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亮劍》中,李雲龍炫耀獨立團的規模時,為何丁偉非常不屑?

張聰捷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嚴格來講的話,在整部劇當中,李雲龍在丁偉面前炫耀自己的獨立團規模的次數,僅僅只有兩次。且這兩次都是在李雲龍取到了非常好的成績之後才炫耀的。所以,對於李雲龍的炫耀,按理說丁偉應該是非常高興,並且對李雲龍提出讚揚的,可是為什麼他會非常的不屑呢?

在1943年的時候,八路軍在日軍的大規模掃蕩之下,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本來這是一件很狼狽的事情,但是身為主角的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卻是打了一次次漂亮的戰役,在日軍的大掃蕩當中突圍而出。

並且還為此收穫到了非常的戰利品,雖然說軍隊的傷亡也很大,但是後來也又重新擴充了原來的好幾倍。眼看著自己的軍隊又煥然一新了,李雲龍立馬跑到丁偉的面前開始裝逼炫耀了,你看,別的八路軍都打的這麼狼狽,就老子不僅沒有什麼損失,還越打越強大了。

其實,當時的丁偉並沒有非常的不屑,也沒有露出非常不屑的那種表情,只是沒有配合李雲龍的顯擺、大肆讚揚而已。因為他非常的討厭李雲龍那一副臭屁又愛顯擺的性格,生怕自己一旦是配合了他,他就一下子找不著北了,還真的當自己天下無敵,所以才會對這件事沒有做出太多的表示。

後來,到了1944年的時候,雖然僅僅只是過去了一年。但是此時的獨立團又發生出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當時我們的主角李雲龍在經過了一次次讓人看了就熱血沸騰的戰役之後,又成功的攻佔了平安縣城。

在這一段時間裡面,李雲龍所得到的資源是不可想象的,他很快又擴充兵馬,在看到自己的獨立團現在已經變得如此優秀了之後,一向愛顯擺的李雲龍又再次的深深佩服起自己來,然後又跑到了丁偉面前,想要再次炫耀自己的成果、再次顯擺。

這一次的彙報戰功,事實上也是李雲龍,孔捷還有丁偉這三個人為數不多的一次見面了。

在見面的時候,李雲龍那叫一個會顯擺,可以說把一切能顯擺的技巧都用上了一遍,並且他也有能夠裝逼的資本,因為他當時的部隊已經是政治擴充到了八個營,要是把所有的軍隊都加起來的話,其數量已經是無限接近於一個師了。

這可以說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戰績了,可想不到的是,原以為這一次肯定會得到丁偉的讚揚的李雲龍,卻再一次吃癟了。因為對於李雲龍的臭屁和愛顯擺,丁偉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也還是按照以往的套路來應付,並沒有對此做出太高的評價。

而且當時在李雲龍報出了自己整整八個營的軍隊數量的時候,丁偉的表情也沒有表現的太過於驚訝,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在關注著李雲龍,在很早的時候,他就已經猜到了獨立團會走到現在這一步,所以,丁偉這時候除了會佩服自己眼光確實不錯,然後有點小小的自戀以外,倒不會有別的心理表現。

不得不說,李雲龍的顯擺再一次失敗,在他的心裡還是有點小小的失落感的,但丁偉也不是完全沒有配合李雲龍,其實在當時他們二人的一段對話當中,我們就可以完全看得出了。

當時的丁偉在早就猜到了李雲龍獨立團規模的情況下,還故意說了這麼一句話:”你把整整三個營的兵力都調往大孤鎮?這怎麼行?怎麼說這也是你的全部兵力了啊,要是你真這麼做的話,那豈不是把你的根據地給白白送給小鬼子了?“

聽到這句話之後的李雲龍,立馬眼神就變得興奮起來了,畢竟他早就想表達一番了,只不過沒有好的開頭方式,他要利用一種即能顯擺炫耀自己,又不容易被人發現的方法接道:”怕什麼?我現在已經足足有了八個營的兵力,就算是楚雲飛來了也打不過我。“

