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前言

納蘭·明珠本為葉赫部貴族,在部族戰敗後歸降於努爾哈赤,成為滿洲貴族之一。藉助血緣優勢,明珠很快受到康熙帝重用,並以所有才智回報皇帝的知遇之恩。但隨著手中權力日益膨脹,明珠自己也漸漸忘記了清廉之道,不但私下結黨營私,還在朝野內外賣官貪贓,嚴重損害了康熙朝的政治風氣。

所謂善惡有報,天道輪迴,康熙帝最終無法忍受明珠的種種行徑,將其所有職位革去。一代權臣就這樣跌落於深谷,自此遠離了朝堂。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康熙朝權臣納蘭·明珠 影視劇照

出身皇親、極速升遷

納蘭·明珠出身於滿洲四大姓之一的葉赫那拉氏,同時,其父葉赫那拉·金臺吉的妹妹為皇太極的生母,所以說明珠與愛新覺羅氏有著相當濃厚的血緣關係。由於葉赫部一直心向明朝,故而在明帝國統治的時期內地位要高於努爾哈赤,明珠也因其父為葉赫部首領而倍顯尊貴。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葉赫那拉·金臺吉影視劇照

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以前,葉赫部就一直與努爾哈赤處於交戰狀態。金太吉曾經想要藉助明朝的力量消滅努爾哈赤,但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敗亡後便修改了對東北的攻守政策,由全面進攻轉向全面防守,故而拒絕了金臺吉的要求。

公元1619年,努爾哈赤兵發葉赫,金臺吉連連潰敗只好據城而守。沒過多久城牆便被敵軍挖陷,金臺吉縱火掩護自己出逃,卻被努爾哈赤所擒獲並縊死。據說金臺吉死時曾經對努爾哈赤立下毒咒,稱"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最終將清帝國帶向深淵的,正是葉赫那拉氏的慈禧皇太后。此後,葉赫部盡數歸降於努爾哈赤,為後金及後來的清帝國效命。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清末時期的慈禧皇太后

公元1662年,身份特殊的明珠走進了官場,成為一名普通的侍衛,同時擔任治儀正一職,主要負責清宮內的鑾儀事務。公元1664明珠就晉升為內務府總管,主要負責管理皇家的各項事務。雖然康熙一朝內務府的地位較為低下,但畢竟是負責皇家生活起居的機構,自然有著許多和皇帝相見的機會。

公元1666年,明珠再次晉升為弘文院學士,擁有了上朝議政的權力。從明珠步入官場以來,僅僅用了四年就從一名侍衛走上了朝堂。此時的明珠已經三十一歲,而且雖有議政的權限,但手中的權力還比較微弱。

兩年後,明珠因治理水患有功,被康熙帝加封為刑部尚書,至此明珠才真正開始握有大權。公元1670年,明珠又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職。康熙帝此舉明顯是認可了明珠的"工作能力",但明珠同時身兼刑部尚書與都察院左都御史兩職就很容易造成貪贓枉法的情況出現。同時明珠還兼任經筵講官,為康熙帝講評各類經典和史書,可見他對儒家經典和文獻典籍的瞭解程度頗深。《嘯亭雜錄》中也曾提到:

"明相好書畫,凡其居處,無不錦卷牙籤,充滿庭宇,時人有比以鄴架者,亦一時之盛也。"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都察院匾額

頻頻立功,走上權勢巔峰

從公元1674年開始,明珠終於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先是從兵部調往吏部,任吏部尚書。隨後又受封武英殿大學士,負責編撰文獻書籍及史料等工作。因康熙帝對此十分重視,故而才將明珠調往至此。很快又受封為太子太師,成為"東宮三師"之一,官品從一品。太子太師名義上負責教授太子道德品行,但自隋唐開始就逐漸成為虛銜。因朝廷不對太子太師的人數設定限額,於是很快就成為一種單純的封號而已。

隨著明珠逐漸走向高位,另一權臣索額圖也在快速崛起,二人的朋黨也在此時逐漸形成併成熟。二人皆有王佐之才,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也基本相等。康熙帝此舉應當是為了制衡權臣,避免出現一人獨大的局面,最終導致皇權受到威脅。同時培養明珠與索額圖,不但可以緩解自己處理朝政的壓力,還能夠坐看二人相爭,自己則身居高位制衡一切。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尼布楚談判中的索額圖

公元1681年,鄭成功之子鄭經去世,臺灣遂發生內亂。長子鄭克臧和次子鄭克塽各成一派互相攻擊,都想要爭奪臺灣的統治權。鄭克塽黨羽馮錫範誣陷鄭克臧並非鄭氏血脈,也不是鄭經的親生骨肉,於是暗地裡將其殺害,擁立次子鄭克塽為延平王,奪取了臺灣的統治權。

此時明珠向康熙帝諫言,稱臺灣正值內亂之際,鄭克塽也剛剛繼位,人心尚不穩定,正是發兵收復臺灣的最佳時機。同時清廷還收到了來自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勸戰奏摺。李光地也支持即刻發兵臺灣,並舉薦原鄭氏部將施琅(此時施琅已經歸降清朝)為總大將。明珠指出,為了讓施琅在進軍的過程中更加順利,應當任命一名總指揮,避免地方總督和地方巡撫因權力交叉導致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福建總督姚啟聖畫像

