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一个可以阻止二战爆发的男人,一时心软放走战俘,导致遗憾终身

二战的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有史以来,要想达到真正的社会平衡是很难的。战争不一定是矛盾调和的产物,这和发动战争的人有直接关系。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有一个人,完全可以阻止二战的爆发。

一个可以阻止二战爆发的男人,一时心软放走战俘,导致遗憾终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有国家开始使用毒气弹参与战斗,造成了将近100万士兵伤亡。这场战斗结束后,法国边界爆发了一场伊普尔战役。这场战役或许记住的人不多,但其实这场战斗中有一个细节非常重要,正是这一场战役,参与一战的德国元首被俘,但是最后却被放走了。

一个可以阻止二战爆发的男人,一时心软放走战俘,导致遗憾终身

当时的战争情形比较复杂,英德两国正在争夺马尔宽渡口。德国机枪手占据有利地形,一直在进行火力压制,英国士兵只能在战壕里瑟瑟发抖,完全无法发起有效的进攻。就在双方交战到白热化阶段,英国一位名为丹迪的士兵,冒着被打成筛子的风险,干掉了德国的机枪手,措手不及的德军,被英军的强势反攻弄得措手不及,英军也因此占领了渡口。

一个可以阻止二战爆发的男人,一时心软放走战俘,导致遗憾终身

打扫战场时,丹迪发现了一名德国的受伤士兵,这名士兵神情落寞,脚受伤的他无法继续跟进队伍。丹迪本来已经将枪口对准他,但因为一时心软,放过了他。因为丹迪认为,既然战争都快要结束了,这个年轻人活了下来,那应该是上帝的安排。于是,丹迪选择视而不见。

一个可以阻止二战爆发的男人,一时心软放走战俘,导致遗憾终身

回到英国后,著名画家专门以丹迪在马尔宽渡口背着伤兵为背景,画了一幅画。最终这一部经典之作,也在英国广为流传开来。二十年后的一间密室里,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德国元首正在谈判。英国首相居然在这里看到了丹迪身背战俘的名画,张伯伦无比好奇,德国元首笑着说道,当初如果没有那位英国士兵的仁慈,我或许就不存在了。

张伯伦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国后,他询问丹迪,是否确有此事,丹迪很坦率地承认了,但是他并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阿道夫。最终,这件事成为了丹迪一直以来的心病,最终只能抱憾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