在說完這句話之後,李雲龍便開始注意在場的丁偉和孔捷的表情了,只見當時的孔捷把眼睛給瞪得老大,他表現出非常驚訝的樣子,他實在不敢相信如今的李雲龍已經把獨立團發展到了這麼大的規模。對於孔捷的難以置信和驚訝,李雲龍也是盡收眼底,就當他因為自己炫耀成功時,卻又發現了丁偉還在那裡面無表情的坐著,立馬就吃癟了。


貓眼觀史


嚴格來講,丁偉聽到李雲龍獨立團的規模“彙報”總共有兩次,第一次是1943年八路軍剛剛從日軍掃蕩當中突圍而出,不到一年之後,第二次就是1944年李雲龍攻佔平安縣城之後,也就是大家戲說的,平安格勒戰役勝利結束之後,事實上也是八路軍結束反掃蕩之後,李雲龍,孔捷,丁偉三個人為數不多的兩次見面。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反掃蕩戰役剛剛結束不到一年在前期經歷了重大損失之後,八路軍各部隊都在恢復建設工作,當然在缺乏補給之下也是困難重重,只能依靠四處“打劫”來獲得補給,但對於八路軍而言,依舊是杯水車薪,也正如三個團長在聊天時所說,反掃蕩戰役中,各團的損失普遍在2/3,軍官大部分陣亡,各團長實際上都成了營長,在沒有充足補充的情況下,想重新回覆自己的團級編制,談何容易?



因此,當聽說李雲龍重新恢復了戰前的規模,擴充了團級編制,並重建了騎兵連,甚至全團有20多挺輕重機槍的時候,連一向穩重的丁偉都略顯驚訝的看了看李雲龍,心裡也許在想:這老小子夠有本事!而當孔捷聽說李雲龍的部隊還配備兩門九二式步兵炮,更是驚訝萬分,要知道在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成建制的炮兵部隊都要歸屬八路軍總部來管轄,因為數量太小不敢輕易使用,而抗戰時期與中國軍隊團級編制相同的日軍大隊,也只配備兩門九二式步兵炮,也就是說在步兵炮方面,在不考慮彈藥的情況下,土豹子李雲龍竟然能跟兵力對等的日軍進行炮火對轟,這樣的裝備和架勢不能不讓孔捷和丁偉驚訝。



但在一年之後,三個人的另一次聚會時,當聽說李雲龍的部隊已經擴充了八個營,甚至已經開始向師級規模靠攏的時候,丁偉卻沒有露出太驚訝的表情,因為他一早就猜得到李雲龍的規模。

先不說他個人對李雲龍個性和能力的瞭解,光是平安縣城戰役結束後,擔任阻擊任務的丁偉和孔捷分別向李雲龍提出報銷,一共開出了八庭九二式重機槍、八門迫擊炮的重火力報銷單,在抗戰時期這是日軍一個標準大隊的重火力配置,李雲龍居然照單全給,光是這一點,丁偉就足可以猜到李雲龍在這一戰中可算得上是發了大財,獨立團留下的軍火必然要比給出去的報銷要大得多,光憑這一點,獨立團快速擴充自然也在情理當中。

