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日本人如何看待徐福傳說的?

不貳說學


在日本,有部分學者和名流認為“秦代使者徐福就是日本開國神武天皇”,這裡面就包括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宮和前首相羽田孜,他們都曾深情的說道:“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兩千多年前,徐福沒有為秦始皇找到長生不老神藥,為避免被治罪,於是帶著三千童男童女來到日本,後在富士山腳下去世。日本流傳著很多與徐福相關的傳說和記載,其中就有關於徐福是日本史上有名的神武天皇的說法。

除了傳說和記載外,日本還有徐福的墳墓和許多紀念碑等遺蹟。在日本的佐賀縣有一個叫“徐福盧德”的公園,人們在每年秋天將穀物的初穗獻給徐福,每五十年會舉行一次隆重而盛大的紀念儀式。

徐福真的是日本神武天皇嗎?三笠宮曾公開承認香港學者衛挺生出版的《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書中從中日史籍、古物及徐福在日本的行蹤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得到的結論是“徐福就是日本開國神武天皇”。論據如下:

首先,在《史記》中所記載的徐福到達“平原廣澤”,這與日本本州島的平原和廣澤兩地名相符合。神武三種遺物神器中有秦朝時的白銅鏡和環頭大刀,這說明神武與徐福同是秦漢時期的人物。

其次,神武在東征時,使用的船隊,就是徐福根據秦始皇的命令而徵發的東海沿岸的船隊。徐福不但憑藉徵發令徵得船隻,而且徵發了數千少男少女渡海。而神武天皇東征時的隊伍中有男軍和女軍。

再次,神武東征途中,駐屯軍隊達數年之久,期間製造了大量兵器、貯備了大量食糧和增造了很多的戰船,而這些都是依賴徐福帶來的種子、工匠和器具。神武建國後,所施行的各種制度就徐福在齊地的封建制度。

最後,神武將秦漢時代的銅鏡和劍奉為神器,採用秦漢之前的各種制度,而不使用秦漢的文字語言,這與秦時的禁止百家之言的手法一樣。神武祭祀的主神與徐福家鄉琅邪所祀主神一模一樣,神武父名與徐福之父同名。

有相當數量的日本人是認可這種說法,大量驚人的相似都說明徐福就是神武天皇,這種認識也體現在年代上。《神武本紀》中記載其即位的時間是第八年正月,而《魏書》中記載的神功皇后在紀元247年去世,其450年前正是紀元前203年。

羽田孜先生曾於十七年前到連雲港贛榆縣徐福村祭奠,他多次說起家族來自中國,祖先就是徐福。在日本徐福是作為日本先民的引導者和文化的開拓者的形象出現的,因此日本各地對徐福的崇敬度更要超過中國,祭祀活動也是層出不窮。

除了香港學者的著作外,還有臺灣學者出版的《徐福即神武天皇》一書,也從野外調查的角度豐富和補充了香港學者的觀點。這兩部書在日本社會各界曾引起強烈反響,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反對者多為右翼分子,支持者多為學者。

日本各地先後湧現出近百個紀念徐福的組織,以各種方式促進了日本各界對日本開國史的重新審視,發出重新編撰開國史的呼聲。在三笠宮的支持下,衛挺生的《徐福入日本建國考》一書在日本翻譯出版,沒有出現有系統證據的反駁意見來。

由以上可知,現在多數日本人傾向於認為日本開國天皇就秦代的徐福。


野史也是史


徐福真的是神武天皇?日本學者:我們有5個證據

兩千多年前,徐福東渡日本。從此,徐福便與日本緊密聯繫在一起,日本人尊稱其為農耕神、蠶桑神和醫藥神。在日本民間,廣泛流傳著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的傳說。那麼,徐福真的是日本神武天皇嗎?徐福為何在日本沒有留下文字?日本的專家學者是這樣說的:

徐福

1994年初,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宮親王在參加香港徐福會成立的賀詞中寫道:“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乃日本的立國者神武天皇”。同年月26日,日本首相羽田孜在參加日本作家飯野孝宥的著作《彌生的日輪》出版紀念會上公開表示,“我的祖先是中國人哩,他們是隨徐福一起東渡日本的。”

