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亮剑》中,李云龙炫耀独立团的规模时,为何丁伟非常不屑?

张聪捷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严格来讲的话,在整部剧当中,李云龙在丁伟面前炫耀自己的独立团规模的次数,仅仅只有两次。且这两次都是在李云龙取到了非常好的成绩之后才炫耀的。所以,对于李云龙的炫耀,按理说丁伟应该是非常高兴,并且对李云龙提出赞扬的,可是为什么他会非常的不屑呢?

在1943年的时候,八路军在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之下,好不容易才逃了出来,本来这是一件很狼狈的事情,但是身为主角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却是打了一次次漂亮的战役,在日军的大扫荡当中突围而出。

并且还为此收获到了非常的战利品,虽然说军队的伤亡也很大,但是后来也又重新扩充了原来的好几倍。眼看着自己的军队又焕然一新了,李云龙立马跑到丁伟的面前开始装逼炫耀了,你看,别的八路军都打的这么狼狈,就老子不仅没有什么损失,还越打越强大了。

其实,当时的丁伟并没有非常的不屑,也没有露出非常不屑的那种表情,只是没有配合李云龙的显摆、大肆赞扬而已。因为他非常的讨厌李云龙那一副臭屁又爱显摆的性格,生怕自己一旦是配合了他,他就一下子找不着北了,还真的当自己天下无敌,所以才会对这件事没有做出太多的表示。

后来,到了1944年的时候,虽然仅仅只是过去了一年。但是此时的独立团又发生出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当时我们的主角李云龙在经过了一次次让人看了就热血沸腾的战役之后,又成功的攻占了平安县城。

在这一段时间里面,李云龙所得到的资源是不可想象的,他很快又扩充兵马,在看到自己的独立团现在已经变得如此优秀了之后,一向爱显摆的李云龙又再次的深深佩服起自己来,然后又跑到了丁伟面前,想要再次炫耀自己的成果、再次显摆。

这一次的汇报战功,事实上也是李云龙,孔捷还有丁伟这三个人为数不多的一次见面了。

在见面的时候,李云龙那叫一个会显摆,可以说把一切能显摆的技巧都用上了一遍,并且他也有能够装逼的资本,因为他当时的部队已经是政治扩充到了八个营,要是把所有的军队都加起来的话,其数量已经是无限接近于一个师了。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战绩了,可想不到的是,原以为这一次肯定会得到丁伟的赞扬的李云龙,却再一次吃瘪了。因为对于李云龙的臭屁和爱显摆,丁伟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也还是按照以往的套路来应付,并没有对此做出太高的评价。

而且当时在李云龙报出了自己整整八个营的军队数量的时候,丁伟的表情也没有表现的太过于惊讶,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着李云龙,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了独立团会走到现在这一步,所以,丁伟这时候除了会佩服自己眼光确实不错,然后有点小小的自恋以外,倒不会有别的心理表现。

不得不说,李云龙的显摆再一次失败,在他的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感的,但丁伟也不是完全没有配合李云龙,其实在当时他们二人的一段对话当中,我们就可以完全看得出了。

当时的丁伟在早就猜到了李云龙独立团规模的情况下,还故意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把整整三个营的兵力都调往大孤镇?这怎么行?怎么说这也是你的全部兵力了啊,要是你真这么做的话,那岂不是把你的根据地给白白送给小鬼子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的李云龙,立马眼神就变得兴奋起来了,毕竟他早就想表达一番了,只不过没有好的开头方式,他要利用一种即能显摆炫耀自己,又不容易被人发现的方法接道:”怕什么?我现在已经足足有了八个营的兵力,就算是楚云飞来了也打不过我。“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李云龙便开始注意在场的丁伟和孔捷的表情了,只见当时的孔捷把眼睛给瞪得老大,他表现出非常惊讶的样子,他实在不敢相信如今的李云龙已经把独立团发展到了这么大的规模。对于孔捷的难以置信和惊讶,李云龙也是尽收眼底,就当他因为自己炫耀成功时,却又发现了丁伟还在那里面无表情的坐着,立马就吃瘪了。