丁偉可以算的上是一個戰略家,以他的情商和軍事判斷,完全可以通過李雲龍的戰果來推斷李雲龍部隊的發展方向,所以面對李雲龍的誇耀,丁偉的表現還是坦然的。


遼寧資深球迷


獨立團在反掃蕩突圍時僅剩500多人,而到平安格勒戰役時,部隊急速擴充到7000人,這是個了不起的成績,李雲龍確實有炫耀的資本。

孔捷聽到這個消息很驚訝,張大嘴巴說了句:“我的天啊,八個營!”而丁偉的表情雖然沒有“不屑”,但很淡定。

其實孔捷、丁偉的反應都很正常,孔捷外號“孔二愣子”,可能打仗是員猛將,但心機方面肯定遠遠不及丁偉和李雲龍。

丁偉反應很淡定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對獨立團快速擴充有心裡預期。

在晉綏軍358團錢伯鈞叛變時,李雲龍帶著2個營替楚雲飛解了圍。李雲龍是個從不吃虧的“買賣人”,所以他趁機收了“叛軍”的武器作為辛苦費。

錢伯鈞曾對日軍說過他手下有小兩千人,358團一向被李雲龍稱為土財主,因而李雲龍這次收穫不小。

在敵後戰場老百姓抗日熱情都很高,只要有武器,兵員是不缺的。按照錢伯鈞營的裝備,獨立團擴軍3000~4000人是不成問題的。

這還僅僅是李雲龍的“買賣”之一,按照李雲龍的個性,平常打打牙祭,再劃拉個一兩千人還是不成問題的,再加上獨立團原有人馬,湊湊就有六七千人了。

丁偉小算盤打的不比李雲龍差,憑他的腦子能琢磨出這點道理的。

其次,丁偉也是一個拉隊伍的好手,為什麼這麼說呢?丁偉在冀中軍區28團當團長時手下就有3000多人。

這幾乎就是八路軍標準團的規模,而此時其他新編團基本都還是1000多人,丁偉到晉西北的時候,獨立團、新1團基本都還是這個規模,所以說丁偉拉隊伍的能力不弱。

也由此可見李雲龍在炫耀獨立團的時候,丁偉新一團的兵力也不少。

另外,在平安格勒戰役時,新一團也曾暴露過實力。日軍司令莜冢義男在得知平安縣城被圍後,馬上調動了太原周邊的橫野聯隊、山田聯隊等火速支援。

李雲龍光顧著打縣城,沒考慮到打援問題,於是阻敵的任務就落到了兄弟部隊身上。其中新一團就承擔了阻擊鬼子一個聯隊的任務。

要知道日軍一個標準步兵聯隊人可不少,有3800人且武器精良。新一團能堅持阻敵到平安戰役結束,可見兵力少說也有好幾千人。

但丁偉也是打划算的人,吃虧的事也是不肯幹的。打完縣城後,他馬上拿著一份清單找李雲龍報銷。所以李大腦袋說“丁偉也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人”,這話一點沒錯。


花木童說史


導讀:《亮劍》中晉西北鐵三角代表了八路軍的基層指戰人員當中的三個典型。


丁偉是代表: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和高層背景的,擁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的優秀將領;

李雲龍代表: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精於戰術級別的優秀將領;

孔捷代表:更多的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普通將領,比起丁偉和李雲龍這些有天賦的將領,孔捷更擅長於服從命令,按部就班,但是英勇無畏,敢於犧牲。


先來看下劇中情節:李雲龍炫耀獨立團的規模時候

楚雲飛把自己的兩個團派到了大孤鎮,把李雲龍的根據地一分為二。李雲龍為了對付楚雲飛邀請晉西北鐵三角一起聚會喝個酒,順便想辦法對付楚雲飛。


李雲龍就告訴丁偉,他派出了三個營就駐紮在大孤鎮,並且借軍事演習的名義切斷了外界與大孤鎮的聯繫,實際上就是逼迫楚雲飛撤兵。


丁偉不動聲色的問:你派出去了三個營,那你現在有多少兵啊?李雲龍驕傲的說:老子現在有八個人,還不包括團直屬的騎兵連,炮兵連,偵查連。


倒是孔捷大吃一驚:我的個天哪,你一年擴充了三倍,真正成了財主。

而丁偉就不一樣了,表現的非常淡定。


那麼為何丁偉非常不屑老李的家當呢?