日本學者家永三郎在其著作《日本文化史》中寫道:“今日日本人之大多數,乃琅琊人之後裔。”曾任日本寶冢市議長的久武親人在《秦長曾我部舊家記》中寫道:“久武家之祖先是徐福,徐福之十五代孫河勝廣隆因戰功由天皇賜姓秦。”

羽田孜認為自己是徐福後裔

不少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徐福後裔,認為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他們有什麼證據? 日本最早記錄徐福事蹟的是《富士古文書》和《神皇正統記》,據這兩本古籍記載,當年的富士山被稱之為“不死山”、“不二山”,徐福為求得長生不老藥來到富士山。

徐福來到日本後,居住在了富士山的東北麓。不久之後,徐福次子福萬奉命移居到紀州熊野,徐福子孫在熊野開墾荒地、養蠶織絹。徐福因為教會日本人種植水稻、養蠶織絹,因而被日本人稱為“農耕神”、“蠶桑神”。(第一個證據)

鷁鳥船

徐福子孫不斷繁衍,大量居住在日本山犁縣的富士吉田市和歌樂山的新宮市以及佐賀縣的佐賀市,這三個地方仍然是今天徐福後裔的聚居地。日本流傳至今最早的正史《日本書記》記載,神武天皇自海外而來,駕駛著鷁鳥船降落日本島。

根據這種記載描述,神武天皇極有可能就是徐福,因為日本不可能擁有中國才有的鷁鳥船。對於這種觀點,日本學者飯野孝宥在其著作《彌生的日輪》一書中,著重對鷁鳥船進行了研究,並且對徐福就是日本天皇的論斷給予了支持與肯定。(第二個證據)

鳥居龍藏

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鳥居龍藏通過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居民體質和風俗的研究,又深入到川、滇、黔一帶挖掘古人類習俗傳承歷史。

經過嚴謹的研究分析,最終認定日本有不少人口來源於中國東南沿海,從文化習得性與傳承的角度分析,徐福成為日本人開化始祖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第三個證據)

林羅山

那麼,按照日本專家的說法,既然徐福是日本神武天皇,為何沒有留下任何文字?在這個問題上,日本學者林羅山(1583-1657)的解釋相對來說更為客觀、可信,“徐福之來日本,在焚書坑儒之前六七年矣,提蝌蚪、篆蘆葦,漆竹牒,時人知者鮮矣。其後,世世兵燹,紛失亂墜,未聞其傳。嗚呼,惜哉。”

按照林羅山的觀點,徐福初到日本,用蘆葦做筆,竹木牒做書,攥寫了文字。但當時大多數日本人並不認識,隨後因為戰亂頻繁,這些竹木文書全部遺失、損毀,因此至今無法找到徐福留下的文字。(第四個證據)

神武天皇

第五個證據:1950年,日本人類學家組織全國各大學組建“日本族頭骨指數測定會”,對全國所有大學的學生進行頭骨測定,這項研究歷時長達6年整,總共有將近10萬人參加了測試,實驗數據存放在日本東京大學。

測試的結果表明,日本人的頭骨指數85%以上與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以及山東半島的頭骨指數相同。通過對被測對象的族源追蹤,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越族人,徐福當年所帶之人全是東南沿海一帶。由此,徐福為日本開國之祖可能性極大。

除了以上五大證據外,日本專家學者還從多個方面提出了證明。徐福究竟是不是日本神武天皇?日本人的證據為這一論點提出了佐證,拓展了新的思路。


稗史候說


日本人稱秦朝徐福為開國天皇,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童子出外求藥,最終到達日本,並在那裡傳宗接代。對於這樣一個傳說,日本人也是半信半疑。

但是在日本不少的城市都會有徐福公園、徐福廟,在新宮市還有徐福陵墓,墓碑刻有“秦徐福之墓”。日本人對徐福很是尊重,還成立了研究徐福的學會組織,並把中國的徐福當做神一樣的崇敬。