猫眼观史


严格来讲,丁伟听到李云龙独立团的规模“汇报”总共有两次,第一次是1943年八路军刚刚从日军扫荡当中突围而出,不到一年之后,第二次就是1944年李云龙攻占平安县城之后,也就是大家戏说的,平安格勒战役胜利结束之后,事实上也是八路军结束反扫荡之后,李云龙,孔捷,丁伟三个人为数不多的两次见面。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反扫荡战役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前期经历了重大损失之后,八路军各部队都在恢复建设工作,当然在缺乏补给之下也是困难重重,只能依靠四处“打劫”来获得补给,但对于八路军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也正如三个团长在聊天时所说,反扫荡战役中,各团的损失普遍在2/3,军官大部分阵亡,各团长实际上都成了营长,在没有充足补充的情况下,想重新回复自己的团级编制,谈何容易?



因此,当听说李云龙重新恢复了战前的规模,扩充了团级编制,并重建了骑兵连,甚至全团有20多挺轻重机枪的时候,连一向稳重的丁伟都略显惊讶的看了看李云龙,心里也许在想:这老小子够有本事!而当孔捷听说李云龙的部队还配备两门九二式步兵炮,更是惊讶万分,要知道在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成建制的炮兵部队都要归属八路军总部来管辖,因为数量太小不敢轻易使用,而抗战时期与中国军队团级编制相同的日军大队,也只配备两门九二式步兵炮,也就是说在步兵炮方面,在不考虑弹药的情况下,土豹子李云龙竟然能跟兵力对等的日军进行炮火对轰,这样的装备和架势不能不让孔捷和丁伟惊讶。



但在一年之后,三个人的另一次聚会时,当听说李云龙的部队已经扩充了八个营,甚至已经开始向师级规模靠拢的时候,丁伟却没有露出太惊讶的表情,因为他一早就猜得到李云龙的规模。

先不说他个人对李云龙个性和能力的了解,光是平安县城战役结束后,担任阻击任务的丁伟和孔捷分别向李云龙提出报销,一共开出了八庭九二式重机枪、八门迫击炮的重火力报销单,在抗战时期这是日军一个标准大队的重火力配置,李云龙居然照单全给,光是这一点,丁伟就足可以猜到李云龙在这一战中可算得上是发了大财,独立团留下的军火必然要比给出去的报销要大得多,光凭这一点,独立团快速扩充自然也在情理当中。

丁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战略家,以他的情商和军事判断,完全可以通过李云龙的战果来推断李云龙部队的发展方向,所以面对李云龙的夸耀,丁伟的表现还是坦然的。


辽宁资深球迷


独立团在反扫荡突围时仅剩500多人,而到平安格勒战役时,部队急速扩充到7000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李云龙确实有炫耀的资本。

孔捷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张大嘴巴说了句:“我的天啊,八个营!”而丁伟的表情虽然没有“不屑”,但很淡定。

其实孔捷、丁伟的反应都很正常,孔捷外号“孔二愣子”,可能打仗是员猛将,但心机方面肯定远远不及丁伟和李云龙。

丁伟反应很淡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对独立团快速扩充有心里预期。

在晋绥军358团钱伯钧叛变时,李云龙带着2个营替楚云飞解了围。李云龙是个从不吃亏的“买卖人”,所以他趁机收了“叛军”的武器作为辛苦费。

钱伯钧曾对日军说过他手下有小两千人,358团一向被李云龙称为土财主,因而李云龙这次收获不小。

在敌后战场老百姓抗日热情都很高,只要有武器,兵员是不缺的。按照钱伯钧营的装备,独立团扩军3000~4000人是不成问题的。

这还仅仅是李云龙的“买卖”之一,按照李云龙的个性,平常打打牙祭,再划拉个一两千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再加上独立团原有人马,凑凑就有六七千人了。