因為他對此有早有心理準備。


其實在八路軍的“晉西北鐵三角”當中,丁偉的參謀業務和戰略眼光無疑是最優秀的,解放後能成為某大軍區參謀長絕非偶然,對於獨立團擴軍後的現有規模,他顯然可以通過三個方面提前做出判斷。


1、獨立團發起“平安戰役”已經暴露了基本實力。


丁偉做出判斷的最直接證據,是李雲龍敢於指揮獨立團發起進攻平安縣城的戰役,這絕非靠逞匹夫之勇就可以實施的。


要知道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攻打日偽軍重兵據守縣城的戰鬥鳳毛麟角,沒有五比一以上的兵力優勢和必要的重火力配備,這個仗是沒法打的,它與李雲龍個人多麼牛逼沒有關係,戰場上實力才是硬道理。



平安縣城日軍駐有一個滿編中隊,還有憲兵隊和逃進去的山本特工隊殘部,合兵一起足有300之眾。按照抗戰期間日偽軍的大致混編比例,還應該指揮“皇協軍”一個大隊(營),再加上什麼警備隊、偵緝隊和偽警察之類,雜七雜八至少在500人以上,全城總兵力不低於800人槍。


因此,但凡李雲龍有底氣發起攻城作戰並能最終取得勝利,所部獨立團擁兵4000人是底線,按照李家坡戰鬥時期張大彪一營360人的編制標準,此時的獨立團少說編有六到八個營,這還把各營兵力充實到500人以上的因素也考慮了進去。

2、新一團在丁偉的帶領下必然壯大到相當規模。



因為丁偉是真正上過學校有知識的人,而且還去了延安進行了學習。他思想進步,無論是平時為人處事還是領兵作戰,都講究方式方法。對待組織的命令總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善於抓住機會。而且他所帶領的新一團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名的。


其實李雲龍剛開始的時候就領導著新一團,新一團就一直不斷地在壯大,後來李雲龍犯了錯誤以後就被調走了,丁偉接任了新一團,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大自己的兵力,丁偉的新一團的兵力早就達到了八個營的兵力。


丁偉看似特別的低調,其實是老謀深算,心思比較細膩。所以丁偉非常的淡定,沒有什麼驚訝的。


3、李雲龍所擁有的武器裝備數量,就可以知道他的部隊規模。


丁偉手下的參謀給獨立團開出的“勞務費”清單是:四挺九二重機,八挺歪把子輕機外加四門迫擊炮,孔二楞子跟著起鬨要求一樣的數量,甭管李雲龍到底給還是不給,充分說明丁偉對獨立團在“平安戰役”中的繳獲是有預估的。




總結:丁偉早已知道老李的勢力,而且自己的部隊實力也應該差不多,表現出現的淡定和不屑,就是不想讓李雲龍覺得太得意。況且當時已經處於戰爭後期,共產黨的勝利是必然的,所以丁偉覺得接下來的發展是需要有知識能力的人,不是李雲龍這樣的大老粗。


路之意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為什麼李雲龍他要炫耀呢?而丁偉又是為什麼要感到不屑?


在劇中李雲龍這一人物角色性格鮮明,大智大勇,又有狡猾與狹隘。擅於用兵,赤膽忠心,嫉惡如仇,講義氣,決不吃啞巴虧。

而丁偉則具有全局觀念,講究戰略格局,情緒穩定,沉著冷靜,為人低調。

丁偉感到不屑的是李雲龍愛顯擺的壞習性。


其實丁偉的部隊要發展得比李雲龍的部隊還早些。丁偉也並不是表現出不屑的表情,只是沒有應和李雲龍的炫耀罷了,因為丁偉瞭解這位老朋友的脾氣,如果一味地配合李雲龍,李雲龍想必只會是更愛顯擺了。所以也沒有過多的展現出不屑。

在八路軍中,李雲龍就只是根據戰鬥意志昇華出來的一個角色,在晉西北的鐵三角當中,而這並不代表著八路軍中最高水平,以致丁偉才有資格感到非常的不屑。因為他更清楚地知道部隊的發展程度,顯然知道戰鬥力在下降,兵員的素質也有待提高。