至今,日本還保留著有關徐福的遺物和傳說。日本的徐福信徒建立金立神社就是為了祭祀徐福之神。每年4月27日,還舉行為時3天的“徐福大祭”活動,辦得很是盛大,這也是規模最大的祭典。

日語中的“羽田”與秦國的秦字發音相同。為此,有不少羽田姓士的人都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


慶溪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徐福傳說的?應該說其實關於徐福的傳說,就是因為日本人而流傳起來的。

徐福傳說因日本人而流傳

其實在早期,中原關於徐福出海的記錄很少,關於徐福出海之後去了哪,越早的紀錄就越語焉不詳。比如《史記》裡只說徐福到了一個“平原廣澤”自立為王。一直到公元951年後周建立後,中國才開始有人認為徐福出海後到達的就是日本。而且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一個後周時期的和尚,法號義楚。而後世許多人認為,義楚提出這種說法,其實還是來自日本的民間傳說。因為義楚從來沒去過日本,但他的筆記中卻對日本的地理非常瞭解。而義楚曾經和一個來到中國的日本和尚寬輔是好友,所以後來許多人認為,關於徐福到了日本這種傳說,最早義楚也是從日本和尚寬輔那聽說的。

描繪徐福東渡的日本浮世繪

因為其實在這個時期,日本官方就已經開始對徐福進行官祭了。據史料記載,公元十世紀初在位的日本宇多天皇就主持了第一次徐福祭祀大典,其後三百多年裡,日本由天皇親自主持的徐福祭祀大典竟然達到了88次之多。而且,日本人還根據原來的一些民間傳說,大量附會徐福在日本的行跡。比如說徐福是在日本和歌山登陸,在日本定居之後開始向土著傳播農耕和冶煉等知識。所以後世,日本把徐福尊為農耕神、蠶桑神和醫藥神。

日人把宋詩當歷史

後來到了宋朝之後,大文豪歐陽修曾經寫過一首叫《日本刀歌》的詩,其主旨是讚美日本人做的寶刀好。但其中有一句說道: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意思是日本人的祖先徐福騙了秦人,到日本後滯留不歸,帶去的童男童女最後終老日本。結果到公元14世紀,日本人就把這首詩當成了歷史。在當時日本的史書《神皇正統記》裡,把歐陽修的詩作為歷史寫進其中。

而日本官方性質的徐福祭祀活動也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時代,直到日本整個國家改弦更張,開始以歐為師之後才停止。但即便如此,傳說中的徐福登陸地和歌山新宮市還是會在每年11月28日舉行儀式,紀念徐福東渡。

日本和歌山新宮市徐福公園內的徐福像

不僅如此,日本各地還建有幾十處紀念徐福的神廟。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有三個姓氏的人到現在還認為自己是徐福後裔,這三個姓氏是羽田、波多和波田。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任日本首相的羽田孜甚至還曾經多次來中國尋根,並向徐福塑像下跪。在當時也曾轟動一時。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曾到徐福出海處認祖歸宗

當然,現代日本和全世界一樣都早已邁入現代社會,所以關於徐福的傳說在日本的知名度也早已不如古代時期,在中國也是一樣。但無論徐福是否真的最終到了日本,徐福這個文化符號在日本歷史上確實曾經留下過深刻的印記,這是不可否認的。


桃花石雜談


中國的史料記載,徐福曾帶三千童男童女漂洋過海。後來這些孩子們去了日本,開發日本島,成為日本的祖先。那麼,日本是怎麼看這件事的呢?

(秦始皇出巡)

徐福是一位秦朝方士,他曾多次向秦始皇進言說,海中有三座仙山,山上住著仙人。他願意親自率隊前去探尋,為秦始皇求來長生不老的丹藥。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長生不老的狂熱愛好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從咸陽一直東巡到渤海邊,非常想求得長生不老的辦法,但終究還是一無所獲。當他站在渤海邊嘆氣時,徐福便又一次提出了仙山的傳說。