丁伟小算盘打的不比李云龙差,凭他的脑子能琢磨出这点道理的。

其次,丁伟也是一个拉队伍的好手,为什么这么说呢?丁伟在冀中军区28团当团长时手下就有3000多人。

这几乎就是八路军标准团的规模,而此时其他新编团基本都还是1000多人,丁伟到晋西北的时候,独立团、新1团基本都还是这个规模,所以说丁伟拉队伍的能力不弱。

也由此可见李云龙在炫耀独立团的时候,丁伟新一团的兵力也不少。

另外,在平安格勒战役时,新一团也曾暴露过实力。日军司令莜冢义男在得知平安县城被围后,马上调动了太原周边的横野联队、山田联队等火速支援。

李云龙光顾着打县城,没考虑到打援问题,于是阻敌的任务就落到了兄弟部队身上。其中新一团就承担了阻击鬼子一个联队的任务。

要知道日军一个标准步兵联队人可不少,有3800人且武器精良。新一团能坚持阻敌到平安战役结束,可见兵力少说也有好几千人。

但丁伟也是打划算的人,吃亏的事也是不肯干的。打完县城后,他马上拿着一份清单找李云龙报销。所以李大脑袋说“丁伟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这话一点没错。


花木童说史


导读:《亮剑》中晋西北铁三角代表了八路军的基层指战人员当中的三个典型。


丁伟是代表: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高层背景的,拥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优秀将领;

李云龙代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精于战术级别的优秀将领;

孔捷代表:更多的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普通将领,比起丁伟和李云龙这些有天赋的将领,孔捷更擅长于服从命令,按部就班,但是英勇无畏,敢于牺牲。


先来看下剧中情节:李云龙炫耀独立团的规模时候

楚云飞把自己的两个团派到了大孤镇,把李云龙的根据地一分为二。李云龙为了对付楚云飞邀请晋西北铁三角一起聚会喝个酒,顺便想办法对付楚云飞。


李云龙就告诉丁伟,他派出了三个营就驻扎在大孤镇,并且借军事演习的名义切断了外界与大孤镇的联系,实际上就是逼迫楚云飞撤兵。


丁伟不动声色的问:你派出去了三个营,那你现在有多少兵啊?李云龙骄傲的说:老子现在有八个人,还不包括团直属的骑兵连,炮兵连,侦查连。


倒是孔捷大吃一惊:我的个天哪,你一年扩充了三倍,真正成了财主。

而丁伟就不一样了,表现的非常淡定。


那么为何丁伟非常不屑老李的家当呢?


因为他对此有早有心理准备。


其实在八路军的“晋西北铁三角”当中,丁伟的参谋业务和战略眼光无疑是最优秀的,解放后能成为某大军区参谋长绝非偶然,对于独立团扩军后的现有规模,他显然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提前做出判断。


1、独立团发起“平安战役”已经暴露了基本实力。


丁伟做出判断的最直接证据,是李云龙敢于指挥独立团发起进攻平安县城的战役,这绝非靠逞匹夫之勇就可以实施的。


要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攻打日伪军重兵据守县城的战斗凤毛麟角,没有五比一以上的兵力优势和必要的重火力配备,这个仗是没法打的,它与李云龙个人多么牛逼没有关系,战场上实力才是硬道理。



平安县城日军驻有一个满编中队,还有宪兵队和逃进去的山本特工队残部,合兵一起足有300之众。按照抗战期间日伪军的大致混编比例,还应该指挥“皇协军”一个大队(营),再加上什么警备队、侦缉队和伪警察之类,杂七杂八至少在500人以上,全城总兵力不低于800人枪。


因此,但凡李云龙有底气发起攻城作战并能最终取得胜利,所部独立团拥兵4000人是底线,按照李家坡战斗时期张大彪一营360人的编制标准,此时的独立团少说编有六到八个营,这还把各营兵力充实到500人以上的因素也考虑了进去。

2、新一团在丁伟的带领下必然壮大到相当规模。



因为丁伟是真正上过学校有知识的人,而且还去了延安进行了学习。他思想进步,无论是平时为人处事还是领兵作战,都讲究方式方法。对待组织的命令总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抓住机会。而且他所带领的新一团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


其实李云龙刚开始的时候就领导着新一团,新一团就一直不断地在壮大,后来李云龙犯了错误以后就被调走了,丁伟接任了新一团,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兵力,丁伟的新一团的兵力早就达到了八个营的兵力。