丁偉聽到李雲龍獨立團的規模“彙報”總共有兩次,第一次是1943年八路軍剛剛從日軍掃蕩當中突圍而出,一年之後就是在1944年的時候,當時的獨立團又發生出了天翻地覆一般的變化,李雲龍在經過了一次次勝利的戰役之後,又成功的攻佔了平安縣城。

他很快就再一次擴充了兵馬,他知道獨立團現在已經變得如此厲害的時候,一向愛顯擺的李雲龍又再次的深深佩服起自己來,然後又跑到了丁偉面前,想要再次炫耀自己的成果、再次顯擺。


因為他當時的部隊已經是政治擴充到了八個營,這可以說是很不錯的戰績了,可想不到的是,原以為這一次肯定會得到丁偉的讚揚的李雲龍,卻再一次吃癟了。因為對於李雲龍的臭屁和愛顯擺,丁偉早就已經覺得不足為奇了。也還是表現得像之前一樣,並沒有感到很吃驚或是給出很高的評價。

只見當時的孔捷瞪著大眼睛,他表現得很驚訝,因為他實在不敢相信如今的李雲龍已經把獨立團發展到了這麼大的規模。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在劇中,晉西北鐵三角聚在一起時,李雲龍向孔捷和丁偉炫耀,自己獨立團的編制已經達到了8個營時,兩人為何有不同的表現?

在說這個過程之前,我先簡單介紹一下三人的性格特點,這有助於大家對本題的理解。

李雲龍善於用兵,打仗鬼點子多。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標籤:血性、勇敢、智慧、有情有義,暴躁,狡猾,愛佔小便宜。

丁偉有大局觀,深謀遠慮。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標籤:堅定,沉著,冷靜,機智,不情緒化,有戰略格局意識。

孔捷中規中矩,服從命令。在他的身上有如下標籤:重情義,實誠,有意志力,有執行力,原則性強。

通過他們的性格特徵,就會發現在李雲龍愛吹牛炫耀時,丁偉則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他早對事情都有預測。所以不能說是不屑,只是他比較淡定而已。孔捷則不會想的長遠,所以他會表現出驚訝。


李雲龍其實沒想著把部隊擴展到什麼程度。他只是本能的想把家底攢厚實些,不只他會打這些算盤,丁偉做買賣比他更要強。

在丁偉接手新一團時,就送給老李一份大禮,一個騎兵團。而老李要回張大彪時,給了丁偉四挺歪把子,這買賣做的沒話說吧?

可是孔捷到萬家鎮去“牽”回那批馬時,卻從老李那沒撈著一點兒好處。這就是他與丁偉的差距。

後來老李攻打平安縣城時,他倆配合打的阻擊,事後肯定要要一些好處。一共開出了八庭九二式重機槍、八門迫擊炮的重火力報銷單,在抗戰時期這是日軍一個標準大隊的重火力配置,李雲龍居然照單全收。


從他這個大方的舉動,丁偉也看出來他這次是發了大財了。能給他們這些重火力配備,那老李給自己留下的肯定不會少,丁偉以此也能判斷出老李的家底已經充實起來了。

而到抗戰後期。丁偉早都料到仗打到這個份上,日本也離滾蛋就快了。接下來的形勢以他的戰略眼光能看不出來嗎?他能不懂擴充編制的重要意義嗎?所以他早都行動起來了。

雖然他知道李雲龍的隊伍壯大的很快。但是自己的隊伍已經不比李雲龍的差,所以當老李說出他的團已經足足有8個營時,只是把孔捷嚇了一大跳。


對於丁偉來說,這早都是意料中的事。所以他的表現就很淡定了。

丁偉並非池中物。只是劇中為了凸顯李雲龍這個主角,而把他的光環暗淡了。


說史聽濤


《亮劍》中,李雲龍善於戰術指揮,孔捷中規中矩,丁偉則深謀遠慮、具有較高的戰略遠見能力。三人第一次喝酒就已經預見,八路軍的隊伍遲早要擴大,因此,當聽說李雲龍的獨立團已經有7000多人時並不感到驚訝。基於此,解放戰爭中,李雲龍只是個師長,戰爭結束之後才當上代理軍長,而丁偉早就是縱隊司令了(後來改成為軍)。中規中矩的孔捷比較聽上級的話,估計是解放戰爭後期才當上的軍長,後來去了朝鮮戰場。


