,並不代表著菲利普人性的邪惡,而是代表著菲利普人性的善良,因為,他懂得了保護,也懂得了反抗,更懂得了自己做出自己的選擇。而自我回歸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做出自己的選擇,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此時此刻,布奇的形象已經從越獄逃亡的惡人,慢慢的變成了一個有正義感,富有溫暖情感的父親形象。他在追求心中的完美世界,他也在給菲利普營造一個完美世界,兩人相互的情感依附,慢慢促進著兩人自我的成長和人性的迴歸。

只可惜,結尾布奇挨的那一槍,卻徹底暴露出殘酷的現實社會中,人們總是用最大的惡意揣測人性的善惡,這也是造成布奇成為罪犯最大的原因。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作為警察的瑞德,自以為是的用為你好的名義,讓布奇在少管所待了四年之久,作為菲利普的母親,她同樣也是用為你好的名義,剝奪了菲利普少年時種種歡樂時光,而布奇要做的,就是試圖從成人的世界裡,將原本屬於菲利普的世界奪回來!

精神的成長,不是包裹一層防護服的小心翼翼,而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的給予孩子尊重和自由。

之前菲利普的怯懦和聽話讓人心疼,而布奇的叛逆與冷酷讓人害怕,可仔細想一想,心疼和害怕的背後,是自我迷失的痛苦。他們不知道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或者該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最可怕的自我缺失。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完美的世界》這部電影展示的現實世界,並不都是完美的,可我還是為這個故事而

感動。

電影用最平靜的敘事風格,將現實社會的各種醜陋與骯髒,壓迫與威脅通通籠罩起來,然後,利用布奇和菲利普通過自我選擇臨時組建的父子關係,在觀眾的心中保留了對於完美世界的定義,從而讓熒幕外的每個人不經意間都擁有了難得的自省機會。

他一生只殺過兩個人,卻從來沒想過要傷害你

尊重與被尊重,情感迴歸本真與自我回歸純樸,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平等與勇敢做出選擇的反抗,這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個世界的完美從來取決於你自己的爭取。

伊斯特伍德再一次用作品固執地保留著對於世界美好的信任,然後告訴我們:生活永遠不會束縛住你,完美世界要你去努力,除非你提前繳械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