丁伟看似特别的低调,其实是老谋深算,心思比较细腻。所以丁伟非常的淡定,没有什么惊讶的。


3、李云龙所拥有的武器装备数量,就可以知道他的部队规模。


丁伟手下的参谋给独立团开出的“劳务费”清单是:四挺九二重机,八挺歪把子轻机外加四门迫击炮,孔二楞子跟着起哄要求一样的数量,甭管李云龙到底给还是不给,充分说明丁伟对独立团在“平安战役”中的缴获是有预估的。




总结:丁伟早已知道老李的势力,而且自己的部队实力也应该差不多,表现出现的淡定和不屑,就是不想让李云龙觉得太得意。况且当时已经处于战争后期,共产党的胜利是必然的,所以丁伟觉得接下来的发展是需要有知识能力的人,不是李云龙这样的大老粗。


路之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为什么李云龙他要炫耀呢?而丁伟又是为什么要感到不屑?


在剧中李云龙这一人物角色性格鲜明,大智大勇,又有狡猾与狭隘。擅于用兵,赤胆忠心,嫉恶如仇,讲义气,决不吃哑巴亏。

而丁伟则具有全局观念,讲究战略格局,情绪稳定,沉着冷静,为人低调。

丁伟感到不屑的是李云龙爱显摆的坏习性。


其实丁伟的部队要发展得比李云龙的部队还早些。丁伟也并不是表现出不屑的表情,只是没有应和李云龙的炫耀罢了,因为丁伟了解这位老朋友的脾气,如果一味地配合李云龙,李云龙想必只会是更爱显摆了。所以也没有过多的展现出不屑。

在八路军中,李云龙就只是根据战斗意志升华出来的一个角色,在晋西北的铁三角当中,而这并不代表着八路军中最高水平,以致丁伟才有资格感到非常的不屑。因为他更清楚地知道部队的发展程度,显然知道战斗力在下降,兵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丁伟听到李云龙独立团的规模“汇报”总共有两次,第一次是1943年八路军刚刚从日军扫荡当中突围而出,一年之后就是在1944年的时候,当时的独立团又发生出了天翻地覆一般的变化,李云龙在经过了一次次胜利的战役之后,又成功的攻占了平安县城。

他很快就再一次扩充了兵马,他知道独立团现在已经变得如此厉害的时候,一向爱显摆的李云龙又再次的深深佩服起自己来,然后又跑到了丁伟面前,想要再次炫耀自己的成果、再次显摆。


因为他当时的部队已经是政治扩充到了八个营,这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战绩了,可想不到的是,原以为这一次肯定会得到丁伟的赞扬的李云龙,却再一次吃瘪了。因为对于李云龙的臭屁和爱显摆,丁伟早就已经觉得不足为奇了。也还是表现得像之前一样,并没有感到很吃惊或是给出很高的评价。

只见当时的孔捷瞪着大眼睛,他表现得很惊讶,因为他实在不敢相信如今的李云龙已经把独立团发展到了这么大的规模。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唯恋无名


在剧中,晋西北铁三角聚在一起时,李云龙向孔捷和丁伟炫耀,自己独立团的编制已经达到了8个营时,两人为何有不同的表现?

在说这个过程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三人的性格特点,这有助于大家对本题的理解。

李云龙善于用兵,打仗鬼点子多。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标签:血性、勇敢、智慧、有情有义,暴躁,狡猾,爱占小便宜。

丁伟有大局观,深谋远虑。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标签:坚定,沉着,冷静,机智,不情绪化,有战略格局意识。

孔捷中规中矩,服从命令。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标签:重情义,实诚,有意志力,有执行力,原则性强。

通过他们的性格特征,就会发现在李云龙爱吹牛炫耀时,丁伟则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他早对事情都有预测。所以不能说是不屑,只是他比较淡定而已。孔捷则不会想的长远,所以他会表现出惊讶。


李云龙其实没想着把部队扩展到什么程度。他只是本能的想把家底攒厚实些,不只他会打这些算盘,丁伟做买卖比他更要强。

在丁伟接手新一团时,就送给老李一份大礼,一个骑兵团。而老李要回张大彪时,给了丁伟四挺歪把子,这买卖做的没话说吧?