歷史軍魂


丁偉是我軍少有的儒將,他也是鐵三角中最有遠見的。所以,他對李雲龍部的發展有一定的“預知”能力。

首先,丁偉之前所在的“冀中軍區”(第三縱隊)擴軍比八路軍主力部隊快得多。

丁偉曾經是冀中軍區的團長,這個軍區“屬於”八路軍第三縱隊。(八路軍除了三個師以外,還建了5個縱隊。這五個縱隊擴軍速度,那是超乎想象的快!)

例如:丁偉所屬的冀中軍區在1937年10月才5000人。而等到1938年春成立“第三縱隊”時,就已經有21個團,6.6萬人。兵力擴充了十幾倍!

這還不算快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冀東軍區)在1938年5月成立,一個月多後,就有7萬人馬!!!但是,兵力多不代表戰鬥力強。第四縱隊4萬人轉移到平西整訓的時候,遭遇日軍圍堵,最後只存活千餘人。

按照幾個縱隊的擴軍速度,李雲龍算慢的了。當然,這幾個縱隊之所以擴軍這麼快,主要是華北地區糧食和武器比較充足。當時抗日情緒高昂,只要有糧食和武器,就能隨意擴軍。而晉西北缺兵少糧,沒有條件擴軍。李雲龍能靠自己養活起手下的一千多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其次,李雲龍的兵力增長,與八路軍擴軍的大形勢相符合。

而丁偉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已經是1940年,他以冀中軍區28團團長身份前往延安抗大深造。當時的丁偉掌管的28團已經有3000人了。丁偉說起他的團,那是非常的驕傲。可見,他的28團兵力在當時算是拔尖的。也是這一年,八路軍進行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兵力大約有40萬人。由於八路軍暴露了實力,在之後的三年裡,八路軍兵力沒有增加,反而縮減了。

而李雲龍擴兵到8個營,7000人馬時,已經是1944年了。從這一年開始,八路軍對日寇發起了反攻,各級部隊都在擴軍。到一年後(1945年),八路軍就增長到100萬人!所以,按照八路軍發展的大趨勢來說,李雲龍的擴軍也是符合大環境的。

最後,從李雲龍的表現來看,丁偉也能猜出他有多少人。只是,沒想到會有這麼多。

李雲龍再打平安縣城前曾分析,他和敵軍兵力對比是10比1。也就是說,縣城守軍在千餘人左右。這個情報,丁偉這個人精是肯定也是知道的。丁偉當年,從偽軍騎兵營路過一次,就知道這個騎兵營是塊肥肉。後來,還把它當成禮物送給了李雲龍。丁偉分析敵我態勢的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丁偉對李雲龍更瞭解,知道李雲龍從不吃虧!現在,李雲龍敢打平安縣城,肯定是兵力超過日偽守軍7倍以上了。甚至,按照古代兵法“十則圍之”的戰術,李雲龍的兵力甚至可以達到上萬人。丁偉只要依據敵軍守軍兵力推算一下,就能知道李雲龍能動用多少兵力。

不過,丁偉沒想到的是,李雲龍竟然擴編出8個營的主力部隊!因為,在一般人看來,李雲龍在平安縣城能動用的兵力中,大部分肯定是地方部隊和新兵。畢竟,八路軍開始恢復擴軍才不到一年時間,這些二線部隊裝備很差。李雲龍應該是依靠二線部隊佯攻,然後以主力部隊重點突破的方法,攻破平安縣城的。二線部隊等打完平安縣城以後,還是留在地方打游擊的。