徐福的一番話,讓秦始皇又燃起了一絲希望。他立即命人準備了一大支船隊,並親自在山東琅琊為徐福壯行。徐福一行浩浩蕩蕩駛進大海,但最終卻是滿載失望而歸。

不過,仙山本就虛無縹緲,要找到何其困難。秦始皇沒有放棄希望,他命令徐福再次出海,誓要找到仙山為止。

幾年下來,徐福的船隊依舊是什麼都沒有發現。此後他又去了多次,雖然沒有收穫,但每次他都向秦始皇稟報了一些仙山的線索。

秦始皇漸漸意識到,徐福可能是在借出海之名,私吞朝廷的銀錢。可他卻始終捨不得殺掉徐福。在他看來,留著徐福,也許就是為自己留下了一線長生的希望吧。

後來,秦始皇的身體開始越來越差,他給了徐福最後一次機會。

實際上,徐福也不清楚海上是不是有仙山。但他卻清楚,此一去恐怕是無法回頭,只能去海外的島嶼上生活了。

為了後半生的安定,徐福向秦始皇討要了大量糧食和生活用品。除此之外,他還以祭祀為名,讓秦始皇賜給了他3000名童男童女。

(秦始皇)

隨後,徐福的船隊揚帆起航,再也沒有回到華夏大地。

在茫茫大海中,徐福終於找到了一片陌生的島嶼。他帶著童男童女在這裡生活了下來,慢慢繁衍了後代。

近代有專家考證稱,這座島嶼,是日本九州島。而這些童男女的後代,便是日本人的祖先。

那麼,徐福的這個傳說,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日本是怎麼看的呢?

不管怎麼說,徐福帶著童男童女出海這件事,肯定是真實的,因為司馬遷把這件事明確地記在《史記》中。不過,《史記》並沒有記載徐福出海後,究竟到哪裡去了。

再說日本方面。日本有很多地方,都保留了人們紀念徐福的遺蹟。比如徐福祠、徐福井等等。在徐福登陸日本的地方,還保留著一塊寫著“方士徐福上陸之地”的大碑。並且,當地的村民都自認是徐福的後人。

看起來,徐福東渡到了日本這件事,確實是有極高可信度的。

(徐福出海)

那麼,日本人又是怎麼看待徐福這個傳說的呢?

近代以來,日本人加快了探尋先祖的步伐。20世紀中期,日本人類學家,曾組織人們,對全日本的各所大學的學生進行過“日本頭骨指數測定”。這一工作耗費了6年多時間,有近10萬日本大學生參加了測試。

最終,專家得出結論稱,日本人的頭骨,絕大部分與中國山東、江蘇、福建等地的指數相同。日本專家認為,這一數據的吻合,恰好印證了,徐福帶去的3000童男童女,正是大部分日本人先祖這一說法。

1994年初,日本三笠宮親王在參加香港徐福會成立的賀詞中說:“徐福是日本人的國父,是日本的神武天皇。”這一言論,在當時引發了一定的爭議,但三笠宮親王事後並未作過多的解釋。不久後,時任日本首相羽田孜也公開發言稱:“我們的身上有徐福的遺傳因子,在我的老家,還有秦陽館。作為徐福的後代,我們感到驕傲。贛榆縣徐福村徐福祠,我要去參拜。有關徐福的活動,我都要爭取參加。”

日本親王和首相的相繼發言,似乎已經向世人證明了他們的態度。

日本作家飯野孝宥在《彌生的日輪》中,對徐福留在日本的一些證據進行了研究,最終他明確宣稱,徐福是神武天皇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日本學者家永三郎在《日本文化史》中也明確提出,現如今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是琅琊徐福的後裔。

日本的《神皇正統記》中,還提到徐福去到日本後,教會了人們種植水稻、養蠶等技術,人們也都稱他為“蠶桑神”。

當然,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根本不認可這個說法。看來,要想確認徐福就是神武天皇,就是日本人的祖先,還需要在未來找出更多證據。

(參考資料:《史記》《彌生的日輪》《神皇正統記》《日本文化史》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徐福,秦朝人,始皇帝令其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因此有了徐福東渡日本之說。

徐福東渡真的是到了日本麼?如果沒到,他又去了哪裡?在日本,歷史學家又是怎麼看待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且聽我來說道說道。