可是孔捷到万家镇去“牵”回那批马时,却从老李那没捞着一点儿好处。这就是他与丁伟的差距。

后来老李攻打平安县城时,他俩配合打的阻击,事后肯定要要一些好处。一共开出了八庭九二式重机枪、八门迫击炮的重火力报销单,在抗战时期这是日军一个标准大队的重火力配置,李云龙居然照单全收。


从他这个大方的举动,丁伟也看出来他这次是发了大财了。能给他们这些重火力配备,那老李给自己留下的肯定不会少,丁伟以此也能判断出老李的家底已经充实起来了。

而到抗战后期。丁伟早都料到仗打到这个份上,日本也离滚蛋就快了。接下来的形势以他的战略眼光能看不出来吗?他能不懂扩充编制的重要意义吗?所以他早都行动起来了。

虽然他知道李云龙的队伍壮大的很快。但是自己的队伍已经不比李云龙的差,所以当老李说出他的团已经足足有8个营时,只是把孔捷吓了一大跳。


对于丁伟来说,这早都是意料中的事。所以他的表现就很淡定了。

丁伟并非池中物。只是剧中为了凸显李云龙这个主角,而把他的光环暗淡了。


说史听涛


《亮剑》中,李云龙善于战术指挥,孔捷中规中矩,丁伟则深谋远虑、具有较高的战略远见能力。三人第一次喝酒就已经预见,八路军的队伍迟早要扩大,因此,当听说李云龙的独立团已经有7000多人时并不感到惊讶。基于此,解放战争中,李云龙只是个师长,战争结束之后才当上代理军长,而丁伟早就是纵队司令了(后来改成为军)。中规中矩的孔捷比较听上级的话,估计是解放战争后期才当上的军长,后来去了朝鲜战场。


历史军魂


丁伟是我军少有的儒将,他也是铁三角中最有远见的。所以,他对李云龙部的发展有一定的“预知”能力。

首先,丁伟之前所在的“冀中军区”(第三纵队)扩军比八路军主力部队快得多。

丁伟曾经是冀中军区的团长,这个军区“属于”八路军第三纵队。(八路军除了三个师以外,还建了5个纵队。这五个纵队扩军速度,那是超乎想象的快!)

例如:丁伟所属的冀中军区在1937年10月才5000人。而等到1938年春成立“第三纵队”时,就已经有21个团,6.6万人。兵力扩充了十几倍!

这还不算快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冀东军区)在1938年5月成立,一个月多后,就有7万人马!!!但是,兵力多不代表战斗力强。第四纵队4万人转移到平西整训的时候,遭遇日军围堵,最后只存活千余人。

按照几个纵队的扩军速度,李云龙算慢的了。当然,这几个纵队之所以扩军这么快,主要是华北地区粮食和武器比较充足。当时抗日情绪高昂,只要有粮食和武器,就能随意扩军。而晋西北缺兵少粮,没有条件扩军。李云龙能靠自己养活起手下的一千多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次,李云龙的兵力增长,与八路军扩军的大形势相符合。

而丁伟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已经是1940年,他以冀中军区28团团长身份前往延安抗大深造。当时的丁伟掌管的28团已经有3000人了。丁伟说起他的团,那是非常的骄傲。可见,他的28团兵力在当时算是拔尖的。也是这一年,八路军进行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兵力大约有40万人。由于八路军暴露了实力,在之后的三年里,八路军兵力没有增加,反而缩减了。

而李云龙扩兵到8个营,7000人马时,已经是1944年了。从这一年开始,八路军对日寇发起了反攻,各级部队都在扩军。到一年后(1945年),八路军就增长到100万人!所以,按照八路军发展的大趋势来说,李云龙的扩军也是符合大环境的。