所以,當丁偉聽說李雲龍用三個營圍住大孤鎮的時候,丁偉脫口而出:“那可是你的全部主力,一旦鬼子進犯根據地怎麼辦”?當李雲龍說他有8個營的時候,丁偉才明白李雲龍發財了,有裝備了。他本來還不好意思開口要阻擊日軍的辛苦費。現在好了,丁偉和孔捷兩人各向李雲龍索要“四挺九二式,八把歪把子”當做辛苦費!當然,李雲龍給沒給就不知道了。

而李雲龍這8個營的裝備,主要是從三方面得來的。一是,李雲龍繳獲的錢伯鈞部2000人武器裝備。二是,這次平安縣城繳獲的1000敵軍裝備(當然,縣城日軍的庫存還有不少)。三是,部隊在之前打游擊的積累。有了這些武器,再加上李雲龍的名氣,擴編8個營7000人馬,還是能辦到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亮劍》中,李雲龍是主角沒錯,但是他不是“八路軍”精神特點的全部。

晉西北鐵三角代表了八路軍的基層指戰人員當中的三個典型。

其中丁偉是代表了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和高層背景的,擁有一定的戰略眼光的優秀將領;

李雲龍則代表了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精於戰術級別的優秀將領;

孔捷則代表了更多的從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普通將領,比起丁偉和李雲龍這些有天賦的將領,孔捷更擅長於服從命令,按部就班,但是英勇無畏,敢於犧牲。

很顯然善於打小算盤,不遵循條條框框的,不只是李雲龍一個人。

至少丁偉在這方面並不比李雲龍差,甚至強於李雲龍。丁偉身上兼具了李雲龍和孔捷的雙重特點。當丁偉開始接手李雲龍的新一團的時候,丁偉就跟李雲龍做上了買賣。為了順利接手新一團,丁偉”送給李雲龍一個騎兵營”;而李雲龍為了要回張大彪,花了兩挺歪把子。這生意做的有買有賣,有討價有還價。

但是這種買賣即便李雲龍願意,但如果是李雲龍跟孔捷來做的話,孔捷是萬萬不可能也不敢。就連去萬家鎮“牽馬”這趟生意,孔捷身為獨立團團副,竟然生生地把生意給做折了,不但自己出了功,出了力,要自己用了自己的人,用了自己的槍,最後一分沒賺著,通通給了李雲龍。換到丁偉會有這麼虧的生意嗎?

丁偉還有一個比李雲龍更加有優勢的優點,那就是他的戰略觀(也就是整體大局觀)更強。

丁偉原本是要到延安抗大去進修的,半路當中被副總指揮截下來,接手李雲龍的新一團。這實際上是有個歷史背景在的。因為無論是386旅還是新一團,都是有歷史原型的。386旅在當時實際上是中央直屬部隊,而新一團的是由東進縱隊第1、第3團合編而成的,融入386旅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所以386旅在這樣一個複雜的情況下,李雲龍這樣戰場抗命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下,李雲龍即便再厲害,但是戰場抗命,這種風險是誰也不敢去冒的,畢竟386旅保衛的是中央軍委的安全。

副總指揮調丁偉過來說明了兩個問題,首先副總指揮相信丁偉的能力是絕對可以與李雲龍相媲美的,甚至優於李雲龍的;再次丁偉是副總指揮最信任的人之一。

因為這個優勢,所以丁偉比李雲龍能夠更先感知未來發展形勢,而更加早做準備。

在反掃蕩的過程中,部分八路軍正規部隊已經開始化整為零組織抗日軍民,以敵後武工隊的形式,不斷拔除日偽軍據點,破壞鐵路,尋殲分散活動的日軍。

李雲龍應該是屬於“部分”用戶,但也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發展武裝力量的絕佳時期。他只是根據自己以往的擴充自己所部實力的習慣,要求分散下去的各部,要實現更迭裝備,加強士兵實戰能力的目的來各自發展。

雖然沒有總部指示,但是很顯然丁偉已經意識到了這個絕佳機會。

因為總部對這事其實心裡原本也是沒底的,所以是不會有明確指令的。既然沒有明確指令,孔捷這個小媳婦是不敢瞎搞的。

但丁偉比李雲龍更敢幹,他早先一步,不單單發動抗日軍民,甚至開始著手收編各種可以被收編的抗日武裝,擴大自己的規模。

等到1943年,上面開始明確指示這麼搞的時候,李雲龍都快上萬人了,孔捷才開始按部就班就收編各種武裝,最後還因識人不明,還鬧出個黑雲寨事件。

但此刻而言,當李雲龍聽到自己的部隊有近萬人的時候,第一反應是,哪裡冒出這麼多人?