徐福東渡為何能和日本牽連

史書上最早敘述徐福史事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在《秦始皇本紀》、《淮南衡山列傳》、《封禪書》等篇目中都記載了徐福東渡出海為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故事。但僅僅是記載了徐福東渡,並沒有說明徐福最終到了什麼地方。

繼《史記》之後,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吳書》中說,徐福到達的覃州。

覃州在海中,傳言秦始皇令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萊神山及仙藥,止此州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

關於覃州的位置,有人認為是在臺灣,但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在日本。

東晉葛洪《枕中記》認為在“東海之東北岸”,唐人《括地誌》認為“在東海中”。

就這樣,坊間就有了將徐福東渡到日本一說。尤其是到了唐宋以後,隨著中日交往日益頻繁,這一說法就更為廣泛的流傳。最早提出徐福到日本定居的是義楚和尚。

《義楚六貼·城廓·日本》記載: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徐福至此,謂蓬萊,至儘子孫皆曰秦氏。

在這之後,徐福在日本定居的說法就開始廣泛流傳起來了。

日本國內對徐福東渡定居日本的看法

一、肯定此說法

在日本史志《富士古文書》中記載: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長壽藥,因以居也。

《國文通考》中記載: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傳為徐福居住之就低,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

徐福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從九州到本州的二十多處地點,流傳著徐福的登陸點、活動遺蹟、祠廟和墓葬等傳說,同類遺蹟往往重複於多出地點,成為了日本民間信仰崇拜的對象。

在日本民眾心中,稱徐福為“王”,並尊為“彌生文化的旗手”。

日本國內現有徐福陵墓5座,祭祀廟祠37座,蓬萊山有13座,各種遺址和出土文物數以百計。歷代傳承和近代成立的研究機構多達90餘個,祭祀節典和儀式也多達50多個,以秦和徐為姓氏的有17個。

尤其是在日本的佐賀、新宮、富士吉田三個地方,祭祀徐福不僅是當地民眾的信仰,而且已經發展成了重要的文化旅遊產業。參加活動的不僅有工商學和各界著名人士及民眾,還有政界官員等。

二、提出了疑問

在日本,有部分學者否定這一說法,他們認為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六國遺民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和壓迫,度海避難來到日本,但並不包括徐福及其率領的童男童女。

在日本古書《日本書紀》、《古事記》、《新撰姓氏錄》等都有關於秦人東渡之事的記載,尤其是木宮泰彥《日華文化交流史》根據考古發掘的戰國先秦銅器證明了確實有中國人遷居日本,但都不認為徐福在其中。

他們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說法牽強附會,漢唐以後,中日交流逐漸頻繁,常有日本和尚來到中國散佈徐福事蹟,義楚和尚不辨真偽,直接記錄書中,傳來傳去,這種說法就深入人心。所以徐福東渡日本的說法是一種“神奇而浪漫”的傳記。

總結:徐福奉命東渡就行去了哪裡,是否到了日本。若是沒到,又去了哪裡,本是始皇帝尋仙藥,尋藥未果,徐福之遺蹤卻成了歷史未解之謎,迷霧茫茫,誰能揭開這一歷史面紗,


歷史長河緩緩淌


徐福,是秦朝著名方士。據說他是鬼谷子的關門弟子。後來被秦始皇派遣,出海採仙藥,一去不返。

可在日本人看來,徐福既有來處,也有去處,徐福出海是到了日本,並且,是日本的國父,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他們都認為,徐福不是傳說,而是真正的歷史。

1.有很多日本人,認為徐福是自己的先祖。

在日本人看來,徐福不是傳說,而是真正的歷史。很多日本人都認為,自己是徐福的後代。這些人中,就包括一些日本政要。

像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宮親王,他於1994年初參加香港徐福會成立,他在賀詞中寫道:“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乃日本的立國者神武天皇”。

這位親王,堅信日本人是徐福帶去的3000童男童女的後代,他甚至認為徐福是日本之父,因為徐福帶過去的不僅是人種,還有文化和制度,文字等,對日本歷史的影響巨大。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也認為,自己是中國移民的後裔。他說他祖上姓秦,他有 徐福的遺傳因子。他說""每當我在日本聽到徐福的故事,或是來到中國探訪徐福的故里,我都會情不自禁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作為徐福的後代,他感到驕傲。""