最后,从李云龙的表现来看,丁伟也能猜出他有多少人。只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李云龙再打平安县城前曾分析,他和敌军兵力对比是10比1。也就是说,县城守军在千余人左右。这个情报,丁伟这个人精是肯定也是知道的。丁伟当年,从伪军骑兵营路过一次,就知道这个骑兵营是块肥肉。后来,还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李云龙。丁伟分析敌我态势的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丁伟对李云龙更了解,知道李云龙从不吃亏!现在,李云龙敢打平安县城,肯定是兵力超过日伪守军7倍以上了。甚至,按照古代兵法“十则围之”的战术,李云龙的兵力甚至可以达到上万人。丁伟只要依据敌军守军兵力推算一下,就能知道李云龙能动用多少兵力。

不过,丁伟没想到的是,李云龙竟然扩编出8个营的主力部队!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李云龙在平安县城能动用的兵力中,大部分肯定是地方部队和新兵。毕竟,八路军开始恢复扩军才不到一年时间,这些二线部队装备很差。李云龙应该是依靠二线部队佯攻,然后以主力部队重点突破的方法,攻破平安县城的。二线部队等打完平安县城以后,还是留在地方打游击的。

所以,当丁伟听说李云龙用三个营围住大孤镇的时候,丁伟脱口而出:“那可是你的全部主力,一旦鬼子进犯根据地怎么办”?当李云龙说他有8个营的时候,丁伟才明白李云龙发财了,有装备了。他本来还不好意思开口要阻击日军的辛苦费。现在好了,丁伟和孔捷两人各向李云龙索要“四挺九二式,八把歪把子”当做辛苦费!当然,李云龙给没给就不知道了。

而李云龙这8个营的装备,主要是从三方面得来的。一是,李云龙缴获的钱伯钧部2000人武器装备。二是,这次平安县城缴获的1000敌军装备(当然,县城日军的库存还有不少)。三是,部队在之前打游击的积累。有了这些武器,再加上李云龙的名气,扩编8个营7000人马,还是能办到的。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亮剑》中,李云龙是主角没错,但是他不是“八路军”精神特点的全部。

晋西北铁三角代表了八路军的基层指战人员当中的三个典型。

其中丁伟是代表了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高层背景的,拥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的优秀将领;

李云龙则代表了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精于战术级别的优秀将领;

孔捷则代表了更多的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普通将领,比起丁伟和李云龙这些有天赋的将领,孔捷更擅长于服从命令,按部就班,但是英勇无畏,敢于牺牲。

很显然善于打小算盘,不遵循条条框框的,不只是李云龙一个人。

至少丁伟在这方面并不比李云龙差,甚至强于李云龙。丁伟身上兼具了李云龙和孔捷的双重特点。当丁伟开始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的时候,丁伟就跟李云龙做上了买卖。为了顺利接手新一团,丁伟”送给李云龙一个骑兵营”;而李云龙为了要回张大彪,花了两挺歪把子。这生意做的有买有卖,有讨价有还价。

但是这种买卖即便李云龙愿意,但如果是李云龙跟孔捷来做的话,孔捷是万万不可能也不敢。就连去万家镇“牵马”这趟生意,孔捷身为独立团团副,竟然生生地把生意给做折了,不但自己出了功,出了力,要自己用了自己的人,用了自己的枪,最后一分没赚着,通通给了李云龙。换到丁伟会有这么亏的生意吗?

丁伟还有一个比李云龙更加有优势的优点,那就是他的战略观(也就是整体大局观)更强。

丁伟原本是要到延安抗大去进修的,半路当中被副总指挥截下来,接手李云龙的新一团。这实际上是有个历史背景在的。因为无论是386旅还是新一团,都是有历史原型的。386旅在当时实际上是中央直属部队,而新一团的是由东进纵队第1、第3团合编而成的,融入386旅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所以386旅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下,李云龙这样战场抗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李云龙即便再厉害,但是战场抗命,这种风险是谁也不敢去冒的,毕竟386旅保卫的是中央军委的安全。