僅用了兩年,清軍就在施琅的率領下攻下了臺灣及其周邊附屬島嶼,臺灣也終於得以光復。《從施琅收復臺灣看其使命擔當》中提到:

"澎湖一戰,清軍先後焚燬、擊沉和俘獲鄭軍大小船隻近200艘,殺死鄭軍將領、頭目 300餘名,士兵1.2萬餘名,另有165員將領和4800名士兵倒戈投降。劉國軒僅帶領31艘小船逃回臺灣。此役,清軍陣亡官兵 329人,負傷 1800 餘人,船隻毫無損失。經此一戰,殲滅了鄭氏精銳部隊,打開了臺灣島的門戶,鄭氏敗局已定,島內人心渙散,鄭克塽喪魂落魄、手足無措。"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鄭氏部將劉國軒雕塑

對於如何處理鄭氏部將的問題,朝中多數大臣認為應當從清廷內部選拔合適人選奔赴臺灣上任,並組成新的行政機構。明珠則提出應當適當選用當地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明珠所提到的"人才",是指已經向清廷投誠的人,而並非是所有的鄭氏部將。此舉不僅能夠招攬人心,還能夠促使那些寧死不降的鄭氏重臣回心轉意。再加上施琅本就是鄭氏部將,在投降清廷後反而為清帝國作出了重大貢獻,有此前車之鑑也使康熙帝更容易接受招降的建議。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施琅畫像

結黨營私,禍及自身

促成臺灣光復之功令明珠的地位再次得以提升,在朝堂上的地位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朝野內外無數大臣忙於獻媚,明珠的朋黨勢力也在此時達到巔峰。《大清見聞錄》中曾有相關記載:

"明珠執政,好輕財厚施,以招來新進及海內知名士。"

該書雖然並非清朝正史書籍,但對於明珠貪汙行賄,舍財結黨一事應當表述不差。事實上索額圖也曾用過這種方法網絡黨羽,只不過明珠比起索額圖有過之而無不及罷了。

在明珠權勢到達巔峰之前,就曾有過少數官員暗中彈劾其貪汙弄權。掌院學士德格勒就曾隱晦的提示過康熙帝慎用明珠為臣,當時康熙帝還不解其意。公元1687年,直隸巡撫于成龍遞上密奏,彈劾明珠賣官受賄,致使官場腐敗之風盛行。康熙帝也曾因此事問詢過翰林院侍講高士奇,高士奇指出大清內外的官員都懼怕明珠的權勢,無人敢於上奏彈劾。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翰林院侍講高士奇

高士奇所言應當無虛,自明珠身居高位以來,凡大小官員都或多或少接受過他的恩惠。再加上明珠曾經在都察院任職,自然與諸多官員的關係十分親密,就算奏摺抵達都察院,也必定不會交付於康熙帝閱讀。不過這也能夠從側面映射出明珠的勢力已經龐大到何等地步。

公元1688年,"鐵面御史"郭琇上奏彈劾明珠,康熙帝勃然大怒罷免了明珠所有官職,但仍然留在侍衛處。從表面上看,明珠從侍衛處出,輾轉多年後又回到了侍衛處,似乎人生"白走一遭",但並非如此。

有說法認為,郭琇彈劾明珠是康熙帝授意而為之,但從後來事態的發展來看並不可信。康熙帝雖然將明珠的官位盡數革除,並且此後再也沒有令他官復原職,但卻一直將明珠帶在身邊。康熙帝不可能不明白,只要明珠留在自己身邊,即便身無官職,但朝野內外的朋黨依然會效忠於他。想要根除明珠一派的勢力,就只能命他告老還鄉或抓捕下獄,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想來應當只是康熙帝離不開明珠,還要留下他為自己處理難題。

納蘭·明珠是如何從一名侍衛逐步晉升為朝堂重臣的?

"鐵面御史"郭琇


結語

明珠的出身在康熙朝也應當無幾人可比,畢竟他和康熙帝之間還存在著親屬關係,如果不論君臣之禮,康熙還要稱明珠一聲姑父。明珠不僅文采飛揚,武藝也頗為了得,否則也無法擔任侍衛一職。如此文武全才很快就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短短几年就飛黃騰達位極人臣。

總的來說,明珠的命運比索額圖要好一點,二者同為康熙朝重臣,最終也基本上遭遇了相同的下場。只不過康熙帝對於明珠的評價要好過對索額圖的評價。康熙帝曾言"卿才能素著,持管絲綸重地,贊理機務,因卿夙稽典史,曉鬯古今責難陳善之理"。所以明珠也沒有揹負上像索額圖一樣的"第一罪人"的惡名。同樣,從這段話也能看出明珠的理政能力遠遠超出於其他臣工。公元1708年,七十三歲的明珠病逝,康熙特地命三子胤祉前往弔唁,以盡最後的君臣之義。



參考文獻:

1.《嘯亭雜錄》

2.《從施琅收復臺灣看其使命擔當》

3.《大清見聞錄》

文章內容為本號100%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