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济源周围城市1-----洛阳市吉利区

吉利区位于洛阳东北部黄河北岸,距洛阳主城区19公里。西和西北与济源市接壤,北和东与孟州市相邻,南濒黄河,与孟津隔河相望,东西长13.9公里,南北宽11.16公里,总面积7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02公顷。


济源周围城市1-----洛阳市吉利区


济源周围城市1-----洛阳市吉利区


济源周围城市1-----洛阳市吉利区


吉利,古称河阳,1982年因建设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而设立,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吉利区现辖4个办事处,29个行政村,195个村民小组


唐尧时为孟涂国,虞舜时分卫水为并州,此地属并州,《尚书·禹贡》记大禹导河积石又东至孟津,即指此地。

夏为冀州南境。殷都朝歌,为畿内地。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大军在此泛舟三昼夜横渡黄河。又以武王会盟诸侯于此谓之盟津,也曾称孟。

周初,十二邑封苏忿生,时称“向”,又称“盟”(1973年在白坡已出土了西周时期的铜爵)。

西周时,为周都洛邑畿内地,春秋初属郑,后属晋为河阳邑。战国时属魏,为垣雍地。

秦为河雍县,属三川郡。汉高祖封陈谓为侯国,武帝分天下为十三部,此日河阳县,隶河内郡。新莽改河亭,东汉复置。

东魏元象年间在河阳的黄河中筑中潬城,在黄河南岸筑南城,加北中府城,称“河阳三城”,为京都洛阳戍守要地。

北齐废县为河阳关,有驻军防守。隋开皇初(公元581年),置河阳宫于河阳城

内。乾元以后,常置重兵于河阳三城。

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将河阳升为孟州,隶河北道。五代孟州还属河北道。金世宗大定年间,河阳城被黄河洪流冲毁,州治向东迁徙,称上孟州。后古城修复,复徙州治于故城,称下孟州。元朝初年(公元1271年),又移州治于上孟州。明代改州为县,废河阳,始名孟县,属怀庆府。清因之。

民国3年(1914年),属河南省豫北道,后改为河北道。十六年道废,直属河南省,后改属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78年1月将孟县的吉利公社和济源县坡头公社的马洞等七个大队划归吉利工程指挥部领导,实行政企合一,属洛阳市管辖。

1978年4月,建立河南炼油厂建设指挥部地方工作处。

1982年2月,建立吉利区筹备处。

1982年8月,国务院国函(1982)167号文正式批准建立洛阳市吉利区。

982年因建设国内最大的单系列炼油装置——洛阳炼油厂(今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简称洛阳石化)而设立,是洛阳市最具活力的一个崭新城区。

吉利交通便利,水电资源丰富,以石油化工等朝阳产业为重点,具有无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建区以来,依托洛阳石化,靠优势起步,靠改革搞活,靠开放带动,靠科技兴区,形成

  了以化工、化纤、纺织为主导产业的完善的地主工业体系,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城市功能配套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各项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吉利人均各项经济指标位居河南省各县(区)前列,是洛阳唯一、河南省首批整体实现小康的县(区);是河南省首家省级园林区;科技、教育工作跨入全国和全省先进行列。吉利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风吹来满眼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政策的倾斜,以吉利为中心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洛阳大化纤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投资64亿元已建成投产的洛阳石化化纤工程,是建国以来河南省一次性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填补了省内乃至中西部地区聚脂工业的空白。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利科技园一期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二期规划正在进行。洛阳石化炼油规模扩大到800万吨/年,新建45万吨/年-联合装置,大大增强了地方工业发展后劲和活力。依托洛阳石化、中油一建,黎明化工研究院、水利部小浪底建设工程局,吉利区人才技术密集,后发优势明显,年轻的石化工业城处处生机勃发。

昔日河阳故地,今朝黄河明珠。位于吉利区境内,总投资22亿元的小浪底大坝反调节水库——西霞院水利工程建成后,从西霞院到小浪底之间,将形成20平方公里的水面,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一派江南水乡风光。结合数万亩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开发和黄河两岸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结合生态园林式的城建布局,吉利正成为黄河旅游热线上的崭新景区和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