副总指挥调丁伟过来说明了两个问题,首先副总指挥相信丁伟的能力是绝对可以与李云龙相媲美的,甚至优于李云龙的;再次丁伟是副总指挥最信任的人之一。

因为这个优势,所以丁伟比李云龙能够更先感知未来发展形势,而更加早做准备。

在反扫荡的过程中,部分八路军正规部队已经开始化整为零组织抗日军民,以敌后武工队的形式,不断拔除日伪军据点,破坏铁路,寻歼分散活动的日军。

李云龙应该是属于“部分”用户,但也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武装力量的绝佳时期。他只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扩充自己所部实力的习惯,要求分散下去的各部,要实现更迭装备,加强士兵实战能力的目的来各自发展。

虽然没有总部指示,但是很显然丁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绝佳机会。

因为总部对这事其实心里原本也是没底的,所以是不会有明确指令的。既然没有明确指令,孔捷这个小媳妇是不敢瞎搞的。

但丁伟比李云龙更敢干,他早先一步,不单单发动抗日军民,甚至开始着手收编各种可以被收编的抗日武装,扩大自己的规模。

等到1943年,上面开始明确指示这么搞的时候,李云龙都快上万人了,孔捷才开始按部就班就收编各种武装,最后还因识人不明,还闹出个黑云寨事件。

但此刻而言,当李云龙听到自己的部队有近万人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哪里冒出这么多人?

这说明李云龙对这个结果事实上非常意外。按照他的想法,差不多能满员2000,所有武器都换了一遍,添了些重武器。他就非常满足了。结果是大大出乎他的预料。

而对此,作为386旅的主力团的新一团,早就盆满钵满了。丁伟对李云龙的这个牛皮根本不感兴趣,恨不得说一句,这都是我玩剩下的。

因为丁伟的部队发展得比李云龙早。所以他更清晰地看到了部队的快速扩张,导致了战斗力明显下降,兵员素质跟不上的问题。

在1941年,新1团(丁伟团)、补充团(李云龙团)、补充大队(孔捷团)分别改为第16、第17、第18团,都成为了正式主力团,并成立太岳军区。

但实际上到1943年3月以前,386旅在这个阶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裂变,386旅虽然建制还在,而且兼了太岳军区第二军区。但实际上,从原386旅裂变出来的队伍就格外之多了。

所以到了1943年3月,“精兵简政”开始,其中16团(按原型讲,应该是丁伟的新一团)调到了陕甘宁边区,第772团调归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这是在疯狂扩张之后,再一次整合,提高战斗力凝聚力的过程。

从这个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八路军部队里的很多关键问题的解决,都源自于基层遇到的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汇总之后做出的决定。而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全是源自上层意志和教科书。所以这只不对才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所以李云龙在八路军中,只是战斗意志的一个升华出来的角色,并不代表八路军中最高水平,所以丁伟才有资格不屑


向阳愿景


平安城战役之后,李云龙算是尝到甜头了,独立团一投入战斗,孔捷和丁伟的两个团马上心神领会,自行投入战斗,阻击日军,结果更多的部队都卷进去了,这样一来可帮了老李一个大忙,所以战后老李就请这两个老战友喝喝酒,吹吹牛,总结一下经验,加强一下晋西北铁三角的合作。

而此时的楚云飞派了两个营进驻大孤镇,威胁根据地,丁伟跟李云龙出主意,说你也在大孤镇旁边摆上几个营啊,老李则骄傲的说早就在大孤镇外围摆了三个营,并说自己手中早就有八个营了,听了这个消息孔捷倒是吓了一跳,毕竟李云龙的部队扩充了三倍,而丁伟不屑的原因,是因为他早就猜到独立团的规模了,毕竟在平安城战斗中,李云龙仅用两天时间就攻破了一座县城,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独立团绝对不是一般编制。

当时已经到了抗战末期,八路军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军队普遍扩充了,386旅都成了太岳军区的主力军,都发展到了几万人,而丁伟算是个战略家,能力和李云龙不分上下,而且他的新一团的底子比独立团还好,部队也应该扩充了几倍,但是孔捷就不同了,他的新二团底子本来就差,在反扫荡中还损失了三分之二,而且孔捷比较服从上级安排,再加上能力没李、丁二人强,部队扩充的当然就没那么快。

孔捷听了李云龙显摆独立团的规模后,又惊讶又羡慕,最后他居然想到了收编黑云寨的土匪来扩充部队,不得不说这是老李“惹的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