這說明李雲龍對這個結果事實上非常意外。按照他的想法,差不多能滿員2000,所有武器都換了一遍,添了些重武器。他就非常滿足了。結果是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而對此,作為386旅的主力團的新一團,早就盆滿缽滿了。丁偉對李雲龍的這個牛皮根本不感興趣,恨不得說一句,這都是我玩剩下的。

因為丁偉的部隊發展得比李雲龍早。所以他更清晰地看到了部隊的快速擴張,導致了戰鬥力明顯下降,兵員素質跟不上的問題。

在1941年,新1團(丁偉團)、補充團(李雲龍團)、補充大隊(孔捷團)分別改為第16、第17、第18團,都成為了正式主力團,併成立太嶽軍區。

但實際上到1943年3月以前,386旅在這個階段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裂變,386旅雖然建制還在,而且兼了太嶽軍區第二軍區。但實際上,從原386旅裂變出來的隊伍就格外之多了。

所以到了1943年3月,“精兵簡政”開始,其中16團(按原型講,應該是丁偉的新一團)調到了陝甘寧邊區,第772團調歸太嶽軍區第3軍分區。這是在瘋狂擴張之後,再一次整合,提高戰鬥力凝聚力的過程。

從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八路軍部隊裡的很多關鍵問題的解決,都源自於基層遇到的各種各樣實際問題,彙總之後做出的決定。而不像國民黨軍隊那樣全是源自上層意志和教科書。所以這只不對才可以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和生命力。

所以李雲龍在八路軍中,只是戰鬥意志的一個昇華出來的角色,並不代表八路軍中最高水平,所以丁偉才有資格不屑


向陽願景


平安城戰役之後,李雲龍算是嚐到甜頭了,獨立團一投入戰鬥,孔捷和丁偉的兩個團馬上心神領會,自行投入戰鬥,阻擊日軍,結果更多的部隊都捲進去了,這樣一來可幫了老李一個大忙,所以戰後老李就請這兩個老戰友喝喝酒,吹吹牛,總結一下經驗,加強一下晉西北鐵三角的合作。

而此時的楚雲飛派了兩個營進駐大孤鎮,威脅根據地,丁偉跟李雲龍出主意,說你也在大孤鎮旁邊擺上幾個營啊,老李則驕傲的說早就在大孤鎮外圍擺了三個營,並說自己手中早就有八個營了,聽了這個消息孔捷倒是嚇了一跳,畢竟李雲龍的部隊擴充了三倍,而丁偉不屑的原因,是因為他早就猜到獨立團的規模了,畢竟在平安城戰鬥中,李雲龍僅用兩天時間就攻破了一座縣城,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獨立團絕對不是一般編制。

當時已經到了抗戰末期,八路軍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軍隊普遍擴充了,386旅都成了太嶽軍區的主力軍,都發展到了幾萬人,而丁偉算是個戰略家,能力和李雲龍不分上下,而且他的新一團的底子比獨立團還好,部隊也應該擴充了幾倍,但是孔捷就不同了,他的新二團底子本來就差,在反掃蕩中還損失了三分之二,而且孔捷比較服從上級安排,再加上能力沒李、丁二人強,部隊擴充的當然就沒那麼快。

孔捷聽了李雲龍顯擺獨立團的規模後,又驚訝又羨慕,最後他居然想到了收編黑雲寨的土匪來擴充部隊,不得不說這是老李“惹的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