羽田孜還說,他的老家還有“秦陽館”,供奉著徐福。在日語中,""羽田""與""秦""同音,很久以前漢字是寫成“秦”的,由於其先祖在日本戰國時代因故剖腹自殺,不能再使用""秦""這個姓,才從此改姓""羽田""。

還有另一位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認為徐福來到日本,傳播先進文化,讓日本社會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

像這樣的日本人還很多,還有像日本學者永三郎,曾任日本寶冢市議長的久武親人等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自己是徐福的後代。當然,他們不僅理所當然地把自己視為徐福的後代,而且,他們還進行了嚴謹細緻的考古,來證明這一點。

那麼,他們都有哪些證據呢?

2.日本人認為徐福不是傳說,而是真實歷史的五個證據。

不少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徐福後裔,認為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他們有什麼證據呢?

他們有五大證據!

根據日本的《富士古文書》和《神皇正統記》古書記載,徐福為求長生不老藥來到富士山,當年的富士山,被稱之為“不死山”、“不二山”。

徐福在富士山腳下居住,和子孫後代一起開墾荒地、養蠶織絹。教會日本人種植水稻、養蠶織絹,因而被日本人稱為“農耕神”、“蠶桑神”,這一稱號世代流傳。

這是第一個證據。

根據正史《日本書記》記載,神武天皇自海外而來,駕駛著鷁鳥船降落日本島。

鷁鳥船就是船頭上雕刻著一隻鷁鳥的船,這種鳥被當成神物。日本並沒有這種鷁鳥,更沒有這種鷁鳥船。那是中國的船,中國的鳥。那駕著這種船來到日本的,自然是秦始皇派去的徐福。

這是日本人的第二個證據。

日本人還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居民的體質和風俗進行研究,又深入到川、滇、黔一帶挖掘其習俗傳承歷史。

經過嚴謹的研究分析,日本著名的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鳥居龍藏最終認定,日本有不少人口來源於中國東南沿海。這就是說,徐福是日本人的開化始祖。

這是日本人的第三個證據。

日本學者林羅山說,徐福來日本的時間,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前的六七年,寫下的蝌蚪文、篆書,都因世事變遷,戰亂變迀而不知所終,以至失傳。因此至今無法找到徐福留下的文字。非常遺憾。

這是第四個證據,說起來也不算證據,其實是一種推理。要說日本人的第五個證據,才頗有科研價值。

1950年的時候,日本的人類學家組織了全國各大學,組建了“日本族頭骨指數測定會”,對全國所有大學的學生進行頭骨測定。

這項研究歷時長達6年整,總共有將近10萬人參加了測試,實驗數據存放在日本東京大學。

結果表明,日本人的頭骨指數85%以上與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以及山東半島的頭骨指數相同。通過對被測對象的族源追蹤,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越族人。而徐福當年所帶的人,全是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所以,這肯定不是巧合,而是日本人口的真正來源。

所以,無論從傳說,從歷史遺蹟,還是科學研究,日本人都認為徐福並非傳說,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

3.除了科學研究,在人文領域對歷史的研究,也讓日本人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我們日本人,就是徐福的後代。

在日本,各地關於徐福的紀念館有一百多處,其中既有歷史悠久的紀念徐福的廟,還有徐福墓。

各種關於徐福的故事大量流傳,就連徐福當年在日本的登陸地,也在爭來爭去,其實徐福當年率領那麼龐大的團隊,登陸地點肯定也不止一個。

徐福當然能夠到達日本,既使在幾千年前,太平洋的很多島嶼上,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琉球群島,很早就有浙江福建一帶的漁民移居其上,日本列島上也是很早就有人居住。這些人從哪來的呢?當然是從大陸渡海登陸而來的。

秦朝時徐福的東渡,是一種國家行為,是秦始皇安排下的舉全國之力的探索工程。各方面的準備應當十分充分的,當然比那些原始人類或者漁民的渡海裝備更好,成功登陸日本也就理所當然。

秦朝之後僅僅200餘年的東漢初,日本還處於奴隸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相對還很低下。但當時,就有日本使節前來朝覲光武大帝劉秀,光武帝賜予其國王“漢倭奴國王”印。

那個時期,日本的航海技術肯定比不過中國,但仍能橫跨大海來到中國訪問。這從另一個方面佐證,秦朝時期,徐福東渡日本是非常可靠的事實。

探討種族的起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對自己種族的源頭感興趣,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日本當然也一樣。

雖然在中國,徐福出海,司馬遷沒說他最終去了哪裡,徐福成了躺在史書中的傳說,成了歷史學家們的事。但在日本,徐福並不是傳說,而是真正的歷史事實。徐福就是日本的國父,徐福就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對此,日本人堅信不移。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日本有相當多的人相信徐福的傳說。

最為知名的就是日本前首相羽田孜,這位首相就堅信徐福的傳說,還曾到徐福村揭“中日友好始祖徐福碑”。

羽田孜揭“中日友好始祖徐福碑”

在日本有一本名叫《宮下富士古文書》的古書,記載“徐福東渡”的故事。

據此書記載,徐福在日本第七代天皇時,東渡來到日本列島,徐福有七個兒子,都以“福”為姓,徐福分別把七子派往日本各地,從此在日本代代繁衍下來。

在《日本國史略》中也有相似的徐福故事記載。

現在日本有徐福墓,還有許多徐福廟,有不少人會去祭拜祈福。也有專門的徐福研究會,研究徐福的生平及其後代在日本的活動。

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族源傳說,這根源於人類族群追尋歸屬感和尋求凝聚力的內在需求。

其實徐福的故事,在中國古代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個小的歷史傳說。

畢竟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傳說更是豐富多彩,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等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只是說齊國異士徐福上書秦始皇,言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請求秦始皇給人給錢,讓徐福帶著去尋仙山覓仙人,求得長生之藥。而秦始皇求長生心切,就答應了徐福的請求,但是徐福一去不見了蹤影。但是並沒有記載徐福跑到了日本,只是說徐福到一處“平原廣澤”,看那裡氣候適宜,便“止王不來”,留下來當土皇帝了。

為什麼日本會相信徐福的故事,並留下這麼多徐福的傳說呢。

這要起源於中古時期中華文明對日本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唐朝時期的中日關係,大唐的文明讓日本敬仰並學習,中日之間頻繁的物質文化交流,讓日本對大唐文明仰慕不已,這就是徐福故事在日本流傳開來的一個歷史基礎。這也是中華文明和歷史對周邊影響力的一個表現。

據日本學者研究,中國與日本徐福傳說的接軌,大致就在隋唐時期,也印證了上述的淺見。

在日本方面,雖然日本考古發現了綿延六千年的繩紋文化,但是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時間突然考古發現中斷了,而這一時期正對應著徐福東渡的秦朝時期,因此這個傳說在日本就有一定的填補歷史斷裂的作用。

這也是徐福故事能在日本流傳的一個因素。

徐福東渡圖


歷史寶藏


徐福東渡日本,是日本人制造的傳說,中國人享受的傳說

徐福的事蹟出自《史記》,共有兩段。

《史記·秦始皇本紀》雲:

齊人徐巿(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願請延年益壽藥。”神曰:“汝秦王之禮薄,得觀而不得取。”即從臣東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於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說,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種種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於是百姓悲痛相思,欲為亂者十家而六。

這個故事大家很熟悉了,就是說秦始皇想求長生藥,派徐福帶著童男童女還有手工藝人去東海找神仙要長生藥,結果徐福到了平原廣澤,就在那當王不回來了。至於這個平原廣澤在哪?史無明言,這就為後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927年,日本僧人寬輔(弘順大師)來華,與義楚和尚過從甚密,寬輔後死於中國,可能是他向義楚傳述了日本古往今來的事情。義楚著有《義楚六帖》,其中《城廓·日本》 雲:

日本國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男百童女止此國,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千餘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至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氏” 。

注意,這是中國的史料中第一次出現徐福到日本,而這是由日本僧人告訴中國僧人的。

所以至晚到公元十世紀左右,在日本流傳著徐福渡海到到達日本的傳說,此傳說又經過赴華的日本人的傳播,傳回中國。到了宋朝,中國人對這樣的傳說就深信不疑了。如歐陽修《日本刀歌》雲: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辭藻。

1368年(明洪武元年),日本僧人絕海中津拜見朱元璋時賦詩唱和,雙方都把徐福東渡日本當作確定的史實。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日中雙方都有心理需求。古代日本慕華不己,所以願意中國典籍中的一些故事,特別是好的故事往自己身上套。如上述《史記》講到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島,仙人居之,那日本人把自己居住的小島往上一套不就得了嘛,多好!日本成仙境了。進而把徐福的傳說往自己身上一套,也成為天朝上國的人了,多好!這是古代日本人有這種心理需求。日本的這種心態也不奇怪,在朝鮮半島,在越南,也有說徐福來到自己這裡的。

作為中國來說,也有這種心理需求。自己的國人去海外,開闢新世界,彷彿彼國都是我們的屬民,適應了中央大國的心理,多好!所以這樣一個傳說,適應了雙方的心態,成為兩全其美之事。

在日本民間,徐福被尊稱為農神、醫藥神、桑繭神而予以祠祀。如今,日本許多地方都存有徐福遺蹟,其中年代較早的遺蹟出現在熊野。在日本佐賀市北面的金立山,建有金立神社,社中以徐福為主祭神。在佐賀與福岡縣交界的諸福町,存有“徐福登陸地”和“徐福洗手處”等遺蹟。日本愛知縣也分佈著一些徐福舊跡,其中名古屋市有熱田神宮,又稱小蓬萊。日本青森縣北津輕郡有尾崎神社,社中奉徐福為祖神。

當然,這樣一個傳說,中國人也是不會放過的,不少地方都紛紛和徐福掛上鉤。

如江蘇贛榆徐福村,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曾到此徐福村揭“友好碑”。因為羽田兩字的發言在日語中與秦相同。

山東龍口

河北滄州市鹽山縣千童鎮

參考 田久川《古代中日關係史》


元和拾一年


在那樣一個小島上,僅僅靠他們自己發展到那種程度的文明顯然是不可能的,日本似乎是一夜之間就進入了文明社會,按照古代的惡劣條件,特別自然資源不怎麼豐富的日本島來說,土著人口一定不多,顯然是不會有這種文明和智慧的,看看同時期的歐洲就知道了。

日本的歷史是模糊不清的,他們以神話為事實,認為是天照大神的後代,而他們的天皇也是萬世一系,從未改變,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外來的先進文化統一了這裡,(不要懷疑徐福到不了日本,祖宗的智慧比我們想象的要高的多)帶來了先進的文明,文化,從衣食住行影響這裡的一切,還有很多說是秦始皇的後代移居過來,被天皇賜姓太秦公,日本有很多以秦為姓氏的家族,他們篤信自己是秦人的後代。



現在日本還有徐福公園,而最近出土的三國時期朱然大都督的木屐鞋,也佐證了兩國之間的關係源遠流長,傳說不是無緣無故就有的,總不會空穴來風,否則徐福這幾千年來到底去了哪裡?為何單單就是日本有徐福的傳說?



另外,還有一本記錄徐福東渡的書,就是宮本家的《宮下富士古文書》,成書於八百年前,原本丟失,由其祖先重新寫的,是日本孤本,所以十分珍貴,並不輕易示人,後來刊印了三百套――《神傳富士古文獻》,一套人民幣一萬多塊,記載了彌生時代徐福東渡的情況――日本第七代天皇孝靈天皇時,徐福來到日本,並把自己的七個兒子改為了日本日本姓氏,什麼福田,福海,福島(聽名字就覺得耳熟吧?),後代中有姓氏帶有波多,福,秦等多和秦人有關。



所以個人覺得日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徐福東渡帶給他們的技術不無關係,這些就像是多米諾骨牌,正是有了那些文明的原始積累,才有後來的日本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